春風化雨觀後感3篇

才智咖 人氣:3.15W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風化雨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春風化雨觀後感3篇

春風化雨觀後感1

今日,學校組織學習觀看了電影《春風化雨》,電影的資料是:一群新生來到美國xx學院,開始了新生活。在第一堂英語課上,教師基廷獨特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們耳目一新。基廷大膽挑戰狹隘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的學xxx取性和對生活的熱愛,受到學生們的擁戴。從學校的一本舊年鑑上,學生們發現了基廷在學生時代主持過的一個詩歌團體,決心重建,恢復它的活力,經常在山洞裡舉行詩歌朗誦活動。學生尼爾不顧父親反對,偷偷參加學校戲劇演出,演出雖然十分成功,但父親強迫他轉學,尼爾憤而自殺。為掩蓋醜聞,校方把基廷當成替罪羊,基廷被迫辭職。在他離去之前,學生們用特殊的方式向基廷表示對他的熱愛和詩社的團結。一群受傳統教育的學生,和一位反傳統教育的教師,在他們之間究竟什麼有是值得我們去深思?

在整個電影中基廷教師的幾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一,在基廷教師為學生上第一節詩歌課時,他就告訴學生“我們讀詩和寫詩並不是玩,我們是人的一分子,是有活力的……”,“僅有在夢中,人才會有真正的自由。”,這位充滿活力的教師把他對詩歌的最深刻理解用簡單的話告訴學生。其二,當校長用很不滿意的口氣問基廷教師,為什麼要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讓他們走來走去,而不是在課室裡上課。基廷教師的回答是:“教育的根本是學會自我思考”,這一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真實地反映了基廷教師的教學理念,也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很深的思考。教師的願望總是完美的,總是期望帶給學生儘可能多的知識,但有時卻往往會忽視學生的需要,用自我的思考代替了學生的思考。長此以往,學生慢慢就會產生了惰性,把自我作為理解知識的容器,被動地理解知識。其實此刻的新課程標準就是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把課堂真正地交還給學生,我覺得能培養出“會自我思考的學生”才會是成功的教師。

這部電影深深吸引了我,在其中有兩個細節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托特是一個怯懦、沉默寡言而又勤奮學習的學生,但他平凡的外表卻隱含了活力。基廷教師要每個學生寫一首自我的`詩,並在課堂裡讀出來,托特卻沒有勇氣讀出來,他謊稱自我沒有寫,基廷教師這時用親切的目光看著他,說:“你認為你想法是沒有價值的麼?”……然後讓他上臺表演“野性的咆哮”,他在教師的諄諄教導之下,最終能如實地把自我的感情表達出來。在劇終,基廷教師要走了,托特突然站在桌子上,呼喊著:“船長,我的船長。”是什麼使性格怯懦的托特變的如此勇敢,是愛,是基廷教師對他的關心和鼓勵。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學會欣賞學生,其實鼓勵是學生最需要得到的。有時課堂上一句:“你說得很有道理。”“你的發現很重要。”……可能給學生帶來了他舉行努力的動力,繼續學習的勇氣,我們千萬不要吝嗇這些鼓勵孩子的話。

影片中還有很多細節很值得我們回味,也帶給我們很多思考,因為它隱藏了很多深刻的教育理念,把這些理念真切地貫穿在平實的故事中。

結合我們中國此刻的教育現狀: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以及為了追求與教育無關的東西而誕生的各種噱頭,我深深地擔憂。教育是一個國家的基礎,是一個民族的未來,如果我們的教育領導部門不做出一些有效進取的舉措並落實,我們基層教育工作者還是一味的妥協應付的話,那該怎樣辦呢?

春風化雨觀後感2

吃了回頭草又來寫東西。實在是耐不住無處傾訴的寂寞戰勝了脆弱的心理,畢竟這裡的朋友還談的來。

昨天帶小孩去公園迎面遇到一個老頭,大聲喊我的名字,還沒回過味來,那老頭說道,好壞的記性,你不是老在我的物理課上看小說嗎。

原來是國中的杜老師

大凡老師的記性都特別好,尤其記得兩種學生,一種是最好的一種是最壞的,我是後者。

學校對我的影響是複雜的,一方面是我遇到了人生中最初的陰暗面,那些虛偽而不負責任的,以侮辱一個孩子的心靈為樂事的老師,但是我也遇到了最好的老師,兩個曾經給我以溫暖和鼓勵的老師,他們讓我對於文學和藝術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而更多的老師不好也不壞,這真是人世間的一個小縮影。

就我看到的彼得威爾的三部電影,無不察覺到他對於個人之於社會的對立,自由和權威的對立,主流價值觀之於個性的對立,即便在綠卡這樣相對通俗的電影裡,透過西哈諾法式的浪漫和美國清教徒的刻板也能察覺到這種對立和衝突。在彼得威爾那裡,個人總是孤獨與無助的,即便通過殊死的抗爭也不免於失敗。尼爾的自殺,是最後的抗爭,是藝術化的理想對於冰冷的中產階級價值觀的抗爭,是夢幻對於現實的無奈。在手術刀和詩人的桂冠中,我想多數人會選擇前者,因為這樣刻板的人生是安穩的,符合普遍價值,不會遭到非議和失敗率較小的,是合算的人生,但是要以犧牲心靈的感動和熱情為代價,成為一棵枯木會活的長久。但是,選擇了藝術和詩歌的人生,是註定要痛苦的,生命之花會盛開,你會體驗到生命所有的震顫與激動,但是這樣的生命就如同鮮花般短暫,而且常常是落魄和失意的。是不太划算的人生。

生命無常及時行樂。說的容易,誰不喜歡,但是我們周圍的人又有幾人能夠做到,敢去做呢。反正還有明天,我們騙自己,然後去擠地鐵。

活著真難。

我喜歡基廷先生,有誰不喜歡生命的歡樂和心靈的自由嗎,可是我知道他一定是失敗的教師,他打不過世界,世界上的大多數,就象詩歌永遠打不過大炮和金錢。但是他畢竟讓我們這些活死人看到了詩與真。

這就是他能夠做到的,一個失敗的先知和堂吉訶德,一隻永遠要立志在暴風雨中航行的漂泊者。

我從來都不是個好學生,我不喜歡做算術,不喜歡背課文,所以我現在一無所有一無所成,個人總是要對現有體制做些妥協才可以存在,但是象我這樣一個固執的人註定是除了失敗的自由什麼都沒有。但是。我看到了世界,雖然不是站在桌子上,我知道我那個完全順從於父母的表姐雖然上了華南理工,雖然在深圳的外企上班,雖然在美國的德克薩斯,但是我知道她小時侯喜歡文學卻在父親的授意下學了理科,喜歡一個單位裡工作的帥哥卻從不敢表達,知道她三十五歲結了婚卻嫁給一個不愛的人,知道她住在美國西部的草原和深圳的高樓裡同樣吃陽春麵,到了九點就睡覺。

假如我在草原而不縱馬高歌,不,我還是要做一隻在灰暗中的城市上空飛翔的小鳥,也不要做一隻富足農莊裡安逸的雞。也許我會在某天沉入海底或者泥濘,但是至少我還有回憶,我飛過,歌唱過,愛過。

當惠特曼的詩響起,我的心,又墮入幻想,在地獄裡歌唱,在黑暗中起舞。

孤獨的船長,你好呀!

春風化雨觀後感3

不久前的一個雨夜,在忙碌了好長一段時間後,終於得以停歇下來,伴著窗外的雨聲,觀看了一部歐美高分電影《春風化雨》(又譯作死亡詩社)。這部電影給我很大的觸動,讓我想起很多像劇中一樣年輕的我的同學朋友,他們每個人的一生,也許都能從中找到一個影子。

“只有在夢中,人才會有真正的自由”,這是劇中主角,教師基廷說的最具分量的話之一。仔細品味這句話,有點悲涼,是啊,真正的自由,怎麼可能會有呢。抑或自由只是內心的一種狀態吧。影片所展現的黑灰色的畫面感與多彩青春的激情碰撞,猶如我們每個人的青蔥歲月——理想與現實的碰撞爆破——選擇的無奈。

“理想是豐滿的的,現實是骨幹的”,這句很流行的話語,帶著一些黑色幽默,還有一些自嘲和無奈,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這部電影所呈現的一種現象——在理想與現實衝擊時,多數人選擇沉默,在現實面前沉默,在夢想面前沉默。但是,同樣也詮釋了一種直面現實,奮勇向前,即使結局是頭破血流的大無畏精神。而那些選擇沉默的人需要付出的代價可能是,至死之時你仍在心底裡尋找:我活著到底為了什麼?就像一句話中形容的一樣:真正突圍而出的只是極少數,更多的人在經歷青春的悲憤和不安後酣然遲鈍。

有很多人,在他們滿腹的激情遭遇到現實一次次無情的摧殘之後,他們選擇了一種極端的方式來祭奠自己夢想中的青春――死亡。如影片中的尼爾,他性格開朗,喜歡演戲,憧憬未來美好夢想的時候會興奮的顫抖。我直到現在都能回憶起他在爭取夢寐以求的《仲夏夜之夢》劇中角色時欣喜若狂的表情,好像那個時刻全世界都是他的,沒有什麼不可征服。除了,他異常威嚴頑固的父親。是的,近乎專制的國王。所以當託德問起他:“那你怎麼跟你父親說呢,他知道的話會殺了你的!”他想極力迴避的最大問題也無法迴避了,極其沮喪的他黯然說道:我現在連劇本還沒看,你就不能讓我現在心裡過過癮?眼睜睜看著他臉上的狂喜和激情僵硬,黯淡成沮喪和頹廢,夢想和現實碰撞的結果讓你目不忍視。我想,他的父親是殘酷現實的一個化身,在尼爾的世界裡,即使曾經多麼美麗和強烈的衝動,最後在父親嚴酷的面容前面,只能輕輕的支離破碎。

電影的結局,因為尼爾的死,人們把一切的罪過全怪在那個讓他覺醒,讓他燃燒起對生活熱情的基廷老師身上,那個念著“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以免在生命終結時,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氣度非凡的老師。最終離開了教室,離開了他試圖改變教育觀念的學校。

啊,船長,我的船長!

如果青春應該彭湃,而為什麼現實又會這樣殘忍的拒絕?很長時間裡這個畫面伴隨著這個問題在我腦中盤旋。其實,有些事情是無法迴避的,你也不能迴避。就好像你可以選擇相信童話,但世界不會是童話。你可以選擇失落,也可以從此憤世嫉俗。但我敢保證,你不會開心的,因為你始終沒有參透生活的意義。得到真理就必須經受歷練,擁有快樂先必須體驗痛苦,這就是生活的代價。生活的代價,要我們體驗選擇的無奈,要我們去洞察

激情的背後應該有一雙能夠洞察世事的眼睛。從基廷老師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這些參透人生意義之後的釋然,引用王國維的人生境界之三:“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對我來說,或許這才是看完本電影后需要參悟的真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