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精選38篇)

才智咖 人氣:2.31W

“天宮課堂”是為發揮中國太空站的綜合效益,推出的首個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宮課堂”結合載人飛行任務,貫穿中國太空站建造和在軌運營系列化推出,授課將由中國航天員擔任“太空教師”,以青少年為主要物件,採取天地協同互動方式開展。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精選38篇)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1

八年前,航天員王亞平老師在聶海勝、張曉光老師的協助下開展了首次太空授課,在無數孩子心裡種下了航天和科學的種子。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在今天為我們帶來了難忘的“天宮課堂”第一課。

在“天宮課堂”裡,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老師在太空站為我們展示了太空轉身、浮力消失、水膜張力、水球光學、泡騰片等實驗,讓人感受到無窮的樂趣與奧祕。在這麼多有趣的實驗中,我最喜歡的是水球光學實驗,當王亞平老師站在水球面前時,我們看見她的模樣是反過來的,這是因為水球相當於凸透鏡,王亞平老師通過水球呈現的是倒立。接著,當王亞平老師在水球中注入一個大氣泡時,她再次站在水球前,這時,我們可以看到她呈現出一正一反的樣子。這一現象真是太神奇了,在班級觀看的同學們不斷髮出讚歎聲,用熱烈的掌聲表達對科學的嚮往之情。還有好多神奇的實驗,我就不一一說明了,每個實驗都很奇妙,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受益匪淺,少年強則國強,我也要好好學習,爭取長大後有機會上太空旅行。“天宮課堂”向世界彰顯了我們的自信,祝願祖國愈加繁榮富強!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2

這個靜悄悄的夜裡,我坐在暖暖的被窩裡觀看天宮課堂。

這可不是我們學校裡的課堂哦!這是3個宇航員老師在神舟十三號的太空艙裡給我們上課。他們告訴我們:在太空中,人處於失重狀態。說罷,兩位老師就給我們演示了什麼叫失重。只見一個男老師盤腿坐了下來,然後兩腳懸空飛了起來,另一個女老師就用手輕輕地把那位老師推了一下,他立刻向後飛去。最後女老師還把他360度旋轉了起來。

我驚呆了,心想:如果我以後也可以當宇航員就太好了!這樣我也就可以和那位男老師一樣飛起來了。

此外,女老師帶著我們做了8個小實驗。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太空中失重狀態下形成的水膜。老師還在水膜上放了一箇中國結,我本以為水膜會漏水,可水膜仍然沒有漏水。“哇!這個水膜真結實呀!真像一面完美無瑕的鏡子!”我驚訝地說道。後來老師往水膜裡不停地注水,直到它變成一顆透明的水晶似的圓球。這個過程中一滴水都沒流下來。我想:如果李白要是在太空站,那就寫不出“飛流直下三千尺”這樣的名句了吧。

太空站真好玩,宇宙真奇妙!我真想飛上太空站,傲遊在宇宙中呀!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3

這天下午,我們看了一場關於航天教育的直播,印象深刻。直播開始,先是幾個學生提出了問題。都是以“如果帶某件東西去太空,它會不會怎樣”來問的。我們班的每個同學也各想了一個問題,其中我的問題是“如果帶水到太空裡,它會變成什麼形態”。帶著疑問,我們繼續看直播。

現在鏡頭在地面課堂,先是介紹了待會要在太空做的實驗:水膜張力實驗和泡騰片實驗,我比較期待泡騰片實驗。然後介紹了神舟一號返回艙和天和核心艙,最後介紹並演示了組合體形成過程,非常形象、有趣。

鏡頭轉到“天宮課堂”,航天員帶我們“參觀”了天和核心艙。先是運動區,航天員看上去“胖胖的”,是因為太空這個環境,血液會往上流,還可能導致肌肉萎縮和心血管功能下降。為了身體健康,宇航員會穿上企鵝服,用跑步機和自行車鍛鍊手腳。再是廚房區,太空的廚房功能也很齊全,還能吃到冷藏的新鮮蘋果。然後是實驗區,宇航員在這裡做實驗,還給我們看了在失重條件下的細胞是什麼樣的。尤其是心肌細胞,一閃一閃地,很神奇。

現在是我最感興趣的環節:做實驗。水膜張力實驗開始,在太空裡是失重的,所以水膜比較牢固,還可以加上很多水,形成一個大水球。通過觀察,我發現水球裡呈現的是倒像,還有些扭曲。在水球中注入氣泡,水球裡會有一正一反兩像。另一個是泡騰片實驗,在剛才的水球裡注入藍色顏料,放入泡騰片。漸漸地,水球中出現了很多氣泡。聽亞平老師說,這個藍水球就代表我們的地球。

我還知道了許多有趣的知識。比如在太空站看到的太空是黑色的,一天可以看到十六次日出等。

“我是01,我已出艙,感覺良好。”“我是02,我一會兒出艙,感覺良好。”“我是03,我下次出艙,感覺良好。”聽著直播裡的這些話,我也想用直播裡的一句話結尾,“我們看你們出艙,感覺良好!”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4

宇宙海瀚無窮。我知道了,“宇宙的天空是神祕的暗黑”,“星星不會眨眼睛了,而是散發著耀目的光輝”……一切的一切洗革著我的認識,讓我的心裡也裝滿了星辰大海。

蜂蜜在天上如何流動呢?宇航員在天上如何轉身呢?他們怎樣休息?有怎樣的生活呢?那些困惑誘導著我看完了他們的介紹。那是屬於中國的太空站,是祖國的天和核心艙,是泱泱華夏孕育而生。那一刻,我為自己是炎黃子孫而驕傲。從神舟一號返回艙誕生,中國的科技發展之路就在滾滾向前。

艙內宇航員為對抗失重效應要保持健康,太空跑步機、太空自行車由此誕生,企鵝服用來對抗肌肉委縮。所以他們做了細胞生長髮育研究,看到了心肌細胞一跳一縮,知道了在太空的真空無引力環境下水的浮力會消失,水的表面張力大到可以製作一個水球,在水球內注入一個氣泡可以看到一正一反的像,產生的氣泡也只在水球內產生。太空上既無法像地面一樣行走,也無法像地面一樣轉身……多麼神奇啊!這是從未聽聞的寶藏,蘊含著無限的探索。當聽到他們90分鐘繞地球一週,一天可以看16次日出時,我們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無一為不之驚歎,這在短小的生命中起著驚天駭浪的意義。

核心艙的成功發射離不開背後無數航天技術人員的奮鬥;他們能夠登上太空離不開背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苦訓練的汗水;一項項實驗的結論突破離不開三位航天員背後半年的辛苦研究。你問我,為什麼連線前技術員那麼胸有成竹?你看見背後的滿腔熱血了嗎?成功絕不是偶然。

始於青春年華,滿腔熱血;醉於浩瀚星空,日月星辰。也成長在清風中,與光同在。國之棟樑唯少年,青春你我正當時!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5

前天我上了一節不一樣的網課,網課老師是在天上給我們講課的。沒錯,這就是上週四下午3:40,全國各地的同學都在收看的課堂,天宮課堂,神舟十三號的三位宇航員在中國太空站裡,給我們上了一節很有意思的課。首先王亞平帶我們參觀了太空站,太空站裡的設施讓我目瞪口呆,跑步機,自行車,冰箱一應俱全,這簡直比地上的生活還好!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太空站裡的冰箱的,冰箱固定在牆上,小巧玲瓏,是正方形的,只有書包大小。

王亞平,拉開冰箱,小心地從冰箱裡拿出一個紅彤彤,圓滾滾的東西,我定睛一看,居然是新鮮蘋果!現在的科技簡直太發達了,在距離地球這麼遠的地方,都能吃到地球的新鮮水果。我既開心又自豪。

參觀完了太空站,王亞平阿姨就開始做實驗。在各種有氣的實驗中,我最喜歡的還是水球實驗,王亞平阿姨先做了一張水膜,然後往水膜里加水,我本以為水膜裡的水會掉下來,沒想到水不僅沒掉下來,還鼓成了一個圓球,水球晶瑩剔透,泛著光澤,看起來圓滾滾的。在太空中,水面張力非常大,所以就形成了地球上看不到的現象。

實驗環節結束後,就是提問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我又瞭解到了許多關於太空的知識,瞭解了這些知識,我對太空又充滿了嚮往。課程很快就結束了,這次課程讓我感受到了祖國科技的強大,同時在我們心中種下了一顆航天夢的種子,我相信祖國航天的發展定不可限量,我們的前途是星辰大海!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6

在地球的上方看著屬於中國自己的太空站,在茫茫宇宙中,神舟十三號又是如此的耀眼。今天我們就通過電視直播的方式,隨著宇航員們去太空旅行。

在下午後兩節的閱讀課中,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這是一節非常有意義的課,我學到很多,也瞭解到了很多。

太空倉並不是特別大,但裡面的裝置很齊全,有跑步機,有廚房,廚房裡還有冰箱,微波爐,還有工作的地方,睡覺的地方。王亞平老師也帶我們一一參觀了一番他們的太空艙,讓我們感到太空艙是那麼的神奇。

太空上因為失去了重力,所以在太空站能做非常有趣的且在地面上做不成的實驗。最有意思的是成雙像,一個倒立的像,還有一個正立的像。首先,在太空上水是能夠漂浮起來,那麼就能夠輕易做成一個水膜,再往水膜中注水,讓它變成一個水球,用針管將水球中的氣泡吸出,等水球中再無水泡後,再慢慢往水珠中注入一個大氣泡。這時你將會驚奇的發現,在剛剛往水球中注入的大氣泡,成了一個正立的像,而外面的水球是倒立的像,雖然在物理上學過關於像的問題,但還真沒見過這種奇妙的現象。

在太空竟然連轉身都與地球上的轉身不同,在地球上我們能輕鬆自如的轉身,但在太空上卻不能,當你在太空上轉身時,上體和下體轉的方向一點也不同,轉身時身體是擰到一塊的,根本就轉不了身,但如果一隻胳膊打圈再轉的話,就很容易轉過去。

我們不僅觀看了有趣的實驗室,還了解一些科普小知識,就如宇航員的衣服是怎麼樣的,更有意思的是在太空中不僅能看小說,還能看電視,聽音樂等等,根本不用擔心會太無聊。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由我們來建立,所以我們現在應該認真學習,長大後和他們一樣為祖國和人民做貢獻,讓祖國像太空中那顆最閃耀的星一樣,永遠閃耀著光芒。讓我們向宇航員致敬!向祖國致敬!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7

今天,我觀看了“天宮課堂”第一課,學習到了許多知識。這次講課的老師可不是一般的“老師”,他們居然在太空授課!他們就是翟志剛老師、王亞平老師、葉光富老師,是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

這一課,亞平老師給我們介紹了許多太空科學知識,有“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展示”,有“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展示”,有“浮力消失實驗”,有“水膜張力實驗”,有“水球光學實驗”和“泡騰片實驗”。

其中我對“水膜張力實驗”最感興趣。這個實驗是亞平老師給我們演示的。只見桌上擺放著一個金屬圈,亞平老師小心翼翼地拿著飲水袋朝金屬圈注水,讓水吸附在金屬圈上,然後繼續慢慢注水,使水膜變成圓鼓鼓的水球。在實驗的最後,亞平老師還放了一張她和她女兒一起剪的花朵在水球上,我驚奇地發現花朵一直在水球中旋轉,實在是太有趣了!

亞平老師還帶我們參觀了神舟十三號的內部。“太空廚房”,裡面有簡易的微波爐和飲水分配器,還有可愛的小冰箱,冰箱裡還有新鮮的水果。

葉老師還給我們表演了太空轉身。我知道了吹氣,和游泳的姿勢都是行不通的,只有將雙手抱在胸前才可以轉身。太神奇了!

我的夢想是我要當上宇航員,在宇宙中遨遊,去太空探索更多的宇宙奧祕!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8

自神舟12號載人航天飛船任務完成之後,三名航天員回到了離別三個月的祖國。才過不久,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升空了。

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人擔任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宇航員。在2021年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號火箭發射了。可惜我沒有及時觀看直播,今天下午在課上,老師讓我們看了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過程,首先就是三位宇航員身穿宇航服坐上大巴車,向航空基地駛去,大巴車前還有交警騎著摩托車保駕護航。到了航空基地,三位宇航員進入了火箭,緊接著,話筒傳來了“十,九,八……”每一個數字都十分激動人心,最後聽到了“點火”。隨後,火箭的底座噴出了紅色的火焰,煙塵向四處擴散,火箭也騰空而起,像一隻穿雲箭直插雲霄,場面十分震撼,之後各個助推器也是分離了,神舟十三號也是發射成功。

本來神舟12號的三名宇航員在太空中呆了三個月,這本讓我很吃驚。但沒想到這次神舟十三號的三名宇航員將要在太空中呆上半年,更是讓我驚訝。他們為了給國家做貢獻,放棄了和家人在一起的六個月時間,很讓人敬佩。自東方紅一號升空成功後,中國在航天事業接連取得重大發展,這一個個成功都是由無數個科學家們廢寢忘食,努力奮鬥,用無數汗水換來的。

據說神舟十四號已經準備就緒,隨時可以升空,不得不說,祖國的速度真是太快了,火箭是一個接一個的升上天空。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9

今天由三位航天員為我們介紹了他們的太空生活,原來太空也有廚房、臥室、健身區等,航天員老師通過視訊帶我們參觀了太空家園。航天員需要面臨離開地球后失重狀態下的許多問題,肌肉萎縮、心血管功能下降,太空輻射,臉變胖等等,但科研人員用企鵝服來解決了這些問題,讓肌肉受到壓力,這種失重實際上是一種微重力,只要從入軌開始,微重力就無處不在。

在介紹日常太空生活的同時,還介紹了太空科技,在葉光富叔叔的帶領下,欣賞了細胞生長的研究成果,在顯微鏡下能看見失重的心肌細胞會神奇的一跳一跳地遊動,航天員與各地學生代表通過天地通訊系統進行了視訊互動,解答了許多與太空有關等問題,使我們對太空知識有了更全面等認識。

在今天這樣一個天宮課堂的專題節目中,讓我們看到了飛天等夢想已經照進現實,中國太空站首次發表各項成果在公開場合內,在今天開展的天宮課堂在未來也會系列化常態化,這使我很興奮,我希望像今天這樣等科普節目越來越多,拓寬我們等知識面。我希望,未來我也可以到太空上做實驗,把我養的`植物和動物帶上太空去旅行。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10

我一直認為宇宙是神祕的,是遙不可及的。但在這次天宮課堂中,幾個在太空艙中的物理小實驗,讓我感受到,宇宙不再是那樣神祕莫測。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太空艙內有微重力。擺錘在地球上來回擺動,而在太空艙中卻不會來回擺動。在太空艙中倒水,水並不會從水壺中倒出,因為太空艙中的物體處於失重狀態。平時在地球上尋以為常的事,放到太空中,總是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盡”。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們從地球走向太空,正在慢慢認識世界,認識人類自己。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11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統一觀看了《天宮課堂》。“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宇航員在中國太空站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這是中國太空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太空教師”王亞平先給我們介紹了他們航天員的生活場景,以及他們在失重的環境裡的運動器械。老師為我們製做了一個水球,在我們平時的印象裡,水是液體,不能成型。可是到了太空,一切皆有可能。在一個圓環裡,不斷往裡加水就會形成一個水球。像水晶球一樣晶瑩剔透。透過水球我們還能看到,倒立縮小的像。這就跟我們的物理知識聯動了。再往水球中央注入空氣,使它形成一個氣泡。這時再觀察,就會看到外面的水球是成倒立縮小的像,而中間的氣泡就會成正立縮小的像,十分神奇。這次的“天宮課堂”讓我真實的瞭解到了太空的情況。這次的學習激發了我們對科學的興趣!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12

我觀看了神舟十三號登月後的現場直播《天宮課堂》三位宇航員向我們介紹瞭如何觀察微小生物、在胞體中是否能正常走路如何飲食。

當我看完直播後,心裡想到:祖國的技術越來越好了,祖國變得強大了,祖國變得富有了,在我們這一代的國小生,應當好好努力學習,長大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為祖國爭光!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13

昨天,我們在學校觀看了“天宮課堂”,在我眼前,掀開了太空站的神祕面紗,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變身“太空教師”在中國太空站精彩開講,做了很多實驗,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沸騰水球”,在失重的情況下,水滴慢慢積累成一個透明水球,水球漂浮在空中,往裡滴入藍色顏料,透明水球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晶球,再往裡加入泡騰片,頓時,“水晶球”裡就綻開一朵朵絢麗的“煙花”,看的我目瞪口呆。通過這次實驗,我感受到太空無窮的奧祕。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14

今天可真幸運,我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充滿奧祕的《天宮課堂》。叔叔阿姨們用太空講課的方式,傳授了我們很多的科學知識,帶我們參觀了他們的太空家園,原來遙不可及的太空能變得觸手可及!書中的那些太空奧祕的知識在航天員叔叔阿姨的操作下也得到了很好的證明!若不是親眼所見,我們無法想象科技原來是那麼神奇的一個東西!瞧,在地面會浮在水面的乒乓球,可是當它來到了太空中,只要輕輕一碰,就乖乖地沉在水底!

同學們歡呼著,大叫著,直呼不可思議!此時此刻,我下定決心,我們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努力去學習,學習更多的知識,去探索更多的奧祕!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15

太空生活趣事多,航天員在太空中要生活六個月,也許你認為在太空中生活一定是快樂的,一定是艱難的。下面就來看一下三位宇航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太空中都是怎樣生活的吧!

一提到生活,我就有疑問了,我們在地球上睡覺和在太空中有什麼區別?因為太空中沒有了引力航天員們睡覺要在睡袋裡。有意思吧!

吃飯大家並不陌生,在太空中的水和飯都失去了引力會飄在空中,航天員可以在空中吃飯,太好玩了!

我喜歡宇宙,喜歡太空,祝航天員們早點歸來,平平安安、身體健康,我們都期盼你們的歸來!上了這一課我明白了我們從小就要樹立遠大理想,將來報效祖國,為了自己的夢想努力奮鬥吧!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16

今天下午,我們全體同學上了一節特殊的課,授課地點在太空站,授課教師是航天員,一節生動有趣的“天宮課堂”開始了!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在軌介紹,展示了他們在中國太空站中工作、生活場景,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葉老師的空中轉圈表演,我瞭解到了很多關於失重的知識。“天宮課堂”,讓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國科技的發達,同時,也激發了我探索太空奧祕的興趣。唯有現在好好學習、奮發圖強,日後才能展翅飛翔,飛向屬於自己的未來!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17

今天我們全班一起觀看了航天直播課,幾位宇航員叔叔和阿姨給我們上了非常生動的科學課。宇航員在太空的生活細節大公開,太空行走、特別的航天服、失重環境下的細胞觀察……

樁樁件件都讓我感到大開眼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水在太空失重環境下的各種表現:失去了重力的約束,水在太空中會變成一個個小水珠。更神奇的是,沒有重力的情況下,浮力也就消失了!如同魔術般,水在宇航員叔叔的手中,乖乖地變成了水膜,厚水膜,甚至一個水晶球,真是讓人嘖嘖稱奇!觀看了這堂直播課,我感受到太空的魔力,科技的魅力,更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長大以後投身祖國的建設!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18

“天宮課堂”太精彩了!航天員叔叔阿姨給我們介紹了太空家園:睡眠區、運動區、生活區,功能齊全,應有盡有。

行走、轉身這些簡單的動作在太空中居然這麼“艱難”,真想親身體驗一下。叔叔阿姨還給我們做了許多實驗,雖然我現在還有些看不懂,但是覺得特別神奇!

現在的我還是一名國小生,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以後也去探索太空奧祕!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19

中國太空站首次太空授課“天宮課堂”活動在12月10日下午面向全球進行直播。我也準時的觀看了太空實驗,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水球實驗了!首先,王亞平老師用一個類似放大鏡大小的環,伸進飲用的自來水袋裡,拿出來時竟成為了一個水膜,再往裡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變成了一個晶瑩易透的水球。

如果在地面上把一隻針管插入水球裡,那不用說,水球定會爆開來。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針管給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卻“毫髮未傷”,這簡直是一個奇蹟!我也好想去太空啊!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20

兩千年前,屈原在《天問》中發出疑問:日月安屬,列星安陳。正是因為有第一個仰望星空問宇宙有多大,問星辰為何執行有序,問地球是什麼形狀,我們人類的文明才能一步步拔高。

觀看了《天宮課堂》後,讓我對神奇的宇宙產生了更多的好奇和疑問。太空細胞學研究、太空轉身、浮力消失實驗、水球光學實驗等,無不讓我大開眼界,不僅拓寬了我的思維和認知的邊界,也讓我對科學有了更新的認識。

今天我們又開啟了新的天問之旅,而少年的你我是中國探索太空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夜空之下,群星璀璨,它等待著我們去探索。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21

在古代,天空離我們遙不可及。從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到敦煌壁畫上的飛天形象,都展現了中國對飛天的偉大理想。直到元末明初,世界航天第一人萬戶手持兩個大風箏,坐在一把綁滿火箭的椅子上,想要飛上太空,不幸獻出了生命。現在,中國的神舟十三號已經飛上太空,宇航員用直播給我們講解了太空的故事。

“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向我們展示了航天員工作生活場景、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太空轉身、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等,讓我們知道了太空與地球大有不同。我們從先對太空的渾然不知,到現在的人盡皆知,都展現了我們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航天之路。我們不再像之前一樣只看見四角的天空,而那飛向太空的正是我們的“中國紅”啊!

那頭沉睡在東方的雄獅甦醒了,它將一鳴驚人!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22

一個旋轉的陀螺把我帶入了“天宮課堂”,此次的“天宮課堂”是由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老師授課,帶我們去了解神奇的太空家園。

“天宮課堂”中航天員老師講解了許多有趣的科學小實驗:太空細胞、太空轉身,浮力消失、水膜張力、水球光學、水中泡騰片,這些有趣的實驗使我對太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好奇。

讓我最喜歡的是“浮力消失”,首先同學們將一個乒乓球放入水杯中,發現乒乓球會浮在水面上。而在太空的王亞平老師把乒乓球放在水面上時,浮力卻消失了,乒乓球很快沉入了水中。原來當重力消失時液體內部壓強相同,浮力也就消失了,聽了航天員老師的講解,使我感到不可思議。

這場天宮課堂給了我許多奇妙的感受,讓我體會到了太空科學的魅力,三位航天員老師更是我們的榜樣,我也要向他們學習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23

今天,我們在教室觀看了“天宮課堂”第二課,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給我們上了一節生成有趣的物理課。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繼續採取天地對話方式進行,由航天員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太空“冰雪”實驗演示了失重狀態下的飽和液體結晶現象,液橋演示實驗演示了失重環境下水的表面張力作用,水油分離實驗演示了失重環境下水油分層現象消失、通過旋轉產生離心力實現分層,太空拋物實驗演示天地之間拋物區別。

“天宮課堂”讓科學更容易走進人心,也讓科普課被重新定義,展現了中國科技的自信,讓科普之花綻放,不僅點亮了青少年航天夢想,也讓“中國故事”在太空宣講,極大地增強了民族自信。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24

“天宮課堂”第二課3月23日下午在中國太空站開講,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相互配合進行授課。本次太空授課活動繼續採取天地對話方式進行,由航天員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天宮課堂”第二課,旨在傳播普及空間科學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不斷追尋“科學夢”、實現“航天夢”的熱情。

眾所周知,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國的航天事業取得了輝煌成就。我國航天人不畏艱辛,勇於攀登、奮發圖強,他們在工作中精益求精,是一支特別能吃苦能戰鬥能攻關的隊伍,由此形成了“航天精神”。要想把航天精神傳承下去,必須靠廣大青少年接好班,因此,“天宮課堂”正是青少年航天夢開始的地方,也是展現航天精神的好平臺。

“天宮課堂”通過三位航天員惟妙惟肖的講解,更能使青少年近距離深入瞭解航天知識,直觀感受到科學的偉大奧妙之處。觀看完“天宮課堂”第二課,我受益匪淺,不僅認識到了航天事業的重要性,對學習科學的熱情也更加強烈了。“天宮課堂”使我從小樹立起了崇高理想,在我心裡埋下了科學的種子,激發了我無盡的探索慾望!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25

第幾代航天人,一個強國夢。老一代航天人的榮譽早已緊緊銘記在新中國史冊上,解放初期中國航天從零發展,從身處異國他鄉的錢學森打破百般阻撓歸國追夢,到以孫家棟為象徵的中國第二代航天人,將在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傳送起飛,用無線散播出的音樂《東方紅》,再到第五代航天人逐漸徹底自主研發出載人航天技術性,“嫦娥”“聖功”“周泰”飛奔而來,“中國印痕”現如今已絢麗天穹,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專案、海底工程專案、非常測算、量子資訊等行業獲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中國航天,是靠一代代航天人買青春年少和性命換回的,不論是“兩彈一星精神”,或是“載人航天精神”,都將世代相傳、源遠流長。

天高地迥,始覺宇宙空間之無限。歸航並不是終點站,針對宇宙空間的探索,大家一刻不曾停息。新的“空間外出三人組”將要乘坐神舟十三號宇宙飛船將要起航,開啟歷時6個月的太空之旅。持續延續的載人航天精神,終將讓中國人探索空間的步伐邁得更加穩定更遠,完成基本建設航天世界強國的傑出理想。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26

3月23日,我和同學們一起收看了中國航天“天宮課堂”第二課,神舟十三號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宇航員再次變身“太空教師”,給我們上了非常生動有趣的一課。

20××年12月9日,“天宮課堂”第一課正式開啟。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相互配合進行授課,在中國太空站精彩開講,並面向全球直播。這是時隔8年後,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也是中國太空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他們講得精彩、講得成功,備受歡迎。而繼第一堂課後,“天宮課堂”第二課更加令人期待。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繼續採取天地對話方式進行,由航天員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例如,太空“冰雪”實驗,演示失重狀態下的飽和液體結晶現象。“天宮課堂”第二課,旨在傳播普及空間科學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不斷追尋“科學夢”、實現“航天夢”的熱情。

“天宮課堂”第一課的太空實驗我還歷歷在目:“太空健身”、“細胞培養”、“浮力消失”……,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亞平宇航員做的一系列關於水的實驗,水在太空中由於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現象。而“天宮課堂”第二課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油分離實驗,我們都知道,在正常環境下,水油是分離的;但在失重環境下水油分層現象消失了,實驗還演示了通過旋轉產生離心力實現分層的現象。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通過天宮課堂,我不僅學到了奇妙的科學知識,同時也感受到科學技術的力量。我國航天事業的飛躍發展,太空站的建立,飛天夢的實現,靠的就是先進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將更加努力,學好科學知識,為未來中國科技發展貢獻力量。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27

“天宮課堂”推出了!中國太空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於近日面向全球進行直播,太空站作為國家太空實驗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蘊含著得天獨厚的豐富教育資源,對激發社會大眾特別是青少年弘揚科學精神、熱愛航天事業具有特殊優勢。

2013年6月20日,航天員王亞平在聶海勝、張曉光協助下進行首次太空授課,全國6000餘萬中國小生觀看授課直播,產生巨大社會反響,在一代人心中播下追逐航天夢想的種子。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進駐太空站組合體後,社會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對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充滿了期待。

據悉,“天宮課堂”將結合載人飛行任務,貫穿中國太空站建造和在軌運營系列化推出,授課將由中國航天員擔任“太空教師”,以青少年為主要物件,採取天地協同互動方式開展。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28

中國首次太空授課活動持續約40分鐘。這一天地互動過程是在我國中繼衛星的支援下實現的,它的亮相同時標誌著我國新一代載人航天測控網基本建成。

“地面上網課,最難的是網路通暢,在天上這個問題更難保證。”楊宇光說,如何確保高碼數率、高保真視訊流的通訊鏈路完全暢通,是太空授課過程中挑戰最大、難度最高、不確定因素最多的環節。

楊宇光進一步解釋道,太空授課的高清視訊傳輸,我國主要依靠居高臨下的天鏈中繼衛星進行支援,以地面測控站、海面遠望號測量船作為備份,但是地面測控支援比例不高,這是因為天宮一號、太空站多數時間不在我國本土上空。

無線電通訊的一個基本原理,是傳輸的資料碼速率越高,那麼傳輸的能量消耗及對傳輸裝置的靈敏度要求越高。

“太空授課對音視訊的碼數率要求較高。”楊宇光解釋道,為此天鏈中繼衛星使用高增益天線,使得波束非常窄,以保證能量集中,順利傳輸高碼數率的視訊資料。另一端我國太空站上設定有蝶形天線,指向中繼衛星進行配合。這樣一來,理論上任何時候都有一顆中繼衛星能夠“看”到我國太空站,確保授課過程通訊暢通。“太空授課的時延僅約0.3秒。”他說。

不僅如此,太空授課及授課前的全要素演練,均涉及廣泛的天地協同工作。

“2013年王亞平第一次太空授課時,教育部負責組織學生,中國科協負責設計準備課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負責航天員和通訊系統。”龐之浩說。

“測控通訊系統進行中繼星的切換也是重要的天地協同。此外,王亞平在天上演示的物理實驗,地面老師也在做相同的實驗,天地對比實驗幾乎同步呈現在視訊畫面中。”楊宇光表示。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29

太空授課的“選題”條件是實驗所需的材料和裝置必須安全可靠、質量小、體積小、功耗小、對航天員健康無影響、不會汙染座艙環境等;當然,也要考慮創意新穎、簡單可行、不需要花費航天員很多時間等因素。

“當時還設計了一個磁鐵實驗,但考慮到磁鐵可能對航天器內部儀器和裝置產生影響,所以這個實驗被放棄了。”龐之浩補充道,此外,化學實驗有一定的危險性,為了安全起見,太空裡的化學實驗通常在實驗櫃或者手套櫃進行,難以向地面學生呈現,因此挑選物理實驗作為太空授課的內容更具安全性和視覺化。

為做好中國首次太空授課科普教育活動,當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教育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部門對活動進行了系統、周密的策劃,完成了課件、教具製作和地面課堂的準備工作,航天員還為此進行了專題準備。

由於天宮一號是精密飛行器,航天員的授課活動必須小心謹慎,既不能動作幅度太大,干擾到正常飛行,還要當心漂浮的實驗器材、液滴影響到航天器安全。

作為主講人的航天員王亞平,在備課時沒少下功夫。她精心準備授課內容,向專業教師虛心請教講課技巧。指令長聶海勝擔任太空課堂的助教,負責配合王亞平管理教具,維護課堂秩序。航天員張曉光幾乎是被“捆”在艙壁上聽完這堂課的,因為擔任攝像師的他,要想在失重環境下保持平衡,必須用束縛帶把自己固定在艙壁上,才能在用手持攝像機的情況下,保持長時間穩定拍攝,把太空授課的精彩影象傳回地面課堂。

“未來的太空授課將會有更多、更新穎的實驗內容和形式。例如天地對比實驗,比較蠶或蜘蛛在太空與地面吐絲的區別,觀察蝴蝶在太空中如何飛舞等。”龐之浩介紹,我國有關部門也已開始組織青少年設計太空實驗,並定期請專家評審,優秀的實驗方案未來有望在中國太空站上實施。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30

中國太空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將面向全球進行直播,王亞平再次變身“王老師”為孩子們進行太空實驗。

其實,在國內外進行的大大小小的太空實驗中,孩子們不僅是旁觀者,也是參與者。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表示,青少年參與太空實驗的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5種。

一是參加專業的研究實驗。科學家進行太空實驗時讓一些學生負責其中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從而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能力。

二是為學生設立、由學生獨立完成的實驗。學生在有關人員的指導下自己提出實驗課題進行實驗設計和實施,收集實驗資料、分析實驗結果,最後寫出實驗報告。

三是參加載人航天工程活動。一些是為了航天工程任務的需要,讓學生參加硬體或軟體的研製;另一些是學生創意大賽中的獲獎專案在載人航天器上進行實驗。

四是在教室中完成的太空實驗。學生們在教室完成模擬太空相應條件的實驗,或者進行太空站上專業研究人員正在進行的實驗,目的是通過對比地面實驗和太空實驗的結果,讓學生們找出它們之間的差異。

五是教育性示範活動。航天員在太空進行簡單有趣的太空實驗,並將它拍攝下來,做成視訊教材,提供給學生,以便進行航天教育。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31

太空教育是世界載人航天活動的組成部分。美國女宇航員芭芭拉·摩根於2007年8月乘坐“奮進”號進入國際太空站,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太空授課。

“當年,芭芭拉主要講述太空生活的衣食住行。中國首次太空授課則是真正的太空物理課。”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認為,我國的太空授課與美國有明顯差異。美國太空授課的內容是介紹和演示太空生活,而我國太空授課的內容是介紹和演示失重環境下的物理概念。所以,我國太空授課的科技含量較高,難度也更大。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點,我國首次太空授課開始。神舟十號航天員王亞平通過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並回答了學生們關於航天器用水、太空垃圾、失重對抗和太空景色等問題。

“我們先後研究了‘竹籃打水’‘乒乓球’‘迴旋鏢’‘溜溜球’和‘跳繩’等20多種方案,根據科學性、安全性、操作性、可視性、即時性、趣味性等綜合因素考量,經過集思廣益、反覆篩選、嚴格論證,最終確定進行2個方面的物理實驗,即物體運動特性和液體表面張力;隨後,又對確定的實驗專案進行了精心細緻的研究,力求給學生們最好的‘課堂’感受。”龐之浩說,實踐證明,授課專家組最終制定的授課教案達到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獲得圓滿成功。

“太空授課挑戰不小。”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員楊宇光表示,在有限的時間、空間和物資條件下,僅教具的選擇和運送就非常考究,太空物資運送成本很高,1公斤物品的運輸成本遠超1公斤黃金的價值。更重要的是,40多分鐘的時間裡,既要在太空演示物理現象,還要講明白物理原理,對於備課和臨場組織調配要求極高。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32

一堂生動的“太空課”,足以讓一中明發的“大愛少年”立起“仰望星空”的精神座標,清晰“腳踏實地”的方法結論,從而讓他們發生從“知”到“行”的積極轉變。

當“星辰大海”越發成為一句流行的熱詞,我們更要讀懂這其中所承載的奮鬥歷程、所激發的壯志豪情。在“天宮課堂”上,讓我們一起心懷宇宙的浪漫祕密、珍惜成就的來之不易、逐夢未來的星辰大海。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33

我通過視訊見識了太空轉身、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光學實驗神奇現象,晚上查閱資料還了解了實驗背後的科學原理。在直播中,我見證了一個又一個神奇的實驗,也明白了許許多多的科學道理,在內心深處埋下了科學的種子。航天築夢想,航天強中國。我要好好學習,力爭上游,長大為祖國的航天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34

直播中,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太空站進行太空授課。通過觀看直播,孩子們瞭解了航天員們在中國太空站的生活工作環境,感受到了宇航員們勇於挑戰,探索未知的航天精神。在觀看航天員們在太空站裡演示的“水膜張力實驗”“太空轉身”“水球光學實驗”等實驗時,同學們發出了陣陣驚歎,從中感受到了宇宙的奧妙,體驗了科學探索的樂趣。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35

今天我們看了在太空太空站中的三位航天員的親自授課,令我對奇妙的太空生活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也令我十分震撼。

太空授課的主講老師是王亞平老師,她先給我們普及了一個重要的知識——微重力。在這種環境下,沒有被“固定”住的東西都會飄浮起來,非常神奇。在這種奇妙的環境下,亞平老師與“工具人”進行了多個實驗,如走路、轉身、水膜實驗……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怎樣在太空中轉體。一次次的試驗這令我大為震撼與驚歎,同時也產生很多疑惑,面對這些疑惑,CCTV的張老師對此進行了講解,非常幽默風趣。

通過這次圓滿成功的航天授課,我也懂得太空中的許多知識,探究到了許多太空的奧祕,真想親自去太空看一看啊!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36

今天,我懷著激動自豪的心情觀看了“天宮課堂”。它的內容極其豐富,涉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多方面實驗。目前,僅有中國和美國才能自主完成此形式的太空授課。為此,我為中國發達的航天工程而感到驕傲。三位航天員在軌介紹展示中國太空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充分激發我們對科學奧祕的探索,為我們幼小的心靈播種下一顆航天夢的種子。在此,我感謝中國航天人為科普教育事業做出的努力,同時祝願中國航天未來走的更好!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37

今天,我們觀看了神舟十二號航天組的“天宮課堂”,也瞭解了天和艙內部構造與如何太空中進行“轉身”、“走路”等動作,這些都與“角動量守恆”有關。我發現宇航員轉身的時候姿勢有些怪異,也是因為“角動量”,宇航員員靜止不動時,角動量為零。但轉身時,“角動量”發生改變,為了保持平衡,下半身必須往另一方向轉動。更有趣的是,沒有了地心引力,浮力也消失了不少,乒乓球放入水瓶中,竟然下降到了水瓶的一半位置。

通過觀看天宮課堂,我們利用有趣又簡單的實驗,瞭解到了很多聽起來很高深的物理定律,天宮課堂真是既有趣,能增長很多小知識!

天宮課堂第二季觀後感 篇38

每個人都有自我的夢想,我也不例外。我的夢想是駕駛自我設計的飛船去遨遊太空,到月球上漫步,到火星上和火星人踢足球……

記得上幼兒園的時候,爸爸送我一架遙控飛機,我開心極了。飛機機身是銀灰色的,有一對寬寬的機翼,很酷。白天,我把它拿到操場上玩,看著小飛機忽上忽下在空中自由地飛翔,我想要是我能坐在飛機上駕駛著飛機,那該多好啊!

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自我長大了,正在一艘宇宙飛船的駕駛座艙內。我仔細檢查著每一個儀表,一切正常。當我坐在駕駛座的時候,聽到廣播傳來塔臺同意起飛的命令。我按下啟動鍵,拉起操縱桿,眼睛不停地盯著各種儀表,飛船騰空而起,直上雲霄。地球上的景物變得越來越小了,漸漸地有點看不清楚了。突然眼前閃著一道紅光,不一會兒,飛船就衝出了大氣層,來到了茫茫的太空,眼前的景象變得太讓人著迷了。深藍色的背景下,有無數閃著藍光的星球。我選擇自動導航駕駛,開始執行飛船的各種裝置,這時,飛船外艙蓋緩緩開啟,露出了一大片電視牆,開始播放關於地球的各種資訊,用各種語言,經過不一樣的聲波向外星的生命問好。

正當我在忙著操作裝置,導航螢幕提示,飛船已經接近火星了。忽然,透過舷窗,我看到有一架外星球的飛船飛來,裡面坐的可能就是傳說中的火星人,我用各種方式和他們打招呼,他們好象都聽不懂,但表情很友善。之後,一陣急促的警鈴響起,電腦螢幕閃著一排紅色的大字:能量不足,請儘快返航!我心裡一驚,醒了過來,桌上鬧鐘在響個不停。原先是一場夢。

我一向記著這個夢,相信我經過努力學習各種科學知識,長大了,能夠自我設計一艘真正的宇宙飛船,去探索浩瀚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