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才智咖 人氣:1.47W

開學第一課節目的播出,大家觀看之後,有什麼樣的感想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八年級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八年級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一】

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先輩的旗幟”,這旗幟,是在二萬五千里長徵中屹立不倒的,是紅軍拋頭顱灑熱血傳遞下來的。是他們的無私奉獻,生死拼搏、不畏犧牲,才換來了現在的美好生活。

二萬五千裡,到底是一個怎樣的距離,從江西到陝北,究竟經歷了多少個日子?聽著紅軍長征的故事,我看見了冰雪中赤腳走過的身影,看見了被荊棘刺傷的腳,看見了負重狙擊的艱辛,看見了每天只吃一顆黃豆的頑強……

我終於知道了二五千里長徵是怎樣的距離,那不是能在地圖上衡量的,那是一步一步走向勝利的過程,是幾百個日夜兼程的成果。長征路上,吹響的是戰鬥的號角,播下的是革命的火種,擂響的是生命的鼓點,傳遞的是堅韌的意志,跋山涉水,為的是心中信念,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接過老兵的旗幟,傳遞長征精神”,什麼是“長征精神”,那是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堅持不懈,是“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是血戰湘江、四渡赤水、飛奪盧定橋、奪取臘子口、翻越夾金山、跨越大草地……

時隔七十多年,再次回顧了那浴血奮戰的日子,為國捐軀的先烈,這一幕幕刻骨銘心,歷歷在目,那其中的驚險、曲折、悲壯、辛酸激勵著我們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擁有鍥而不捨的恆心。

“那段時光,波瀾壯闊,用先烈骨骼堆起的詩,我們怎能忘記?”

【八年級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二】

節目很豐富,使我最感動的是就是搖滾歌手秦勇介紹了他的兒子大珍珠。秦勇用自己和身患“重度感統失調”的兒子大珍珠的親身經歷,鼓勵同學們要積極和樂觀地去愛身邊的人,更是教會孩子們愛自己、愛生命、愛生活,給孩子們上了一堂充滿愛的課。

在舞臺上,秦勇穿著大珍珠親手為他設計圖案的白色T恤衫,回憶起當年艱難的一點一滴。在過去的十年光陰裡。他做起了一位父親的責任,努力當好大珍珠的父親並不容易,得知騎自行車是對感官協調能力最好的訓練,秦勇又陪著兒子開始了一年之久的漫長練習,當大珍珠終於可以穩穩地坐上自行車騎上一段時,秦勇忍不住落下了眼淚。從那一天起秦勇就堅信,他什麼都可以學會,愛的力量能夠克服一切困難。大珍珠學會了積極和樂觀,學會了愛自己、愛對方、也愛生活。

同學們,看到秦勇這位堅強的爸爸,大珍珠這位好兒子,我們也要向他學習,聽從父母的教誨,努力回報。這一次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父母教會我”,父母是我們人生最初的榜樣,他們言傳身教,教會我們孝順家長,教會我們文明禮貌,教會我們熱愛生命,教會我們堅強勇敢。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相信也是影響我們最多的老師之一。父母教會我們的每一件東西都體現在了我們的生活當中,細細思量,我們從小養成的習慣,我們的一言一行,可能都是父母教給我們的。

就如同節目中第二講,容祖兒講的自己的故事一樣。容祖兒說有禮節有禮貌的'孩子才會受歡迎。她的媽媽教導她要把自己打理得乾乾淨淨,吃飯夾菜要有規矩。家裡等長輩來了才能吃飯,不能翻來翻去。很多小習慣令容祖兒受益終生。在我家,也是一樣很重視禮儀,起床之後就好把自己收拾好,不能亂七八糟穿著睡衣就到處亂晃;吃飯的時候不能發出聲音,要用公筷;要尊重長輩,遇到長輩要先問好……很多東西都是從小耳濡目染養成的習慣,這些習慣就這樣影響我們的一生。

開學第一課教會我們思考更多,我相信更多家長也更加懂得了言傳身教的重要性,而同學們能夠回憶起更多父母教自己懂得的點點滴滴。我們和我們的爸爸媽媽在一起成長,他們在不斷學習如何教育子女,而我們正在不斷學習如何成長成一個爸爸媽媽所期盼我們成為的人。

【八年級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三】

有一句好話“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讚頌的是英勇無畏的紅軍精神,是一股似鋼似鐵一般的精神。兩萬五千裡的漫漫征途,涵蓋了多少多少苦累,卻也飽含了多少人的堅毅信念。令人感慨無限。   長征故事的……

有一句好話“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讚頌的是英勇無畏的紅軍精神,是一股似鋼似鐵一般的精神。兩萬五千裡的漫漫征途,涵蓋了多少多少苦累,卻也飽含了多少人的堅毅信念。令人感慨無限。

長征故事的序幕緩緩拉開,第一位紅軍老人走入一片紅簾之中。他叫胡正先,如今已是99歲高齡。在他鏗鏘而有力的敘述下,告訴我們長征路上一幕幕艱苦景象:“在祁連山的冰天雪地下,48天,沒有看見一口糧食,戰士們腳下只得穿草鞋……還有一次,過京漢鐵路,一位戰士為保證組織安全,竟生吞密碼本……”靜靜的聽他講述,淚水卻一點點的滴落。看到這裡,胡老先生也潸然淚下。我心中波濤洶湧,彷彿看到了當年的景象,卻也猛然間湧起一股力量,紅軍們那傳奇色彩般的堅韌與舉世無雙的壯舉,是永永遠遠的烙在人類歷史上,是一股湧動的熱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史詩!

看著胡老先生邁著堅定的步子離去,彷彿又看見,當年那些為了中國的革命,浴血奮戰的人們,老人雖已年邁,可是精神矍鑠,眼裡還閃著當年的光芒,老人雖已老去,但是精神從未散去,這一種精神,是永不磨滅,是我們應世代相傳的精神。當年他們的出生入死,經歷的槍林彈雨,是為後世奠下的堅實基礎,是無可替代的。

伴著他的離去,另一位老人走上了臺。他叫樑天文,94歲。微駝的背,滄桑的白髮,彷彿向我們詮釋了一切。在他微顫的聲音下,告訴我們,他和楊政委間無與倫比的感情。在他成長的年月,幾乎都與長征相伴,可楊政委,帶著這個年僅13歲的孩子,踏遍艱苦,走向光明。樑老先生告訴我們,他勝似他的父母,他永遠也無法忘卻這樣的恩惠……看到這裡,我讀到了老人一顆堅毅的心,一顆火紅的心,也看到了紅軍隊伍間的親密感情,正是在這樣的情感下,人們相互鼓勵,前進,方才能取得如此成績!多麼偉大的精神力量!彷彿給予我動力,這就是長征精神,一種永垂不朽的信念。

看著一個個長征故事的講述,簾幕再次緩緩合上,在紅如血的簾幕下,我感到胸中的澎湃,如此壯闊的英雄氣概,正是對紅軍精神的最好詮釋。兩萬五千公里,漫漫無邊際的艱苦征程,令人驚歎的紅軍力量,是為著中國的革命而戰鬥,“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也給了我無限啟示,弘揚與繼承這種精神,無論何種窘境也能破解,只有這樣一股精神,才能永遠的激勵著我們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