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才智咖 人氣:2.99W

溫故而知新,開學第一課觀後感怎麼寫?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分享有關2017開學第一課觀後感,歡迎大家來閱讀!

2017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2017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一】

昨天和孩子一起觀看了2016年秋季《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通過一系列的長征故事和體驗活動,讓我們感受到了先輩們為了解放全中國犧牲自我,堅定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活動中穿插的一個體驗活動:飛奪瀘定橋。

這個活動是兩組的讓孩子們合作把墊子鋪到一個5米長的鏈條橋上,並順利通過鏈條橋,到達對岸,最後一人奪取小紅星。用時間最少的一組獲得勝利。孩子們再鋪墊子的過程中,互相幫忙,鋪的很快,鋪到中間的時候,橋晃得厲害,有點不整齊,但人多,墊子也多,重疊在一起也可以。開始過橋了,只見第一個同學勇敢的小心翼翼的慢慢通過了,第二個同學可能因為第一個同學的順利,他快速的跑上了橋,但是到中間時因為晃得厲害,兩邊的墊子向中間滑動了很多。第三個同學,吸取教訓,直接爬了過去,非常平穩,第四個,第五個……都爬著過了橋。最後兩個同學了,高高的個子不想爬著過,結果剛抬腿踏上橋,就因為獲勝心切,踏空了,向橋下掉去,伸手抓了半天,也沒能倖免。最後一個小同學,看著小,他卻小心翼翼,在在終點時遇到了沒有鋪墊子的地方,大家都提心吊膽,深怕這個小朋友一命嗚呼!可是這個小朋友卻臨危不懼,試探性的踩在了鎖鏈上,一步一步小心的渡過了鎖鏈橋,奪取了閃閃的紅星。

從這個體驗活動中,我感受到:做事情一定要有計劃,有膽量。特別是那個掉下去的男孩,如果是真實的瀘定橋,你肯定犧牲了。橋上是道道鐵鎖,鋪橋的是就近能找到的材料,可能是一節木頭,可能是一件棉衣,橋下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對面是敵人猛烈的炮火,這樣的情況下,紅軍戰士勇往直前這種精神真令人感動!這不僅僅是勇敢,更多的是智慧、臨危不懼的鎮定,堅強的`毅力!想到我平時工作時遇到一個調皮的學生,總是暴跳如雷,憂心忡忡,不能通過智慧、學習解決問題,只會逃避問題。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我一定要冷靜的去思考問題,勇敢的解決問題,學會迎難而上。

【2017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二】

央視一套9月4日晚8點播出了《2015開學第一課:英雄不朽》節目,這是央視少兒節目專門為我們中國小生策劃的開學節目。看完後,我感受到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我愛我的祖國。

母親賜予我生命,國家滋潤我成長,在歌聲嘹亮的時代,我要高呼:“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古往今來,有數不盡的愛國人士都想歌唱祖國。聶耳創作了《義勇軍進行曲》,它鬥氣昂揚,豪情萬丈。唱出了作者的心聲,呼喚了人民群眾的心。難道他不是在號召大家一起歌唱我們的祖國,齊心協力保衛祖國麼?

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掏出了文天祥埋藏已久的心。

說到底,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愛國。

我雖沒有他們那樣的豪情壯志,但我還是愛國的。祖國的美好山河孕育著我們世世代代。黃河母親是那麼的慈祥與偉大,歷經滄桑卻依然從青藏高原出發,不受任何沙石的阻礙,一直衝,一直衝向前方,因為她的子孫在哭喊。

祖國五千多年的文化依然保留了下來,這些都是我們祖國人民思想的精華。這也足以在其他國家展示我們祖國的優秀,它應當獨霸武林。因此,外國人都得隊我們見面三分禮。我們變的至高無上。

現在,祖國更是迅速發展,讓生活在戰亂中的人們擺脫了外國的剝削龜殼。1949年,毛主席在開國大典上高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從此,人們都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現在,我們又向著共產主義邁進。那時,我們更能夠幸福、平安地生活了。而我是最好的見證人,我是21世紀祖國的花朵,我們正向著共產主義招手呢!繁榮昌盛的祖國也會笑著的。

歌唱祖國,是我此時的感受;歌唱祖國是時代人們的心聲。讓我展翅高飛,在廣闊的大地之上高唱:“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此走向繁榮富強。”

【2017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三】

我上國小、中學時,還沒有《開學第一課》這樣的節目,所以今晚是我第一次觀看《開學第一課》。

這 一課果然特別。絢麗的舞臺、精良的製作,撒貝南、董卿、何炅以及TFBOYS這樣的明星陣容,足以抵消很多孩子開學第一天的“鬱悶”,也足以讓“長征精 神”這樣厚重的主題吸引關注的目光。可是我,卻像是一個過慣了苦日子的人,一下適應不了這樣的視覺饕餮,怎麼也集中不了注意力;我頭腦中不斷出現的,是自 己曾經學習過的、色彩單調的語文課本……

我 想起馬背上的小紅軍,表面鼓鼓的乾糧口袋中,只是一塊咬著牙印的牛膝骨;我想起了《金色的魚鉤》中的老班長,他在同志面前摸摸嘴彷彿回味著魚湯的味道,可 卻在人後艱難地嚥著魚骨和草根;我又想起《七根火柴》中的那位同志,受盡寒風冷雨折磨,卻盡全力儲存著乾燥的火柴……小紅軍、老班長、那位同志,最終都倒 在了長征路上;尤其讓人難忘的是,他們面對“生”的可能,而最終選擇了犧牲。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殺身成仁,這句話曾經激勵著多少仁人志士為國家、為人民拋灑熱血,“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勇士精神,讓我們的民族一度無比的豪邁與高貴!然而,我們也一度丟失了這份慷慨,就像王 陽明先生講:“世上人都把生身命子看得來太重,不問當死不當死,定要宛轉委曲保全。”後來,也有外國人這樣評價大清國的國民:“只關心自己血緣親族的好處,而對其他人的苦難則表現出驚人的自私與冷漠。”我們吃苦耐勞,卻被視為奴隸病夫。

是長征,喚醒了祖先留在我們血液中的那份慷慨!無論是茫茫草地,還是皚皚白雪,無論是難以自拔的沼澤,還是窮凶極惡的敵人……紅軍將士都以堅忍不拔的毅力,與困難展開殊死搏鬥,將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死的威脅留給自己! “長征是播種機”,它播下的不是貪生怕死的孬種,而是無畏犧牲、視死如歸的最優秀的種子。中國人的精神從那個時候為之一振,開始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堅持不懈,可以讓我們自己成為更優秀的人,或許也可以讓我們的國家成為更富裕的國。但是這些品質,還不能讓我們完全區別於“精緻的利己主義”,我們還需要一份為他人、為國家、為社會犧牲的精神。要記得,是埋頭苦幹的人、拼命硬幹的人、為民請命的人、捨身求法的人,是這些有犧牲精神的人,撐起了我們民族的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