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開學第一課2017觀後感

才智咖 人氣:1.43W

導語:2017年的《開學第一課》來啦!由教育部和中央電視臺聯合推出的品牌節目《開學第一課》於9月1日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晚九點黃金時段與全國中國小生如約相見。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央視開學第一課2017觀後感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一)

9月1號晚上9點,我和爸爸媽媽在電視上看了開學第一課,這個節目非常精彩。

漢字叔叔理查德痴迷於漢字,對中國漢字有著巨大的熱情,國小生們親切地稱呼他為“漢字叔叔”。他堅持研究和傳播漢字多年,在此期間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都沒有放棄。他的故事震撼著每一位中國人,為每一位中華兒女敲響警鐘。我感受到他是多麼愛漢字。我作為一名中國國小生,要更愛漢字,多讀、多認、多寫。

拼字遊戲共有三位老師和兩組同學一起參加這個遊戲。在遊戲互動環節中,幾個同學組成一隊,在規定時間內共同合作,用身體組成一個字,由兩位老師猜。隨著時間減少,拼字板不斷傾斜,有好幾位同學掉到了泡泡湖裡,時間一旦到了0,就輸了,另一方獲勝。從這個遊戲中,我看到了中國漢字的象形之美的魅力。

三位武術冠軍和來自河南少林塔溝武校的同學們現場帶來了一段熱血沸騰的武術表演。臺上的習武之人,身體的柔韌性強,精神充沛,剛柔相濟中展現了我們武術文化獨有的精神氣質。

最讓我震撼的是機器人與人累同臺競技,機器人以2秒之差在速度上超過了鋼琴少年。但我能感覺到機器人在彈琴的時候不帶絲毫的感情的,鋼琴少年則是一種愉悅表達。所以,機器人千遍一律,而我們每彈一遍都在訴說什麼。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二)

昨晚九時,我們全家圍坐在電視機旁,認真地觀看了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放的“開學第一課”文藝演出節目。這是我盼望已久和最愛看的節目。國家舉辦這樣的活動,今年已經是第十屆了!可見國家對我們新一代少年兒童,是多麼的關心和重視啊!

演出在歡快的兒童舞蹈和歌聲中開始。節目以“中華驕傲”為主題,以,唱歌、跳舞、武術,“甲骨文”“機器人”等許多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展現了全國各族少年兒童甜蜜的微笑,幸福的生活,健康的成長等巨集偉的畫面。隨著節目的演出,我也不知不覺地沉浸到這一熱烈的氣氛中,我不時的隨之歌唱、歡笑、歡呼、跳躍,逗得一家人都開懷大笑。特別是主持人讓猜甲骨文的時候,我第一個猜出是個“雨”字,爺爺向我伸出了大拇指,我也感到十分自豪。

通過這次觀看,我深深地感到國家對我們的希望。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長大後報答祖國,絕不辜負人民對我們的希望,為國家富強做出應有的貢獻。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三)

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一直讓我感到由衷的驕傲和自豪,可我又總覺得它離我的生活非常遙遠,似乎只可遠觀,不可褻玩。在看完《開學第一課》後,我的民族自豪感更加清晰和強烈,同時我也意識到,中華文化要想永葆生機與活力,需要我們這些普通人身體力行地去傳播、去發揚光大。

在“字以溯源”這個環節中,一位年近七十的外國人理查德·西爾斯花了20年時間把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整理好,將電子化的《說文解字》放到網上供人閱覽,以新的網際網路方式傳播了中華文化。

看到這裡,我不禁回想起在課堂上經常出現的場景——抬筆就抱怨漢字難學難寫,卻忽略了漢字背後源遠流長的文化,忽略了漢字所蘊含的獨特魅力。如果我們能夠認真的去看一看《說文解字》,就會更加珍惜我們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了。試想,一個外國人尚且如此,我們中國人還有什麼理由有畏難情緒呢?

傳播中華文化其實有很多方式方法,只是我們沒有想到而已。

首先,中華文化的傳播可以通過商業實現。

絲綢之路起始於古代中國,連線亞洲、非洲和歐洲的陸上商業貿易路線和以南海為中心的海上貿易路線,在帶動商品交易的同時,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現代中國的國際化貿易同樣能夠在獲得利潤的.同時,將我國獨有的文化底蘊傳遞到全世界。

其次,中華文化的傳播可以通過科技實現。

《說文解字》的電子化正是科技促進文化傳播的重要體現,傳統文化在現代科技的幫助下展現出了新的形態和光輝。科技促進文化的傳播,文化的傳播也漸漸離不開科技的幫助。

再次,中華文化的傳播可以通過教育實現。

孔子學院給全國各地的漢語愛好者提供了學習漢語的便利,讓中國走進世界,讓世界瞭解中國。各國對漢語和中國文化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學習語言本身就是了解一個國家文化的過程,瞭解之後的認同,認同之後的喜愛,無不為推廣漢語和傳播中華文化提供了一個新的渠道。

當然,隨著廣播、電視的發展,傳媒在我們生活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顯著。例如我們在觀看的《開學第一課》節目,它通過電視,向廣大觀眾朋友們介紹了中華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這一受眾群體。《戰狼2》也用電影的方式重新整理了觀眾的民族自豪感,用電影的方式傳播了中華文化。

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傳承至今,得益於歷代人的傳承,在今天,傳播中華文化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希望我們都能夠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讓中華文化和天地並存、與日月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