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川博物館》觀後感範文

才智咖 人氣:3.18W

初冬時節,天空飄灑著陣陣細雨,在黨委組織下,支部黨員黨務工作者和黨員代表分批乘車來到大邑縣安仁鎮參觀建川博物館。由於建川博物館聚落建設面積大、收藏內容豐富,故重點選擇參觀了抗戰系列展館和廣場,館內以珍貴的歷史資料、實物、圖片和實景復原等方式,展示出當年抗戰的艱辛歲月,一些史料和圖片讓人潸然淚下。

《建川博物館》觀後感範文

有一些歷史,雖然充滿屈辱與辛酸,但仍值得我們去紀念;有一些故事,雖然我們僅僅聽說過,但仍可以那麼刻骨銘心;有一些圖片,雖然已模糊泛黃,但仍卻那麼振撼心靈;而有一些人,雖然平淡無奇,但他們背後的故事卻那麼讓人淚流滿面。在那個戰火遍地的年代,華夏民族飽受蹂躪,一代代的中國人用血肉之軀抵擋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昔日硝煙瀰漫的戰場已成為繁華的都市,滾滾長江帶走了南京30萬不安的靈魂,徒留江河嗚咽;血染九州,遍地的殷紅譜寫了歷史的頌歌。

在中流砥柱館,在川軍抗戰館,在飛虎奇兵館……一張張圖片定格了那時的艱苦環境,一段段文字訴說了那時的不屈抗爭。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從來都不缺乏英雄,正是有了這些鐵骨錚錚的漢子,有了這些柔韌堅強的女子,那刻板而又艱澀的歷史才變得如此鮮活,如此生機勃勃。歲月蒼老了他們的容顏,卻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讓我們震撼的中國壯士群雕廣場,200多位全民族抗日將士英雄群體形象昂首挺立於天地之間,縱貫九州,氣宇軒昂,彷彿建立了歷

史的.他們,仍然守護在他們曾拋頭顱、灑熱血的地方。中國壯士(1931-1945)群雕主體為200多名1931年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的全民族抗日將士英雄群體形象, 200抗日壯士中無不是赫赫有名的偉人、名將,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彭德懷、楊靖宇、葉挺,以及馮玉祥、張學良、李宗仁、張治中、何應欽、孫立人……其中還包括狼牙山五壯士,他們中有領袖,有指揮或參加過重大戰役、戰鬥的指戰員,有的是英勇犧牲的著名烈士。 廣場用雕塑形式構成3000平方米的大型景觀,所有壯士造像陣式都放置在一個"V字"型下沉式凹槽的空間環境中。群塑展示了1931年至1945年間的43項重大戰役、戰鬥、重大軍事活動裡,200名愛國將士或研讀檔案、或發號施令、或浴血沙場,凝固的塑像生動再現中華民族對抗敵人浴血戰鬥爭取民族獨立的巨集大場面。群雕總體設計突出排列陣式整體氣勢,造型由疏至密組為陣列,最後密集為浮雕人牆結束;自前面俯瞰整體,其氣勢恢弘,如進入陣列中穿行,與抗日"壯士"並肩,將更能感受到一段悲壯而激昂的歷史。

壯 士“一起鐵骨, 一起錚錚;一起威風, 一起凜凜; 一起仰天, 一起長嘯;一起壯懷, 一起激烈; 一起浩然, 一起正氣; 一起森嚴, 一起壁壘; 一起摩拳, 一起擦掌;一起捉鬼, 一起擒妖; 一起衝鋒, 一起陷陣; 一起前僕, 一起後繼;一起艱苦, 一起卓絕;一起苦撐, 一起待變; 一起捨身, 一起取義;一起成功, 一起成仁;一起國家, 一起民族;一起壯士, 一起願景”, 何等豪邁,氣勢不可阻擋,也印證了打贏這場戰爭更多的是靠民族的團結,堅定的信念和敢於犧牲的精神。

走進博物館,就如走進了中國歷史的一頁,這裡的實物、圖片都是歷史的活教材,思考著歷史與現實,可以真真切切地接受愛國主義傳統教育和靈魂的洗禮。先輩們英勇的事蹟感動著我,一張張圖片上年輕的面孔,堅毅的眼神震撼著我的內心世界,這種精神也是對我們面對失敗與困難,面對逆境與挫折的一種指引與力量之源。

通過記住歷史來珍惜現在,通過回憶戰爭來珍愛和平,通過反思苦難來奮發圖強,是這次建川之行最真實的體會,短暫的參觀活動,使我們明白了先輩們當時所處的局勢是多麼的不利,環境是多麼的惡劣,但信念是多麼的堅強,激情是多麼的高漲。中華兒女在抗擊外來侵略者的鬥爭史蹟豐富多彩,感人肺腑,其光輝業績和鬥志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不懼風雨,不辱使命。歷史不僅是要向我們展示它曾經的艱難困苦,更是要我們在這幸福的時代銘記先輩們曾經的苦難,勿忘過往,開拓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