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觀後感三篇

才智咖 人氣:1.01W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電影、電視劇、球賽或者選秀節目等等之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博物館觀後感三篇,歡迎閱讀。

博物館觀後感三篇

博物館觀後感一

這天是2011年6月9日,星期四。我們年級利用下午上課時刻,來到國家博物館參觀,下方我來總結一下本次活動的感受!

首先,在入館之前,工作人員對我們進行了周密的檢查,唯恐我們把這炸了似的,經過重重檢查,我們最之後到了傳說當中的國家博物館大廳。

經過看大廳裡的宣傳欄,我才知道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前身為1912年7月9日成立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1949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同日,更名為“國立北京歷史博物館”,1959年更名為“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前身為1950年3月成立的國立革命博物館籌備處。1960年正式命名為“中國革命博物館”。1959年8月,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的兩館大樓竣工,為建國十週年十大建築之一。同年10月1日,在國慶十週年之際,開始對外開放。

抱著好奇心,我想知道那裡藏著什麼寶貝,於是,我走到地圖前,才知道那裡集文物徵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於一身,將系統收藏反映中國古代、近現代、當代歷史的珍重文物。展出中國最頂級的文物,經常能在歷史教科書中見到。

中國國家博物館基本陳列以中國通史為主,透過舉辦有關歷史、考古、文物等方面的多種專題陳列,以及臨時展覽、常設國際交流展覽和捐贈品展覽等不一樣形式的展覽,向公眾系統展示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優秀的民族傳統和當代主流文化精神,並全面地展示與宣傳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程序與輝煌文化,說世界禮貌與優秀文化。透過高水平的歷史學、考古學、文物學、博物館學研究,不斷豐富和深化公眾對歷史文化的明白和認識,推動博物館事業發展。國家博物館還將成為首都中心區供公眾進行高品位的文化享受的重要場所。

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中國收藏本國古代、近代文物資料及研究歷史科學和有關學術問題的機構,館藏文物藏品62萬件,並有一支專業的文物保護、修復隊伍和國際一流的儀器裝置。國家博物館的考古研究力量擁有水下考古、田野考古和航空遙感攝影考古的專門機構。館屬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是中國唯一的水下考古專業機構,具備一支專業的水下考古隊伍和先進水平的技術裝置。

我主要參觀了原始社會的展館!原始社會的陳列為遠古居民約170萬年前—1萬年前)、氏族社會約1萬年前—5000年前)和禮貌的曙光約5000年前—4000年前)三部分。在遠古居民部分能夠看到中國已知年代最早的元謀人,稍晚的藍田人、北京人、金牛山人,以及和我們同屬於進步智人階段的山頂洞人的形象。展櫃中陳列著他們打製的石器、採集的樹籽、狩獵的禽獸殘骸。山頂洞人的骨針和用獸牙、貝殼製成的裝飾品,證明人類已開始縫製衣物和有了審美意識。

距今1萬年前後,人類開始磨製石器,並開始了製陶、紡織等手工業生產,氏族的分佈也更加廣泛。陳列中有8000年前的稻穀,7000年前的骨器、陶器,以及在陝西姜寨發現的6000年前的母系氏族村落模型)。距今5000年前後,農耕技術有了較大提高,一個人的勞動除能滿足自己的最低生活需要外,還能帶給必須剩餘產品,從而導致了私有制的出現和階級的產生。這時出現了專門的手工業生產,出現了文字的萌芽,文化藝術和宗教也都有顯著發展。人們在陳列中能夠看到石犁,最早的銅刀,漂亮的彩陶、玉琮、玉鉞、玉龍等重要禮器。

奴隸社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階級社會,陳列分為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時期和夏—春秋時期的各族共五部分。

本次活動十分有好處,我們學習了好多知識,受益匪淺!

博物館觀後感二

10月19日,學校以“感悟自然的神奇感受科學的奧祕”為主題,組一走進自然博物館,同學們就發出陣陣興奮的驚歎聲。高大的恐龍化石、逼真的動物模型深深的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大家邊走邊學習。有的同學還將自己感興趣的知識認真的記錄在筆記本上,有的同學則用照相機拍攝下喜歡的圖片。同學們在每個場館所看到的均是在課堂上難得一見的新奇事物,學生貪婪而興致勃勃地汲取著不同領域的知識。為我們進一步認識、瞭解自然界,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科普大餐。

織6年級全體師生參觀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社會大課堂實踐活動,探尋大自然的奧祕。

自然博物館主要從動物的奧祕、探索角、植物世界、恐龍公園、古哺乳動物、古爬行動物、無脊椎動物的繁榮、生命的起源等方面進行展出,一件件標本和化石,一組組科學資料,一張張精美圖片,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地球上生命發生發展的全景圖,經過漫長的生物進化,最終形成了繽紛複雜的多樣性生物世界。

然而,看過滅絕物種介紹卻讓我心情沉重!迄今為止,地球上大約175萬個物種被鑑定,科學家們估計地球上大約有300萬到1億個物種。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正是生命形式、生物之間和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三者的結合,使得地球成為唯一適宜人類棲息的場所。

中國是世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儘管我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但是,森林濫砍亂伐、偷獵偷運珍稀瀕危動植物、環境汙染、外來物種入侵——致使很多地方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許多物種瀕臨消失,我國生物多樣性仍面臨諸多威脅。目前我們國家共有瀕危或接近瀕危的高等植物4000—5000種,佔總數的15%—20%,20世紀中國已經滅絕的野生動物有普氏野馬、高鼻羚羊。接近和瀕臨滅絕的有蒙古野驢、野駱駝和普氏原羚等。在《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中列出640種世界瀕危物種中,中國有156個物種,約佔總數的1/4。

通過參觀學習,使我與自然科學有了親密接觸,也極大提升了我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情感。使我進一步瞭解到,生物多樣性是自然界賦予人類的一筆巨大的資源和財富,伴隨者人類社會的發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應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作。為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為了人類美好的明天,全力拯救和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雖然我們的年齡還小,但也同樣能夠為保護環境,拯救和保護生物的多樣性,盡一份力,我們可以成立環保假日小隊,制止那些破壞動植物的行為;我們要成立科學探索小隊,和科學老師走進大自然,共同探索自然界的祕密;我們要從國小好知識,掌握本領,長大後也當一名科學家,為人類的發展做更多的貢獻!

博物館觀後感三

今天在學校的領導組織下,我們來到位於北京長安街沿線的首都博物館。剛來到這個壯觀的比武官時,我們的心情是無比的激動,從外觀上看這個比我館的設計是十分獨特的,有一個像綠色的大鐘似的東西突出來,拒收這是一個十分大的放映廳。從總體上看這個東西體現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特色。

一進入博物館大廳,映入眼簾的是一面碩大的老北京式大牌坊,頓時一股濃濃的京味氣息撲向我們。我們首先參觀了“大英博物館”,在這個館中有272件展品是英國博物館捐獻出來的,展品出自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等不同時期與各大洲。同時記錄了不同人群和個人的多樣化表現。在這次展覽中有許多的展品都是舉世無雙的藏品,而且是首次在中國展出。如來自紐西蘭的毛利人戰時用哨,著名畫家倫勃朗的版畫代表作《三個十字架》,達·芬奇的《裸體男子畫像》,拉斐爾的《聖女像》等。我想這些展品的展出意味著我國與別國文化的交流。通過展出我們可以更好地瞭解自然,瞭解世界,瞭解我們的歷史。

當然看完大英博物館的展出,讓我不得不向一個問題,為什麼要“侵略”別國的文化?如果少一些侵略和掠奪,每一個國家都可以完好的把持各國的文化,在以後各國的交往中,可以享受一下各國的文化歷史的.特點。還有在以後的交往中就會少一些糾紛!

中午午飯過後,我們來到首都博物館的其他展館。這個展館一共有五層,每一層都據有各自的特點,而且體現出了我們中華明祖的特點與風采。二層的展區主要是一些歷史事件及一些關於歷史事件的產品,在這一層,我們找到了許多關於歷史課上的指示,通過蘭立體電影與詳細地介紹,讓我們對歷史這一學科更加得感興趣,而且知識也掌握得更加牢靠。同時也知道了在新中國成立前,我國的幾個重要轉折點的實踐與電錶的人物,通過這一層參觀讓我更加的熱愛祖國,而且有一種想為祖國獻出自己全部力量的決心。而第三層則是我國的建築,進入展館,我們可以看見許多的古建築的模型和一些門上的裝飾品,在這裡我瞭解到我們北京的幾個“門”的分佈及名稱。通過我們對“門”和建築裝飾的瞭解我們可以更好地看出,我國古代人的生活氣息及生活習慣。才可以養成更好的生活習慣,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

而四層則是以宗教為主,大多數是以宗教為主,大多數則為佛像的展出,這些佛像顯得十分的莊重,而且具有神聖的感覺,每個國家的佛像都是不同的,都具有各國的特點。從中我們可以瞭解到,以前的人們拜宗教的程度以及信仰與愛好。以便於我們以後的學習和研究。

最具有民族氣息的就是五樓的展出,在這裡我們可以找到許多的舊式玩意,如“七巧板,抖空竹,抓週盤”等,這些都是老北京的特色玩意兒,而且還有描繪,嫁娶的展館。真是京味十足呀!讓我們感覺到了老北京人的熱情與熱鬧。而且通過這些東西的展出讓我們知道了許多北京的習俗,和國粹“京劇”的歷史!

總體來說,這次的首都博物館只有是有意義的,有必要的。因為通過參觀我學習到了許多歷史知識,還看到了世界聞名,讓我瞭解了許多歷史事實的真相,認識了自然。瞭解到了老北京是如此的熱鬧與好玩。這讓我更加的熱愛學習,熱愛歷史,熱愛自然。熱愛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