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鐵道兵觀後感

才智咖 人氣:1W

鐵道兵是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光榮的戰鬥序列中,一支承擔著特殊使命,以忠誠敬業、奮勇向前、志在四方為精神的英雄部隊。小編收集了永遠的鐵道兵觀後感,歡迎閱讀。

永遠的鐵道兵觀後感

永遠的鐵道兵觀後感【一】

聽著鐵道兵戰士志在四方的歌曲,觀看《永遠的鐵道兵》紀錄片感受著鐵道兵35年的歷史和中鐵建近30年的輝煌。

鐵道兵是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光榮的戰鬥序列中,一支承擔著特殊使命,以忠誠敬業、奮勇向前、志在四方為精神的英雄部隊。無論是在硝煙滾滾的戰場上,還是和平建設時期,面對艱苦的環境工作條件,鐵道兵指戰員以不怕苦不怕累、無私奉獻、無限忠誠的高尚情操,以四海為家、奮不顧身、勇往直前的高昂鬥志,建設打通了無數的鋼鐵通道,為建立革命戰爭的勝利和祖國的繁榮昌盛立下了赫赫戰功。

“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阻;風餐露宿,沐雨櫛風,鐵道兵前無困難”,已成為鐵道兵和鐵建人的真實寫照。

解放前,鐵道兵是一手拿著槍,一手拿著工具的戰士,敵人來了拿槍打,敵人退了修鐵路,把鐵路修到敵人家門口,把戰爭補給及時運到前線,為革命戰爭勝利奠定了基礎。無論走到哪裡,他們沒有任何的怨言,只要國家需要,他們必先勇往直前。他們在艱難的歲月裡,天當被、地當床,用手抓,用肩扛,修築了一條又一條的“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

解放後,國家落後的工業基礎和交通設施,嚴重製約著國家的發展。為了打通國家交通運輸線,深山裡、大河邊到處都可以看到鐵道兵的身影。工地的便道沒有修通,鐵道兵戰士們就肩挑人扛,水運馬馱,把大批機械、材料搬到隧道口、橋墩旁。大型機械搬不動,就把它“化整為零”,拆成小部件,一件件抬上人跡罕至的高山,打通了一條條隧道,修築了一座座大橋,為新中國鑄就起了一條條鋼鐵運輸大動脈。

鐵道兵84年專業到中國鐵建,成為築路工人,“軍魂不散,再展雄風”是這隻隊伍繼承下來的光榮傳統。雖然他們脫下了軍裝,摘下了軍帽,但是他們沒有丟下鐵道兵的作風,沒有忘記鐵道兵的傳統。我們這些新生代的中國鐵建員工永遠不會忘記鐵道兵的輝煌歷史,將繼續傳承鐵道兵光榮傳統,在中國的鐵路建設中再創輝煌,續寫著鐵道兵的傳奇歷史。

永遠的鐵道兵觀後感【二】

歷史的畫面,承載文化,彌足珍貴,一脈相傳;驚險的鏡頭,彰顯精神,質樸厚重,敢為人先;鮮為人知的故事,平凡真實,鬥志昂揚,觸動人心,這是鐵道兵的故事。

山高谷深,川大流急,若是欣賞景色,想必是極好的。但山水之上架起鐵龍,美景頓時化為險境。雖無心登高望遠附風雅,但也不知難而退示懦弱。“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阻”。

你無法改變潮起潮落,但可以選擇乘風破浪。築路時,冬日單衣,冰水刺骨,仍縱身一躍,咬牙堅持,眾志成城,架起橋樑,歡笑時已忘記那冷,那痛。房屋簡陋,飲食單一,物質匱乏,看鐵道兵,施工之隙,墾荒種糧,自力更生,又聽得鼓舞士氣的口號震天響,苦為榮,苦為樂,鐵道兵鬥志昂揚。國家需要,人民期盼,鐵道兵甘願夜以繼日,奮勇酣戰,多少人累壞身體,卻毫無怨言。“為祖國修鐵路,越艱苦越幸福”。風雨後是彩虹,艱苦後是幸福。這是鐵道兵最為樸實的心願。正是因為這樣的精神,才有了聯合國列為“人類在20世紀三項偉大傑作之一”的成昆鐵路,才有了被稱為“一條神奇的天路”的青藏鐵路。

萬里鐵路,縱橫全國,暢通無阻;八千戰士,魂駐異鄉,不可磨滅。舒適地坐著火車時,或遠望風景,或遐想目的地,但你是否會記起那些寶貴的生命。鐵道兵烈士,一個沉重卻又光榮的名字。一座座烈士陵園,一位位可敬可詠的前輩。各族人民,自發掃墓,緬懷烈士。雖時光流逝,但他們質樸的音容相貌永存後輩心中。“不怕苦,不怕死”,“舍小家,為大家”,“識大體,顧全域性”的鐵道兵精神,化作我們的實際行動,傳承遠揚。

永遠的鐵道兵觀後感【三】

近日,一口氣觀看完了十集紀錄片《永遠的鐵道兵》!

2013年,當得知《永遠的鐵道兵》即將開拍的時候,我就迫不及待地等待著它早日完成。而今,這部片子終於以恢弘的氣勢展現在了世人的面前,實在是一件值得興奮的事情。

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部隊誕生於1948年。在炮火連天的解放戰爭年代,“仗打到哪裡,鐵路就搶修到哪裡”;在朝鮮戰爭時期,建成了“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共和國成立以來,鷹廈鐵路、嫩林鐵路、成昆鐵路、襄渝鐵路等幹線鐵路都灑下過鐵道兵官兵的鮮血和汗水,神州大地上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篇章。葉劍英元帥的題詞:“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阻;風餐露宿,沐雨櫛風,鐵道兵前無困難”,已經成為鐵道兵戰鬥生活的真實寫照。

《永遠的鐵道兵》以豐富的內容、珍貴的畫面記錄了鐵道兵以及轉工後的中國鐵建的輝煌歷史。看著一幅幅激動人心的畫面,又一次將我帶進了那段難忘的歲月。

記得那是1978 年底,我交出了教師的證件,穿上了綠色的軍裝,從雲貴高原那十萬大山中走了出來,經過幾日的長途旅行,到達了青海省的互助縣。在那裡,我們經過了極為緊張的`三個月軍訓後,一列貨車將我們拉到了一個叫德令哈的地方,真正開始了鐵道兵的生活。

我所在的連隊屬於半機械化連隊,也就是說一部分戰士要參加幹體力活,一部分人屬於機械司機,是配屬自己連隊或配屬其它連隊施工。我們連的主要任務是配屬我們營修建當時全國第一座無渣無枕鐵路大橋-----巴音河大橋。

記得第一天上班,是和大家一起往橋上抬人行道上的預製板並負責把它安放好。一塊預製塊一百來斤,兩個人抬著爬坡上橋已經不易,但高原的氣候又給人們增加了一道道的難題。“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這就是我一到連隊便從老兵那裡瞭解了的。上午還好,一到下午,那風一刮,沙石四起,直打得人的臉生疼,加之氧氣大約只有內地的80%,幹上一天活回到宿舍後,自己早已四肢無力。然而,軍人的身份和使命時刻在告誡著自己:必須挺住!連苦都吃不了,還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軍人嗎?!儘管新兵訓練的三個月,我們已經較好地完成了從一名年輕的孩子到一名士兵的過渡,但當嚴酷的環境和艱苦的工作真真實實地成為我們每天都必須面對的考驗時,那確實需要特有的意志和毅力!由於高原反應,沒有多久,我們這些新兵便出現了幾大症狀:原來白白嫩嫩的臉很快變粗燥了;嘴脣大都裂開了口;手指甲變得凹陷進去了;有的戰士鼻子經常流血。當生存都需要面臨考驗的時候,工作就絕對是一場異常艱難的戰鬥!而就在這樣的環境下,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偏偏落到了我的頭上,成為我作為軍人以來的第一次真正的考驗!

那是一個狂風大作的下午,我和一位戰友正抬著預製塊行走時,突然,拴抬預製塊的鐵絲斷了,預製塊一下砸到地上,再一滑,一角砸在了我的右腳掌上,雖然我們穿的都是很結實的大頭皮鞋,但我的右腳拇指還是感到了一陣鑽心的疼。戰友連忙問我是否被砸壞了。“沒事”。我蹲在地上緩了一會後又繼續工作開了。但是,每走一步,我都覺得有萬根鋼針在往腳上扎!戰友說:“堅持不住就休息吧。”可是,我清楚地記得,早上的早操過後,連首長做了一場動員,意思是施工任務很緊,為了早日建成青藏鐵路,上級要求各單位必須廣泛發起施工大戰,現在全營都在緊張的大幹之中,我們三連更不能落後,要在艱鉅的任務面前,發揚鐵道兵敢打硬仗的光榮傳統和作風,打出連隊的威風來,並下達了當天的工作計劃,要求我們只能超額完成,絕不能拖欠任務!要知道,作為軍隊,作為軍人,這就是命令。看著其他的戰友們都在緊張地奮戰著,我怎能當“逃兵”呢!“輕傷不下火線!”這是軍人最起碼的覺悟。我把牙一咬:“沒問題,上!”。

那天收工回連隊後,我找了一個偏僻的地方,將大頭鞋脫下來一看,天哪,我的右腳拇指又紫又青又腫!我趕緊到醫務室讓衛生員給我擦了些藥水,並裝出無所謂的樣子,求衛生員不要說出去。

那一夜,我在極度的痛苦中堅持。

再後來的幾天,我在極度的疼痛中堅持!

那一個月,我們連在全營打了一個漂亮仗,所有任務全部超額完成!而我,也因表現突出而受到了連嘉獎。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是一句很多人都知道的名言。我那時倒是沒有當將軍的志氣,但是,這個連嘉獎並沒有讓我感到滿足。一次,我同一個好戰友交談時,大膽地“吹”出了一句:“下一步,我一定要將立功喜報寄回家!否則,枉當鐵道兵一場,枉在青藏線幹一場!”。朋友瞪大了眼睛:“你?能行嗎?! ”

也許是我的工作表現還不錯,也許是在我們同年度入伍的士兵中,我還有些文化,我在班裡沒幹多少時間,就被調到勤雜排學乾材料員工作了。在連隊,這屬於一個較為輕鬆令人羨慕的工作。然而,連長李世林告訴我,這項工作不僅很重要,而且也不是輕易就能夠幹好的,希望我能夠在這個崗位上幹出點成績來。我有兩位師傅,一位是七一年入伍的四川蓬溪籍老志願兵李榮忠,多年的高原生活,使他得了嚴重的關節炎,走路已經不方便了,可他總是那麼細心地對我進行傳幫帶。年輕的一位師傅是比我早入伍三年的河北籍士兵,工作風風火火,有意識地讓我單獨開展工作、鍛鍊我。在我當材料員不到兩個月後,基本上就是獨當一面,負責全連所有機械配件和施工材料的申請、領取、採購、保管和發放。為了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材料員,我夜以繼日地學習有關理論知識;為了保障後勤供給,我經常是自己推著手推車到幾公里以外的團倉庫或者海西州的城裡去領取或採購物資。多少次,我頂著寒風奔走,多少次,我冒著大雨前行,多少次,我在冰天雪地裡勞作,我用一種實實在在的行動為青藏線的建設發揮著一粒道渣的作用。為了使我的業務技術精益求精,連隊那三大間庫房成了我的練兵房:帳帳相符、帳物相符是材料員的基本要求,為此,我總是加班加點清倉盤點;為了滿足戰備需要,我主動練習著一系列基本功:比如,把眼睛蒙上,在庫房裡走幾步手一伸就能拿到某個配件、別人領料時,能馬上知道要領的材料在幾號房、幾號架、幾層、第幾號位置等、像軸承等一些比較精密和形狀差異很小的零配件和材料,不用眼看用手一摸就能知道它的型號等。在較短的時間裡,我,練就了被大家廣為讚譽的“絕活”。七九年下半年,鐵道兵第十師組織全師裝備大檢查和評比,其中最主要的一項就是檢查考評材料員的“五項全能”。當檢查組的首長們來到連隊時,連長和指導員都把希望寄託在我的身上:“我們連的裝備管理多年沒有受到表揚了,這回就看你的了!”;我一個新兵,沒有見過那麼多首長,而且還要接受檢查,心裡有些慌慌的。但是,我知道,慌是沒有用的,我必須勇敢地接受這次考驗!

經過一番嚴格的檢查考核後,我最終以96.25分的好成績,奪得了全師個人“五項全能”評比的第二名!被組織安排到了青海省烏蘭縣我們師部的大禮堂交流我的經驗;團裡給我記了一次三等功!

從1978年底到1984年元月一日,我在鐵道兵的軍營裡工作生活了整整五年。五年中,雖然沒有做出過驚天動地的事情,但在一項項艱鉅的任務面前,我和戰友們發揚鐵道兵的精神和傳統,拼搏過,奮鬥過,在人生的履歷上寫下了難忘的一筆。五年的歲月,永生難忘,五年的歲月,永不後悔!而今,我已經是將近六十歲的人了,但我會牢記鐵道兵的光榮傳統,在自己的崗位上竭力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鐵道兵精神萬歲!

永遠的鐵道兵觀後感【四】

近期,我有幸觀看了中央電視臺熱播的紀錄片——《永遠的鐵道兵》。該片反映的是關於中國鐵道兵光榮歷史故事和鐵道兵改工後改革發展歷程,敘述了我國鐵道兵35年的歷史和改制後中鐵建近30年的成就,整個紀錄片以解放戰爭、建設新中國、改革開放等不同時期為視野追溯鐵道兵的光輝歷史;每一集的片尾,那久違的《鐵道兵志在四方》的兵歌聲,每一次都使我陶醉於美的享受的時候,也會一次次喚起我對那段最為難忘歷史的追憶之中。回望歷史,鐵道兵用他們年輕的肩膀挺起了新中國不屈不撓的脊樑。如今,引灤入津、成昆鐵路、南疆鐵路、鷹廈鐵路、嫩林鐵路等工程已成為銘記鐵道兵功勳的豐碑。

當看到《永遠的鐵道兵》紀錄片中那不同的時期、不同修建鐵道線路的鐵道兵戰士風餐露宿、沐雨櫛風,勇於戰勝一個又一個硬骨頭時,我由衷地敬佩這些戰友們的鐵道兵前無險阻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在片中我們的鐵道兵戰士那一幕幕翻山越嶺、戰天鬥地、勇於吃苦和甘於奉獻的場面,使我彷彿也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對此我感慨萬分。《永遠的鐵道兵》紀錄片讓我更清晰、更深刻地認識到了鐵道兵,從1948年組建了東北人民解放軍鐵道縱隊、1954年正式成立了鐵道兵軍團以來,至今鐵道兵已經走過了近66年的光輝歲月,這是一隻從戰火中誕生、在修建中壯大的革命隊伍,為祖國的建設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中,雖然鐵道兵經“兵轉工”改制成為一名鐵路工人,但他們脫掉軍裝依然保持著軍人的風采與品格,繼續秉承、發揚前輩們用鮮血和意志才走出了這條路,把鐵道兵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及頑強拼搏、攻堅克難的毅力作為傳承的法寶,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奉獻自己的青春。

作為一名80後的鐵建員工,我將繼承父輩們的事業,雖然時代不同了,但依然要發揚他們不畏艱苦,富於創造、甘於奉獻、勇往直前的精神。作為新世紀的主人,要成為企業的主力軍,那就需要在鐵路、公路基礎建設的一線努力奮鬥,到最需要的地方鋪路、架橋,繼承和發揚鐵道兵父輩們的傳大精神和優良傳統,積極踐行習提出的“中國夢”,傳承、發揚鐵道兵的四種精神:

一是繼續發揚無私奉獻精神。當年鐵道兵先輩們不畏犧牲自己的寶貴生命鋪路架橋,裝點了祖國的大好河山,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可以說是“奉獻了青春獻兒孫,獻了兒孫獻人生。而身為當下的一名鐵建人,更應該“淡泊名利,忘我工作”,秉承鐵道兵精神,隨時聽從祖國的召喚,無論是雪域高原,還是崇山峻嶺;無論是天南地北,還是天涯海角,只要工程專案建在那裡,就應義無反顧,默默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舍小家,顧大家,不計較個人得失,無私奉獻,忘我工作。

二是繼續發揚艱苦創業精神。當年鐵道兵先輩們以“熱血橫掃漫天雪,汗水化透千年冰“的英雄氣概維護了黨和國家的利益,肩扛手推,用鮮血和汗水鑿路架橋,功勳顯赫。而身為當下的一名鐵建人,更應秉承鐵道兵精神,胸懷大志,用一顆赤誠之心建設國家,在工作中保持較高的工作熱情,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腳踏實地,用自己滿腔熱血回報祖國。

三是繼續發揚四海為家的敬業精神。當前鐵道兵先輩們一頂帳蓬把根扎,“夏天像蒸籠,冬天像冰庫”,在惡劣的環境中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而身為當下的一名鐵建人,更應該志在四方,四海為家,踏遍祖國的三山五嶽,既使是交通堵塞的偏遠山區,也應有忠於職守的敬業情精神。

四是繼續發揚一往無前的衝鋒陷陣精神。當年鐵道兵戰士面對再艱辛、再困難的問題都不折不扣的堅持,一步一個腳印的攀登,對待工作精益求精。而身為當下的一名鐵建人,更應該堅忍不拔,不怕苦、不怕累,衝鋒陷陣,面對工作危難要衝得上,抵得住,拿得起,放得下,一往無前,力求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工作業績。

正是有了鐵道兵先輩們這種無私奉獻、艱苦創業、四海為家、一往無前的精神,才向世人展示了中國鐵建的良好社會形象,同時也激勵著我們新一代的鐵建人。近年來,隨著一批又一批大學生加入到中鐵建,他們將成為鐵建接班人,是我們中鐵建未來的希望。因此,對於新一代的鐵建人,應該自覺融入到鐵道兵這個團隊,學習鐵道兵無私奉獻、艱苦創業、四海為家、一往無前的精神,在先輩們的革命精神感染與薰陶下,立足於本職,繼承鐵道兵的優良傳統,為企業的發展發揮應用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成為鐵道兵精神的繼承者和踐行者。

那麼,對於新一代鐵建人今後如何傳承和發揚鐵道兵精神,我認為從以下幾個入手:

一是要發揚堅忍不拔、不怕困難、頑強拼搏的精神。新一代的中國鐵建工人,更應該是一支鐵道兵的化身,接過鐵道兵老領導的接力棒,到最需要的地方去鋪路架橋,打通連線祖國各地的交通動脈,為中華民族鋪就一條條復興之路。

二是要發揚吃苦勞、名利淡泊、不講條件的奉獻精神。古代先賢尚且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鐵建人更應有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境界,更應該從個人對社會的貢獻來談人的價值,樹立自己的信仰和信念,身體力行,率先垂範,為鐵道現代化建設提供巨大的思想動力源。

三是要嚴肅組織紀律、政治紀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全體員工的努力,企業也為個人成長提供了平臺。新一代的鐵建接班人要樹立主人翁意識,以企業為家,樹立企興我榮的價值觀,為企業發展貢獻力量,在促進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和理想。

四是珍惜企業,愛惜集體。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樹立把握大局、奉獻企業的觀念。責任意識首先是職業意識,在其位就要謀其政,有為才有位。在一個崗位就要意識到企業賦予自身的責任和使命,不能總是去想自己從企業獲得了什麼,要多想想自己為企業做了什麼,多考慮責任,少計較得失。學習鐵道兵胸懷全域性,不計個人得失,甘於為國家和人民利益犧牲的奉獻精神,要用自己的全部熱情,開啟創新動力,把一個個簡單的事情儘量做得盡善盡美,把一個個不可能變成可能,創造性地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實現工作目標。

五是學習鐵道兵的班組建設,學習鐵道兵精神,盡心盡責幹事。強化自身的效績意識,樹立務實工作、自覺為企業發展做貢獻的觀念。正確認識和定位自己,根據自身專業實際和個人特點,認真做好個人職業生涯的規劃。所有的成功都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勤奮加務實,要腳踏實地,務實工作,儘快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面的企業人才,立足崗位做貢獻,履職履責,做一名企業所需要的人才。

鐵道兵是一支特殊的部隊,他們闖過了道道激流險灘,征服了無數懸崖峭壁,戰勝了千難萬險,為共和國的解放、為新中國的誕生和發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在紀念兵改工30週年到來之際,我們能夠靜坐在螢幕前與《永遠的鐵道兵》一起共同回眸那些波瀾壯闊歷史畫卷,他們敢於吃苦、敢於戰鬥、取於打硬杖,他們不怕苦、不怕犧牲的精神及他們的音容笑貌,都已深深地印記在我的心底,永不泯滅。

對於我們這些鐵道兵先輩們的弟子,並沒有忘記那些諄諄教導我該如何做人的老前輩。他們不朽功績和壯舉,將永遠激勵著我們中鐵建員工為實現強國夢不懈奮鬥。中鐵建新一代接班人將繼續傳承和發揚鐵道兵之精神,在工作中做到勇於克服困難,保證樂業、勤業、精業的職業素質,為中鐵建的發展、祖國的再創輝煌及實現美麗的中國夢而努力貢獻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