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開路先鋒觀後感 4篇

才智咖 人氣:2.59W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永遠的開路先鋒觀後感 ,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永遠的開路先鋒觀後感 4篇

永遠的開路先鋒觀後感 1

中國中鐵的開路先鋒精神,就像夜空中一閃一閃的啟明星,給高鐵建設者帶來了永恆的光明、欣喜、智慧、力量和勇氣、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在今天,依舊給作為中鐵後輩的我們照亮前行的道路。

在短片的開頭看到,因為坦尚尼亞和坦贊鐵路的艱苦修建,成功的拿到了第一筆啟動資金,也為中國中鐵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很多鐵路建設者不畏艱險、攻堅克難、始終堅持在施工的前線。尤其是那些遠在海外的創業者。他們作為中國一帶一路的開業先鋒,為了中鐵事業而未盡到家庭責任,時刻堅守崗位,把青春都獻給了鐵路建設,為的就是給人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影片中身為中鐵員工的孩子,因為父母常年在外工作,而很少與家人相處。孩子思念自己的父母,在空曠的場地上畫了爸爸、媽媽。自己躺在他們的中間,一隻手拉著媽媽,一隻手拉著爸爸。聽著影視中《天之大》這首插曲,看著孩子思念父母的無助淚水。那一刻,我已淚流滿面。心裡不由的向這樣一群為了大家,捨棄小家的高鐵建設者致敬!道一聲“你們辛苦了”。這些也給身為安全員的我不小的壓力但更多的是責任。能成為中鐵隧道的一名員工,能為高鐵建設傾注一份自己的力量,能為人民的生活提供方便我倍感榮幸、驕傲。

鐵路修建的過程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憑著逢山開路越天塹,遇水架橋繪彩虹的精神,無論遇到什麼樣的艱難險阻,先輩們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披荊斬棘,殺出一條出路。我想做為後輩的我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要更加責無旁貸。就盾構裝置問題的解決,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新的希望,中國不會一直依賴外國,自己也可以創造自己的品牌。我們後輩也要勇於跨越,追求卓越,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要造自己的盾構。在工作中,我們都要深深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與偉大祖國同心同向同發展。

作為中國中鐵人的一個小成員,我也時刻嚴格要求自己秉承精益求精的精神,認真幹好本職工作。在看到凍土觀測站、成昆鐵路修建的艱辛歷程中,我不斷緬懷先輩的無私奉獻的精神,決定繼續為中國中鐵作貢獻。只要國家需要,作為中國中鐵的我便會義無反顧,時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中鐵旗幟代代相傳!

永遠的開路先鋒觀後感 2

“閃爍星空是眼睛,浩瀚大海是心胸;巍巍高山是脊樑,鐵流滾滾舞巨龍,逢山開路越天塹,遇水架橋繪彩虹,南征北戰好兒女,四海為家譜丹青。”中國中鐵的司歌句句振奮人心。

從1894年建造中國第一條鐵路;1950年,從鄧小平、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家手中接過“開路先鋒”大旗;到如今的青藏鐵路、港珠澳大橋成功通車,中國完成由建設大國到建設強國的華麗轉變,成為世界高鐵發展的引領者,中國中鐵成為新中國最早“走出去的開拓者”,當看到這些片段介紹的時候,深深的感受到改革開放40年的巨大變化,能成為中國中鐵的一員是多麼的自豪。作為新時代的中鐵人,我們肩負著“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的責任和使命。如今,我們從老一輩中鐵人手上接過富有中鐵精神的旗幟,那種堅韌不屈、獻身自我、不畏艱險、挺立而出的精神值得我們代代相傳。

看著影片中那慢慢翻開的畫卷,一個個故事正是我們中鐵兒女生活的寫照。看一個個員工們風雨無阻的去勘測、繪量、計算,默默地奉獻付出,多年後他能驕傲的跟同伴說“現在咱們腳下的大橋,就是我參與建設的”。那該讓人多麼的自豪。

影片中講述唐嚴華、唐雪松,房佔吉和他父親,他們用實驗、用生命乃至整個青春去見證中鐵事業上的成長和輝煌!看到三代人付出心血鑄就的青藏鐵路,心情有悲也有喜。我深刻體會到修建鐵路的艱辛和困難,中國鐵路建設是一項千秋歷代的'事業,是需要我們一代一代人去完成的使命。

當看到影片中講到在中國中鐵工作了13年的黃瑩,聽到孩子那句“媽媽我想你了……”,我從心底感到佩服和自責。在中國中鐵裡,還有千千萬萬像黃瑩這樣的,在家庭和工作面前,永遠都習慣性地選擇後者,因為他們知道孰輕孰重,知道穩重緩急,顧全大局。像他們這樣一批批 “舍小家、顧大家”的中鐵人,執著於工作中,堅守崗位、恪盡職守,用他們的堅守和奉獻,詮釋了愛崗敬業。

張宗言總裁在紀錄片中說到:“在我們中國中鐵人的血脈裡,深深融入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中鐵的精神一直在鼓舞、激勵著我們,作為一名普通的中鐵人,我們要不斷弘揚工匠精神,擼起袖子加油幹,以百倍的熱情盡職盡責地去完成每一項工作,用我們的努力不斷書寫敬業奮鬥的人生新篇章,將中鐵精神繼續傳承下去!

永遠的開路先鋒觀後感 3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這是我觀看大型紀錄片《永遠的開路先鋒》後,最直觀的感覺。

改革開放四十年,正是一代代中國中鐵人的不懈奮鬥,才能樹立一座座歷史的豐碑,成就企業的繁榮昌盛,才能實現“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豪邁誓言,才能完成由建設大國到建設強國的華麗轉變。

從成昆鐵路到青藏鐵路,從深圳餅乾廠到海外施工,都記錄了歷代中鐵人艱苦奮鬥的歷程。他們中有為企業發展開疆拓土的奠基者,有智勇雙全、勇於創新的科研工作者,有離鄉背井、遠離親人的築路人。是他們撐起了中國中鐵發展的脊樑,成就了中國中鐵的偉業。正如張宗言總裁在紀錄片中所說:“在我們中國中鐵人的血脈裡,深深融入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

新時代,我們接過開路先鋒的大旗,馳騁大江南北、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但無論走的再遠,我們都要緬懷歷史、不忘初心,積極傳承老一輩開路先鋒艱苦奮鬥、不怕犧牲、敢叫河水讓路、高山低頭的鐵軍精神,積極傳承青藏鐵路建設者的“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追求更高,風暴強意志更強”的青藏鐵路精神。

新面貌,我們閱盡滄桑後容光煥發。同改革開放初期相比,我們施工生產基本實現機械化,“肩挑背磨”已漸漸走入歷史、成為過去。我們積極推進深化改革和精細化管理,全面開展幸福之家建設,職工的獲得感、幸福感得到大幅提升,展現出了新時代產業工人蓬勃向上、砥礪奮進的全新精神風貌。

新作為,我們施工生產屢創佳績、捷報頻傳,我們的營業額、施工產值和利潤率連年攀升。作為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先行者,中國最早“走出去”的開拓者和世界高鐵發展的引領者的中國中鐵一員,我們倍感驕傲和自豪。我們堅信,四海為家、風餐露宿的中鐵人會用智慧、汗水書寫中國中鐵發展的新篇章,創造中國中鐵發展的新輝煌。

《永遠的開路先鋒》讓我心潮澎湃的同時,激勵我立足崗位、紮實苦幹、勇爭一流。“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作為一名基層的鐵路建設者,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苦練本領、履職盡責,做企業蓬勃發展的踐行者;我要有火柴那種“燃燒自己,照亮黑暗”的精神,默默付出、艱苦奮鬥,做企業發展的奉獻者;我要持續踐行企業發展理念,矢志不移、勇於開拓,做企業發展的先行者。

永遠的開路先鋒觀後感 4

“逢山開路越天塹,遇水架橋繪彩虹,南北征戰好兒女,四海為家譜丹青......”歌聲迴盪在耳畔,內心隨著激動澎湃。中國中鐵人不畏艱險,攻堅克難,勵精圖治,家國天下的豪情伴隨著記錄片的敘述深刻的震撼著一個即將成為新一代鐵路人的我。不管刺骨寒冬還是炎炎酷暑;無論白天黑夜,中國中鐵人都始終堅守在施工前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中國華民族的騰飛助力添輝。

從影片中,我瞭解到1950年,我們從鄧小平、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家手中接過“開路先鋒”的大旗,一路櫛風沐雨,砥礪前行;由小家到大家,由寧靜到致遠,一步步成為世界高鐵發展的引領者。

青藏高原一個讓人望而卻步的地方,高寒缺氧,常年凍土,最低氣溫達到零下40多度,生存環境十分惡劣,而中國中鐵人已經在這裡奮鬥了半個世紀,鑄造了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風暴強意志更強的精神。這其中飽含著築路人數不清的風餐露宿、經歷的艱辛跋涉,湧現了一大批典型的模範人物,但更多的是,在他們的引領下,平凡的鐵路建設者們用汗水和智慧在祖國大地上讓一座座大橋飛跨大川大河,鋪就了一條條四通八達的鐵路,讓天塹變通途。正所謂,偉大的工程造就偉大的精神,我們新一代鐵路建設者將傳承這種無畏的精神。

一句“媽媽,我想你了......”是無數中鐵人最心底的吶喊,黃瑩這個名字一次又一次觸動我,讓我這個初來乍到的小女孩對新時代女性擁有了新的見解與看法。僅僅80後的“小女子”已經是中鐵四局迪拜辦事處商務經理,一口流利的英文,簡潔幹練的中短髮,一言一行中都散發著中鐵人的責任與擔當。13年,人一生最美好的青春全都奉獻在中國中鐵的海外事業,其實,在中國中鐵,像她這樣不能兼顧照顧家庭責任的女工對家庭不能盡到責任的還有很多,不管身在何方環境如何,我們都忘不了心中的那份責任,這裡有中鐵的事業,也實現了她的人生價值。再苦再難,我們也要交出一份問心無愧的答卷。你是我們的驕傲,更是我們新一代中鐵人的榜樣。加油!我想,這正是對剛走出校園的我最好的鼓勵。

如果把人生比之為槓桿,信念剛好是它的支點,具備這個恰當的支點,才可能成為一個強而有力的人,才能完成更多不可思議的事。我很幸運自己能夠成為鐵路建設者中的一員,我將在前輩們的引領下,從基礎做起,一步一個腳印,走好每一步,用信念支撐自己,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成為一名有責任有擔當有作為的鐵路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