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第一課”觀後感

才智咖 人氣:2.63W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新春第一課”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1

這個星期一,吳老師在學校給我們播放了今年的新春第一課,今年新春第一課的主題是“傳承家訓家風 踐行核心價值”。

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付生根和李元成。他們倆是戰友,當年在軍營的時候立下了一個約定:如果誰到前線去了,那另一個人就負責照顧另外一個人的父母。後來,李元成到了前線在一次戰鬥中僥倖生存下來,可是在後方的付生根卻因公不幸犧牲。本來付生根的父母認為這只是他們平時說說並不認真。可是李元成每次回家鄉以後首先去看望的就是付生根的父母。1954年李元成退伍成為毛鬆坪電力組組長這讓付生根的父母十分高興,因為他們的二兒子也在毛鬆坪電力組工作。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在一次事故中,二兒子被“電老虎”奪去了生命。這對於兩位老人家來說是一個噩耗,付先強考慮到兩位老人的心情更加盡心盡力照顧老人。

李元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的諾言,盡心盡力地照顧戰友的父母和自己的父母,給社會傳遞了更多的正能量,我長大以後也要象他一樣,做一個踐行諾言,說到做到的人!李元成孝敬四位老人的事蹟深深打動了我,我也要象他一樣,做一個孝順的孩子,多關心父母,尊敬老人!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2

今天,同學們觀看了《新春第一課》,這次的主題是——擁有家訓家規,傳承中華美德。這次開學第一課講了許多小平凡,而大偉大的人物,如:年紀80歲的老人,還帶著自己的家人完成畫畫夢想等等,而我記憶最深刻的,還是為國捐軀的趙一曼。

趙一曼一生受盡屈凌,她的一生既平凡,又極其不平凡。從小趙一曼熱愛讀書,但在那時的封建社會,是不允許讀書的,這時的趙一曼,明白了她的一生。等到趙一曼19歲時,她結識了劉達邦,兩年後成為夫妻。在趙一曼22歲時,被黨組織召回,要完成一項祕密的任務,有孕在身的趙一曼,只好與丈夫道別,她沒想到這一走,便是永別······日軍來了,那項祕密被發現,趙一曼被抓,將兒子託付給丈夫的哥哥撫養。自己被抓到監獄後,一聲不吭,日軍已不耐煩了,便施行酷刑,可趙一曼還是一聲不吭。

日軍知道從他口中是得不到任何訊息,便下令處死了趙一曼,那時的她,年僅31歲。“誓為人不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男兒若是全都好,女子緣何分外差?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

這首《濱江懷述》,證明了趙一曼在歷史文化上,在人民的心底裡,是偉大的!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3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以“留守一份希望·共享一片藍天”為主題的《新春第一課》。通過影片記錄的三個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的點滴,反映我們宜昌市留守兒童面臨的實際困難,展現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關愛幫扶留守兒童的典型事例,我被這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深深地感動了。

留守兒童陳佳妮,她的爸爸媽媽長年在外地打工,幾乎沒有時間陪伴過她。佳妮愛好畫畫。只要一有時間,她就會拿出畫本畫起畫來。她的畫本里只有花卻沒有爸爸媽媽,這是因為她和她的父母已經幾年沒有見過面了,她幾乎記不清楚她父母的模樣了。而我現在天天能與父母見面,天天能和他們一起幸福的生活。

15歲的留守兒童餘立灝。他的生活來源是靠爺爺種柑橘賺來的錢維持的。他的願望是想當一名主持人,雖然他因家庭條件問題不能及時實現自己的夢想,同時父母長期在外打工,不時常回家,可他依舊那麼陽光、那麼自信。可我們有父母的愛的孩子遇到一點點挫折都會很自卑,變得不自信。記得有一次,我們上三年級時竟選班幹部沒選上,當時我灰心喪氣,很自卑。我看玩他們的故事感覺我的生活像在天堂裡,從他們身上我懂得了許多。

同學們行動起來吧!用一封信、一本書、一句問侯、一個眼神去關心你身邊的留守兒童,傳遞愛的接力棒吧!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4

今天我在學校裡看了20xx年【新春第一課】讓我最感動的就是袁振江,因為他只不過是一個騎著三輪車撿廢鐵的,一個月只有幾百元的工資,但他不用這些錢,而是把這些錢捐給一所學校。這所學校的校長覺得很奇怪,信上面寫的人不是校長的親人,也不是校長的朋友而是一個叫高振寧的人,於是他就把這封信給了郵局查詢這個人,郵局裡的人苦苦尋找最終還是找到了那個人。讓郵局裡的人覺得奇怪的是在這個家裡只有兩位老人,當記者問老人的名字時,老人說:“自己其實不是高振寧而叫袁振江,高振寧是他的化名,因為他的女兒叫袁亞寧和他一位朋友姓高,所以他才叫高振寧。”然後記者又問:“為什麼要給這所學校捐這麼多錢?”老人回答道:“因為我要做一個善良的人。”

後來老人又幾次給這所學校捐錢,校長特別感謝他,於是校長就親自去把老人接到這來。老人走進學校看到寬敞的操場和開心玩耍的同學們,老人心裡高興極了。這一天老人和孩子們共同上課,共同玩耍,當老人向同學們告別時,全校同學們都站著揮手告別。這個故事讓我深深的感動著,並告訴我做人要善良,助人為樂是一種美德!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5

今天是開學第一天,我和同學們觀看了《新春第一課》。其中有許多感人的故事,但最讓我感動的是一對姐妹的事蹟。

姐妹倆的爸爸長期在外打工,媽媽有精神疾病,僅靠長期在外的爸爸和種菜的奶奶來維持生活,十分清貧。姐妹倆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卻十分熱愛學習,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看完姐妹倆的故事,我不禁感慨萬分。想想自己的學習環境:明亮的燈光,乾淨舒適的桌椅,高階的文具;再想想她們:昏暗的燈光,陳舊的桌椅,更談不上什麼高階文具了。每天上學,我出了小區過了馬路就能坐上校車,而她們要走兩三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到達學校。和她們相比,我覺得我真是太辛運了。我以後要珍惜現在的學習環境和條件,學習姐妹倆好學、不怕苦的精神。

我有時候學習還要媽媽坐在旁邊陪同才肯寫作業,有時候媽媽嘮叨多了還感到厭煩。而她們沒有家長督促就能自覺完成作業並且取得好成績,我覺得我真應該學習她們的自覺性和意志力。

每次我取得好成績,奶奶都會給我零花錢。但是姐妹倆呢?姐姐還攢了900元前給妹妹買文具和書。我認為好好學習是一個學生的職責,不應該因此接受奶奶的零花錢。

《新春第一課》看完了,我以後也要學習姐妹倆堅強獨立、勤奮好學的精神。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6

今天,我冒著嚴寒快步地走到學校門口,學校裡歡聲笑語熱火朝天,同學們“嗡嗡”的討論著,發出響亮的叫聲,我放下沉重的書包,開始觀看《新春第一課》。

首先出場的是和藹可親的主持人-鄧老師,她講的第一個故事是:袁爺爺,他很貧窮,住在北京的郊區,在九幾年時,他一家生活很艱難,他是位退休工人,因為那時他的兒女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他們抓耳撓腮,冥思苦想,最後開了一家簡便的小賣部,每天都把20元錢放進愛心箱裡, 每個月都有200多元,她們再郵寄到遠安的一所教育培訓學校,就這樣堅持寄了12年,遠安的一名記者到北京調查,問了千家萬戶,問的有清潔工、賣菜的等,都回答:不知道。最後,在北京的郊區的一個小鎮上找到了他們的家,記者表達感謝後,在北京和遠安等報紙上刊登了他的事蹟。

第二個登場的是劉方英,她是一名老師,在江西一個縣城教書,第一次上課時,她看到同學們的手髒兮兮的,她就不想在這教下去了,但同學們給了她力量,讓她堅持;在二零零幾年,她的丈夫手癱廢了,所以她在醫院裡照顧他,但她一直擔心她的學生,所以最後在微博上發了一篇文章叫:英子姐姐,說她的學生讓她懂得堅持的重要性。

通過觀看這兩個人物事蹟,讓我覺得要做一個善良的人,要學會堅持,不能放棄!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7

輕輕的春天來了,正如輕輕的冬天走了。暖暖的陽光親切地照耀在翠綠的草坪上,嬌豔的鮮花上。春姑娘用動人的歌聲喚醒了沉睡的世界,也把我們帶回到母校。

“丁零零,丁零零”上課了,開學伊始,我們懷著無比激動地心情共同觀看了宜昌市《新春第一課》。

本次《新春第一課》以“家風、家訓、家規”為主題,為我們介紹了中國秉承優良家風的諸多典型事例,一件件、一樁樁鮮活的事例讓人看了不禁淚如泉湧的。抗日女英雄趙一曼在被捕的時刻,不由地想到了她幼小的兒子,她要來紙筆,給兒子留下了最寶貴的遺言:“母親沒有盡到教育你的責任,希望你長大後不要忘記母親是死在日本人手裡,你一定要愛國,長大後來報答自己的國家。”趙一曼同志對兒子的諄諄教誨向我們傳達了熱切的心聲:熱愛自己的祖國,並儘自己的最大努力為祖國增光添彩!

看到這裡,我也想到了我們家的家風,就是做任何事情動講求效率,專心致志地幹好每件事;在家要勤儉節約,不浪費任何食物;勤勞工作,友善待人。我認為這些家風可以很好地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讓我做到對自己負責,為別人奉獻。

“治家風,居鄉怒。”家風體現的是一個家庭的整體風貌,傳承家風就是愛家的表現,我要為傳承優良家風承擔我應負的責任,盡到我應盡的義務。我相信,一個認真秉承家風的人才是祖國的棟樑之材,我會為之而努力奮鬥!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8

今天我看了《新春第一課》,內容主要是“環保”和“生態好市民”,還有許多環保市民的片段。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環保達人”蔡一文。

蔡一文很小的時候,她的媽媽就告訴她,什麼東西用完了不要著急扔掉,動動腦筋,也許還能把一些廢品“變廢為寶”呢!蔡一文的房間佈置是與眾不同的,書桌上、窗臺上有不可計數的工藝品,而且這可是她用廢品做出來的。比如用完的奶粉罐子可以種花;雞蛋殼、小石頭可以拼成小人;碎布加工一下就能做小人的衣服,牆角的小籃子裡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廢品,等著蔡一文把他們“變”成“寶貝”呢!蔡一文不僅會把廢物再次利用,還能把水“再次利用”,刷牙洗臉的水還可以用來澆花呢!你瞧,蔡一文多節約啊!

我覺得蔡一文很愛動腦筋,一些廢品都能如此巧妙地利用。其實我們也能“舉一反三”,比如少點一些外賣減少包裝;玩具用完的電池遙控器還能用;出門買東西自己帶袋子等等。讓我們向蔡一文學習,一起做“生態好市民”吧!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9

今天,我們觀看了《新春第一課》。這次的主題是“傳承家風家訓,踐行核心價值”,一件件動人心絃的事例,讓我們心潮起伏,感受頗深。

“寧兒:……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一封感人肺腑的家書引出了這次的主題。趙一曼烈士用熱血書寫了他們的家風——愛國。

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李元成和付先根之間的那件信守承諾的事情。李元成和付先根既是同鄉,又是一同在軍營訓練的戰友,因此,他們成了一對兄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他們之間還有個協定:如果對方不幸為公捐軀的話,另一個人就要幫助照顧對方的父母。正當他們一起並肩作戰,盡享“兄弟”之情時,“天有不測風雲”,付先根為公犧牲了。這個噩耗讓李元成悲痛不已,整天沉浸於無限的悲傷之中。但,悲痛之餘,他又想起了他們之間的約定——要替對方照顧對方的父母。於是,他立刻向伯父和劉媽寫信……時光飛逝,他像對待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照顧著他們,一直照顧了35年。他,無疑是輝煌地演繹出了“誠信”這個詞……

這次的《新春第一課》,教育了我們許多、許多,告訴了我們家風的重要性,也用一個個事例震撼了我們……讓我們再次呼籲這次的主題:“傳承家風家訓,踐行核心價值”!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10

今天,是我們四年級下冊開學的的一天,我們觀看了新春第一課,觀看了鄉村和農村一大群可憐的流水兒童。

今天我們大家到了學校,第二節課就開始看了。這一群留守兒童上下學的路,基本全部都是一個小時到三個小時,都是孤單一人,沒有人陪伴。因為他們的爸爸、媽媽長期在外打工,所以從小當家,照顧年邁的爺爺、奶奶。

因為爸爸、媽媽在外打工,所以他們都很自卑,總是覺得自己和別人或同學與眾不同。

因為他們經常在學校不開朗、很鬱悶,所以被教育局和直播宜昌發現了這些留守兒童,就給他們帶去了陽光般的溫暖。教育局給每個學校配備了電話工,每週電話工到校一次,免費讓留守兒童用電話和他們的父母聯絡,可以讓這些留守兒童們更開朗、更活潑、更自信。這樣他們可以結交更多的朋友,讓他們知道朋友的幫助也很溫暖。

直播宜昌還為這些留守兒童們捐贈了愛心書屋,給每個學校的圖書室增加了三麻袋的書,讓留守兒童們可以懂得更多課外知識,並對這些學校以二十八萬助學資金,讓他們的學習生活更加美好,更加認真!

看完了《新春第一課》,我想對那些留守兒童們說:“你們所做的,我已經知道了,你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你是我們大家的偶像!”我要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11

今天,我們全校師生一起觀看了《新春第一課》,主題是關於留守兒童的生活,看了他們的生活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他們的生活跟我們相比差的太遠了。它也讓我認識了燕爽姐妹、陳佳妮、余文灝等一些留守兒童,雖然他們的生活和我們相差很遠,但他們卻比我們堅強多了。他們用堅強笑對生活,而我們卻常用哭來表達各種不滿,這是多麼大的差別啊!

上學的交通工具也有很大的差別。陳佳妮平常上學都要坐40幾分鐘的車,還要走十幾分鐘的泥濘小路。而我們就住在學校四周,坐車就能到達校門口,或者是父母親用車直接送到學校。她卻一次都沒有遲到過,而我們有的同學卻是經常打了上課鈴後才走進教室。與他們相比,真讓我感覺到羞愧呀!

區裡的宋書記經常去幫助那些留守兒童,無疑是幫助他們的一位愛心之士。我們也應該要像宋書記一樣,時時去關心和幫助他們,給他們來自社會的一絲溫暖!

當今社會,留守兒童越來越多,他們的內心是偉大的,承受的痛苦也是巨大的,他們是我學習的榜樣!我一定會好好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做一個懂事孝順的孩子!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12

快樂的寒假已經結束,一轉眼我們的國小生活已經快要結束了,我們將走進國中的校園。

今天我們,在學校裡觀看了宜昌廣電播出的.新春第一課。讓我對宜昌我們這個美麗的家鄉有了更近一步的瞭解。

今年新春第一課的主題是——弘揚傳統文化,熱愛美麗宜昌。經過觀看後我瞭解了三個主要的宜昌文化:

1.巴楚文化2.峽江文化3.三國文化。

巴楚文化的代表是:周立榮是生於宜昌市長陽縣的人。俗話說得好:宜昌是楚文化的搖籃。周立榮作為宜昌巴楚文化重要的代表。作為土生土長的長陽人周立榮把巴楚文化帶向全中國,並且歌曲《巴土戀歌》和《江河戀》並且周立榮還是宜昌市作協副主任了!峽江文化的代表是貴為峽江號子王的胡振浩,是他帶動大家瞭解峽江號子的並且還把峽江號子這宜昌文化帶向了全世界。讓更多的人瞭解宜昌的文化,瞭解峽江號子。三國文化的畫家,美術家的汪國新,最擅長的就是畫關公——關羽。關羽是中國典型的美男子。他的著作有《朋友》,《桃園三結義》等。

為我們生活在宜昌這個城市中而自豪。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弘揚傳統文化,熱愛美麗宜昌吧!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13

今天是開學第一天,老師讓我們觀看了以“心懷感恩·勵志成才”為主題的“新春第一課”。

這部教育片主要講述了獨自一人支撐殘缺家庭的當陽市慈化國小三年級學生徐夢婷、帶著癱瘓媽媽上學的夷陵區三峽高中高三學生黃露露、靠打工資助甘肅留守兒童的三峽大學貧困女大學生曹浩、勇奪奧運羽毛球“雙冠王”的中國羽毛球隊宜昌籍運動員趙芸蕾等四個典型人物的先進事蹟。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徐夢婷和趙芸蕾的事蹟。徐夢婷三歲時父母離異,五歲時父親因病去世,九歲時奶奶癱瘓在床,於是她獨自撐起了整個家庭:她一大早起來就做早餐,先餵奶奶吃自己再吃,然後去上學。而趙芸蕾從小就熱愛運動,她不因為自己有天賦而驕傲,不怕困難,刻苦勤練, 終於獲得了奧運羽毛球“雙冠王”的好成績,讓宜昌市實現了奧運金牌零的突破,給家鄉增光添彩。

徐夢婷面對生活困境,不退縮,也不抱怨命運的坎坷,反而懂得感恩,她的事蹟讓人感動和敬佩;而趙芸蕾為了追求夢想,迎難而上的精神更是值得我們學習。由徐夢婷和趙芸蕾,我想到自己平時不但要父母照顧,而且不時地向父母撒嬌,要這要那,不禁感到十分慚愧。

“新春第一課”中徐夢婷和趙芸蕾的事蹟讓我懂得:人既要學會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親人、感恩社會;也要有理想有追求,要有吃苦耐勞、不怕艱難的精神,不要遇到困難就退縮。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14

我看了新春第一課的時候是什麼內容?當然是留守兒童。我想:他們在農村裡,爸爸媽媽常年不回家,他們非常想念爸爸媽媽。我再想我們,穿的那麼好,吃喝方面也都很好,我覺得我們要關注他們,讓他們多學點知識,最後長大了,讓他們走出大山,去實現他們的夢想。

我看了他們都只有一個小小的願望,那就是讓爸爸媽媽從工作的困擾走出來,去陪孩子多一點時間,讓他們健康成長。每天開開心心,快快樂樂。他們不要任何東西,只要爸爸媽媽回來,給孩子們一絲的關愛,讓他們有一個美好的人生。

我覺的留守兒童是最可憐的,因為他們沒有爸爸媽媽的關愛和陪伴,上學要走很長的路,來回至少要一個小時,有可能要把鞋子走爛。要是冬天就不好了,因為踩到鞋子裡面的雪會化成冷水,會把腳凍僵。第二可憐的是爺爺奶奶,因為爸爸媽媽把希望給了爺爺奶奶,爺爺奶奶的壓力也很重,有時候只要不注意,就會有問題。我更覺得農村的人都很可憐,因為幾年才能買一次新衣服,在農村裡買一件新衣服都非常好了。第三可憐的人就是爸爸媽媽,因為工人在工地上一不小心,就會出事,更大的是會死。

我真想對他們的爸爸媽媽說:“你們回來是孩子們最美得心願,孩子們都要您們的關愛,你們快回來吧!快回來吧!”小朋友們:“我祝你們爸爸媽媽萬事如意,安康回家。祝你們爺爺奶奶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祝你們的夢想和心願早日實現!再見!”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15

開學啦!今天下午在學校吳老師給我們觀看了20xx新春第一課。

這次的新春第一課講的是“傳承家風家訓,踐行核心價值”有抗日女英雄趙一曼,善良的中學生施楠,恪守誠信的李元成,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羅畢炎先生。

羅畢炎先生有八個父母,其中有他的親生父母和他的繼父母,還有他妻子的親生父母和她妻子的繼父母。羅畢炎對他的八個父母都盡到了贍養義務,而且都非常孝順。老人想吃什麼,羅畢炎不管颳風下雨,都騎著一輛摩托車把父母想吃的東西送到了他們的身邊;羅畢炎也非常細心,父母想吃魚,他就把魚裡面的刺挑的一乾二淨再給父母吃;他還經常給父母夾菜;母親的老毛病犯了,羅畢炎就騎著摩托車把母親送到了城裡的醫院,和他的妻子輪流照顧她,他趁妻子照顧母親的時候給母親買了一大筐水果,送到了醫院,讓母親非常感動。母親的骨質疏鬆稍稍好了一點,有記者採訪他母親的時候,他的母親說:“我很喜歡羅畢炎,他什麼事都為我著想,他非常孝順”

在新的學期裡,我要孝順父母,勤儉節約,誠實守信,愛國愛民,做一個優秀的少先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