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的觀後感

才智咖 人氣:3W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故宮的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故宮的觀後感

故宮的觀後感1

今天,我們去參觀故宮。我首先來了盼望以久的天安門。天安門城樓非常壯觀,經過金水橋,進了天安門城樓,又經過午門就進了故宮。我早就聽說過故宮有72萬多平方米,遊玩用掉的時間不可想象,竟然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才把整個故宮遊覽了一遍。

聽導遊說: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明永樂4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

我們來帶了太河殿(金鑾殿),我們踏上了九九八十一個臺階,太河殿銅牆黃瓦,有五六層樓那麼高,我們通過厚重諸侯宮們,裡面陰森森的一片,上面懸掛著一塊金子的匾額,上面有金光閃閃的四個字——正大光明,這是康熙皇帝寫的。中間就是皇帝的寶座,龍椅上的龍,金光閃閃。造這樣一個宮殿,要花費巨大的金錢。皇帝過著非常奢侈的生活,而造這宮殿的那些工匠門,是很聰明和窮老的,他們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這些建築。隨後我們又來到了皇帝和皇后結婚的地方,看到了一張很大很大的床,是皇帝和皇后結婚之後,2個人睡的床。後面我們還摸了摸喜字,據說,這樣可以把喜氣帶回家。

後來,我們又去了頤和園,那裡有千步長廊,昆明湖邊還有船舫,最後我們還爬上了萬壽山,萬壽山上有萬壽宮,這為慈禧太后60大壽而專門建造的,站在萬壽宮前,看到了頤和園的整個景色,像一幅山水畫一樣優美。

我參觀了故宮和頤和園以後,學到了很多有益的知識,懂得了很多道理。

故宮的觀後感2

一天,陽光明媚,我和團友們高高興興去遊北京故宮博物院。導遊安排的參觀路線是沿著故宮的中軸線遊覽,先由南門進,也就是從天安門進,然後從北門出。

我們來到故宮的第一個門――端門。導遊解釋說:“清代時候,文武大臣上朝覲見皇帝時,就要在端門前,把自己的官服整理端正,然後才可進見皇上。”聽到這個解釋,我自然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和帽子。

“進端門時,摸一摸大紅門上的門釘,就是把福帶回家,大家都摸一摸。”導遊邊帶著我們往前走邊解釋,當我們到了大紅門,看到門釘都抬高手去摸啊摸,笑嘻嘻地朝前走去。

一座高高的城牆出現在我們面前,我抬起頭仰望,這城牆大概有二十多米高吧,城門上寫著兩個大字“午門”。導遊說這是以前人們把犯人拉出午門斬首指的就是這個門,看著午門兩個字心裡有點發毛。

“三分看七分聽。”進故宮前導遊就提醒我們要跟著她,認真聽。我們緊跟導遊穿過午門,一路上邊認真聽她講各個地方的歷史,我很喜歡聽故宮得歷史故事,總是挨著導遊的。

我們到了故宮的三大殿第一殿:太和殿,可惜是整個大殿都在大修。導遊對我們說:“這是當時皇上面見文武大臣的殿。”導遊給我們提了一個問題,“你們知道整個皇宮有多少間房子嗎?”大家都猜不到,導遊告訴我們說:“整個故宮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房子。為什麼會出現半間房子呢?天上一萬間房子,皇帝不敢冒犯,就建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房子。”

故宮第二殿是:保和殿,這是皇上親自監考的地方,誰中了狀元就能從這裡騎馬掛花去遊北京長安大街。

最後一個大殿是中和殿,那裡是皇上休息的地方,我看見有一張金床,真是美麗極了。

我們就這樣興趣盎然地沿著故宮中軸線遊覽著,等走出故宮北門時已是中午了,故宮真大啊!

當我走出故宮北門,我回頭眺望故宮,情不自禁地高讚一句:“雄偉壯觀的故宮,等我到北京讀大學,我會再來看你的。”

故宮的觀後感3

說起美麗的故宮,每個人都很熟悉。

故宮又叫紫禁城,是世界五大宮之首,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始建於公元1420年,面積約有平方米,相當於900個大操場那麼大。

進了故宮的正門——午門,一個大廣場呈現在我們眼前。廣場上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橋下有一條金水河,形似玉帶,漂亮極了。

站在廣場上,抬頭一看,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聳立在眼前,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這就是太和殿。太和殿內雕鏤金漆的寶座,坐落在正中的須彌坐式楠木平臺上,寶座周圍是六根瀝粉蟠龍金柱,氣勢磅礴。寶座上方的天花中央是巨大的蟠龍藻井。

出了太和殿,繞過中和殿和保和殿,就是乾清宮。乾清宮在明代和清代前期是皇帝的寢宮。皇帝在乾清宮處理政務,召見臣工,接見外國使臣及內廷受賀和舉行家宴。

從乾清宮出來,繞過交泰殿和坤寧宮,就是御花園。進了御花園,就會看到一座亭子。蔥鬱的樹叢映襯著紅色的牆壁和金黃的琉璃瓦,那就是千秋亭,千秋亭旁邊是堆秀山,堆秀山是一座石頭砌成的假山,四處是碧綠的樹木,美麗極了。

關於故宮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古代有一個人叫劉伯溫。有一天,他對皇帝說:“陛下,臣昨晚做了個夢,夢見玉帝召見臣,說皇上住的宮殿必須要有三十六金剛及七十二地煞看守,否則會有災難。說完騰雲而去,臣就嚇醒了。”皇帝聽了,命令劉伯溫去造一座宮殿,就叫紫禁城,要有三十六金剛及七十二地煞把守。老百姓聞之此事後,都等著看劉伯溫怎麼造有三十六金剛及七十二地煞把守的宮殿。過了十個月,宮殿造好了,皇帝看到宮裡金光閃閃,好像是三十六金剛及七十二地煞在把守,高興極了,獎賞了劉伯溫,再晉升三級。後來人們才發現那些“三十六金剛”只不過是黃金,“七十二地煞”只不過是七十二口大缸。

故宮處處是美麗的景色,希望大家能細細遊賞。

故宮的觀後感4

昨晚一口氣看完這三集的紀錄片,時時有淚目的衝動,但那只是出於我一直以來對故宮的莫名深愛,以及對中國傳統工藝的自豪和對這些大師們的敬佩。但是今天做家務時,一種慢悠悠、穩當當的節奏感支配了我,這時又一下子想起了這部紀錄片,和那些閒散而踏實地生活在故宮的人們。

我特別喜歡這種淡然的、不慌不忙的節奏。在浮躁的生活裡,能保持自己的本心,然後全神貫注、一絲不苟地去做好一件事,這真的難得,帶來的也會是別樣的成就感。這也是故宮裡的大師們對待修文物的態度。修復精密的鐘表,可能一坐就是半天、一天,要慢慢地讓裝飾盤上每一個翅膀、每一處關節動起來;修復漆器,每一滴漆都得在深夜去山裡親手採集;絲織品要親自緙絲,女子不能塗香水、化妝,保持最本真的狀態,用肉眼去調節每一點色差;面對陶器、青銅器,一點點的調色、上釉,做舊如舊,點滴也馬虎不得;書畫作品復原,拉起薄如蟬翼的紙張,稍有不慎就可能毀掉一幅無價之寶。年復一年地做著這樣的工作,感覺紀錄片裡的大師個頂個兒地性子溫和、耐心,心態分外平和。在故宮的偏院裡,他們自己種樹、種菜、打水、掃地、採果子、開開風趣的小玩笑,在紛紛擾擾的現代世界過著與世無爭的古代生活......

從這部紀錄片裡,其實可以看出中國人祖輩的生活態度。上等的工藝品,絕不能靠急功近利的機械製造批量得到。中國人的書畫、織品、器具,無一不是慢工出細活兒,這裡面傾注的是時間、是精力、是金錢,更是情感和風骨。

而在今天的喧囂世界,我們更該去留住這種心無旁騖的較真態度。我願意相信,真能成事兒的,總會是能傳承這種精神的一批人。此外,在這樣的精神狀態下做事,更好似平白多了股信心,好似在心裡某處就是知道,這麼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就能走到終點。

故宮的觀後感5

北京最令我向往的是那古代龐大的建築群—故宮,在我六歲時我就想去故宮遊玩了,可是一直沒有機會。正好今年暑假媽媽單位要去北京旅遊,我就趁著這個機會跟著媽媽去了趟北京。圓了自己心中的夢想。

穿過天安門,就來到了端門,再穿過午門就來到了故宮。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個寬廣的“廣場”,據導遊說,這就是文武百官進行早朝的地方。走進去,彷彿進入了大會堂,大約能站800人左右。前面就是著名的太和殿,裡面金碧輝煌,金燦燦的寶座邊上立著兩隻活靈活現的丹頂鶴,兩邊還有四根被金龍環繞的大柱子,足足要兩人拉手才能環繞一圈。下面是從太湖底運來打磨過的太湖石,在中國這種太湖石非常珍稀,據說比黃金還貴重。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太和殿,一邊走一邊參觀,各個宮殿的佈局都差不多,但都比不上前面的太和殿。

走著走著,我感到非常的疲憊了,這時一股清涼的風迎面吹來,我頓時精神一振,才發現我走進了御花園。大片大片的綠色植被讓人眼睛一亮,在外面蒸得我透不過氣來的熱風一下子逃走了,取而代之的是樹蔭帶來的清涼。石板兩旁都是茂盛的側柏,一座座假山上長滿了翠綠的植被,假山是太湖石壘起來的,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歷史,摸起來仍是那麼的光滑,可見古代工匠們花了多少心血進行打磨,拋光的啊!帝王的安逸生活是多少老百姓的艱辛換來的。帶著留戀不捨的心情我走出了故宮。

這個暑假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能去北京參觀故宮,因為它不僅圓了我心中的夢想,而且讓我感受到了故宮這件巨集偉精美工藝品的魅力,更讓我感受到了古代工匠們精湛的技藝和辛勞。百姓的生活是貧困的,被壓迫在社會的最底層,深受剝削。而帝王將相們的生活是安逸的,是奢侈的。這故宮就是用老百姓的汗水和血水澆灌而成的,也是被壓迫被剝削的象徵,也是帝王統治階級生活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