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2021度人物頒獎盛典優秀觀後感(精選13篇)

才智咖 人氣:3.11W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感動中國2021度人物頒獎盛典優秀觀後感(精選1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感動中國2021度人物頒獎盛典優秀觀後感(精選13篇)

感動中國2021度人物頒獎盛典優秀觀後感1

3月3日晚,在剛剛舉行的《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TVB主持人陳貝兒獲評“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2021年,陳貝兒憑藉豆瓣9.5高分紀錄片《無窮之路》,獲得廣大觀眾的喜愛與讚美。以中國香港媒體人視角看內地扶貧,五人團隊歷時三個月,穿梭全國六個省份,深入十個曾經深度貧困的地區。走到雲貴高原大峽谷,踏進大西北戈壁沙漠,進入川藏高原,真實地用腳丈量每一寸土,瞭解各地民生,向觀眾介紹各地脫貧攻堅的感人故事。

紀錄片貴在真實,而真實在於細節的把握與感情的投入。在《無窮之路》中,每到一個拍攝地,陳貝兒都儘可能地深入體驗當地生活,親身經歷各種職業,感受鄉村振興為當地老百姓帶來的驚喜變化。她天生的親和力也在節目播出之後飽受全國觀眾讚譽。

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陳貝兒的頒獎詞寫道: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用鋼梯超越了懷疑。一條無窮之路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以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

對於獲評“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陳貝兒表示,作為媒體人,通過鏡頭傳遞真實故事是份內事。2021年很難得有機會拍到《無窮之路》這部紀錄片,見證並展示了祖國脫貧攻堅的成果,傳遞正能量給觀眾。未來將再接再厲,用心說好中國故事!

感動中國2021度人物頒獎盛典優秀觀後感2

楊振寧在世界歷史上絕對可以說得上是一位傳奇的人物,他在現如今的科學界裡面也是一位非常偉大的科學家。他在34歲的時候,就已經獲得了被譽為科學最高獎項的諾貝爾獎項。現在普通人對於他的印象主要是兩個方向。第一個方向就是他在1957年的時候和李振道合作推翻了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一條守恆定律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甚至有的人認為這會是世界物理學上的里程碑之一。

第二個方向就是他和翁帆的愛情故事,這件事情在當年可以說是引起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巨大轟動。甚至這件事情一直霸佔很長時間的新聞頭條。在那個時候,我們國家的普通大眾對於他的關注竟然要遠遠超出他獲得諾貝爾獎的事情。但是我認為更多的人應該將目光投向楊振寧先生獲得的榮耀身上。楊振寧先生之所以獲得這麼高的榮耀,而且還成為當今世界上最頂尖的科學家。在家裡面和他自小接受的教育薰陶離不開關係,他的父親是一位留學歸來的著名學者並且還曾經擔任過清華大學的教授。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在清華大學度過了八年的時光,在成年之後更是在西南聯大學過一段時間,最後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知識,毅然選擇了出國留學。在剛開始的階段他處處碰壁,始終找不到自己理想中的導師。

經過前輩的指點之後,他最後在芝加哥大學找到了自己仰慕已久的物理大師。這開啟了他真正的求學道路也開啟了他傳奇的一生,比較有趣的是,怕第一次做實驗的時候歷經20多個月的時間,但是實驗確實失敗的。雖然說實驗失敗了,可是卻讓他堅定了實驗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也為他的成功定下了非常深厚的基礎。

感動中國2021度人物頒獎盛典優秀觀後感3

3月3日電 3日晚,202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揭曉,在東京奧運會上,打破男子百米亞洲紀錄並歷史性地闖進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飛人”蘇炳添獲評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在東京奧運會男子百米半決賽中,蘇炳添以9.83秒的成績晉級決賽,並打破亞洲紀錄,他也成為了首位闖進奧運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人。

決賽中,蘇炳添以9.98秒的成績獲得第六,創造中國選手在該專案的歷史最好成績。此外,在東京奧運會男子4×100米接力決賽中,蘇炳添、湯星強、謝震業、吳智強組成的中國隊用時37秒79完賽,排名第四。而在奧運會後,國際檢測機構宣佈,在東京奧運會獲得男子4×100米接力銀牌的英國接力隊成員之一烏賈,其A瓶尿樣檢測結果為陽性。

此後,國際體育仲裁法庭宣佈,由於烏賈違反相關反興奮劑規定,英國隊在東京奧運會男子4×100米接力專案中的參賽資格被取消,獎牌等也將被收回。

這意味著,包括蘇炳添在內的中國隊有望遞補獲得一枚寶貴的銅牌。可以說,在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上,蘇炳添改寫了中國田徑的歷史。

感動中國2021度人物頒獎盛典優秀觀後感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愛國精神之外,自強不息是年度人物身上又一顯著特點。

夫妻二人加起來只有一隻手、兩條腿,面對這樣的狀況,生活該怎樣度過?《感動中國》講述了張順東、李國秀夫婦堅強、自信、樂觀的故事,他們依靠僅有的勞動能力,讓一兒一女考上大學,讓全家人徹底告別了貧困。

像張順東、李國秀夫婦這樣的,還有被譽為“中國的保爾”的朱彥夫,槍桿子、鋤杆子、筆桿子,每一段人生都書寫精彩;從小几乎完全喪失聽力的大學生江夢南,在父母的幫助下,通過讀脣語學會了“聽”和“說”,不僅沒有失學,還走出了偏遠的瑤族鄉鎮,考上了清華大學的博士研究生。這些“平民英雄”彰顯的堅強、自信、樂觀精神,為社會前行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感動中國2021度人物頒獎盛典優秀觀後感5

3月3日晚八點,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沒腳走出致富路,無手繡出幸福花!張順東夫婦入選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名單。他們登上央視領獎,頒獎辭讓人淚目。

他們是故事的主人公張順東、李國秀。夫妻二人加起來只有一隻手,兩條腿,但他們用殘缺的身體,書寫了世間最美家庭的模樣。他們用辛勤的勞作,把兒女養大成人,他們用堅強的意志,甩掉了貧困帽子,創造了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張順東1974年出生在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烏龍鎮坪子村,他6歲放羊時被高壓電擊傷,失去了右手,雙腳重傷。19歲那年,他認識了鄰村的姑娘李國秀。1993年,張順東、李國秀喜結連理。莊稼人,有耕種才能有飯吃。兩個人只有一隻手,他們有能力、有決心面對以後的生活嗎?張順東:生活不是說等出來的,是靠幹出來的,夫妻同心,黃土才能變成金。

女兒和兒子相繼出生,健康的孩子是安慰,更是這個家庭的希望。李國秀說,別人的孩子用手抱大,而我們的孩子是用雙腳抱大的。一雙兒女漸漸長大,原本僅夠填飽肚子的生活,越來越捉襟見肘。每天天不亮,村裡人還在睡夢中,張順東、李國秀夫婦就開始忙碌了。想讓日子好一點,就要付出常人千百倍的努力。李國秀練出了繡花的本領貼補家用,他們養殖的雞鴨豬仔也越來越多。張順東說:勤勞奮鬥去幹活,是一個丈夫應該去做的,更是一個父親應該去做的。

懂事的女兒沒有辜負父母的厚望,考上了師範大學。但同時,張順東原本受傷的兩隻腳因為過度勞累而潰爛,不得不先後截肢。命運再次給這個不幸的家庭以沉重打擊。截肢後的張順東沒有倒下,裝上假肢繼續耕作于田間地頭。夫妻二人更加珍愛對方,你就是我的手,我就是你的腳。堅強,自信,樂觀的張順東、李國秀,沒有向命運屈服,在困苦中相互扶持,相親相愛。李國秀覺得人再苦再難,不能沒有希望。

在烏龍鎮,張順東夫婦身殘志堅的故事被傳為佳話,只要有需要,村民們都會來搭把手,國家又給報銷了兩萬多元醫藥費。2017年,在國家危房改造資金的扶持下,家裡蓋上了新房,年收入逐步提高,張順東家成為村裡最早一批脫貧戶。張順東認為汗水不是白流的,總有收穫。

如今,他們的女兒大學畢業,成為一名人民教師,也有了自己的寶寶,四世同堂,盡享天倫。對張順東、李國秀而言,因為加倍努力了,所以倍感幸福。

感動中國2021度人物頒獎盛典優秀觀後感6

3月3日晚,《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播出。以“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為核心主題,全面展現中國人所經歷的波瀾壯闊的2021年。

202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名單:彭士祿、楊振寧、顧誦芬、吳天一、朱彥夫、中國航天人、蘇炳添、陳貝兒、張順東李國秀夫婦、江夢南。

其中,蘇州籍兩院院士顧誦芬在列。91歲,飛機空氣動力學家,兩院院士,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顧誦芬生於書香門第,7歲時在北平時,目睹日軍轟炸城市,立志投身航空事業報國。自1956年起,顧誦芬先後參與、主持我國第一款自主設計的噴氣式機型的氣動佈局和全機的設計,並創造性解決了大超音速飛行的飛機方向安定性問題和跨音速的飛機抖振問題。顧誦芬的工作經歷與新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軌跡完全重合。他見證了中國航空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構建起現代航空產業體系的過程。

感動中國2021度人物頒獎盛典優秀觀後感7

“缺氧氣,不缺志氣;海拔高,目標更高。在高原上,您守望一條路,開闢了一條路……”3月3日晚,《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播出,“七一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原研究員吳天一當選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頒獎典禮上,視訊短片裡一個個感人的畫面,一句句真情的話語,還原了這位耄耋老人的感人事蹟。

作為高原醫學事業的開拓者,1958年,吳天一響應祖國號召來到青海。當時,國內的高原醫學研究還是一片空白,在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鑑的情況下,吳天一克服自身頭痛、胸悶、失眠等高原反應,頻繁出入高寒地帶,爬冰臥雪,為牧民治病、收集生理病理資料。受強烈紫外線的影響,吳天一40多歲時雙眼就罹患白內障。在高低壓實驗氧艙進行首次人體模擬實驗時,他的鼓膜被擊穿,聽力嚴重受損。在調研途中,他遭遇過六次車禍,留下十四處骨折,最嚴重的一次,一根肋骨差一點兒戳入心臟……憑藉著一股韌勁,吳天一的高原醫學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開創性成果。青藏鐵路建設期間,他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創造了鐵路建設工人無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蹟,被稱為“生命的保護神”。投身高原醫學研究60餘年,吳天一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國際標準,開創藏族適應生理學研究,診療救治藏族群眾上萬名。

感動中國2021度人物頒獎盛典優秀觀後感8

今晚,《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平臺播出。盛典以“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為核心主題,全面展現中國人所經歷的波瀾壯闊的2021年。其中,蘇州籍兩院院士顧誦芬當選202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顧誦芬,男,1930年2月出生,江蘇蘇州人,1951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航空工程系。現任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高階顧問、中國航空研究院名譽院長。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榮獲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顧誦芬院士是著名的飛機空氣動力學家,是我國高空高速殲擊機的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他主持建立了我國飛機設計體系,主持研製的型號開創了我國自行設計研製殲擊機的歷史,顧誦芬院士先後參與主持了殲教1、殲8和殲8Ⅱ等機型的設計研發,曾任殲8副總設計師、殲8Ⅱ總設計師。由於對殲8系列飛機的重大貢獻,顧誦芬院士被譽為“殲8之父”。1991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顧誦芬父親顧廷龍和母親潘承圭都出身於蘇州名門望族,舊居在望星橋。顧廷龍逝世後,顧誦芬按照父親臨終前“將藏書一部分捐贈母校”的囑託,分兩次從北京專程到蘇州,把父親生前收藏的4000冊(套)珍本、孤本、善本藏書捐贈給蘇州一中。為此,蘇州一中專設“顧廷龍贈書珍藏室”。2019年8月,“清芬可挹:兩院院士顧誦芬”展在蘇州美術館舉辦,展出了顧廷龍、顧誦芬兩代名人的手跡、圖紙手稿、工具儀器等90件實物原件,以及成績單、珍貴照片等66件文獻資料,真實再現了顧誦芬院士從江南文化望族走向我國航空科研尖端的砥礪行程。

感動中國2021度人物頒獎盛典優秀觀後感9

在《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節目中,有四位老人因為各種原因沒能到現場參與錄製,這其中就包括剛剛獲得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顧誦芬院士,他也是我國享有盛譽的新中國飛機設計大師、我國飛機空氣動力設計奠基人,曾主持研製殲-8、殲-8Ⅱ等戰鬥機,開創了我國自主研製戰鬥機的先河。

我們先來通過一個短片回顧一下感動中國的頒獎現場。

敬一丹:顧老今天沒有來到感動中國的現場,通過視訊的方式他和我們面對面。

顧誦芬:大家好,我就是顧誦芬,今年92歲。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這份沉甸甸的榮譽授予我,我感到很慚愧,我沒有做出什麼,黨和國家給了我太多了。感謝感動中國組委會,感謝全國人民,特別感謝一代代為祖國航空事業接續奮鬥的全體航空人。

當時因為身體原因,顧老沒能來《感動中國》節目錄制現場。為了彌補這一遺憾,前幾天,感動中國主持人敬一丹與記者崔霞一起登門拜訪了顧誦芬院士,給顧老送上了《感動中國》的獎盃。

在離開顧老家前,顧老為中國航空事業寫下了寄語,希望年輕人再接再厲,為祖國的空天事業做出更多的貢獻。

顧誦芬:相信你們對空天事業的精彩報道,能激發更多的年輕人為祖國的空天事業做出更多創造。

感動中國2021度人物頒獎盛典優秀觀後感10

3日晚,202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揭曉,彭士祿、楊振寧、顧誦芬、蘇炳添、中國航天人……致敬向上的力量!學生翟薈說,百歲老人楊振寧至今仍常和學生談物理。他提到,“寧拙毋巧,寧樸毋華”是楊老一生最喜歡的格言,這句話前四字講的是科學精神,後四字說的是人格特徵,一直是楊振寧為學、為人所遵從的規範。

記住他們的名字——彭士祿、楊振寧、顧誦芬、吳天一、朱彥夫、中國航天人、蘇炳添、陳貝兒、張順東李國秀夫婦、江夢南。一起見證溫暖,致敬向上的力量!

談到自律,蘇炳添說睡得好訓練狀態也好,“我基本從2014年、2015年開始,就保持著10點睡覺的作息”;教練說下午3點訓練,蘇炳添2點50分之前就會到。成功絕不是偶然!

感動中國2021度人物頒獎盛典優秀觀後感11

原子核技術,在世界上保持著很高的水平,在我國發展核潛艇事業的程序中,有一位英雄的事蹟令人敬佩。

一位名叫彭士祿的老爺爺,別看他是一位很普通的老人。可他卻是我國的機密,因為它是原子核動力的科研人員。彭士祿出生在一個英雄的家庭,母親在他三歲時犧牲,父親是4歲犧牲,其他的親人陸續犧牲。但他們都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為革命而奮鬥。在他成為孤兒後,他便與她的奶奶遊走四方。在他15歲之前,他曾經好幾次被抓到監獄中,但就在他15歲的那一年,周恩來找到了他。從此,他便踏入了學習生涯。

在此後他,爭取到了留學的名額,但也就是那一年,美國的核潛艇,讓世界震驚。毛主席出面問蘇聯是否提供一些資料,但蘇聯方卻提出相當無禮的要求,於是,毛主席勃然大怒:“寧願造1萬年,也不願意讓出一點土地。”

便開始訪問留學生,是否願意轉科目,彭士祿說:“只要能為國家奉獻,什麼活都做。”於是,一部分留學生便將科目改成原子核動專業。他們每天十分的刻苦。也十分努力。但當他們進入了祖國的核研究基地時便“消失了”其實他們是改名換姓了。彭士祿他們便沒日沒夜的工作,能讓他們參考的只有兩張模糊的圖紙和一個模型的玩具,他們每天5點起來念英語,上廁所時也在背單詞,直到深夜12點之前都不能入睡,因為他因為資料全是英文寫的。

但也就因為他們這種沒日沒夜的奮鬥。讓他們只用了十三年走完了美國二十幾年的路程。1970年成功的,造成了我國第一艘核潛艇。

這樣為國做貢獻的人值得我們欽佩,所以我們一定要像彭士祿爺爺學習為國貢獻,一生報國的精神。

感動中國2021度人物頒獎盛典優秀觀後感12

“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用鋼梯超越了懷疑。一條無窮之路,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你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這是給予香港無線電視的主持人陳貝兒的頒獎詞。

2021年春天,陳貝兒來到內地,帶著滿腹疑問,踏上了一條“無窮之路”。歷經3個月,陳貝兒一行5人,穿梭全國6個省份,10個脫貧地區,深入海南熱帶雨林、川藏高原、戈壁沙漠,天南海北,翻山越嶺,拍攝製作了12集紀錄片,生動具體地見證了中國的脫貧之路。

時代一直孕育著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著偉大事業。“無窮之路”,寓意“沒有貧窮的道路”,陳貝兒感人至深的故事正是發生在新時代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偉大實踐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鉅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

這樣的人間奇蹟,寫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寫在奔騰的歷史洪流中,也誕生了無數的感人故事:有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的黃文秀;有“一心只為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用自己46年的短暫生命兌現了對黨和人民承諾的貴州省晴隆縣委原書記姜仕坤;有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河北農業大學林學院教授李保國。

在節目中,蘇炳添直言:“一路走來,我最想感謝的是國家。是祖國的幫助,讓我一步一步走到了奧運百米決賽的跑道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華運動健兒一次次突破極限,創造佳績。2014年仁川亞運會,中國隊勢如破竹,連續第九次高居金牌榜榜首;2016年裡約奧運會,中國隊奮勇拼搏,連續第五屆奧運會躋身金牌榜前三;2021年東京奧運會,金牌數、獎牌數均位居第二;2022年北京冬奧會,創造“史上最好成績”。

歷史前行的每一步,無不需要精神力量的推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機活力。

今天,中國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強,極大增強了志氣、骨氣、底氣,在歷史程序中積累的強大能量充分爆發出來,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歷史主動精神、歷史創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書寫著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偉大歷史。

感動中國2021度人物頒獎盛典優秀觀後感13

有這樣一個人,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為了核潛艇而奉獻一生,它的名字叫彭士祿。

彭士祿的童年可謂是艱難坎坷,在他三歲的時候,母親就因為革命而被敵人殺害,一年後自己的父親也被殺害了。他的父親原本是地主家庭的男孩兒,卻和自己的親人們一起革命,一起對抗那些剝削勞動人民權利,自由的人。父親的死使彭士祿成為了孤兒,同時也成為了一位四歲的逃犯。

父親去世後彭士祿跟著自己的奶奶東躲西藏,曾被27個家庭撫養過,而這些撫養過彭士祿的媽媽們也因為他,而被敵人一個個地殘忍殺害。直到15歲,彭士祿才被周恩來找到,結束了11年躲躲藏藏的生活。

十幾年後,彭士祿去蘇聯留學學習機械專業,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許多領域的技術都非常落後,中國急需要一批優秀的科技人員研製核潛艇,彭士祿聽到這個訊息後,立馬將專業改為原子能核動力,為祖國奉獻力量。他回國後便消失了,因為研製核潛艇是國家最高的機密,所以研究人員在此期間不能與外界聯絡。彭士祿和同事們沒有任何的研究基礎,只有兩張模糊不清的國外圖紙和一個從美國商店買來的一艘核潛艇模型。關於所有潛艇的書籍都是英文版,所有的研究人員都不懂英語,彭士祿便組織同事們學習英語,每天凌晨五點便可以看到研究人員在背英語單詞。經過兩年的學習,他和同事們基本瞭解了核電站級潛艇的原理,便開始了十三年的研究。

彭士祿回憶說當時的條件確實很艱苦,吃的只有饅頭和野菜,住的地方到處都是蟲子,如果哪天不被咬幾個大包都覺得不正常了。

經過彭士祿和同事們的不懈努力,1974年中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征一號”成功參加了海上訓練。

彭士祿為了研究核潛艇隱姓埋名十三年,他為祖國做出了何等的貢獻?我們也要像他一樣做一個對祖國,對人民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