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發射成功觀後感

才智咖 人氣:1.12W

北京時間10月17日7時49分,執行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後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2名航天員送上太空。下面是本站整理的關於神舟十一號發射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參考!

神舟十一發射成功觀後感

神舟十一號發射觀後感範文一

1999年,神舟一號發射,中國踏上航天新徵程。載人飛行、探月工程、空間實驗,新世紀以來,中國航天人用一次次突破,遠征浩瀚星辰。

9月15日22時04分,搭載著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長征二號F T2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後,天宮二號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新華網 郭小天攝

航天員往往承擔著巨大的職業風險,甚至經歷生與死的考驗。楊利偉就曾在《天地九重》一書中披露,在第一次載人航天火箭升空後突發低頻共振,當時覺得“自己不行了”。書中這樣描述:“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時,火箭和飛船開始急劇抖動,產生了共振,這讓我感到非常痛苦。”實際上,他早已做好了犧牲的心理準備。

與這些勇闖鬼門關的航天員不同,普通軍人的擔當不一定豪邁壯麗,卻同樣感人至深。我和發小一起從隴原的大山中走出來,他去了酒泉荒涼的戈壁灘,成為衛星發射基地的一名炊事班長,而我來到南沙守礁。每每刷朋友圈,如果有衛星任務,他總是自豪地晒出來,有人調侃他,你一個炊事兵,衛星上天、火箭發射與你有啥關係…… 勵志網

高大上的航天科技製造研究或許真和他一點關係也沒有,不過我對他母親噙著眼淚講過的一段經歷印象深刻。發小和我都特別戀家,每回休假總是不願意早點回連隊,家裡人催著提前走也不成。後來親人探營,當父母坐著皮卡七拐八拐,穿越城市和村莊,最後在荒無人煙的沙漠中找到他們單位時,才理解發小的心情。在荒涼的沙漠,一年到頭見不到多少綠色,家鄉的溝溝坎坎、小樹林、小河流對他來說,就是看不夠的美景……

在荒涼的沙漠中堅守,守望一次次火箭發射,同樣需要軍人的擔當。神舟十一號發射,舉國歡慶,伴隨著時代激揚的旋律,此時此刻,親愛的你是否已經接近夢想的彼岸?

“5、4、3、2、1,點火!”

回首一次次激動人心的航天時刻,你又可曾記得最初的夢想?

神舟十一號發射觀後感範文二

我和爸爸坐在電視機前目不轉睛地望著螢幕,唯恐錯過任何一個細節。經過四次分離(助推器分離、一二級分離、整流罩分離、目標飛行器與火箭分離)等步驟,神舟十號終於進入對接軌道,它將與在*個月之前發射的天宮一號進行1次自動交會對接和1次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聽爸爸說,神舟十號只是一個步驟,一箇中國建立太空站目標的必要步驟。神舟十號一個小型簡易空間實驗室,以交會對接技術為核心任務,由於在軌時間較長,也將承擔一些觀測等方面的任務。預計中國在2015年前發射“天宮”二號和“天宮”三號兩個空間實驗室,那時他們重點突破再生式生命保障、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貨運飛船等關鍵技術,同時開展一定的科學應用,2020年前後發射的中國太空站定為“突破和掌握近地太空站的建造和運營技術、近地空間長期載人飛行技術,並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應用”。我們想想看,南極咱們有3個站了,北極咱們要有一個站了,深海咱們7千米深潛器已完工,月球的大家都知道,火星的研製中,可能和俄羅斯聯合搞吧……一個都不能少!存在就是利益,這都是為子孫後代爭奪未來的生存空間!所以神舟十號的發射成功,是為中國之後的發展埋下了伏筆,中國將在這些基礎上更加進步,繁榮。神舟十號意義非凡,這是中國人飛天夢想的繼續延伸。“神舟十號”已成為另一個象徵,表明中國通過幾十年經濟繁榮的財富積累,國力提升,能集中力量發展航天事業,在一度只有少數國家掌握的技術領域開始縮小差距。無垠的太空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探索太空是人類的共同追求。在人類探索太空的事業中,中國理當有自己的貢獻。中國航天技術進一步發展,獲益的是全球。作為一個國小生,我對祖國的未來充滿希望。同時我要更加努力學習,學習科學知識,將來有機會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作出貢獻。篇二:神舟十號飛天觀後感

神舟十號飛船於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搭載三位航天員飛向太空,將在軌飛行15天,並首次開展我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

神舟十號發射了,它帶走的是全國人民13億顆緊張的心,帶回來的卻是13億滴喜悅的淚水!就讓我們一起期待,期待神十回歸的那一天。

神舟十號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它是中國第五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組成。升空後再和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對接,並對其進行短暫的有人照管試驗。對接完成之後的任務將是打造太空實驗室。任務將是對“神九”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拾遺補缺”。

這將是飛船在天空飛行時間最長的一次。航天科技集團神舟十號飛船總設計師張柏楠表示,重點是解決太空站建設中的這些關進技術,通過天宮一號的飛行來發現、解決、驗證在太空站建設運營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這是我們當前的一個重點,所以“神舟十號”的任務是一個承前啟後的任務。

我為我們的科學家感到驕傲,我為我的祖國感到自豪!我做為一名國小生,現在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以後,為祖國做出貢獻,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強國!篇三:神舟十號觀後感作文

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點火,起飛,脫離大氣層……一切都那麼順利。這次神舟十號的任務是和天宮一號對接,它一定能完成祖國交給它的任務的!

神舟十號飛船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它是中國第五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組成。升空後再和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對接,並對其進行短暫的有人照管試驗。對接完成之後的任務將是打造太空實驗室。任務將是對“神九”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拾遺補缺”。飛船搭載三位航天員飛向太空,將在軌飛行15天,並首次開展我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

中國,上個世紀初還是一個落後的國家,經常被其他國家欺負,被別人搶了屬於自己的東西。但是我們的國家卻有一群頂天立地不屈不饒的人,他們有著梅花一樣堅強的精神。哦,是他們創造出了現在的中國;是他們決定了中國的未來;也是他們幫助中國一步步走向成功!中國原本是一個不起眼的國家,但現在,神舟十號發射了,神州十號空間成功交會對接,接下來還有神舟十一號……中國發射了那麼多次火箭,每一次都創造出完美的奇蹟!作為中國人,我深深地為自己的祖國感到自豪!

航天員王亞平阿姨是我們的“太空老師”。讓我們中國小生了解了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瞭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神州十號空間交會對接,預示著我國為來太空站的建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象徵著我國航天事業快速發展。體現了我國科技的發達,國家的繁榮昌盛。祝願遠在太空的宇航員叔叔阿姨們能夠凱旋歸來!篇四:神舟十號空間交會對接觀後感 2013年6月17點38分神舟十號一飛沖天,肩負著中國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的重大任務,代表著中國正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自己的太空夢。任務將是對“神九”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拾遺補缺”。飛船將於搭載三位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飛向太空。

神十將首次開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學講座科普教育活動,這將是此次任務的一大亮點。專家介紹,科普教育是航天一項非常重要的功能。利用載人航天這個平臺向中國小生揭示太空微重力條件下的特殊現象和規律,能夠激發青少年對科學探索的熱情,也可以為未來充分利用太空站資源進行科普活動積累經驗。實際上,這也是世界各國太空活動的重要內容。此外,看似簡單的太空授課需要天地通訊鏈路的支援,也對3名航天員之間的協同配合提出了挑戰。

無論是從嫦娥、神舟系列的的發射,還是北斗衛星的組網等等,都給了我們充分的信心和自豪,所以神十的發射,我覺得是充滿了自信的,這樣的事實證明,只要我們自己想做,並且認真地去做了,就絕對會成功的。這就在另一個方面對我們折射出這樣的一個事實在現實社會中你努力了認真去做了付出了就會得到回報的,雖然這個回報可能和你自己預期的實際目標會有很大的出入,也或許即使你自己做出了努力但是卻沒有得到任何的回報。

“神十”的另一重大意義在於它承載了中國著手發射太空站的關鍵任務。2011年9月29日發射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其實就是一個太空站雛形,其主要使命在於檢測“神十”和定於今年稍後發射的“神十”系列飛船能否與其對接,以及航天員是否能短暫管理太空站。現在,“神十”已經完成了自動對接任務,只要預計在6月24日由航天員完成的手動對接任務也成功,就標誌著中國已經掌握了不同航天器之間對接的關鍵技術,並將朝向建設中國自身的太空站跨出一大步。

人們會以美國的成功例子說明,中國的航天技術只要能夠成功轉為民用,它對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作用是不可估計的。換言之,只要中國雄心勃勃的航天計劃是為了科技的發展,謀求人類的幸福,而不是為了稱霸太空,其鉅額投資應能獲得更鉅額的回報。

可是我想說的是:進軍太空固然是長久之計,眼光是長遠的,但現在中國還有一億的貧困人口,這正常嗎?這問題要怎麼協調是值得深思的,會不會太快了?看看那些農民看到神十昇天時是什麼心情,無非是看一下熱鬧,下次聊天拉下劉洋上天的家常,如果是他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那種心情肯定是不能比的。篇五:高中生觀看“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作文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觀看了“神舟十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全部過程。神舟十號奔向太空,這是中國邁出意義非凡的一大步,同時也是繼“天宮一號”、“神舟九號”等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之後,向全世界再次證明了中國實現全面載人航天飛行能力。根據瞭解,“神舟十號”只是中國發展太空太空站的一個目標飛行器,但並不時真正意義上的太空站,它只是一個雛形——一個重**多的`空間實驗室的雛形。神舟十號將在軌飛行15天。飛船入軌後,將按照預定程式,先後與天宮一號進行1次自動交會對接和1次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組合體飛行期間,航天員進駐天宮一號,並開展航天醫學實驗、技術試驗及太空授課活動。完成組合體飛行後,飛船撤離並返回著陸場,天宮一號轉至長期運營軌道。“神舟十號”為中國構建太空太空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下面我們回顧一下國際太空站的歷程。1983年,美國總統里根首先提出了國際太空站的新構想;1993年,經過將近十餘年的探索和無數次重新設計,終於開始著手建設太空站;1994年,準備階段開始,在此期間,太空梭與“和平”號太空航進行了9次對接;1998年,國際太空站的第一元件曙光號功能貨艙發射成功;2001年,命運號實驗艙與團結號節點艙對接,探索號氣閘艙安裝完成;2008年,哥倫布號實驗艙安裝完成,開始安裝希望號實驗艙;2010年,安裝寧靜號節點艙。從國際太空站的艱辛歷程可以看出,“神舟十號”只是中國向太空邁出的一小步,但是這絕對是意義巨大的一步。中國載人航天是深謀遠慮的,每一步都經過無數次計算和測試,確保萬無一失。目前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並利用載人飛船技術改裝、發射一個空間實驗室;第三步,建造太空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可以說,中國航天技術是借鑑前人的技術而自主創新的。中國航天現有八大系統:航天員系統、空間應用系統、載人飛船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監控通訊系統、著落場系統、空間實驗室系統。這八大系統是中國經過長達**多年的摸索才總結出來的,從中可以看出中國載人航天發展的辛酸。人類目前載人航天活動的最終目的,是將實驗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獨特環境,開展地面無法進行的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實驗,從而為人類造福。太空生命科學試驗不僅可以進行植物育種、發明新的藥物,而且在半導體、特種材料、天文學、對地觀測等方面的好處更是不一而足。因此,以神十天宮一號為起點的中國太空站建設,將為中國的科學研究帶來更大的舞臺。周建平說過:只有對人自身在太空中的行為和能力有了清晰的認識,才可能具備更好的開發能力。目前,中國正在朝著這樣的目標進發。中國的太空站將成為世界科學發展進步的平臺,為人類探索做出貢獻。作為一名高二化學生的我,同時作為一箇中國人,看到中國在載人航天事業技術上的發展,我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保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將更加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將來要為祖國的繁榮建設作出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