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後感

才智咖 人氣:1.6W

【篇一】

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後感

由於時隔已久遠,對於簡。奧斯汀的原作《傲慢與偏見》裡的大部份情節,我已記不太清了。想來,那時,讀這本書時我的年齡倘小。當初可能也只是為了讀書而讀書,而對於文中的真諦,其實並沒充分領會。

隨著影片的第一個鏡頭的開啟,同時滌盪在耳旁的是悠揚的古典音樂,而緊跟著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幅和諧優美的十九世紀英國鄉村畫面。

老實說,一部影片如果在最初的幾分鐘都還不足以吸引人的話,只會讓人興味索然,通常我會選擇放棄。而一開始,就能引人入勝的影片,不管它是否是名著改編而成,對於接下來的情節發展,都是很值得我們期待的了。

女主角伊麗莎白的表演把一個那個時代的英國鄉村少女的機智與傲氣表現得淋漓盡致,男主角達西在她的那種純真的笑容的映襯下,越發顯得自己的態度過於傲慢了些。而事實上,隨著影片的劇情不斷地推進,我們會發現達西真實的為人卻並不是這樣的,他慷慨大方且有一顆誠實正直的心。這一切,都只因為伊麗莎白最初對達西的偏見而被掩蓋住了。

好的演員當然要配上好的電影情節,本片中的舞會為一大亮點,小提琴音樂響起,伊麗莎白與達西逐漸沉浸在其中,兩人產生心電感應,周圍的人頓時消失了,舞廳中只餘下兩人深情凝視,手拉著手翩翩起舞,沉醉於歡快的音樂旋律之中。但沒過多久,周圍嘈雜的人群一下又出現了,兩人倏地從幻覺中驚醒,互相對望,恍若隔世。

英格蘭的田園風光也很搶眼,一望無際的平原上獨立著一棵枝葉扶疏的大樹,一輛載著紳士淑女的古典雙輪馬車從樹旁疾馳而過,古典鋼琴音樂盪漾在其中,美麗得就象是一場遙遠的夢境。

【篇二】

記得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是因為朋友出於對英語的學習,但是看完過後真的意猶未盡總感覺這部影片有很多值得去學習的地方,而我只是理解到其中的冰上一角。整部影片描寫樸實無華,劇情娓娓道來毫無嬌柔造作之感。所以在第一次看完之後我只覺得此片並沒有在我內心留下深刻的印象,相反只覺得那個時代的歐洲國家各階級、男女之間不平等是一種莫大的悲劇,而女主角伊莉莎白自主,不願被教條抑或說社會的一種文化慣性來束縛自己。就這一點,讓我想起了《簡.愛》,我想她們的相同點在於無論是社會的給予她們本身的階級侷限,還是物質的束縛,她們都一樣為自己心中的心靈渴望而活。只不過簡愛是以悲劇收場未能像伊莉莎白那樣修得正果。但是反觀社會,我想簡愛的結局也才是最貼近歷史現實的。

所以對於整部影片我想我可以這麼理解,一個落魄鄉紳的女兒,有著一顆卓然於世的超然自主的心,由於性格決定命運,所以女主角最終衝破世俗的羈絆,階級的差異與達西先生最終走在一起。如果這樣來看這部電影我不得不說這部電影對於我們只不多起到猶如童話故事灰姑娘般的鼓勵作用。也就是告訴我們人不能活的行屍走肉,喪失本心。要做一個自主,有思想的人,這樣心靈才有安放得世界。

但是,如若這樣來理解,我想文學泰斗奧.斯丁肯定笑我小兒辯日太簡單。當然,我覺得這種理解太過片面。我們不難發現對於此的'一個有力佐證,格林兄弟在文學界的地位肯定沒有奧斯丁高。至於原因毋庸贅述。所以奧斯丁大師肯定不會讓他自己的作品立意如此片面。那麼,我們該怎麼理解這一部大作呢。其實不妨先分析整部影片的劇情細節來管中窺豹,略見一二。

首先,單看片名,傲慢與偏見,有部分朋友對此認為整部影片就是以達西先生所代表的傲慢與伊利莎白代表的偏見而擦出的愛情。但是,在下不予苟同。首先我並不認為達西先生是傲慢的。因為,達西先生在片中曾說過他本人最大的缺點就是他不能忍受他人或自己的愚蠢行為。就此要說是傲慢到不如說是他對於處理人際關係的謹慎態度。也說明達西是一個很冷靜客觀的人。另外,在影片中達西先生曾與韋翰(達西家管賬先生的兒子,曾騙取達西妹妹的感情來獲得金錢無果)偶然相遇,但是達西出於對韋翰的厭惡,拂袖而去,而不顧其他人的感受,我想就算在當今社會,在交際的過程中,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遇到一個自己十分厭惡的人也還是能夠輕風拂過崗,在照顧其他人感受的同時能靜處之,以放只留下口實。更何況對於影片所處的社會禮儀的嚴苛,達西的這種行為很顯然是十分不當的。這也反應出達西無視禮教,真性情的特徵,當然其處理人際關係的些微粗拙。

我想也正是達西這種粗拙,才使得伊利莎白才會對達西有些誤解,造成偏見。也正是這種最初的不理解,才使得伊利莎白希望能夠在表面高傲的達西先生找到他的缺點。這樣才有伊利莎白與達西有了多次的較為激烈的討論,或者說是思辨。而正是這種思辨的過程使得達西逐漸的發現出身一般的伊利莎白有著不一般的思想,達西本身也逐漸的愛上了伊利莎白。而在這個過程中,有另外兩條分線索。其一,伊利莎白的姐姐簡與達西的朋友賓利相愛,但是羞澀的簡併沒有丟擲明確的示愛繡球,而迷茫的賓利最終聽取達西的意見依依離去。其二,韋翰的突然出現,道貌岸然,背後惡意中傷達西。也正是這兩點,讓伊利莎白對達西的人品產生了巨大的質疑。所以就此產生了矛盾。矛盾是支撐文學作品的基石,所以這才使故事得以延續。當然,本片還有一個矛盾,就是冷靜客觀的達西先生在違背自己判斷的情況下愛上了有巨大階級差異的伊利莎白,而這個冷靜的判斷正是達西給賓利的建議。所以,當達西對伊利莎白正式示愛的時候才遭到了對方的拒絕,並且伊利莎白也直言了對達西的各種誤解,所以此後達西寫了一封信給伊利莎白澄清一切。伊利莎白才明白錯怪了達西,明白達西實際上是一個十分善良的人,而過後參觀完達西的莊園,從他人口中更加了解了達西的為人,並在達西的幫助下使得自己和韋翰私奔的妹妹完婚,而挽回家族聲譽。伊利莎白更加了解達西也愛上了達西這樣一個可以說是無可挑剔的紳士。

當然結局很美好,互相愛慕的兩者衝破世俗的偏見最終走在了一起。當然我並不覺得,這段愛情算不上曠世奇戀,也不算悽婉動人。這樣的橋段也只算平淡無奇。但是也正是這樣有意平淡的情節凹顯出了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英國社會狀況。我想奧斯丁也正是通過達西與伊利莎白的愛情故事來譏諷揭露人性的醜陋。自私、愚蠢、盲目自大、傲慢......所以我不覺得《傲慢與偏見》這部影片是不完整意義上的愛情片,或許說它不僅僅是一部愛情片。當然此中不難看出其不能擺脫的階級侷限性。換言之奧斯丁的譏諷是侷限的。沒有給出自己對此的明確看法,或行動。或許到此我只是無病呻吟,畢竟對與一個處於社會的人必然存在他所處階級的侷限性。所以,無關此電影的立意我想對於我本身最重要的就是能在自己短暫的人生明確自己心靈之所需,不管外界,有超然之心留於世。關於其他有何需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