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觀後感1500字

才智咖 人氣:2.31W

其實有時候,我們可以通過電影思考人生。以下是關於電影觀後感1500字,以供賞析和參考借鑑!

電影觀後感1500字

電影觀後感1500字【1】

原來,世界上還有一種感動,可以讓人情不自禁地流淚,那種感動的創造者叫——愛。

沒有任何詮釋能完整地表達出愛。愛是潛移默化的,一個人從降生到離世都紮根在內心深處的感觸。

愛不是流星,付出瞬間的光熱便消失不見。愛是天幕中並不耀眼的恆星,沒有流星的激情,卻成全了永恆。

愛不是繁花,璀璨了春天,卻忘了四季中還有夏秋冬,愛是常青樹,沒有新鮮花的熱情,卻續寫了明天。

愛不是歸燕,春夏溫暖的家,到了秋冬便只能人走茶涼。愛是戀家的麻雀,沒有燕子的美貌和才能,卻堅守了那個簡陋的家,一輩子。

愛是什麼?

蒼穹中傳來鏗鏘的回聲:“愛,是內心深處,貯存了千年的眼淚!”

《暖春》是一部反映農村生活的片子。主要講一個小姑娘,父母雙亡,後來被別人領養。她的後媽後爸經常虐待她,她就逃了出來,逃到另一個村子,被一個好心的老爺爺救回家,老爺爺含辛茹苦地把她培養成了大學生的感人故事。

昨天晚上看了《暖春》這部片子,那感人的一幕幕始終在我腦海中浮現,不能忘卻.爺爺為了小花上學,下雨天去砍柳條賣錢,結果因雨生了一場大病,差點沒醒過來。小花傷心極了.還有一次,小花利用放學的時間去捉螞蚱,螞蚱可以治嬸孃不生小孩的病,她把一座山周圍的螞蚱都捉光了,她的純樸感動了嬸孃,倆個人幸福地擁抱在一起。

是爺爺一家給了她溫暖。上學後,小花總是班裡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走進了大學,為家裡爭了光,為村子添了彩。

人間處處有真情,在這世界上,尤其是農村,像小花這樣的孩子還大有人在,他們都需要我們的幫助。

影片看完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因為在我內心有一個願望,去幫助那些像小花一樣的人.

暖春,就是溫暖的春天,那不正是電影《暖春》裡那位慈祥的老爺爺嗎?

一個衣著襤褸的小女孩在空曠的原野上奔跑著,她手裡的風車不停轉動著,好象在述說著一個個悽慘的故事。忽然,小女孩摔倒昏過去了。好心的農民把她抬到村子裡,問村長怎麼辦,村長想了半天,也不知怎麼辦。這時,一個衣著樸素而乾淨的老人站了出來,說要收養這個孩子。

老人就這樣,他不顧家庭的貧苦和兒媳的反對,堅持要收養小女孩。女孩的名字叫小花,她的父母去世了,繼父繼母虐待她,後來,直到她奶奶也去世時,她才逃了出來。小花會做許多事,洗衣、洗碗、做飯。但是,嬸嬸不顧這些,好幾次把她送走,小花不敢回到原來的家,又跑了回來。

故事情節雖然簡單,但令人感動的鏡頭卻很多。忘不了,小花為嬸嬸生孩子而去抓螞蚱;忘不了,爺爺和小花在雨中相依相伴的情景;忘不了,村長抖出寶柱不是爺爺的親生兒子的情景;忘不了,村民捐出糧食、錢財的情景……忘不了的鏡頭太多太多,可使我最感動的是一個字:“暖!”

這部影片的大概內容是:在一個貧窮的小山村裡,某天來了一個不速之客。村民們在村頭髮現了一個已餓暈了的小女孩,尋思著怎麼辦,然而大家都以各種理由拒絕收留這可憐的小女孩,包括村長也是。最後,來了個以過花甲之年的老爺爺,他什麼話也沒說就背起了小女孩。回家後卻遭到兒子和兒媳婦的反對,老人也沒有為此放棄小女孩,因此老人和小女孩單獨過,兩人相依為命,但事情並沒有老人想的那麼簡單,兒媳婦很不喜歡那小女孩,所以曾千方百計的先後兩次把小女孩送走,但終未得逞!時間慢慢的過去,小女孩用她那純樸而善良的心感化了老爺爺的兒子和兒媳婦,讓他們接受了她,並且還認了小女孩做女兒,而此時村長受良心的折磨,他盡他的力幫助老爺爺一家,並在全村發起了捐獻財物的活動,來幫助他們,同時也把守了三十年的祕密告訴了大家,原來老爺爺的兒子也是老爺爺在路上揀來的,老爺爺為了他終身未娶,可謂用心良苦。

十四年以後,小女孩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成為全村第一個考上大學的人,畢業之後她滿載歸來,做了一名國小教師,她決心用她的一生來回報養她愛她的小山村。

這個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我應該向女孩學習,因為她有著寬大的胸襟,從不計較別人對她做了什麼,她認為重要的是自己怎樣善待別人。我也應該向老爺爺學習,要有一顆博愛的心。

看完這部影片,我的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的`思想也受到了聖潔的洗禮!我見證了一顆博愛的心,見證了一段美好感人的人間情!有愛就有希望,不是嗎?這樣的震撼終以一句“不僅血才是濃的”為結尾。是的,故事的結尾是美好的,但我們的生活也是美好的!愛,至始至終存在每個人的心底,並萌芽成長著!我們要相信這份愛會長成一顆參天大樹,為每一個過路者留一份歇腳的地方!

我們應該學會博愛與感恩,在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中留下美麗的劃痕!!要記住有愛就有希望!!!

電影觀後感1500字【2】

觀看《信仰》後無限感慨,催人奮進。人無精神不立,國無信仰不強,民族的民族魂就是信仰在支撐著,之所以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就是因為我們有著堅定的信仰。當前我們要認真宣傳信仰,宣傳黨的光榮傳統,及其無數先進黨員的先進事蹟,堅守和實踐為我們的事業而奮鬥的信仰,唯有如此中國才能贏得世人的尊重和敬仰!

《信仰》讓我們思考三個問題:入黨為了什麼,黨員該做什麼,身後留下什麼?我們每個人只能在短暫的青春歲月裡努力做一些事,而這些事應能讓我們在年老時感嘆沒有浪費寶貴的生命。人活在世上因信仰而偉大,為了信仰而奮鬥,這樣的人生就不會白過。革命時期需要信仰,經濟發展時期也需要信仰。實踐信仰,有些時候需要轟轟烈烈,但更多的時候需要更多的人在本職崗位上踏踏實實的躬身實踐。通過觀看紀錄片《信仰》,再一次感受到他們對黨忠誠、堅守信念、為人民的利益甘願拋頭顱、灑熱血的大無畏精神,再一次被他們堅定的信仰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所感動。

今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中國,時代變遷,觀念變化。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信仰》中所表現的共產黨人的信仰就過時了。相反,如果沒有堅定的信仰,中國的發展就會迷失方向,已經取得的輝煌成就也可能被葬送。作為人類精神活動的較高形式,信仰的樹立不僅受制於時間和環境,還受社會風氣影響,並需要克服甚至戰勝一些人類基本的慾望。因此,對絕大多數人而言,隨波逐流易,樹立崇高信仰難。

對廣大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來說,必須高標準地堅持信仰、牢記宗旨。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慾望和利益訴求,但是每個領導幹部應該時刻牢記,手中的權力是用來為人民服務的,不是滿足一己私慾的工具。在新時期,領導幹部的待遇與幾十年前相比,已經是天壤之別,比起普通群眾也已很優厚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權力仍被私用,那就是對信仰的背叛,這樣的幹部,就是黨和人民的罪人。

對於廣大群眾來說,不能要求每個人都有革命者那樣的高度覺悟,但不是說信仰就可有可無了。在普通群眾中,信仰的基本要求應該是追求真善美,遵守起碼的社會公德,既珍愛家庭,也關愛社會。

平時,在與人交流時談到“信仰”,有個別人容易產生偏激的理解,認為“信仰”是革命時期的時髦詞彙,共產主義理想是不切實際的遙遠的事物,與當代社會和人生價值無現實意義。還有另一種觀點,認為信仰離不開物質,一旦信仰脫離了物質什麼作用也產生不了。這種認識是否正確呢?記錄片《信仰》裡的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沈浩。華西村書記吳仁寶;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副研究員蔣築英;青島港工人許振超;中科院院士吳孟超;養路工郭明義;水電維修工徐虎;山區郵遞員王順友;還有朱光亞、錢學森、鄧稼先、孔繁森、李林森、鄭培民、楊善洲……等,他們在崇高信仰的引領下,為國家為人民做出的巨大貢獻,已經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當然,離開生活實際空談遠大理想和信仰確實是不可取的。信仰不是虛無的,應該與具體的工作目標、任務結合起來才會有實際的意義。信仰也不是空洞的,它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對社會、社會責任感與人生追求的思考和判斷,在人的思維、意識上與客觀社會的物質因素緊密聯絡、相互作用,並不斷髮生變化。一個人樹立起了正確的信仰,有了追求的目標,他在生活中才會感覺到實在而有意義,而不會把生命耗在盲目的“及時行樂”之中虛度年華。正確的信仰會引導人對社會的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反之,則會使人逐漸變得生活無聊、意志消沉、精神頹廢,在歷史前進與社會發展的程序中庸碌無為。

人活著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無論身居廟堂,還是身處草野,精神信仰都能夠讓人明確生活目標、豐富生活內涵、提升人生價值。看過《信仰》,但願有更多的人能重拾信仰,讓信仰之光照亮中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