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才智咖 人氣:8.37K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摔跤吧爸爸!》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

昨晚看了《摔跤吧爸爸》,是阿爾米汗主演的,故事很簡單,但是又很感人。之前因為看過他主演的電影《三大傻》,就很喜歡看,看了有好幾遍,今天主要說說《三大傻》看完以後的觀後感。

《三大傻》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主要講的是阿爾米汗和2個朋友在大學時期的一些故事,說的是一些對印度的教育的反思,其實這個個人覺得放在中國也是一樣的,主演在這裡面雖然反駁填鴨式教育,但是又從大學裡的不同課程學到了不同的不管是知識還是一些啟發,他總是善於思考,並且能把思考的運用到實踐中來,這個就是特別厲害了,電影中可以看到他雖然看起來不怎麼學習,實則不然,他不僅認真聽講,而且還舉一反三,能從老師的課堂中學習他能運用的,還能主動的過濾掉覺得沒有什麼必要的一些名詞解釋,因為他會思考出更簡單、更實用的解釋,這就是他看起來沒有那麼認真的背書,但是卻總是考試拿第一,最後還是學校的最佳學生。

他的以為同學剛好相反,天天背課文,老師講的每句話甚至都要背下來,但是從來不思考這些內容到底在講些什麼,以至於會在演講的時候當眾出糗,因為他就是隻管背,不管想這些到底在講什麼,所以他和主演的打賭到最後的輸也是影片主要在推行的要反對填鴨式的背書。

其實我上學的時候也是這樣,早晨起的很早,晚上上晚自習也很努力,但是都是在背,現在想想好多沒有思考,也沒有講求方法,只是看起來很努力,卻沒有好的結果,因為這個就是別人眼中的(書呆子),像我這樣的人以後長大走向社會就很不適應,因為不自信,覺得自己學了一點但是又沒有學好,什麼都不敢嘗試,也不敢挑戰,於是在這個過程中就很痛苦,很自卑,所以不敢接觸人群,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但是事實可能不是這樣,所以現在在個人成長中痛苦地不斷的改變,改變自己很困難,但是即便這樣,也要努力前行。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2

每個人都有一個夢想。電影中《摔跤吧!爸爸》主人公辛格就有一個夢想,他是一名摔跤手,曾是印度全國冠軍,他的夢想是成為世界冠軍。可他已經老了,只能讓妻子為他生個男孩,來幫他完成心願。可偏偏他的妻子給他生了四個女孩,這時他的夢想破碎了。

可是有一天,女兒吉塔和巴比塔闖禍了。她們倆打了兩個男生,打得人家鼻青臉腫的。辛格給人家道歉之後,便問女兒是怎麼打人的。

女兒說:“他們罵我們,然後我們就這樣,然後這樣……”邊說邊演示給父親看。辛格想著,女孩也能拿世界冠軍。

那天晚上,吉塔和巴比塔在房間裡玩跳棋,爸爸走進來,說:“明天早上五點來找我。”

爸爸知道女兒愛吃脆球餅,就帶她們去吃,並說:“你們快吃,這是最後一次吃了,明天開始你們要成為摔跤手了。”聽了這句話,她們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

那天過後,她們每天都早上跑步,說:“我們失去了整個童年,就像花園裡失去了所有花朵。爸爸,電影中裡的大反派都沒你這麼壞。”

她們對爸爸說:“裙子跑步很麻煩,頭上長了蝨子。”爸爸知道女兒們找藉口不想訓練,就剪掉她們的頭髮,還換成褲子跑步。

過了幾天,她們開始想反抗了。

有一天晚上,他們偷偷地對爸爸的鬧鐘動了手腳,設定在了她們訓練完的時間。當爸爸起床後,她們倆就把桶裡的水淋到自己頭上,裝模作樣地鍛鍊著。

就在那天晚上,她們兩個人去參加了同學的結婚派對,被爸爸知道了。他到了那裡之後,就把侄子給了一拳,很生氣地走了。參加派對的人都走了之後,兩個女孩和她的同學聊天,明白了自己的爸爸是很愛她們的。

第二天早上,她們倆主動在爸爸給他們修的摔跤場開始訓練了。

爸爸覺得她們營養不好,就一直給她們買雞肉吃。

一天晚上,辛格對吉塔說:“你明天就要正式比賽了。”讓吉塔做好準備。

第二天一早,他們去比賽,吉塔挑了一個最強的對手比,但輸了。在第一次比賽後,吉塔每次都贏得了冠軍,賣雞的那個店生意也越來越好了。最後,吉塔終於贏得了世界冠軍。

這就是夢想,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成功的。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3

平凡中見偉大,向女孩致敬。

電影院的燈光驟然亮起,幀幀影片濃縮成一句有力的吶喊。

國歌響起的那一剎那,印度觀眾全體自發起立、雷鳴掌聲經久不息。這是屬於所有勇於抗爭不公的女性的時刻。

金牌的耀眼光澤下,藏著一段如夢似幻的往事。

曾懷揣著為國摘金夢想的職業摔跤手馬哈維亞迫於生計,只得悲情埋葬夢想、俯首案牘為生活奔波。於是,他把所有未了的希望都傾注在了兩個女兒——能打善戰的吉塔和巴比塔身上。他無比清醒地意識到,只要堅持,誰也可以做到。

在當年性別歧視嚴重的印度偏遠小鎮,成為一名女摔跤手無異於痴人說夢。因此,留著短髮、身著短褲的吉塔和巴比塔姐妹被鄰居視為異類、飽受嘲諷。

起初,在摔跤場上摘金奪銀這並非兩個女孩所願。因為貧困,家庭無法為她們提供高熱量食物和正規的訓練場地,每日在麥田裡揮汗如雨的訓練、來自他人的冷眼讓她們一次次對父親的願景產生不理解和抱怨。

直到鄰家玩伴身披嫁裳、神情絕望地對她們說:“我倒是希望能有你們這樣的父親,至少不會14歲就嫁給從未謀面的男人,然後與他鍋碗瓢盆的度過餘生。”

女性地位之低下讓兩個小女孩意識到,如果不通過努力練習摔跤來出人頭地,她們也將會淪落到這個下場。於是摔跤夢,從父親的強迫逐漸變為主宰命運的一種指引。

為了實現女兒的夢想,馬哈維亞日復一日地教導她們技巧、陪伴她們在萬頃農田中一次次跌倒又站起來。

白駒過隙,20xx年,女子摔跤賽場上,第一次奏響了印度國歌。

吉塔胸前金牌後的光輝,是長風破浪,是永不言棄,是打破偏見,是直面腐朽;令日月黯淡、令歲月如歌。

一曲終了,深入人心的,除卻女孩與父親追夢的不懈,更有影片摒棄粉飾,昭然抨擊了社會腐朽不堪的風俗的果敢;樸素的題材下藏著的,是已覺醒的反性別歧視意識遊走在世界脈絡,是對光明前方的希冀。讓人肅然起敬。

堅定不移地前進吧!如果前方暗影憧憧,就與困境扭打在泥濘裡,摔跤吧!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4

一個女孩的命運應該是什麼?待在廚房裡,乖乖等著出嫁?照顧好丈夫,看好孩子?在大多數印度人的眼裡,答案無疑是肯定的。但在辛格眼裡,答案是否定的。他是一個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因生計所迫放棄了夢想。但是,對摔跤的熱愛同樣也流淌在了他女兒的血液中。辛格帶領著兩個女兒,吉塔和巴比塔,用實力打破了印度人對女性固有的偏見。

吉塔和巴比塔將兩個男孩打得鼻青臉腫,辛格沒有責罵,反而在女兒們略顯笨拙的動作中看到了他曾經的夢想,看到了他夢想重新實現的希望。

五點鐘就起床,超負荷的體能訓練讓兩個女孩苦不堪言。辛格何嘗不心疼啊,看著女兒累得喘不過氣的樣子,他都想讓他們休息一下。但理智最終戰勝了情感,辛格對女兒又叫又喊,轉過身,自己反而落下淚來。

女兒們最終理解了父親那躲在風沙後的愛,那混著泥巴里的愛,來幫助他她們成功的愛。

“我不會永遠保護你,我只能教會你如何戰鬥,只有你能拯救自己!”這是父親逼根本不會游泳的女兒跳下河時說的話。這何嘗是對游泳而言啊,這是對女兒的夢想而言,更是對她的人生而言。再想想我們,又有誰能護我們一世周全?沒有,真正能夠幫助我們的人,只有自己,沒有別人!父母、老師最多隻能暫時地保護我們,並不是永遠。但他們可以教會我們如何戰鬥,如何生存。

當吉塔進入國家體育學校時,她開始注重外表,不再信賴父親的教導。這多像青春期的我們啊!吉塔向父親挑戰,並打敗了父親。可她並沒有注意,父親已從壯年進入中年,頭髮已經花白,身體也不再強壯有力。反觀我們,我們又是否關心過父母?即使吉塔這樣,可父親仍在默默關心她。父母就是這樣的啊,即使你讓他們再怎麼生氣,他們依然愛著你,那麼深沉,那麼執著的愛著你。

影片的結尾,吉塔順利了,她摘下獎牌遞給父親,父親又為她戴了上去。多好啊,父女倆的夢想實現了,那份沙泥裡的愛也“褪去鉛華現異彩”了。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5

這天下午,整個七年級年級都在看電影,而我班看的是一部很有意義的印度電影。

電影從一個小男孩的口吻講述了他舅舅家的事情。他舅舅是一個摔跤手,但為了生活,放棄了自己的冠軍夢,便把自己的夢想的希望放到了孩子身上,在試過各種偏方的情況下,生下了第四個女兒。本以為夢想就此破滅,卻在一偶然中發現了大女兒和二女兒的摔跤天賦,於是開始試著訓練她們一年,畢竟是女孩子,而且還是在一個思想封閉的國度,自然是不受到人們認可的`。女孩們開始找藉口,卻被父親剪斷了長頭,就更收到當地人們的歧視了,她們換上了短褲,進行著魔鬼訓練,經過剛成年就要出嫁的同學的開導她們決定改變女生的命運,於是更加刻苦。

第一次參加比賽時,因為沒有見過人們都來看,看這個女孩如何打得過強壯的男生,沒想到,竟大獲全勝,慢慢改變了人們的看法,這個姐姐通過自己的努力,打贏了一場重要的比賽,為了拿到參加大賽的權利,進入了國家隊,接受另一種教育,但在比賽上屢屢,但又不覺得有什麼大不了,開始注重自己的外貌。在父親與她爭論時,她將父親打敗——父親老了。後來經過妹妹的開導,以及父親偷偷地訓練,站上了世界的舞臺。而教練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在最後的決賽中,將父親關入了小屋子裡,以至於後來她亂了陣腳,但在關鍵時刻想起了父親的話,用高難度動作得到五分獲勝,國歌響起,父親聽到國歌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電影完,過程中同學們也曾熱烈鼓掌,也曾潸然淚下,也曾開懷大笑,但更多的是感慨吧?這位父親不就像我們的父母嗎?望子成龍之心哪位家長沒有?只是成功路上往往會有幾顆絆腳石,這又算得了什麼?只要努力不放棄,最終還是會成功的,不是嗎?

我,我們,正追夢在路上,真正的教練就是自己。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6

孩子是什麼樣的人,取決於父母希望他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在滿足了兩個女兒痛快吃完油炸食品的夢想後,爸爸開始了近乎瘋狂的“改造計劃”,小村莊的麥田裡,被父親開闢出一個露天摔跤場,侄子也被騙來,成了摔跤姐妹的陪練。家裡經濟拮据,實在沒有多餘的開支的時候,一臉嚴肅的父親會向小販壓低雞肉的價格,為姐倆補充營養。為了爭取到女兒跟鄉里男孩參加摔跤比賽權利,父親甚至不惜大打出手。父親嚴厲而又寡言少語,但再嚴厲也會默默心疼孩子,女兒們睡下後,他會悄悄按摩孩子們紅腫的手臂。雖然備受煎熬,但這個內心剛烈的男人明白,拿到國際冠軍不僅僅是自己的夢想,也是像他這樣生活在最底層的父親可以饋贈孩子的最大禮物——他要女兒們可以憑藉一技之長,在這個重男輕女的不公社會裡,擁有選擇過自由生活的能力。所以,我們看到,當馬哈維爾的兩個女兒最後都成功以後,他們是可等的感謝這位當初不講人情的爸爸,因為他們的以後,就是父母希望的未來。

爸爸摔不過你,不是因為技術不行,而是因為老了,到處摔跤比賽而迅速走紅的大女兒吉塔在爸爸的培養下迅速走紅,當國內比賽的冠軍都被她收入囊中時,吉塔有了自己的夢想——上大學。他第一次接觸到父親以外的世界,一切都是那麼新奇:沒有嚴厲刻板的條條框框,可以自由逛街玩樂,不需要嚴守飲食要求,可以蓄長髮、塗指甲油……

當教練告訴吉塔需要忘掉所有外人教過的技藝時,她照做了,所帶來的是對爸爸技藝的不屑,而且這種不屑很快被他摔倒爸爸的“成功”所驗證,她認為爸爸教的技巧真的過時了。吉塔回到國家訓練中心,卻在之後的多場國際比賽中首輪出局,最為可怕的,比賽結束後裁判舉起對手的手的時候,失敗的屈辱好像也沒那麼讓人徹夜難眠,吉塔墮落了……終於,吉塔想起了妹妹的話,“爸爸摔不過你,不是因為技術不行,而是因為老了”,一個長途電話,使父女二人冰釋前嫌、重歸於好。

電影通篇勵志、戳人淚點,描寫的這位爸爸既不近人情,又細心倍至,最後女兒自助者天助,在沒有得到爸爸現場指導的情況下逆轉對手,取得國際比賽冠軍,從而圓了爸爸幾十年的夢想,故事圓滿結局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7

今天我觀看了《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

在印度的一個小村莊裡,有一個叫瑪哈維亞的人,他是一個摔跤能手,曾經拿過好多的獎牌。但是,因為家庭情況,他不得不放棄了自己心愛的摔跤。他的妻子懷孕了,他把為國家爭奪到一枚金牌的希望寄託給了孩子,讓孩子幫他完成自己偉大的理想。命運捉弄了他,讓他一連生了四個女。他十分失望,整天陰沉著臉。

有一次,幾個男孩兒前來挑釁她的兩個大女兒,兩個女兒氣得滿臉通紅,掂起拳頭就打。把那兩個男孩兒打得鼻青臉腫。爸爸回家,看到家裡有好幾個人,原來是今天早上被他們兩個女兒打的那兩個男孩子和他們的媽媽。爸爸問清楚了是怎麼回事,把他們幾個打發走之後。他的心裡就想出了一個主意:要不讓我的兩個大女兒試試摔跤?

於是,兩個女兒就開始了艱苦難熬的訓練。許多鄰居和朋友都勸他,不要讓女兒練摔跤了。可是,他堅定自己的意見。讓大女兒去參加各種各樣的比賽,結果大女兒不負爸爸的期望,利用嫻熟的摔跤技巧贏了村裡的好多好多男摔跤手,獲得了好多獎牌。大女兒進入了國家隊,教練讓她忘掉以前所有的摔跤方法,使大女兒在國際摔跤比賽中表現的不怎麼樣。於是,爸爸就進入國家隊,幫他訓練。

他要去參加奧運會啦,他通過自己強壯的身體,嫻熟的技巧,贏過了好多好多摔跤能手。成功的進入了決賽。到最後20多秒,他離對手還相差五分。這是一種完全不可能再扭轉的局面啦。他突然想起了爸爸說過的一句話:“我只能教你逃生的技巧,我不能一直幫著你。”就在這時,奇蹟發生了!他衝到對手身後,用盡自己全身的力氣把對手從空中顛了起來,劃過一個弧線形,把對手扔到了胡線外。終於,他靠著這個技巧已經得了世界冠軍。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幹什麼事都要堅持到底,不能放棄,不要認為自己沒有用。不要在沒幹這件事之前輕易的下結論!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8

暑假補課的時候,學校給我們放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摔跤吧爸爸》

影片中的父親是一名摔跤手,他希望自己能有個兒子,去替他繼續完成摔跤。可是,他的老婆接連生了三個都是女兒,他感到很失望。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的兩個女兒把一個男孩子揍了一頓,那時他感覺到了希望,於是他決定要把女兒培養成摔跤冠軍。女兒很不理解父親為什麼要讓她們接受如此殘酷的訓練,在一次她們去參加一個婚禮,那個女孩只有12歲就要嫁人了,這時女兒明白了,父親那樣做是希望她們兩能有自己選擇的機會。

她們之後便努力訓練,終於姐姐在比賽中表現的很好,進入了國家體育隊。到了國家體育隊後,大女兒便不像以前那樣了,城市裡誘惑太多,她留起長髮,學會打扮,不好好訓練,在幾次比賽中都輸了。她回到家中,父親看到她的變化,就問她為什麼要這樣,她說教練給她教的才時好的,父親的技術已經跟不上了。於是第二天他們決定比試一下。在第二天的比試中,大女兒和父親摔跤的時候,父親身體不適,最終女兒贏得了比賽。可大女兒還以為是教練教得好,不學父親給他教的技術。

到了國家體育隊後,姐姐又接連輸了幾場比賽,她很沮喪。這時,二女兒也考到了國家體育院。與大女兒不同的是,二女兒刻苦訓練,不安於享受。父親來到體育隊看到大女兒,知道她接連輸了好幾場,便把她比賽的視訊拿來看了好幾遍,記下對方的弱點和大女兒自身的問題。在最後的比賽中,大女兒謹記父親給她的經驗和技術,不按照教練教的,最後,大女兒贏得了成功。父親也終於完成了他的心願。

大女兒和二女兒最後都為國家贏得了很多獎牌。也由此,在印度有眾多的女子學習摔跤,所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它給了女人更好選擇的機會,讓她們的命運不再是從一出生就註定的。它所體現的精神也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在以後,從影片中我們得到的啟迪會更多。

有那麼一句話:好的影片總是能直接觸及人的靈魂。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9

前幾天,我再次利用空餘的時間觀看了一遍《摔跤吧,爸爸》。這是一部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的勵志電影,它打破了印度電影敘事的傳統。說是一部經典應該並不為過。

電影中的馬哈維亞·辛格·珀尕,曾是印度的國家摔跤冠軍。因為生活所迫,他不得不放棄摔跤。於是馬哈維亞·辛格·珀尕就希望有一個兒子來幫他圓了贏得世界級金牌的夢想。可是天不作美,他老婆接連生了四個女兒。在馬哈維亞·辛格·珀尕本以為自己夢想就要破碎時,他卻意外地發現女兒身上有摔跤的天賦,這時候他眼裡放了光,彷彿看到了女兒站在領獎臺上拿到世界級金牌的場景。

好不容易看到女兒有摔跤的天賦,怎麼能白白浪費呢?馬哈維亞·辛格·珀尕決定他的女兒不要像其他女孩一樣平淡地過一生。他狠心地換掉女孩愛穿的裙子、剪掉了長髮。有女孩之身,卻不能去做女孩可以做的事情,這得承受多大的心理壓力。她們日復一日地練習摔跤,結果不負眾望,兩個女孩完成了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心願,贏得一個又一個的冠軍。她們的事蹟激勵的身邊每一位女性。

在這部影片當中,每個人都能收穫不少的東西。其中,我就收穫到了:如果想要學好一項技能,必須要持續練習,才能熟能生巧。影片中,吉塔雖然進入了國家體育學院學習,但在準備為進軍國際大賽的訓練期間,因為沒有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監管,她逐漸開始鬆懈,完全扔掉了從前對待摔跤的態度。她與朋友去酒吧,開始留長髮、塗指甲,開始吃油炸食品……她甚至覺得訓練,其實不需要馬哈維亞·辛格·珀尕所說的那麼講究。這使得吉塔在國際賽場上,一次接著一次難逃首輪遭淘汰的命運。不管你到底有多大的天賦,你在後期也是一定要努力的訓練,熟能生巧。如果說你不長期的練習,即使你有再多的天賦,也不能把它發揮到極致。

看了這個電影之後,每當我在學習一項新的技能時,我都會像《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當中給我的啟示去做。我始終告訴我自己:即使我有再大的天賦,後期也是需要經過刻苦的訓練的。也許正是因為這一點才能讓這部電影成為經典。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0

今日去看了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這部片由印度影星阿米爾汗主演,就是之前演過《三傻大戰寶萊塢》、《我的個神》的主角的。他主演的電影多是勵志的電影,《摔跤吧,爸爸》也不例外。這部電影是講述印度摔跤姐妹冠軍吉塔和妹妹芭比塔的成長故事。

因為吉塔的父親沒能實現印度獲得世界金牌的夢想,期望家裡能有兒子,結果四個都是女兒。他只能把夢想嚥下。沒想到一天偶然發現兩個女兒因為和同學發生口角而把男同學打的滿地找牙,他眼前一亮,決定培養她們。在男權當道的印度,這個想法有點瘋狂,難逃世俗怪異的眼光。可是他很堅持。他的女兒沒有像大多數印度女孩那樣,只能遊走在廚房鍋碗瓢盆,相夫教子,而是發展了自我的優勢,培養了一門能夠掌控自我未來的技能。他把兩個女兒都訓練成了全國冠軍。按照慣例,冠軍要進入國家體育館理解更專業的訓練。隨著訓練的時間增長,大女兒吉塔開始懷疑父親的訓練方法。她認為過時了。同時她挑戰父親勝出。她自以為是認為能夠靠教練的方法在國際取勝。最終連戰幾個國際大賽都是首輪就被淘汰,成為了魔咒。接連失敗讓她很有挫敗感和內疚。之後和父親冰釋前嫌,在父親的堅持和鼓勵下,接連在國際賽事上打敗對手。最終一戰決賽的對手是她過去以往敗過的,心理有很大的障礙。可是父親這次沒有告訴她戰略,而是告訴她如果得了銀牌,很快就會被大家忘記。她不是為自我而戰,而是為了成千上萬印度女性,那些生來為了相夫教子、鍋碗瓢盆的,被人看不起的印度女性。並且父親不能每次都救他,她需要自救,在關鍵時刻,她

靠自我的信念,最終幾秒內逆襲,打敗對手,成為印度第一位獲得女性摔跤的金牌獲得者。從那以後,印度成千上萬的女性也開始學習摔跤。這是真實的勵志故事

這部影片有很多內心戲,一改過去印度歌舞劇的風格,也算是創新。把印度平民靠自我努力改變命運的勵志精神表達出來,鼓舞人心。阿米爾犧牲也挺大的,為了影片需要從肌肉男變成大腹便便的大叔,老態龍鍾還很帥的老大爺。從影片中看到,技巧是其次的,學了太多技巧,容易為了突出技巧而忘記自我本來的優勢,應當審時度勢,根據實際情景準確確定,採用相應的策略。讓對手露出破綻,再集中精力攻破。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1

吉塔進專業的國家隊,有專業的國家級教練指導時,初次接觸外界的她是欣喜的,和一般姑娘一樣,她愛美也希望自己除了摔跤之外,能夠有其他的業餘生活。

所以她慢慢放鬆放縱自己,變得驕傲,膨脹,在那個只想拿“銅牌”的教練的訓練下,開始瞧不起父親的技巧,挑戰父親的方法。

她的追求降低了,再加上教練的錯誤指導,所以她一次次失敗一次次遭受打擊,幾乎麻木。妹妹巴比塔兩次和姐姐吉塔說的話,都讓我深有感悟,第一次,是吉塔和父親摔了一次贏了之後,她堅持己見,認為自己贏是因為得到一些新鮮的技巧,而巴比塔一針見血的指出,不是方法的問題,是體力不對等,她們的父親,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老去,不像從前那樣了,但是他的方法沒有問題。

讓人深感這妹子不僅層次高,而且善解人意,對父親的良苦用心,比姐姐更先領悟到。

姐妹倆見到之後,在姐姐的宿舍裡,吉塔一邊畫著指甲一邊和妹妹聊天,巴比塔覺得姐姐變了,她說:“我記得你小時候第一場比賽輸了,你難過的一夜都睡不著覺;現在你剛剛輸了一場國際比賽,但是看你好像沒事人似的,我覺得你變了”。

巴比塔看問題,遠比吉塔來的深,或許是太快得到太多榮譽的原因,吉塔一路太過順風順水,所以沒有耐心靜下來反思。

這也導致她在錯誤的道路上狂奔,接連輸掉幾次國際比賽。

好像又扯遠了,我想要說的是關於“目標”的界定,吉塔的新教練,並不如她父親那麼瞭解她的優勢,他自大而且要求低,遇到問題一心找別人的麻煩,成天想著搗亂,他對吉塔的要求僅僅是拿到“銅牌”就夠了,所以在他的帶領下,吉塔甚至比賽都贏不了。

而馬哈維亞·辛格·珀尕不一樣,他深信女兒有拿“金牌”的實力,在各種干擾之下,以金牌的標準要求她,訓練,飲食一樣不落。實踐了幾次,果然取得不凡的成績。

《孫子兵法》中有句話“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取法乎下,無所得矣”說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了,欲求銀牌,必求金牌,欲求金牌,要求必須更高。馬哈維亞·辛格·珀尕和教練的不同之處在於,一個全心全意輔佐一個人;一個只是順帶著;一個一心想贏,一個只想不丟人;一個能看得更長遠,一個只注重眼前。

最後,自然是真心付出那個人有收穫。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2

《摔跤吧!爸爸》詮釋了一位父親特殊的愛,也驗證了“誰說女子不如男”的這句老話,下面就來看看荷塘同學會有怎樣的感悟吧!

“誰說女子不如男?”在中國,有有少的家庭主婦,但有更多的職業女生。可是在印度,女性的社會地位較低,她們整天有做不完的家務活。女孩子從一出生就註定是男人的附屬品,長大以後就得不停地幹活,一到十四歲就要出嫁,然後嫁到一個從未見過面的男人家裡做媳婦,好為自己的家庭減輕點負擔。

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家庭卻同印度大多數家庭截然不同。辛格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後來因為生活所迫,放棄了摔跤事業。但是他希望讓兒子替他完成夢想,奪得世界冠軍。可他的妻子一連生了四個女兒,這讓辛格的夢想破滅了。

在一次偶然的事情中,辛格發現自己的女兒們有著驚人的摔跤天賦。有一次,調皮的男孩們說吉塔和巴比塔的壞話,於是她們倆就把力大如牛的男孩們打得鼻青臉腫。父親辛格趕到後,不知道怎麼,他心中有一份按捺不住的喜悅,那就是:世界冠軍女孩也可以拿,摔跤手女孩也可以當!他的夢想又重新燃起了!

在一次次嚴厲的呵斥、艱苦的訓練下,女兒們從被動訓練轉化為主動訓練,這讓辛格興奮不已。果然,吉塔在一次次的訓練中磨鍊出了非凡的意志。在大大小小的比賽中都獲得了冠軍,由中級組闖進高階組,爸爸也由中年邁入了老年。果然,吉塔奪得了全國摔跤冠軍。可是她仍然刻苦訓練,經受了失敗後,以超人的智慧和驚人的意志,取得了世界冠軍,圓了爸爸的夢想。

有一位叫馬丁路德·金的黑人說過一句名言:“I have a dream。”(我有一個夢想)這句話在一個喜歡炫耀白面板的國家掀起了一場黑色風暴。只要不失掉心中的夢想,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你的生命就是充實的、美麗的。

不經風雨,就沒有彩虹。在美國有一位男孩,小時候立志要當一位盲人大臣,許多人諷刺他,嘲笑他,可他卻像珍珠貝一樣,在傷口處,結出了一顆完美的“珍珠”。

其實,我們的人生就像吉塔一樣,都是在不斷地將不可能轉變為可能。一生中,我們會遇到很多質疑、嘲諷,但我們要像吉塔一樣,克服困難,將不可能變成一定能!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3

拿到冠軍就會被很多人記住!(不是原話大概意思)。

爸爸:馬哈維亞。觀影過程中,其實有時候會認為他做的不對,比如媽媽Daya aur說:不能把自己的願望強加在自己的女兒身上。馬哈維亞說給我一年的時間,一年的時間如果我錯了,那我就徹底放棄我的夢想。我突然對這個老爸有很大的改變,一年的時間,足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遊遍全國,可以繞地球365圈。在賽場上、手術檯上幾分幾秒都顯得珍貴,何況是一年。但是,作為一生持有這個夢想的老爸,用一年的時間放棄一個夢想是多麼難的抉擇。他的夢想不是他自己一個人的夢想,是改變人們對女性只是家庭主婦的夢想,是國家的夢想!

第二次對爸爸產生不好的影響是,和女兒吉塔的爭論。感覺吉塔說的挺有道理,逛逛街、做點女生做的事情也不影響訓練。她想要的生活。她教練教給他新的摔跤技術,她感覺比老爸的好。還為此吉塔和老爸比摔跤。最後老爸輸了。她對巴比塔說:“總得有人來破除老爸的教法...(忘詞了)”跟著吉塔的話走,當時我心裡也覺得吉塔說的蠻對的,不能老是沉浸在自己的舊教法裡,也要相信教練,畢竟教練也是國家對的教練。但是通過巴比塔的話,也說明了,爸爸確實可能是因為老了,才會輸的。聽著心酸。後來,通過比賽,證實了還是老爸的教法有用,畢竟爸爸是從小栽培的她的,最瞭解最懂她的就是爸爸!

媽媽Daya aur是值得尊敬的母親。雖然嘴上說,不要在我的廚房煮雞,她覺得家裡都沒買米的錢了哪來的錢買肉。但最後還是支援爸爸的夢想。影片裡臺詞不多,但是演的很好,悲喜的表情淋淋盡致。

最搞笑的部分是全村人教他們怎麼生男孩子的方法。在沒有辦法的時候,許多人還是選擇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印象最深的部分是,爸爸訓練女兒的片段。歡快的歌聲裡聽不到是在怨恨爸爸(歌詞都是怪爸爸),小孩子的可愛之處。

最精彩的部分是,摔跤比賽。這部分應該佔影片中很高的分。在看過的電影中,例證一個人很厲害的,通過比賽也許就一兩場,而且每場的時間都不多。精彩的鏡頭最多也就兩個。但是看著影片,比賽還是很多,並且重要的比賽時間都很長,精彩的鏡頭也比較多。

寫的有點糟糕,有時間可以去看看噢!親身體會更深刻!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4

金字塔是古人類建築的最高峰,矗立於世界,成為人類精神高度的座標。去過金字塔的人,都會看見雄鷹傲立其尖;然而有心人會發現,在金字塔上也有蝸牛的足跡。在自然界中,只有這兩種動物能到達金字塔尖。

相信大家看過《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吧?這部電影根據印度摔跤手吉塔的真實經歷改編的。劇中的男主角馬哈維亞是印度的摔跤冠軍,後因年邁被迫放棄,可他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他希望自己的兒子幫助他完成夢想——摘得世界第一的金牌,為國爭光!

然而不幸的是——馬哈維亞所生的孩子都是女孩子。

在印度,女性的社會地位低下。馬哈維亞不但要打破常規,還想把女兒陪養成出色的摔跤手,遭到了全村人的反對,但在他心中,目標十分明確,也堅持不懈,勇往直前。既使家裡經濟條件不太好,窮的連米都買不起,但他依然給女兒買雞肉增加營養,甚至不惜顏面與賣雞的商人討價還價。

馬哈維亞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更是毫不含糊。孩子正是處在貪玩的年齡,本該享受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但馬哈維亞要求孩子每天早上5點準時起床,嚴格的進行跑步等基本功的訓練。馬哈維亞的兩個女兒吉塔和巴比塔心生不滿,抱怨自己的父親。儘管這樣兒,馬哈維亞還是嚴格訓練她們,堅決要剪掉她們心愛的頭髮,兩個女兒苦苦哀求都無濟於事。

隨著時間的不斷流逝,她們的技術也不斷提升,訓練也越來越艱苦。在艱苦的訓練期間,有一次,也是僅有的一次,吉塔和巴比塔偷偷溜出去,穿著漂亮的服裝,帶著首飾,參加了好朋友的婚禮,馬哈維亞闖了進來,一言不發,朝著吉塔的臉上“啪”地打了一巴掌。

然後,在眾人的愕然中憤慨離去。後來,在即將出嫁的好朋友的開導下,她們認識到父親這樣做,是為她們的未來著想。從此她們開始理解父親,表現出對摔跤的熱情和驚人的天賦。隨著摔跤水平的不斷提高,她們最終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冠軍――州冠軍、國家冠軍、世界冠軍,完成了馬哈維亞的偉大夢想。

其實,人也是像蝸牛一樣,即使揹著重重的殼,一步一步往上爬,多少風吹雨打,多少日月星辰,多少孤獨單調,最後,它收穫的風景和雄鷹一樣。

想要成功,就要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也只有這樣,才能屹立於金字塔尖。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5

為什麼十三億人裡竟然挑不出十一個好球員?對於中國國足,公眾常常發出這樣的疑問。更讓人疑惑的是印度,這個人口達到十二億的世界第二大國,至今只在奧運會上得到過一枚金牌。回顧一下看過的全球性的奧運比賽或者洲際的運動賽,從未有一個專案裡有印度運動員的身影,這難道不更奇怪?就是這樣一個國家,拍出了一部經典的體育電影,儘管摔跤並非一個重要的比賽專案。

一位父親,曾經的全國摔跤冠軍,為了實現自己為國爭光的夢想,把希望寄託在了兩個女兒身上。他的夢想看起來像個白日夢,因為不僅缺錢缺器材缺支援,也缺乏一個兒子。而男孩,被認為才是他夢想的最好載體。但他轉換思路,把女兒看成夢想的希望,苛刻地培訓她們。對於一個父親而言,苛刻甚至還不夠,簡直可以說殘忍。最終,他的夢想在女兒身上得以實現。到那時,他才放下教練的威儀,以一個父親的身份,說,你是我的驕傲。

體育賦予榮耀,勵志是運動類電影常見的主題。較為有名的如,《卡特教練》、《光榮之路》。儘管觀眾在故事的開頭就能輕易地猜出結尾,但仍然跟隨電影的節奏心潮起伏。因為故事永遠比說教有吸引力,冠軍是汗水甚至失敗澆灌的結果。電影裡,女孩在摔跤場上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搏殺,讓觀者彷彿置身現場,為選手的表現而揪心。對我而言,這是第一次關注摔跤比賽,也是第一次發覺這一比賽的魅力,哪怕是通過鏡頭。

體育不僅賦予榮耀,也賦予自由。美國的《卡特教練》《光榮之路》講述的是黑人如何在籃球場上,用自己的天賦和技巧,贏得白人的尊重。《摔跤吧爸爸》則用女孩的故事,道出性別歧視並非牢不可破。在運動場上,種族和性別不可改變,但並非最為緊要,身體素質、運動技巧和臨場發揮才是決定比賽的關鍵。社會性的歧視,在比賽結果面前不攻自破,被否定的弱者,因而獲得了證明自己價值的方式,也掌握了打破歧視束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