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才智咖 人氣:2.77W

觀摔跤吧爸爸講述了前摔跤好手馬哈維亞訓練自己女兒成為優秀摔跤手的故事。如下為勵志網為大家帶來的觀摔跤吧爸爸觀後感,供大家參考。

觀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觀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

影片講述了前摔跤好手馬哈維亞訓練自己女兒成為優秀摔跤手的故事。在印度這個女性地位低下的國度裡,女人從事摔跤行業是一件非常“出格”的事情,於是作品很快就被打上了女權主義的標籤。

我們都期待,這是阿米爾·汗繼《芭薩提的顏色》、《地球上的星星》、《三傻大鬧寶萊塢》、《我的個神》之後,又一部探討社會現象的佳作,但整個故事看來,完全和簡介給人的印象不同。

沒錯,片中確實有兩個姑娘在父親的指點下,成為了優秀的摔跤手,並取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是這些內容在整個故事中,處於次要地位,甚至可以說是被弱化的。

大女兒進行比賽

我們不妨來理一理整個故事的脈絡。

故事一開始,馬哈維亞這個退役摔跤手就在辦公室裡,和同事進行了一場即興摔跤,不出意外他贏了,這叫英雄的亮相,隨後由旁人說起了他的過往輝煌戰績,這叫英雄過去的傳奇,然後迎來的就是英雄現在的傳奇,馬哈維亞如何頂住鄰居的非議和女兒的頑皮,突破傳統觀點的束縛,訓練兩個女兒成為優秀摔跤手,女兒進入國家隊之後,他又是如何證明自己的訓練方式和策略,要優於國家隊,最後順利護送女兒贏得金牌......

看見沒,影片的主題不是講兩個姑娘多勵志,而是講姑娘他爹有多牛!這其實,就是一個換湯不換藥的印度英雄主義故事,只不過,這次女人贏得了一席之地罷了,而背後籠罩著的是男性巨大的光環。

其實從中文譯名,已經能看出端倪,摔跤吧!爸爸,而不是,摔跤吧!女兒!

這樣的故事,要實現引發男女平等的思索,恐怕是力不從心,最可怕的是,影片中的兩個女兒,從沒有主動喜歡過摔跤,而是在父親的逼迫下,進行訓練,當然她們感悟父親的苦心後,從一種理解的角度,接受了父親為自己安排的人生。

女權主義,關鍵是女人自我意識的覺醒,而不是她被安排了怎樣的人生,我們從影片中看到的是一個能夠突破傳統思維束縛的高尚男人,而不是一個為自己命運抗爭的女性,這能算女權主義嗎?倒像是在歌頌男人的高瞻遠矚,批判女人的鼠目寸光。

同樣是打女權主義旗號的運動題材,《靈魂拳擊手》(Mary Kom)就顯得出彩的多,這部影片改編自真人真事,主角自己愛上了拳擊這項運動,勵志成為拳擊手,她不顧父親的激烈反對,一路艱辛走來,最後成功。這種女性對於傳統命運的反抗,才能體現女權主義。

《靈魂拳擊手》

由於《摔跤吧!爸爸》將於今年登陸中國,所以近期出現了一系列對影片進行宣傳的文章,隨便翻了幾篇,無一例外都是講述阿米爾汗如何敬業,為了影片又是增重又是減重,他是一個如何傑出的演員,基本沒有關注飾演兩個女兒的演員......

從這些宣傳文裡,我們已經能感受到,影片瀰漫著的濃重男性氣息,對於一部標榜女權主義的作品來說,這是很不正常的。

各種前期宣傳文

印度電影每年雖然產量巨大,但真正能獲利的,只有百分之十幾而已,大多製片公司也沒有好萊塢那樣雄厚的資金,一兩部片子的虧本,可能就會導致公司倒閉,所以,印度電影非常依賴明星效應,來保證票房收益,而印度社會男尊女卑的`現狀,也讓這種明星效應主要針對男明星。

最著名的就是所謂“三大汗”制度,即影片從選角到劇本,都是圍繞阿米爾·汗、沙魯克·汗、薩爾曼·汗,這三個少數能在全印度受歡迎的男明星來製作,所以我們能想象,為什麼《摔跤吧!爸爸》會拍成這樣,因為沒有製作公司敢把寶壓在兩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女演員身上。

事情也有例外,去年的印度佳作《女生規則》(Pink)同樣是闡述女權主義,同樣是啟用了三個不知名的年輕女演員,同樣搭配了重量級的寶萊塢男星阿米特·巴強,卻在明星效應和意義深刻方面,做到了很好的平衡。

三個女演員體現出了強烈的女性意識,但由於能力有限陷入危機,隨後仰仗精通法律的律師(阿米特·巴強飾演)打贏官司,整部片子,既有對男性英雄式的刻畫,也有對女性反抗式的描述,法庭上,律師的義正言辭和女性受害者的激烈辯駁,相得益彰,誰也沒有蓋過誰。

果然,影片不但獲得了強烈的社會反響,票房也一路走高。可見,環境限制的情況下,只要有巧思,電影不一定需要犧牲內涵。

只能說,阿米爾·汗實在太紅了,很難想象有他參演的片子,能允許別的演員在戲份上,與他分庭抗禮,但沒有阿米爾·汗,這部片子還會不會引起這麼多的關注?恐怕連在中國上映的機會也沒有,《女生規則》雖然獲得成功,但它的票房目前也只有《摔跤吧!爸爸》的六分之一都不到,隨著在中國的上映,這一比例無疑還會下降。

這就是成也蕭何敗蕭何。

有不少宣傳文說《摔跤吧!爸爸》好看到,讓印度觀眾最後起立看完......我必須闢謠,大家看奧運會就知道,印度人很少有機會拿金牌,甚至獎牌,而印度人又極其愛國,所以當熒幕上出現印度國旗和國歌時,他們的愛國熱情瞬間被點燃了,他們的確是起立了,但是向國家致敬,而不是向影片致敬。

我看的是槍版,國歌一響,畫面上就出現人頭,因為觀眾起立了。

不過話說回來,就故事而言,《摔跤吧!爸爸》還算是個可看的故事,製作上也遠超印度電影平均水平的,尤其是印度電影拖沓的毛病,在本片是沒有,讓人齣戲的歌舞MV也沒有,整個故事節奏很快,與去年薩爾曼·汗《蘇丹》這部同樣是摔跤題材的影片相比,本片在故事上已經是作出了很大的創新,它的票房能輕鬆超越《蘇丹》,成為去年印度電影第一賣座片,也是情理中的。

 

觀摔跤吧爸爸觀後感【2】

1、做好一件事,光靠勤奮還不夠,得專業。爸爸馬哈維亞在對兩個女兒的訓練、飲食上有一套科學方法,而不是一味的蠻幹。

2、對要做的事情賦予一個偉大的意義,更能讓自己克服困難堅持下去。比如,決賽前爸爸對吉塔說:“你的勝利不只屬於你,還屬於千千萬萬被誤解被歧視的女孩。” 這給了吉塔很大的信念來贏得最後的比賽。

3、教育因才施教很重要。吉塔的長處是進攻,而新教練一味讓她防守,導致了一系列比賽的失利。

4、父母對於孩子的愛,有時明確的表達出來會更好。兩位女兒通過跟同伴交流,真正認識到爸爸的良苦用心之後,訓練明顯比之前更積極。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部非常非常好看的電影《摔跤吧,爸爸》,堪稱本年度,不,是近兩年來我看過最好的電影,也是最適合親子共同觀看的電影,沒有之一。

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是講述一個父親克服重重困難,堅持不懈地努力,最終培養兩個女兒成為摔跤冠軍的故事。

雖然講述的是嚴肅的話題,卻充滿了幽默和詼諧的態度,不是單純悽慘的勵志故事,而是在歡笑中戳中淚點。

電影的節奏明快緊湊,張弛有度,整場電影140分鐘,卻完全沒有太長的感覺,尤其是女兒的摔跤比賽,每場比賽都讓人緊張萬分,捏一把冷汗,最後的勝利讓人忍不住鼓掌叫好!

 

觀摔跤吧爸爸觀後感【3】

最近由阿米爾·汗主演的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上映。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摔跤手爸爸打破性別歧視的藩籬,把自己的女兒訓練成摔跤冠軍的故事。電影剛上映,就獲得了爆棚的口碑,在豆瓣上,評分高達9.2。

不過,今天想說它,並不僅僅因為它可以給你帶來接近3個小時起伏愉悅的感受,而是因為這個故事所傳遞的訊息。“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根據真實事件而改編,講述一個來自小村莊的女孩子Geeta,通過多年的努力改變了印度體育摔跤專案的歷史記錄,她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印度文化中對女子的束縛。在她之後,有更多的女孩子開始參加摔跤這項運動,有更多的印度女孩子因為她獲得了額外的可能性。

在Geeta決賽前的那一夜她爸爸對她說:

“如果你明天贏了,並非自己獨享勝利,有幾百萬個像她們一樣的女孩跟你一起得勝,所有被認為不如男孩的女孩們、那些被迫做繁瑣家務的女孩們、那些被嫁出去生兒育女的女孩們,明天你不僅跟澳洲選手比賽,還是跟這些輕視女子的人比賽!”

網上有許多對電影裡這位爸爸嚴苛教育的抨擊:抨擊他為了自己心中放不下的夢想逼著女兒訓練,跑步剪髮摔跤,絲毫不顧及他們自己的意志,摧毀了他們作為小女孩的童年。可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突然就明白了:在你小的時候,你還不能夠懂得,一個來自小地方的女孩子,它的人生究竟有多少種不一樣的可能?答案:微乎其微。

父母的嚴格要求,是有他們的原因的。唯有從小的嚴格,由外向內的嚴格,才能為你的以後帶來一些可能性,儘管這樣的嚴格會承受許多的不被理解,儘管這樣的嚴格會耗費掉好多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密與理解,父母為了你今後的那一絲絲可能,被子女乃至社會誤解也在所不惜。因為他們知道未來的你肯定會感激當時那個嚴格的父母,等你羽翼豐滿、足夠強大、有了跟命運抗爭的資本,可以隨心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隨波逐流、不為了生活而生活的時候,那種自由、那種高度、那種發自內心的愉悅、那種多一種可能的選擇,將是你人生的一抹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