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旅遊攻略

才智咖 人氣:1.21W

 濟南旅遊攻略一:

濟南旅遊攻略

紅葉谷位於濟南市錦繡川鄉南部山區,是濟南泉水的主要涵養補給地,平均氣溫比市區低5攝氏度左右,景區植被覆蓋率較高,紅葉谷是一處“天然氧吧”。紅葉谷的秋天登高送目看萬山紅遍紅,葉層林盡染。紅葉谷不僅有秋天的紅葉,其它季節也很美,春天有紅的碧桃,白的梨花,夏日谷中一片鬱鬱蔥蔥,山風送爽;冬日,白雪皚皚,玉樹瓊花。

紅葉谷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並於二00三年七月通過ISO9000、ISO14000質量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作為泉城濟南近郊旅遊的先行者,紅葉谷的開發促進了當地經濟、環境、社會效益的綜合發展,成為省城濟南旅遊發展的一個亮點。在它的帶動下,濟南南部山區旅遊業開始蓬勃發展,從而使得濟南的`環城休憩帶初具規模。

紅葉谷位於濟南市歷城區仲宮鎮,距離市區33公里,景區佔地面積4000餘畝,植被以野生的黃櫨為主。每逢深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紅葉谷因此而得名。

紅葉谷特殊的地形地貌和豐富的森林資源,形成了獨特的山地氣候。景區春來諸花開放,夏至眾鳥同喧,秋到金菊滿地,紅葉連山,冬則百草猶存,稱之為“泉的源頭、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是當之無愧的。 在不斷髮展的過程中,紅葉谷以其優美的風景,良好的服務,特色的定位,不斷吸引著四海賓朋。走進紅葉谷,就能感受到生態文化與紅葉文化的種種魅力。紅葉谷,有您夢中的美景,紅葉谷,期待您來!

濟南旅遊攻略二:

千佛山,東西橫列如屏,風景秀麗,山北側有登山盤路三條,蜿蜒迴環,松柏夾道,濃廕庇日。如行走不便,也可乘車從山東側環山盤路上山,山上名勝眾多。興國禪寺居千佛山山腰,內有大雄寶殿、觀音堂、彌勒殿、對華亭。南側千佛崖,存有隋開皇年間的佛像130餘尊,山崖上,由西向東,依次有龍泉洞、極樂洞、黔婁洞、呂祖洞。歷山院在興國禪寺的東側,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大雜院。內有舜祠、魯班祠、文昌閣、一覽亭。在千佛山北麓建有集四大石窟於一體的萬佛洞。遊人至此,可一瞻北魏、唐、宋造像之丰采。山東辛亥革命烈士陵園在千佛山東麓,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還散落著“唐槐亭”、“齊煙九點”、“雲經禪關”古坊等名勝。

泉城廣場是省會濟南的中心廣場,地處山、泉、河、城懷抱之中。環顧四周,北覽舊城區古風新貌,西觀趵突泉噴湧潺湲,南眺千佛山青翠綿亙,東望解放閣清雅如畫,是市民休憩盤桓之勝地。廣場東西長約780米,南北寬約230米,佔地約250畝。自西向東主要組成有:趵突泉廣場、濟南名士林、泉標廣場、下沉廣場、頤天園及童樂園、濱河廣場、荷花音樂噴泉、四季花園、文化長廊、科技文化中心及銀座購物廣場等十餘部分。泉城廣場是中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藝術廣場”稱號的廣場。

九如山瀑布群位於泉城濟南南部歷城區西營鎮,泰山北麓的連綿群山之中,距濟南市區約40公里,東臨章丘市,南接萊蕪市和泰安市,緊靠327省道,交通十分便利。景區由日本著名的景觀設計專家參與設計,遊覽面積12平方公里,植被覆蓋率97%,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7萬個以上,居濟南之首,是目前濟南市可遊覽面積最大的國家級森林公園。整個景區分為九如峽谷遊覽區、天篷瀑布遊覽區、深潭飛瀑遊覽區、長城古道遊覽區和生態休閒避暑區,五大景觀功能區,是濟南市最大的自然風景區,亦是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典範之作。

大明湖位於濟南市區中心、舊城區北部,與趵突泉、千佛山並稱濟南三名勝。濟南號稱“泉城”,有泉水百餘處,其中名泉七十二處。明湖即是由眾泉匯流而成的天然湖泊。泉水由南岸流入,水滿時從宋代修建於北岸的北水門流出,湖底由不透水的火成岩構成,因而湖水“恆雨不漲,久旱不涸”,常年保持較固定的水位。公園面積86公頃,其中湖面46公頃。湖上有歷下亭、匯泉堂、湖心島等大小島嶼六處,公園自然景觀優美宜人。湖水波光粼粼,鳶飛魚躍,遊船穿行。大明湖自古遍生荷蓮,湖畔垂柳依依,花木扶疏,“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她風景的最好寫照。

紅葉谷生態文化旅遊區位於濟南南部山區,規劃佔地面積4000畝,一期工程已建成了六個專類園區,植物爭芳鬥豔、鳥類自由生存、山水相映成趣、生態環保並重,集遊覽觀光、休閒、科普、娛樂、賞紅葉等於一體。薔薇園位於旅遊區中心區域山峪中,園內櫻花、碧桃、美人梅、薔薇、玫瑰等薔薇科植物或叢生密植為花海,或星羅棋佈,點綴於草房木屋間。從薔薇園進入第二座水壩處即為絢秋湖。

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趵突泉南路和濼源大街中段,南是千佛山,東為泉城廣場,北邊則是大明湖。趵突泉公園面積158畝,是以泉為主的特色園林。趵突泉又叫檻泉,是濼水的源頭,如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歷史。“趵突泉,三窟併發,聲如隱雷”,“泉源上奮,水湧若輪”。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嚴冬,水面上水氣嫋嫋,薄霧冥冥,一邊泉池波光粼粼,一邊是亭臺樓閣,金壁煌煌,構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歷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諸如曾鞏、蘇軾、張養浩、王守仁、蒲松齡等都有吟泉都忍不住在此留下美文以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