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適合去哪裡旅遊 山西賞秋攻略

才智咖 人氣:2.26W

山西位於大陸東岸的內陸。山西的氣候特徵:冬季長而寒冷乾燥;夏季短而炎熱多雨;春季日溫差大,風沙多;秋季短暫,氣候溫和。11月,趁著秋天的腳步還沒有遠去,去山西看看迷人的秋景吧!

11月適合去哪裡旅遊 山西賞秋攻略

 秋季旅遊山西推薦路線:

推薦地一: 慈善世家——李家大院

深秋時節,來到山西最南部的城市運城市,在瑟瑟秋風中,在色彩濃郁的紅葉中,探尋古今晉商“善”的祕密。

山西有許多知名“大院”,尤以晉中一帶最為集中。但是,位於晉南的李家大院獨具特色。一進大院,那面“善”字照壁映入眼簾,正中一個偌大的善字,四周環繞365個不同字型的善字。“這幅照壁為清代道光年間所建,是全國獨一無二的磚雕善影壁。我們常見的有百壽影壁、百福影壁,而李家大院的善字壁確實是一份沉甸甸的善文化遺產。李家人把善字壁建在自家巷道的首端,目的是為了告誡和教育後人,進門出門不忘勤修善心。”景區相關負責人李林介紹說。

在深秋時節,去李家大院,落葉紛飛間總好似置身歐洲,因為眼前的建築有點說不出來的“洋氣”。原來,西院院主李道行曾留學英國,娶了一位英國女子為妻,從而使整個建築呈現出明顯的西洋風格。

推薦地二 :千年古渡口——磧口

在山西呂梁山中的黃河邊上,坐落著一座古鎮,這座古鎮的名字叫磧口。它見證了“九曲黃河十八灣,寧夏起身到潼關,萬里風光誰第一?還數磧口金銀山”的歷史佳話。

今天的磧口,有著積澱深厚的.歷史文化、奔騰不息的萬里黃河、山巒起伏的黃土高原,這份珍貴的繁華與滄桑,古樸和底蘊、純樸與自然,如同儲存完好的建築一樣,絲毫沒有受到現代文明的衝擊,反倒在明媚的靜謐秋日裡,散發著誘人的生機,走進它,會讓人恍如穿越時光隧道,將那凡塵俗世的喧囂與煩躁,都留在了身後。

深秋時節,坐在磧口客棧屋頂的平臺上,沏一壺清茶,遠處的人家升起炊煙裊裊,莊稼收割了,露出大地的顏色;樹葉變黃了,透著秋天的味道。黃河水緩緩流過,帶著悠悠的傾訴,再配以撲鼻而來的香茗,清香甘洌,茶韻入心,塵世的勞頓疲憊、落寞惆悵消失殆盡,只覺清風中明月躍升,濤聲中風平浪靜。

此外,磧口古鎮周邊的李家山、西灣村,都值得一遊,尤其是西灣村的老建築儲存得最好。

 推薦地三 :禪意如畫——南山寺

南山寺是五臺山景區的一座大寺,因依山而建,樹木掩映,卻顯得那麼精緻小巧。四季變化帶給了南山寺不一樣的風景,深秋,則是它最美最有韻味的時刻。

南山寺始建於南北朝時的樑,相較於其他寺廟名氣不夠響,它鑲嵌在半山腰,與景區內主要建築群落隔河而望,更適合遊人慢慢地去發現,靜靜地去品味。寺廟分為三大部分,下三層名為極樂寺,中間一層名為善德堂,上三層稱作佑國寺。

五臺山的寺院大多都有影壁,而南山寺最下面的影壁是整個景區最大的一道,石砌底座,細磨青磚築壁身,中嵌漢白玉石雕。轉過影壁便是氣魄雄偉的108級石階和白牌樓。

拾階而上,憑欄遠望,漫山樹木呈現出不同色彩,有常青的松柏,有變化的楊柳,有紅彤彤的藤木。陽光清透,歲月靜好,空氣中瀰漫著秋天收穫的味道。

佛門清淨,肅穆威嚴。穿行其中,內心充滿寧靜,有遊客磕頭祈福時,高僧手中木槌輕擊,敲響缽盂的聲音便清澈地傳開去,禪意濃濃……

 山西文化逐個看:

山西有著“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的美名,更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搖籃”。這裡地靈人傑,孕育出無數的英雄豪傑與文人政客,而山西最為著名的晉商更是足跡遍佈華夏大地,甚至享譽全球。

晉商文化

晉商作為中國最早的商人,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明清兩代成為晉商最鼎盛時期,併成為中國十大商幫之首,一直稱雄中國商界500年之久。晉商家族有別於一般的官紳家族,是具備商業烙印特徵的中國傳統文化家族。

傳統建築

山西古建築數量居全國第一位,尤其是宋元之前的古建築佔70%,許多寺廟樓臺在全國獨一無二,具有無可替代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它們不僅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在其各歷史時期的建築規格、施工方式以及用材標準,更反映出中國古代時期不同民族和地域的藝術程序以及美學成就。

佛教文化

山西宗教文化極為豐富,歷史上是各個宗教並存的地方,像久已滅絕了祆教在山西仍有遺蹟存在。雲岡石窟,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以及麥積山石窟統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目前遺存的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以及造像約五萬餘尊,是中國公元5至6世紀期間最傑出的佛教石窟藝術,體現了中國佛教藝術的第一個巔峰時期。

傳統風俗

山西人是制醋的行家,是由於山西人酷愛食醋,其程度更可以稱為全國之最。山西人對愛吃醋的人稱之為“老醯兒”,在民間更有著無醋不成味的說法。山西作為醋的故鄉,在以前可謂 “家家有醋缸,人人當醋匠”,至今在民間仍保留有做醋的遺風。

 傳統戲劇

晉劇是山西省的傳統梆子劇種之一,由於其最早起源於山西中部,故被稱為“中路梆子”,也簡稱“中戲”,外地稱其為“山西路梆子”。清末民初的近百年間是晉劇發展的黃金時期,那時班社眾多且人才輩出,特別是出現了以“丁果仙”為代表的第一代女演員以後,晉劇的藝術發展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面。

麵食文化

“天下面食,盡在三晉”,山西面食不僅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飲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從可以考證的時間算起,至少有2000多年的歷史。以麵條為例,東漢稱之為“煮餅”;魏晉則名為“湯餅”;南北朝謂“水引”;而唐朝叫“冷淘”……山西面食種類繁多,一般家庭主婦就能用小麥粉、高粱面、豆麵、蕎麵、莜麵做成數十種的麵食,如刀削麵、拉麵、圪培面、推窩窩、灌腸等。到了廚師手裡,更被舞弄得花樣翻新,讓人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