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國慶旅遊攻略

才智咖 人氣:2.76W

中秋國慶小長假即將到來,恰逢假期,去哪裡旅遊好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分享的中秋國慶旅遊攻略,供大家參考借鑑,歡迎瀏覽!

中秋國慶旅遊攻略

1.木蘭圍場

連綿不斷的山脈,一望無際的草原,寂靜流淌的溪流,這裡就是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水的源頭——承德木蘭圍場。

木蘭圍場曾是遼帝的狩獵之地,也是清朝皇帝舉行“木蘭秋獮”之所。木蘭圍場與內蒙古草原接壤。這裡自古以來就是一處水草豐美、禽獸繁衍的草原。也是許多電影、電視劇的拍攝地點,比如《荊軻刺秦王》和《還珠格格》。同時這裡也是夏秋季節最佳的遊玩好去處,斑斕五彩的景點也是攝影的好去處,如果你的運氣夠好,還可以看到成群散步的羊群哦。

不可錯過的景點:御道口風景區、塞罕壩、紅松窪、七星湖。

交通訊息:

去圍場旅行可以從北京或承德出發。從北京北站乘坐開往赤峰的火車2559次到四合永站下車(行程約7小時);也可乘從承德往通遼方向的6029次(行程3小時),該站離圍場22公里,有中巴車直達。票價5元。去圍場的另一途徑就是從北京六裡橋長途客運站乘汽車直達圍場,途中約需3-4個小時。

乘坐火車或公共汽車去圍場的話,最好在圍場縣包租車去草原森林區,可選擇四五人合租一輛車,每人每天50元左右,可去很多景點,且隨意,方便。圍場可供租用車輛不多。

機械林場至軍馬場的路段在雨天有很大的`霧氣,能見度很低。自駕車最好是駕駛越野車,進山方便。另外機械林場有私人的汽車修理廠,一般的故障都能得到解決。機械林場的加油站內沒有高標號的汽油。

如遇陷車等意外事故,可就近向當地人求助。目前壩上已建無線通訊網站,可使用手機。

因當地岔路多,容易迷失方向,太陽落山後就應返回趕路。頭一次到圍場壩上,又是自駕車的話,最好找個嚮導,省的多跑路。

外部交通

火車

來:晚上乘2559次21:19由 [1] 北京北出發04:16到四合永 ,全程336公里。硬座 45.00硬臥99.00;上午10:40,由 北京北出發下午5:16到四合永站。直接住壩上。

回:晚上乘2560次23:19由 四合永出發06:14到北京北 ,全程336公里。硬座45.00硬臥99.00。下午14:40承德站N212次列車下午18:00左右到北京站。

自駕車路線

北京——圍場:三元橋→六元橋[1] →懷柔開放環島→密雲長城環島→古北口→巴克什營→東營子→灤平→大屯→張百灣→隆化→張三營→四合永→圍場縣城→棋盤山鎮

三元橋(京順路)--懷柔(不進縣城)--密雲(不進縣城)--古北口--巴克什營收費站--上京承高速--承德--圍場

天津圍場:一是走北京,經過上述路線

另:津薊高速96公里,約1小時—薊縣縣城—(津圍公路山路56公里,約2小時,途徑黃崖關)—興隆縣城—(162公里,約2小時)—承德—(135公里,約1.5小時)—圍場縣。

自駕游去圍場壩上風景最美的路線是:圍場縣城—棋盤山—壩樑—機械林場—軍馬場—御道口牧場

自駕游去圍場壩上道路最為好走的路線是:圍場縣城—龍頭山—牌樓—城子—石人樑—御道口鄉—御道口牧場——御道口牧場——機械林場

2.南潯

浙江北部的一個小鎮,也是江南六大古鎮一直,擁有儲存完整的明清時期古建築群,文化歷史悠久。也擁有古鎮的所有特點,比如小橋、流水、人家,南潯古鎮那斑駁的石橋、年代久遠的陋屋,置身於此彷彿能傾聽到那遙遠的故事。

最重要的是假日裡南潯古鎮並沒有烏鎮、周莊等那麼多人群湧動,很是清淨。中秋佳節來這裡感受古時候的“小城故事”很不錯哦!

風景名勝:

南潯古鎮

南潯古鎮為湖州首個國家5A級景區,南潯頔塘故道、南潯鎮歷史文化街區為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的一部分。位於江浙交界,北靠太湖,在明清時代就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鄉名鎮和旅遊地。明萬曆年至清代中葉,蠶絲業和手工業、繅絲業的興起及商業的發展,為南潯經濟繁榮鼎盛時期。鎮上的鉅富豪紳,幾乎都靠經營蠶絲業發跡,俗稱“四象”、“八牛”、“七十二隻金黃狗”。民間有“湖州一個城,不及南潯半個鎮”之說。南潯歷史上園林眾多,自南宋至清代鎮上大小園林達27處。以一鎮之地,而擁有五園,實江南所僅見。

懷舊的麥芽糖,斑駁的石板路,蜿蜒的小河道,讓你真正體驗原生居住人們的生活狀態。古鎮格局獨特、風貌完好、文化深厚、民風淳樸而成為江南水鄉眾多城鎮的典範和代表。

善璉含山風景區

含山風景旅遊區位於善璉鎮南,京杭運河(含山塘)傍山而過。含山又名涵山、寒山,為水鄉平疇之中卓絕高丘。原山上有唐代始建的淨慈院,院內有專祀蠶神馬關孃的蠶花殿。山頂有含山塔,始建於北宋元祐(1086~1093),因含山東三莊也是湖筆發源地的一部分,而塔高聳挺拔,又稱筆塔。1993~1998年先後在風景區內重建了蠶花殿、淨慈寺,新建蠶絲博物館、聖地閣、含山傳奇遊樂宮、水上看臺等,又修復舊景仙人潭,並改善了基礎設施。

雙林三橋景區

在雙林古鎮區中,以“三橋”為代表的橋文化景觀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品位。據《東西林匯考》記載,歷史上曾有橋125座,其中始建於宋代4座,元代1座,明代13座,清代35座。雖經滄桑變遷,大部分已廢圯湮沒,但至今仍不失為“江南古橋留存集中區”(《中華文物古蹟旅遊*古代橋樑》之語),僅鎮區尚有21座之多。其中鎮北的萬元、化成、萬魁三橋始建於明代以前,均為市級文保單位。橋長50米左右,且空間水平相距不到360米,為江南僅有。

南潯百間樓

百間樓位南潯古鎮東北側,沿老運河東、西兩岸建造。相傳是明代禮部尚書董份為他家的保姆僕人居家而建。始建時約有樓房百間,故稱“百間樓”。

菱湖安瀾橋

安瀾橋,位於菱湖鎮北柵,是鎮區重要建築物之一。該橋為三洞環形石橋。長58.5公尺,寬4.55 公尺,上下踏步各33級。該橋未建前,湖西墩與菱湖鎮來往交通,靠南、北兩渡船解決,由於湖面較寬,有時風浪很大,來往人員時受風波之險。清康熙三十年(1696),當時百姓要求建橋的呼聲很高,但因資金難籌,願望未能實現。康熙四十三年(1704),菱湖鎮祗園寺有位叫鬆巖的僧人,自願任勞募化建橋,接著就開始動工建橋。康熙四十六年(1707)鬆巖去世,其徒弟繼承師志,繼續邊募化邊建橋,由於連年饑荒,籌募甚為困難,故未全部竣工,但石橋已初步建成,長虹初展,百姓稱便,取名“安瀾”。從此,湖西墩因橋之利,市集逐漸興旺。隔了七十年,即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在里人協力捐資下,改建成環形石橋。民國8年至10年(1919~1921),共化3年時間進行重修,由鄭姓石鋪承包,化白銀二萬四千兩,建成氣勢雄偉的三拱環石橋。

和孚荻港古鎮(荻港漁莊)

荻港古鎮東靠杭湖錫運河,位於和孚鎮狄港村,現存的外巷走廊沿運河而建,全長380餘米,沿河條石駁岸、梯形河埠十分完整。岸邊廊屋蜿蜒,店鋪相間,河中船舶穿梭,浪濤拍岸,景觀頗為奇特。鎮內古民居數量眾多,規模較大。言傳鎮內建有三十六座堂,惜大多殘損,但三瑞堂、墨耕堂等結構基本完整。這些堂屋從名稱和結構都體現著“耕讀傳家”的儒家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