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安全防護工作彙報

才智咖 人氣:2.6W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汙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放射工作人員健康管理規定》和《放射診療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規定,按照環保、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對輻射安全防護管理的要求,結合我院實際,從做好放射源安全管理著手,建立和完善輻射防護管理制度,落實輻射防護措施,加強輻射監測,輻射防護管理工作不斷得到改進。現向各位領導簡要彙報如下:

放射安全防護工作彙報

一、基本情況

xxx醫院,是一所於XX年9月建立的由個人籌資48萬元合夥經營的綜合性非營利性民營醫院,位於x城xxxx大道xx號,現有業務用房xxx平方米,職工xx人,設定病床xx張。

放射科設置於醫院綜合業務樓二樓右側,從事放射工作用房三間,共計70平方米,分別設有照射診斷室(40平方米)、工作人員操作室和值班室。現有專業技術人員4人,其中:醫師1人,主管技師1,技士2人;主要裝置和設施有:北京萬東frk302-1·200ma·x光診斷機1臺(屬於ⅲ類射線裝置),cr1臺,閱片燈箱1個,微機1臺、印表機1臺。

二、防護設施

(一)環境安全防護:照射室牆壁遮蔽厚度為30釐米鋇沙磚混牆。輻射監測點三個,分別是放射操作人員觀察窗、病人出入門和操作人員出入門。放射操作人員操作觀察窗為1200x800x20的`鉛玻璃,病人出入門為50毫米不鏽鋼鉛門,放射操作人員出入門為木鉛門。

(二)輻射防護裝置:大號鉛衣1件、大號鉛圍脖1條、大號鉛手套1雙、中號鉛眼鏡1架。

(三)輻射監測裝置:oslnlight個人胸章劑量計5個、輻射監測儀1臺。

三、管理措施

(一)健全管理組織。醫院高度重視輻射安全防護工作,成立了以醫院法人代表xxx同志為組長、分管放射安全工作的副院長xxx同志為副組長、放射科主任xxx和工作人員xxx、xxx同志為成員的“放射性安全防護領導小組”,全面負責醫院內部放射性安全防護管理工作,組織對含射線裝置裝置、使用、貯存、應急處理、廢棄物回收,培訓教育放射工作人員,宣傳放射防護知識,監督執行放射診療管理規定,檢查放射機器裝置及其場所環境,及時排除放射故障和安全隱患。

(二)建立和完善輻射防護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放射科x線機操作規則》、《北京萬東專用透視機操作規程及維護措施》、《放射科質量控制制度》、《輻射防護制度》、《輻射裝置維護維修制度》、《放射科事件報告制度》、《放射科輻射防護和安全保衛制度》、《人員培訓制度》、《放射科人員健康及個人劑量管理制度》、《放射科崗位責任制》、《放射科定期自查和監測制度》、《放射科應急控制和保障措施》等。

(三)應急處置。為有效應對可能發生的放射事故,確保有序地組織開展事故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或消除事故和緊急情況造成的影響,避免事故蔓延和擴大,維護正常的醫療工作秩序,制定了《發生放射線事故應急預案》,成立了以院長xxx同志為組長、副院長xxx同志為副組長、相關人員為成員的放射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明確了可能發生事故應急處理的職責、組織指揮、工作程式等。

四、日常管理。

1.為增強放射工作人員的輻射防護意識,加強放射工作人員從事放射工作專業知識培訓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對放射工作人員採取了多途徑多種形式的培訓,並承諾我院全部放射工作人員參加省、市環保部門舉辦的輻射安全和防護專業知識培訓。

2.定期監測輻射防護效果和檢定監測儀器裝置,確保監測正常執行。20xx年6月德陽市同佳環境檢測有限公司進行了“醫用x光機周圍環境x-γ輻射課題率監測”,20xx年7月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對“x、γ環境水平劑量率儀”進行檢定合格,分別報告了監測結果和檢定結果,出具了監測報告和檢定證書。

3.對放射工作人員進行健康監測,一是上崗前健康體檢,上崗後定期體檢。二是工作人員上崗必須佩戴個人胸章劑量計,並定期由北京藍道爾個人劑量監測室進行檢測。

4.環境監測,購置安裝輻射監測儀,建立日常監測臺帳。

在做好前述工作的基礎上,20xx年6月我院向環保部門提出輻射防護驗收和安全許可申報,7月-9月市、縣環保局領導和專家多次親自到我院進行現場檢查和技術指導,提出了整改意見,9月底市環保局《關於xxx醫院射線裝置應用專案環境影響登記表的批覆》(xx環輻[20xx]01號)提出了專案建設中應重點落實的工作。按照市、縣環保局的要求,我院提出了《關於輻射許可證防護措施驗收整改報告》,制定和落實了整改措施,對放射科的各個通道、門進行了改裝,新安裝了門機聯鎖、警示燈、警示牌、受照病人與工作人員隔離通話裝置,懸掛和張貼了警示語,購置了輻射監測儀、個人胸章劑量計等,經市、縣環保局領導和專家複查評估驗收,我院輻射防護符合安全要求,10月9日,市環保局給我院頒發了《輻射安全許可證》。

儘管我院的輻射防護工作有了很大改進,但也還存在一些不足,今後,我院要進一步在防護、監測設施裝置上加大投入,在管理上加大力度,強化監測、防護、安全意識,確保人民群眾和醫護人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