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級的班主任工作報告

才智咖 人氣:2.29W

我自從工作以來就擔任高年級的班主任工作,每次接手新班都是殫精竭慮,盡心盡力做好每一項工作。尤其是在抓學生學習成績上,從不敢馬虎大意,總是想方設法,定好目標,做好計劃,認真實施,及時總結,層層落實。讓每一個學生學懂學會,努力提高成績,並在多年帶畢業班的基礎上總結了一套程式方法,有實踐,有總結。我的教學工作是紮實的。

高年級的班主任工作報告

我工作14年,送走12個畢業班。大部分班級成績在學校,在XX區名列前茅。可是也有的班成績不盡人意,除去學生的因素。我這個當老師的也曾多次反思,也有想不通的時候,也有發牢騷的時候,

為什麼工夫下了不少,每天早來晚走,成績卻不見提高。再回頭去看走過的路,確實發現一些問題:1、思想上還存在急躁情緒,一次講的內容很多,不管學生接不接受,總認為他們應該接受,忽略了學生存在客觀差異。這就造成了,好學生會了但很累影響學習情緒。一部分學生想學但記不住,另一部分學生不學不記不累。時間長了自然起色不大。2、方法上還欠缺靈活性,自認為紮實就行,多讀多練,灌的東西比較多。學生自主掌握的比較少。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上面雖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觸動學生內心的措施還是很不夠。現在,我也是每天都在琢磨有沒有更好更深入的方法使學生受到觸動,從而自覺自願地進行學習呢?這也是每個教育家經常思考的問題,我作為戰鬥在教學一線的教師,更應該無時無刻不在思考。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大家的智慧是無窮的,非常想與各位老師進行教學智慧的碰撞,真知灼見的交流。相信總能讓我得到一點啟示。

我想舉一個例子:去年期末考試前與其他老師交流得到一點啟發,於是連夜為班裡的每一位同學製作了一張愛心卡。上寫:“我愛你,加油!”並鄭重地蓋上了我的章,在旁邊畫上一個燦爛的笑臉。第二天王亞林老師看見了,說:“下這個工夫,有用嗎?”我說:“誰知道,作為一個老師,該做的我都做了,問心無愧,試試吧。”考前頭一天,我鄭重的將這張愛心卡發到每個孩子手裡,並說了祝福的話。幾乎每個學生的眼中都閃著淚光。其實,我特別希望這張小小的卡片能給孩子們帶來好運,助長一下士氣,畢竟無用功誰願做呢?結果,事遂我願,我班由去年倒數第一,成為正數第二。學生們很高興,可我又陷入下一輪的恐慌,這第二可不容易保住呀!於是,我又做了第二張加油卡,放假前發給每個學生,上寫:“加油呀!再努力!”雖然學生仍然很高興,但我分明感到,這一次的總體效果比上次差了一些。可見,同樣的方法多次使用,效果並不能保證,還得再創新呀!當然,好成績的取得,卡片什麼的只是取得輔助的效果。真正的原因是嚴密的科學合理有效的複習。

在今年的畢業考試前,我又精心製作了愛心卡、加油卡,小小卡片寄託者我的美好心願——希望孩子們考出優異的成績,給國小畢業畫上圓滿的句號,向家長交出滿意的答卷!當我把每張卡片發到每個孩子手裡的時候,當我輕輕握住他們稚嫩的小手,送去我的祝福的時候,孩子們眼睛裡仍然閃著淚光,因為他們知道這是他們最後一次接受李老師的祝福了,我在孩子們眼睛裡看到了信心、堅強、決心,力量!這是真誠的交流,心與心的碰撞!

讓每個學生走向成功,這也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成功的教育,首先要熱愛學生,瞭解學生。沒有熱愛便沒有教育,熱愛學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受到學生的熱愛。

這是我的教育故事,在此我想說大雪無痕,大愛無邊,只要心中有愛,一定會贏得學生的愛,這是教育的全部!

班級管理要抓好“五結合”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儘快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使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世紀的人才,這是擺在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面前的一項十分重要的課題。我作為一名中學班主任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討。

一、自身實踐與他人經驗相結合,不斷強化自身素質,努力構建具有本班特色和個人風格的班級工作管理體系。

如果把一個學校比做是一個生物體,那麼一個班級便是學校的一個細胞,是學校進行教學、思想品德教育、技能訓練以及課外活動的基本單位。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對班集體進行綜合治理,班主任既是班集體的教育者和組織者,又是學校領導進行教學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幹力量。一般來說,學生學風的好壞,素質能否全面提高,關鍵在於班主任工作態度如何、教育藝術水平的高低、教育是否恰當等,在學生的成長中,班主任起著導航、摧發、定向的作用,基於班主任工作的這種重要性,就要求我們班主任是有科學的工作方法和較強的管理能力。在我任班主任的十年中,有過成功的喜悅,也有過失敗的慘痛教訓;有過桃李芬芳、吐香遍野的快慰,也有過煞費苦心、無能為力的尷尬,但我卻深深體會到: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選擇了班主任工作,也就意味著選擇了吃苦耐勞,選擇了無私奉獻,選擇了甘當人梯,要想做好班級工作,做一名好的班主任,必須刻苦鑽研,深入學習科學理論,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虛心求教,從中吸取別人的精華,從而提高自身的素質和管理水平,但一定要與自身的特點和所帶班級相結合,因為任何時候的照搬,那就是教條主義,就必然會在工作上走彎路,甚至遭受挫折,這在中國歷史上已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如:王明“左”傾錯誤路線,便是照搬俄國和共產國際的經驗理論,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長征;東歐國家照搬蘇聯模式導致自身的劇變,我本人也有這樣的經歷,剛開始帶班主任時,硬搬別人的做法,我性格“柔”,但硬搬別人的“剛”,結果使學生與自已形成了對立,搞起工作來異常艱難,所以在提高自身素質,吸取別人精華的同時,要與自身的特點和所帶班級相結合,從而構建具有個人風格和本班特色的班級工作管理體系。

二、班主任與班團幹部相結合,選用好班團幹部,樹立班團幹部的競爭意識,組建一個充滿活力的班級領導核心。

一個好的班幹部,就是班主任的一個得力助手,選用好班團幹部,不僅能使自己從繁忙的班級事務中解脫出來,而且可培養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如我在以前的班主任工作中,指定班幹部,個別的不僅不想工作,而且處處表現出自私性,不僅管理不好別人,而且連自己也管不住,在同學中失去了威信,針對這一情況,我在那一屆學生的管理上,廣泛聽取學生意見,運用民主方式,讓學生們參加競選,然後根據競選人演說,結合近段時間的表現,實行無記名投票表決,當選者需做就職演說,這樣選出的班委一方面個人樂意幹,有一定的能力,另一方面同學們信任,有號召力,當選者通過就職演說自我加壓,大家監督,不稱職者隨時更換,學生中表現突出的可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競選活動,向現任的班挑戰,讓他們加入到班委中,這樣使班委永遠充滿活力和生機;同時又鍛鍊了學生們的膽量,特別是語言即興表達和工作能力,為他們步入高等學府奠定基礎,但欲真正選出優秀的幹部,必須在競選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深入瞭解學生哪些具有管理、組織能力,適時地做好他們的動員工作,或者可以祕密找一些競選“托兒”,以形成一種氛圍,其中選用的不一定是學習成績好的,只要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或某一方面的特長便行,進而達到人盡其才之功效,這樣的班委既是班集體充滿活力的領導核心,又是班主任的一個智囊團。

三、堅持班主任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我們都知道,在教學中要搞好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種結合,同樣,在班級工作中也應搞好這一結合。首先在教師主導上,著名的藥物學家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我們做班主任的習慣於發現學生落後了,違犯了紀律了才去教育、談心,這樣使工作往往陷入被動,加大了工作的難度,故而應把工作放在平時,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這就需要充分發揮班主任的主導作用,為此班主任必須做到“三勤”即眼勤、腿勤、嘴勤,眼勤、腿勤就是要常去教室、宿舍看看、轉轉,和學生多接觸,師生間漸漸就會產生濃厚的親情,“嘴勤”就是要班主任和不同物件聊天:第一種物件是學生,利用各種機會和他們閒聊,溝通多了,就能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動表現,及時解決他們的思想困惑,糾正其不良行為。第二種物件是科任老師,從各科老師那裡,瞭解學生方方面面的情況,掌握學生的新變化,聽取各科老師的意見和建議,探討育人的方略,形成教育合力,第三種物件是學生家長,通過家訪和接待來訪,瞭解學生在家裡的生活、學習習慣和性格特徵,做到全面瞭解學生,從而及時洞悉學生的動態,找到幫助學生進步的最有效途徑,這樣我們班主任便成了一個醫學生“未病之病”之上醫。其次,在學生主體上,主體性是作為社會生活主體的人在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行動的動機是自覺的,行動的過程是自主的,行動的結果是獨創的。重視學生的主體性,也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感到自己在世界上有價值、有用處、有能力。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創造性,從而煥發出自尊、自強、自我實現的需要,進而積極投身到學習、勞動、生活中去。當代中學生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主體意識強,他們的獨立人格要求被社會尊重,他們的生理、心理思想上的成熟期提前,思考問題傾向於成人化、社會化;他們處於瞬息萬變的資訊社會中,他們接受的資訊量大,交際範圍廣,迫切要求交際,很自然地作為一個小社會班集體來說,學生便是班級管理的主人,每位學生都有無窮的潛能,只要我們充分挖掘、方法對頭,班級管理就會出現奇蹟。記得我剛當班主任時,班裡幹什麼都要自己去做,結果自己累的要命而工作又幹不好,現今,我有意識地“甩手”,讓學生成為主人,讓他們自己去管理班級,去理財,處理各種人際關係,班幹部能做的事,班主任不做,普通學生能做的事,班幹部不做,個人能解決的,他人不做,這樣使班內每個學生人人都有事做,有事做也便少生非甚至不生非,班主任工作乾的輕鬆,還又能鍛鍊了他們獨立自主工作生活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素質。在發揮調動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必須做好“主導”與“主體”的有機結合,作為班主任決不能袖手旁觀,而要努力做好他們的參謀、後盾,當好他們的“導演”。如剛畢業的261班的文藝工作,通過一年多的與學生接觸中,發現文藝骨幹不是個別的,有擅長舞蹈的,有搞樂器的,有搞美聲的,可謂人才濟濟,這些人的積極性都很高,學生的這種主體充分發展示出來了,可就在搞“紅五月歌詠比賽”時,他們矛盾分歧,誰都想使本班按照自己的設想參加比賽,眼看如果班主任不即時介入,班主任不發揮“主導”作用,該比賽將會遭遇拿破崙的“滑鐵盧”,我迅速召集班委,商討對策,協調各種關係,援引歷史中“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傷”的事例,為了我們的班集體,在這樣一個共同任務之下,以這些文藝骨幹為主形成了一個堅強的“統一戰線”,最終我們261班實現了“文藝復興”,這一史實充分說明,“主導”和“主體”什麼時候結合的好,班級工作就會不斷前進,什麼時候“主導”和“主體”分,則班級工作就會遭到挫折,為此我們做班主任的,不僅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且要將“主導”與“主體”有機結合,真正形成推動所帶班級工作的合力,產生班級工作前進的共振力。

四,有意識教育與無意識教育相結合有意識教育是指受教育者意識到自己是在受教育,無意識教育是指受教育者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受教育。

進行有意識教育有多種途徑,如課堂教學的正面引導,課外正面的談心、說教;無意識教育,可寓教於學生喜歡的,適合學生特點的各種活動中,間接地對學生進行教育,這樣可避免受教育者的反感情緒,或者消除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地位差別,使受教育者以主動者的姿態處於教育過程中,主動暴露自己的思想,這樣便於班主任對症下藥,又便於充分發揮受教育者內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改正自己缺點,不斷上進,如跟學生談話,尤其是後進生,如果老是找後進生談話,久而久之,在學生心理便形成了一種“概念”——我是差生,如果談話時,一次找幾個好的帶一個差的,對於這個差生來說又形成一種心態——我還可以,無意識中萌發一種動力,努力成為真正的優生。

五、鼓勵教育與批評教育相結合,擅於用愛去鼓勵學生。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由於每個學生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自身的心理品質和基礎不同等方面的影響,學生中存在較大的差異。有的勤學守紀,有的厭學淘氣,作為教師,要正視學生中的差異。對待“問題學生”要從關愛的心態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們。當學生犯錯誤時,我們班主任老師不要總用一副嚴肅的面孔去說教學生,而應用博大的胸懷去寬容他們,給他們自我改正的機會,因為寬容是一種力量,它能幫助孩子改正錯誤,戰勝自我。批評學生要慎用批評用語,要講究語言藝術,要處處顧及學生的自尊,使學生產生親切感、信任感,願意與你作心靈的交流,這樣才能使學生從思想深處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切實有效地發揮批評的作用。但我們也應清楚教師好的動機,通過批評方式也不一定能變成美好的現實,過多的批評只能打擊學生積極性,挫傷學生的自尊心,一個優秀的班主任應該非常善於鼓勵學生,當學生表現出良好的言行時,教師就及時給予鼓勵,即使學生表現出不當的言行時,教師也應竭力淡化學生的問題,甚至通過尋找學生身上的亮點來緩釋他們精神上的壓力。鼓勵學生的好處充分體現在它能給學生奮發向上的動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學會適時鼓勵學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深入透徹瞭解學生,然後才能有針對性、有實效性地鼓勵學生;其次,鼓勵學生學習時應著重於他該幹什麼,著重於學生行動後的自我滿足感,當教師鼓勵學生時,實際上就是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一次恰當的表揚鼓勵,對學生來說,不僅是一種榮譽的享受,更多的是對他個人價值的評定,由此進一步使他增強勇氣和力量。

在我任班主任以來,我從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的高度出發,鼓勵學生自治,相互競爭,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高上取得了點成績,積累了那麼一點經驗,但時勢在變,教育在變,學生在變,作為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級工作,做一個好班主任,“沒有永恆的資本,只有永遠的追求”。

目前,國中學生德育現狀仍然存在著眾多應該引起我們重視的問題和缺陷, 如心中無德, 唯我獨尊;柔弱無助, 意志脆弱; 自卑閉鎖, 封閉心靈, 行為怪誕;知行背離, 屢教不改; 壞習慣很多, 好習慣甚少, 品德較差,等等。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也許很多,但學生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環境中形成的心理問題肯定是學生品德問題和缺陷的重要原因。

一、學生心理問題是其品德問題的根源

當前中國小生的主要問題是心理問題[1],國小生、中學生中不同程度存在心理障礙的比例分別達到20%-30%和40%—50%[2],而品德與心理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絡,這種聯絡是由品德與心理其本身的性質決定的,是其本身性質所決定的必然聯絡。學校情境中預期的品德不可能是與生俱來的`,更不可能是教育者單向灌輸的結果。品德的形成有其自身的內在機制,即品德的形成,其所遵循的軌跡大體上是:在主客體相互作用的積極互動中,主體接受外界刺激的各種影響,通過主體自身的作用,逐步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3]。那麼,目前國中生的德育環境是什麼樣的呢?

(一)易引發心理問題的社會環境

以我校為例,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城鎮國中學校,學生生源比較複雜,有本地居民的子女,也有外地來謀生的子女,還有本鎮所屬轄的農村子女,由於地處城區,校園周邊的網咖很多,學生都是走讀生,與社會接觸較多,由於網路的普及,學生在接受新的資訊同時,也接觸到不少負面的東西,特別是國中生是青春期階段,隨著生理的變化,心理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些都給學生思想教育帶來很大的難題。

(二)易引發心理問題的家庭環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家庭教育在一個人的成長中起著重要作用, 它影響著孩子心理並進而影響學生品德的健康發展。例如,由於我市地處邊境,有不少人做邊貿生意發了財,使孩子在物質生活方面非常優越,不思學習,擺闊氣。有一些家長沉溺於打牌賭博,這些家長急功近利的思想極濃,還有些家長把孩子的任性當堅強, 說謊當聰明,打架當勇敢等。有些父母出外打工, 導致隔代溺愛嚴重, 這在農村尤為突出, 這使得一部分家庭的孩子失去、甚至完全失去應有的家庭教育。致使家庭教育偏離正常的軌道, 這樣的家庭的孩子, 有 1/4~1/3 存在心理問題,有不良惡習, 品德不良。更有些家長其本身的言行就會對學生心理造成傷害。例如,有不少家庭因為有錢,父母離婚,我校不少“問題學生”大都生活在單親家庭裡。

(三)易引發心理問題的學校環境

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度過,學校生活是學生的主要生活。因此,學生的很多心理問題是在學校產生的。是由於學校不當的要求及教師人格、方法等方面的不當造成的。首先,由於校際間升學率的競爭,校內科任教師之間關於學生學習成績的競爭。學校、教師人為的給學生施加了太多的壓力,以至於現在的中學生普遍存在中等或較大的心理壓力,壓力的大小與學生抑鬱、偏執、恐懼、人際關係敏感等心理問題密切相關。其次,教師行為引發的心理問題。例如,有些教師盲目對學生施控。有些教師總是認為,學生的一切都應由教師說了算,又幹涉過多,使學生產生焦慮、厭學心理。

二、強化班主任工作中心理關注的一般性對策思考

心理關注首先要求班主任跳出傳統德育的狹小天地,用心理學的立場、觀點去審視班主任工作,形成心理學指導下的新的班主任工作觀。具體說來,應做到如下幾點:

(一)提高師德修養

教師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為人師表,這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榜樣的力量會在學生心理潛滋暗長,發揮其他德育方法所無法產生的作用。首先,要有強烈的事業心。教師的勞動特點決定了其工作難以有時空的界限,難以準確量化工作量,更難以進行時時刻刻的監督。因此,教師只有憑藉強烈的事業心才能無愧於“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稱號;其次,對學生要有深沉的愛心。師愛是開啟學生心靈的金鑰匙。只有教師對學生足夠的關愛,學生才能接近教師、信任教師,品德教育才可能收到實效;最後,要為人師表,由於學生具有天然的“向師性”,又處於世界觀、道德品質的形成時期,易受成人和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嚴於律己,從思想到作風,從心靈到外表,從言行到舉止,在各個方面都應成為學生的表率。

(二)實施人性化教育

人性化教育指的是教育的出發點是把學生看成發展的主體,教育是在關懷人、尊重人的前提下進行價值引導,使校園、教室成為學生精神成長的家園。實施人性化教育必須做到如下幾點:

第一、從物化走向人化。從物化走向人化,首先要承認學生是人,就是要承認學生是有獨立人格的人,是完整的人,是有創造性的人。要求教師成為學生精神的關懷者。德性是精神的核心,作為精神關懷者,其重要使命就是關懷人的精神生活、關懷人的精神發展、關懷人的道德生命的自由成長。在實際工作當中,我們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權力。廢止、克服違反人性、違反教育原則的現象。例如侮辱人格、強迫反省、心裡施壓、精神威脅等等。 第二、從灌輸走向對話。 由灌輸走向對話,是從奴化德育走向自主性德育,自主性德育立足於學生自己認知、自己體驗、自己感悟、自己抉擇、自己踐行。自主性德育充分尊重學生人格,滿足其內在道德需要,體現生命的價值,自主性德育不否定教育者的引導,教育者在尊重、理解、愛護受教育者的基礎上,用自己的學識、言行、境界、風範去啟發、引導、幫助受教育者,而不是代替他們思考。

第三、從限制走向解放。教師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要面向社會、面向生活。讓他們在開放的社會環境中吸取新的時代精神,從生活出發,在生活中提高品德素質。

(三)採用符合學生心理活動規律的教育方法

學生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教師只有對學生心理有準確的把握,並採取符合學生心理活動規律的教育方法,才能使教育收到預期的效果。

1、悄悄的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

對於學生來講,面對同樣的教育,它是來自於之情感相通的師長還是與之毫無感情的教師,其效果往往大相徑庭。學生對來自與其情感相通的教師的教育會採取注意、欣然接受等積極態度。因此,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教育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點就是要對學生先下一番感情投入的功夫。這種投入必須是無聲的,要使學生在不知不覺間在感情上就接納了教師。

2、恰當運用心理除錯。即班主任把工作的著眼點放在調節學生的心態上,通過改變學生的心態達到育人目的。這也正是心理調適的過程,所謂心理調適,即教師通過一定的方法與手段,使學生的心態產生預期的變化,這種變化恰恰是學生按教師期待的自我塑造過程。

3、幫助學生調整自我意象。自我意象是個體因既往經驗、環境暗示等因素形成的具有個人性質的心理上的“自我肖像” 對於驕傲自滿與自卑的同學應主要通過幫助他們調整自我意象來達到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