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工作總結報告

才智咖 人氣:9.93K

社會實踐活動作為xxx大學特色“三種經歷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其重要意義已經深入人心。長期以來,xxx學院師生在校團委、學生處領導的關懷與支援下認真貫徹有關檔案精神,積極組織開展。經過近幾年的努力,xxx學院已初步營造出“人人關注、普遍參與”的良好氛圍,形成了以黨、團、學生組織為平臺的組織體系,以院系教研室為平臺的指導體系,以大學生社會實踐論壇為平臺的師生、新老生經驗傳承體系。xxx學院的社會實踐活動主題文化在初步形成。在總結以往工作經驗的基礎上,xxx學院在xx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早計劃、早準備,有條不紊的開展了各項組織工作。具體總結如下:

關於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工作總結報告

一、院領導予以高度關注,在工作隊伍建設、制度規範與目標引導、經費資助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援。

在院黨總支的協調下,建立了團總支——學生會——各團支部三級學生組織體系以及系主任——各教研室——專業指導教師三級教師指導體系。工作隊伍體系的建構為本次暑期社會實踐工作的開展奠定了雄厚的人力資源保障。

在院黨總支的統一協調下修訂了我院關於教師基本工作量的制度規定,對指導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教師配以適當的工作量,並根據所指導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情況給以適當的報酬,進一步激發了學院教師對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關注及指導熱情。院團總支也適時修訂、完善了《xxx學院本科生綜合測評實施細則》、《xxx學院優秀班集體、先進團支部達標升級量化標準》把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與面與活動質量與班集體評優、學生個人綜合素質測評有機結合起來。制度的制定與完善極大的提升了全院師生參與、關注社會實踐活動的熱情。

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努力提升實踐的效果。學院對於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給以了較為雄厚的資金支援。學院先期預算投入二萬元作為學生社會實踐資助經費。資金的支援,進一步拓寬了學生的參與面,提升了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質量及效果。

二、學院在xx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早準備、早計劃,有條不紊的開展此項工作。

4月份,學院以總結xx年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為契機,開展了專題討論會就此項工作的相關制度、工作思路進行了深入討論。

5月份,學院下發了《開展xx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預備通知》,提前開展準備工作。同時對學院主要學生幹部舉行了專題培訓會,著重向低年級學生介紹學校、學院相關工作制度,幫助低年級同學儘快熟悉該項工作。各團支部也在團總支的指導下認真組織,積極動員,06、07級以團支部為單位,先後組織開展了6場社會實踐活動經驗交流會,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針對同學們在準備過程中面臨的選題、組團、前期論證等諸多問題,學院團總支在6月上旬邀請了8位對實踐活動有豐富指導經驗專業教師分別組織了4場社會實踐專案諮詢會,對每一個實踐專案進行了深入有效的個性指導,各團隊都受益匪淺。

7月份,在各團隊專案準備最後階段,根據以往工作經驗,學院組織了專案書面答辯會,答辯評審小組綜合團隊的書面答辯、指導教師的綜合性評價意見對各團隊就專案預期目標、可行性論證及專案可持續性研究等問題進行綜合性評估,並分別給予有針對性的反饋意見。

這些措施最大限度的保證了,各專案的前期準備豐富、紮實、有效,為各團隊在實踐開展及後期成果彙報奠定紮實的基礎。

三、xx年暑期xxx學院師生分赴各地開展了豐富、有效的社會實踐活動。

經過全院師生紮實有序的組織準備,全院一、二年級同學共組織54支實踐團隊,313餘名同學參與團隊社會實踐活動,另有11餘名同學申請個體實踐專案,低年級同學參與比例達到近80%。其中,我院“雲南民間法執行狀況調研團”、“業委會的法律性質及地位調研團”兩個實踐團隊被學校團委推薦至團省委作為“20xx年xxx省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重點團隊”,張宇等9名同學獲得校團委社會實踐個人立項。

54支實踐團隊313名同學,帶著學校、學院的關懷與囑託分赴到北京、上海、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安徽、天津、江蘇、福建、浙江、湖南、雲南、山西、青海、寧夏、新疆、及省內各地18個省、市、自治區,深入到機關、企業、學校、農村、社群、廠礦、農場等119處實踐地,深入開展了專題調研、支農支教、普法宣傳等豐富、有效的實踐活動。

活動中,各團隊走訪企事業、黨政機關、社會團體等集體共計282家,走訪個人共計2356人,各團隊向社會發放調研問卷共計13650份回收12368份。

各團隊進行支教所幫扶的學生共計1500餘人;許多團隊對學校、村落、社群也進行了捐贈活動,捐贈金額共計600餘元,捐贈物品共計80餘件。法苑學子以社會實踐為平臺,給實踐地的孩子們帶去了最大的精神鼓勵,做出自己最直接的貢獻,體現了我院特色的大學生社會實踐主題文化。

各團隊在實踐過程中積極探索與實踐地進行長期聯絡的合作機制,在許多典型的、便於長期開展實踐活動的實踐地,同學們大都建立了社會實踐基地。經過院黨總支稽核本次暑期實踐活動中各實踐團隊在全國共建立社會實踐基地11處。這些實踐基地的建立將進一步促進學校、學院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開展,同時,也更廣泛、更深入的宣傳了我校在社會中的影響力。

在實踐過程中,各團隊踏實、務實,認真實踐的態度受到了實踐地單位的肯定與好評。各團隊在實踐結束後,共收到來自實踐地單位的題詞、寄語、信函及其他相關資料75份。各團隊同時注重實踐效果的宣傳,實踐活動也受到了校內、外眾多媒體的觀注。被中國教育網、大眾日報、齊魯晚報等媒體報道資訊共計158篇。

四、經過多年經驗的積澱,xxx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主題文化已初步形成。

1、一個氛圍

經過近幾年的努力,xxx學院已初步營造出“人人關注、普遍參與”的良好氛圍。xxxx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學院共組織8支實踐團隊,共有80餘名同學參加了社會實踐活動,參與學生佔一、二年級學生比例為13.7%。xxxx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學院共組織41支實踐團隊,共有306名同學參加了社會實踐活動,參與學生佔一、二年級學生比例為52.7%。在20xx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學院共組織54支實踐團隊,共有313名同學參加了社會實踐活動,參與學生佔一、二年級學生比例為53.9%。如果以一個學生四年參加兩次社會實踐活動計算,xxx學院全院學生參與比例已超過80%。一年級學生藉助社會實踐平臺體驗社會、認知社會;二、三年級學生藉助社會實踐平臺拓展知識、實踐專業;畢業生同學藉助社會實踐經歷在就業中凸顯出較明顯的自身優勢。

2、三個平臺

學院經過多年探索,在組織體系、指導體系及經驗傳承體系方面逐步打造了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的三個文化平臺。形成了以黨、團、學生組織為平臺的組織體系、以院系教研室為平臺的指導體系以及以“大學生社會實踐論壇”為平臺的學院師生、新老生經驗傳承體系。

在院黨總支的協調下,學院建立了黨總支——團總支——學生會——各團支部四級組織體系以及院系領導——各教研室——專業指導教師三級教師指導體系。

以黨總支為後盾,以團總支為主導,以學生組織為輔助的組織平臺,保證了各項要求的貫徹落實,各項工作的有效開展。通過院系領導協調,以各教研室為主體,對各團隊進行分類指導、個別指導,確保了各團隊的實踐質量與水平。

xxxx年9月,學院成功的舉行了第一屆“大學生社會實踐論壇”活動,通過論壇優秀實踐團隊能夠充分展示實踐成果,交流實踐心得,優秀指導老師可以進行專業分析、進一步挖掘實踐主題內涵,新生能夠積累經驗、提前準備。“大學生社會實踐論壇”為全院師生、新老交流經驗、傳遞思想創造了理想的平臺。

3、三個定位

學院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各年級學生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中如何自我定位進行分類指導。

一年級學生,學院引導他們在實踐過程中定位於一個參與者、體驗者。實踐中注重認知社會、體驗社會,輔助高年級學生進行專題調研、結合專業服務地方。

二年級學生,學院引導他們在實踐過程中定位於一個主導者、探索者。在實踐中,能夠抓住問題的焦點,結合專業,開展專題調研,深入、系統、全面、專業的探討實踐主題,通過實踐活動能夠對某一問題深入瞭解,能夠提升自身多項素質。

三年級學生,學院引導他們在實踐過程中定位於一個感恩者、回饋者。在實踐中,充分發揮自身專業與經驗優勢,注重感恩社會、回饋社會,學以致用,服務地方。

4、六個結合

在具體實踐內容方面,學院在巨集觀上引導學生做到以下六個結合:

(1)與專業相結合。

在選題上,有的團隊注重結合自身專業,進行實用性的調研活動。如:《業委會的法律性質及地位調查與分析調研團》、《雲南民間法執行狀況調研團》、《律師職業風險及防範措施調查團》、《關於交通肇事賠償“同名不同價”問題》、《社群圖書館建設現狀及居民需求情況調研團》等團隊他們根據自身專業學習、就業等需要進行實用性的調研,取得了豐富的實用資訊;

(2)與科技立項、挑戰杯競賽等活動相結合。

有的團隊利用往屆社會實踐、科技立項、挑戰杯競賽的成果,在原先成果基礎上開展可持續性研究。如:《“準大學生心理成長訓練營”實踐團》以我校第二屆科研立項作品《高三與大一銜接視角下新生情感狀況及其調節的性別差異研究——以煙威地區高校學生為例》的調研結果為基礎,作為此次實踐的基本資料,為其順利、有效的開展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

(3)與導師課題研究相結合。

有的團隊積極參與教師承擔的科研專案,將自身的實踐專案作為教師科研專案的子專案。如:我院王瑞君副教授吸納法學專業學生參加到自己的研究專案中,由學生組團獨立開展其中一個子課題的研究,組成了 “刑事被害人國家補償制度調研團”。

(4)與學校各項工作相結合。

有的團隊積極關注學校各項工作,以學校的某項工作作為團隊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如:《高校學生社團發展狀況調研團》團隊深入全國各高校,調研各高校優秀社團的先進經驗,結合我校社團工作實際,提交了一份專業的建議報告。《準大學生心理成長訓練營》團隊嘗試將學校的新生入學教育提前,對我校xx級新生在入校前開展“新生成長訓練營”的培訓,與我校學生工作緊密結合。《雙學位學校培養與社會需求契合度分析調研團》、《上海“三學期”課題調研小組》等團隊的實踐內容也與學校教學工作聯絡密切。

(5)與社會熱點相結合。

有的團隊關注社會熱點,結合自身專業知識通過調研形成了自身有建設性的思考。如:《威海港調研團》、《探究“正航”企業文化中的沂蒙精神實踐團》緊扣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時代背景,通過走訪、調研宣傳國家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發展歷程與輝煌成就。《唐山災後重建經驗調研團》、《社會組織募捐和公民慈善捐款行為調研團》以汶川大地震為背景,以比較新穎的視角進行了調研分析,形成了出色的實踐成果。《“限塑令”在城市與農村實施狀況的調研與比較調研團》抓住社會熱點,在城市與農村調研“限塑令”的.實施狀況,並進行比較研究。

(6)實踐專業、體驗社會、服務社會相結合。

學院在xx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倡導同學們:參加一次實踐活動,做一次專題調研,進行一次力所能及的支教、支農、普法宣傳等義務活動,實踐專業、體驗社會、服務社會相結合,進一步提升我院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題文化。在54支實踐團隊中,其中22支實踐團隊在實踐地開展了支教活動,共支教學生1500餘名;捐贈資金600餘元,實物80餘份;建立支教基地11處。法苑學子以社會實踐為平臺,給實踐地的孩子們帶去了最大的精神鼓勵,做出自己最直接的貢獻,體現了我院特色的大學生社會實踐主題文化。

5、三級經驗傳承機制

在總結以往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學院在xx年暑期社會實踐總結工作中,注重展示各實踐團隊的優秀成果,發揮各團隊的輻射效應,通過多種途徑傳承實踐團隊的優秀經驗。在全院建立了以團支部為平臺的班級同學經驗傳承機制,以學生法律服務中心、社工服務隊、學生會為平臺的學生組織新老生經驗傳承機制,以“大學生社會實踐論壇”為平臺的學院師生、新老生經驗傳承機制。

各團支部分別制定了各種活動計劃,邀請實踐歸來的同學與大家分享實踐體驗,並結合團支部同學實際,明確下一步實踐主題與自身定位;各學生組織也分別制定了工作計劃,充分利用社會實踐的優秀成果。學生法律服務中心計劃邀請幾支法學專業類的實踐團隊,舉辦多場專題普法活動;社工服務隊聯合社會調研中心計劃對本次各實踐團隊的主題進行深入探討,進一步提煉出更有價值的實踐成果,並將實踐成果帶入社群,為社群服務;學生會計劃邀請實踐內容與學校工作相關的團隊,進行專題研討,形成多份工作建議材料提交學校各職能部門。學院團總支也計劃將於10月下旬舉行“xxx學院第二屆大學生社會實踐論壇”將本次社會實踐成果向全院師生展示。

五、問題與不足

自身縱向比較而言,xxx學院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工作有了較大進展,創造了諸多的新高,重新整理了諸多項紀錄。這些成績離不開校團委的引導與支援,離不開學院領導、老師的具體指導,離不開學生會各團支部等學生幹部的具體組織、動員,離不開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克服困難、勇於協作、踏實務實的實踐態度。

認真地總結今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工作,我們還存在諸多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探討,我們的工作還有著很大的提升空間。諸如:如何擴寬對實踐活動的經費資助渠道;學生廣泛參與的同時如何提升實踐的效果與質量,如何指導學生在實踐中更加的深入;學生的實踐活動如何與專業學習、就業發展進一步有機的結合;社會實踐活動如何與科技立項活動有機的結合等問題還有待我們在工作中進一步的探索。

六、結語

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是學生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學院將認真總結以往的工作,加大對此項工作的扶持力度,同時積極向兄弟院系交流、學習,結合學院實際逐步積累和完善學院的大學生社會實踐主題文化,使我院的此項工作更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