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德育工作總結

才智咖 人氣:1.13W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讓我們好好寫一份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青少年德育工作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青少年德育工作總結

青少年德育工作總結1

從我國教育史來看,人格教育古已有之。作為啟蒙教育的《三字經》中這樣敘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就說明人類通過學習才能“知義”——即對封建人格的教育,而“近朱赤,近墨黑”中的“赤”和“墨”則是封建社會傳統的人格標準的兩個極端象徵。以後的《訓蒙文》更為弟子們明確制定了一整套人格標準,它聽倡導的“見人善,即思齊”,“見人惡,即內時,“勿富,勿驕貧”,“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至今有現實的教育意義。

在啟蒙以後的進一步教育中,作為課本的《四書》《五經》裡,固然有很多維護封建統治的政治理論,但也不乏以歷史上優秀人物為榜樣的人格教育內容,這些優秀人物成為歷代讀書人的楷模,這樣的教育造就了我國曆史上一代又一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格高尚的中流砥柱,成為千古流芳的俊傑。

從世界教育史來看,世界各國都根據各自的不同情統,文化觀念形成的人格標準來進行人格培養工作。而通過人格教育扭轉人的不良傾向,轉變人的道德觀念,從而成功地完成對人的培養任務的典型,則是前蘇聯的馬卡連柯創辦高爾基工學團,馬卡連柯以自己高尚的人格、真誠的愛心,無私的奉獻,嚴格的要求、從人格培養入手,使那些流浪兒懂得自尊、自愛、自律,從而按社會要求去安排自己的行為。推薦閱讀:個人發展觀心得體會

那麼,人格到底該怎樣表達呢?人格應是思想、品德、情感的統一表現,豐子愷先生把人格比作一隻鼎,而支撐這隻鼎的三足就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這三者和諧的統一,就是圓滿健全的人格,而對真、善、美的追求,缺一不可。否則,這隻人格之鼎就站立不穩,顯示的人格就缺損,就低下。這就是說,所謂人格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以自己的言、行、情、態體現的對真、善、美追求和達到的程度,並且被別人感知,受到社會準則的定位。例如,當某人遇險,有人挺身而出營救、相助,人們稱之為高尚;有人則揚長而去,人們斥之卑下。為集體為國家勤勉工作,分毫必爭,社會評價為優秀;為個人和小家無孔不入,無利不圖,社會評價為自私。這是當今社會的人格內容之一。

作為人格教育主渠道的學校,有責任開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圓滿人格,決不只限於籠統的提出思想教育,而應該在提高學生人格素質的基礎上,去談思想進步,政治信仰,愛國主義等等。而入格素質的基本構成是這樣的一個特徵:適應社會、有強烈的責任感、忠誠履行社會責任,自覺遵守社會規範,維護社會風尚,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一個社會的人。而這一類人物在我國曆史文化沉澱中大有人在,都靠教育者在創造性為學生樹立榜樣,但最有說服力的教育方式,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去發現發掘每一個學生人格上的閃光點,去鼓勵實踐者去繼續實踐,去鞭策未實踐者緊緊跟上,大力表揚,廣為倡導,激勵大家競相學習。這樣在校園裡就刨建了一種追求真善美的環境氛圍。

另外在對人格有正確的認識之後,還必須培養學生對人格的評價能力,用優秀範例和低劣人格表現進行比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對比感,反差感,在心理上產生震撼,從而形成評價能力,判斷能力。這樣才能在日常生活中鼓勵青少年實踐自己對人格的認識,並自我評價,使他們把自己對人格的理論認識和行為行動統一起來,逐漸完善自己的人格,而老師、家長自身的人格行為也無時不對被教育者產生強烈的影響。社會風尚是社會成員總體人格的展示,不僅表現在國家危亡之際,更表現在日常生活的責任和義務。人與人關係中,與其坐嘆世風日下,不如從檢查自己的人格行為開始認真、負責地教育,培養自己的子女、學生,使他們都成為追求真善美、具有圓滿人格的,那麼我們的'祖國一定會更文明!

青少年德育工作總結2

一、新形勢下青少年德育現狀分析

多年來,通過我們黨和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們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但同時也要看到,新世紀新形勢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也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學校教育不健全。學校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道德教育工作不僅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學校教育的核心。但是,學校現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忽視了將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標貫徹到學校全部課程的教學和各項工作中去,沒有注意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當中去,缺乏社會實踐,致使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孤軍奮戰”,與其他學科的教育彼此獨立,達不到預期的德育綜合日的。二是家庭教育存在缺陷。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對孩子心理、性格和人格的影響是最直接的。在對待子女的態度上,有的家長對子女過分寵溺,容易導致孩子滋生任性、驕橫、虛榮的心理和性格:有的家長對子女期望過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使孩子不堪重負,容易導致孩子要麼性格孤僻、不易和人溝通,要麼走上極端。有的家長作風不正,利用手中的權力索拿卡要、吃喝玩樂、揮霍浪費,子女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思想也會受到腐蝕。

三是社會教育薄弱。現代資訊科技的高速發展和資訊傳播渠道、形式的多樣化和複雜化,一方面為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現代化的手段,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看到有些傳媒和出版商由於利益的驅使,極力向青少年傳播和兜售充斥暴力和色ooo情的音像製品,甚至反動的印刷製品、“口袋書”,也有的商家通過網路向青少年傳播不良甚至反動的資訊,給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更為艱鉅的挑戰。

二、採取“以人為本”的思想指導德育工作

在德育工作中引入“以人為本”思想,就是正確認識青少年的主體地位,把青少年當作朋友來看待,注重青少年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以人為本”思想的實質是以人的基本需求為出發點。應用到德育工作中就是:從人的發展需求出發,制定德育內容,設計、實施德育的方式。青少年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不但應該具有從事生產建設的知識和技能,更應該具有社會主義的理想、情操和道德。用“以人為本”思想指導德育工作,首先要從根本上承認並確立青少年的主體地位,在教育實踐中實現青少年的主體地位。所以,本人認為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教育內容和教育物件需求相適應。安排德育內容應從青少年發展需求出發,貼近他們的實際生活,符合其發展規律。青少年時期是人思想形成的關鍵期,也是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由感性到理性的過渡期,思想的可塑性和變化都較大,他們需要也希望有人能幫助和指導自己正確認識客觀世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內在需求。

2.教育方式與教育物件要求相適應。教育實效很大程度取決於實施教育的方式是否符合教育物件的特徵和要求。如果是青少年樂意接受教育、主動接受教育,教育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教育難以深入人心,無法喚起共鳴,效果自然不好。少年時期是生理的成長期和心理的形成期,對客觀世界有了一定認識,但很不全面。他們好奇、好動、充滿慾望,希望得到承認、把握自己。厭倦封閉式、死板的教育。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就要採取適合他們的開放式的、活潑的教育。

3.建立正確的師生關係。青少年是學校教育的主體,只有建立一種平等、互助、合作的師生關係才能保證其主體地位得以實現。在這種師生關係基礎上,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的作用是引導和幫助。教育者的教育過程不是對青少年的製造和加工過程,青少年的學習過程也不是被動等待、“任人宰割”的過程。教育實踐要緊密結合青少年的發展需求,想其所想,急其所急,投其所好,助其成材。只有這樣,“青少年是教育的主體”才不是一句空話。

4.尊重青少年不是教育者的恩惠,而是青少年的權利。青少年是教育的主體,應該得到尊重,無論是人格上的還是利益需求上的都是青少年應有的權利。但是,尊重不等於放縱。尊重青少年的主體地位,滿足其個人發展需求,不等於讓青少年為所欲為、自由發展。“以人為本”的“人”指的是社會上的人,其發展方向和需求要符合社會規範。放縱其自由發展,不但違背了“以人為本”思想的實質,而且違反了教育規律,極易造成教育偏差和教育失誤。

三、建立青少年主體參與的德育方式

建立青少年主體參與的德育方式,首要要轉變觀念。青少年是學校的教育物件,更是學校的主體。忽視青少年的主體地位將無法喚起其接受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甚至會使其對教育產生牴觸。轉變觀念就是強化青少年的主體地位,提高其主動接受教育的積極性,增強學校德育實效。具體而言就是:正確把握教育方針,全面實現教育價值,建立以教育物件——青少年為主體,適合教育物件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這是一個認識性問題。這個問題不澄清,教育實踐一定會出現偏差,不會收到很好的效果。作為一名教育者,不但要深刻認識這個問題,而且要把它全面落實到教育實踐活動中。

建立青少年主體參與的德育方式,尊重青少年的主體地位,就是要尊重其客觀發展的規律和需求,特別是要把握其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他們個體差異和個性、潛質的不同使他們對德育的需求也不同。德育工作者必須根據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來組織德育工作才會有實效。教育者既要考慮到未成年人品德發展不同年齡段的需求和特徵,又要考慮到品德發展的關鍵期、成熟期,以便採取措施,促使其質變或飛躍,引導其健康發展。研究表明:當學校的德育工作與青少年的年齡特點、個性差異和需求相適應時,就會對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否則相反。建立青少年主體參與的德育方式就是要認真研究青少年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尊重其身心發展規律和個體發展需求。也只有這樣,才能使青少年喜歡德育,樂於參加德育活動,才能使德育收到實效。

青少年德育工作總結3

一、 轉變德育教育理念,提高學校服務意識。

過去,我校由於是企業子校,學校受計劃經濟思想與“教鞭式”教學管理思想影響較深。自從企業轉到地方後,我校審時度勢及時轉變德育教學理念,由“教鞭式”教學管理轉變為引導啟發式教學。首先是加強師資培訓,增強教師服務理念,虛心學習先進經驗,取人之長補已之短。我校先後派送思想品德好,業務素質高的骨幹老師到xx、xx、xx等地進行德育工作觀摩學習。接受新的德育教學理念,提升服務意識,同時從外地聘請了思想道德建設輔導員,定期來我校進行有針對性的德育工作指導,有效地提高了我校德育工作水平。其次強化政治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理論水平和道德水平。近年來,我校將德育教學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相結合,不斷促進教師的政治理論水平。同時結合形勢教育,與時俱進,不斷注入新的人文教學理念,使教師樹立起新的世界觀、人生觀與道德價值觀,有效地提高了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使教師成為新時期的傳道、授業者,更是教育行業的服務者。通過學習和培訓,我校很多老師深刻地認識到教育的崛起,靠的不單是硬體的投入,而是通過學習和理念的提升,這種理念就是:“愛心與責任感,要引領學生的精神成長,首先轉變教育理念,變更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服務質量。”

二、 弘揚教育關懷品格,提升教育服務質量

20xx年來,我校以“關注百姓困難,倡導刻苦精神,體現教育公平”為追求,努力體現教育關懷。一是廣泛開展捐資助學活動,我校充分利用企業優勢,廣泛發動社會資源,每年建一片愛心園地,扶一幫貧困學生,鑄一批國家棟梁,捐資助學形成一種長期有效機制。近年來,我校在自身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先後招收貧困生xx名,我校校長xx*首先帶頭,把獲得“全國優秀教師”稱號的xxxx元獎金全部捐了出來。同時發動企業積極參加捐資助學活動,xxxx公司長期為我校xx名貧困女童繳納所有學雜費,直至她們從xx完小畢業……個體企業家xxxx女士在我校三十五週年校慶之際,送來價值*萬元的書籍……二是注重學生關懷,主動改變自己,適應變化的學生。我校在做好優秀學生的同時,主動關注學生的整體發展,努力實現教育公平。某學生由於一度沉迷於電腦遊戲中,成績不斷下滑,學習興趣幾乎全失,甚至出現厭學、逃學思想,這種現象而且在學生中有漫延趨勢,學生家長對學校、學生也失去了信心。為此,我校開始著手調查研究,分析這一現象原因,在文化、城管、社群等有關部門的配合下,及時清理學校周圍的電腦遊戲室,同時及時拿出內部德育教育改革方案,決定實施疏通學生思想為主的正面教育方針,對有這方面傾向的學生, 主動進行思想溝通,尋找思想根源。通過思想盤查,除學生自身原因外,主要是我們教師平時進行思想交流太少,教育不夠過細,身份檔次拉得太開,部分學生出現畏師情緒,對學習中不懂的地方,課後不敢向老師請教,久而久之,形成反感與厭學,找到根源之後,我校開始轉變教學態度,放下老師架子,主動與學生交往,形成朋友關係,並經常帶領學生一起開展課外活動,轉變學生的課外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一段時間後,類似以上的學生又重新樹立起新的學習目標。課後也從未接觸過電腦遊戲,學習成績開始直線上升,該學生並於xxxx年成功地考上了xx市一中,該學生家長開始感慨:這是四完小及時轉變教學態度,實施德育為主的效益體現。

三、 加強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等緊密配合,形成整體德育教學合力

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密切配合,只要三方面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就能造就能在xx世紀建功立業的高素質人才。

我校由於過去屬企業辦學,德育工作滯後,在轉為地方辦學後,在資興市教育管理部門的領導下,我校及時轉變教育管理手段,不斷利用人文教育資源,充分完善教育設施。首先,成立家長委員會,並且每學期實行“xx個xx”計劃,即:每學期開展一次年級家長“家長學校”培訓講座。幫助家長提升家庭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方法,形成家校教育合一;每學期召開一次學生家長與學校聯席會,向家長彙報學校管理情況,共商學校大展大計;每學期實施一次捐資企業與被扶家庭牽線搭橋會,幫助貧困學生重回校園;每學期實施一次家長接待日,家委會可隨時來校聽課,瞭解學校教學情況。通過實施拉近了學校與家庭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學生家長的主人翁意識。當年有的家長出資興建了籃球架、有的家長送來了地板轉,還有的家長半價出售了辦公桌;在每次活動中,都有家長主動提供音響器材、攝像裝置,學生家長真正成為了我校興校辦學的主人。其次,聘請了xx位素質高、有豐富家教經驗的學生家長為校外德育輔導員與監督員,共同參與制訂學校的德育工作規劃,共同監督我校措施的落實;建立資訊反饋機制,要求每位班主任每天對學生家長進行電話資訊反饋,及時對學生在校表現情況進行資訊交流,充分利用社會、家庭對青少年的行為加以有意識地控制和建設,充分發揮整體引導與管理功能。再次,完善教師家長互動工作,從而形成縱橫交錯、相互聯絡、相互銜接、相互配合,系統化、科學化的教育結構,為我校青少年的成長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我校先後利用假期休息,對全校各個學生的假期情況,過去在校對學校的想法和意見進行家訪摸底,及時瞭解學生的思想狀況與思想道德取向,並聆聽家長的指導性意見,通過家訪與互動,加強了學生、家長與學校的聯絡,促進了我校的發展壯大。xxxx年下半年,我校剛從企業辦學轉到地方辦學後,當時由於有部分家長對地方教學不甚瞭解,甚至對地方教學不夠信任。很多家長開始將自己的孩子向外地學校轉移。我校獲知後,一致認為,轉變教學理念,大力啟動家訪工程,主動貼近學生家長,廣泛進行宣傳發動。向社會、家長耐心解釋:由企業辦學轉變到地方辦學;一方面這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中央實施企業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又是規範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選擇,將是企業、學校、孩子三贏的良好局面。同時還向家長彙報了地方黨政對我校轉到地方辦學後的關心與愛護,也彙報了今後我校發展巨集偉藍圖與實施方案。通過我校家家戶戶上門,耐心細緻地解釋,得到了社會廣大家長的理解與支援,當年不僅全部穩定了xx木材廠、xx水泥廠的所有學生,為xx木材廠、xx水泥廠兩大企業當年成功轉制創造了有力的外部條件,而且還增長了學生生源,形成了良好的開端。現在我校將家訪互動工程作為一種長期的辦學的服務機制,而且這幾年開始在日常的教學管理、德育發展上得到不停地完善,取得實實在在的效益,xxxx年以來,未出現任何安全事故,學生品德教育有了長足的進步。

近年來,我校德育教育進行著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但我們也感覺到,新時期的德育工作任重而道遠,教師的綜合素質離德育工作的新要求相差甚遠,極個別的教師還存在觀念落後的現象,同時德育工作機制在全方位的思考和把握上難以準確定位,思想道德建設難以突破滯後的教育評價機制的改革。“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將按照中央《關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綱要》的要求,長期、有效地開展與完善德育工作,不斷優化人文教學環境,有力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在德育管理方面開拓創新。

xxxx年xx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