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工作人員的環保工作總結

才智咖 人氣:2.31W

“”期間,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全市環保工作以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指導,以建立國家環保模範城為主線,以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不斷深化大氣、水汙染防治,大力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強力推進清潔生產,積極探索迴圈經濟發展模式,持續加大環保投入,採取了一系列保障環境安全的汙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措施,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環保工作地位得到顯著提高。在全市GDP年均增長12.5%的同時,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實現了“”計劃目標;年,全市環保投入達到了24.2億元,佔同期GDP的2.08%,比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城區環境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或優於二級標準的天數由年的119天增加到年的277天,城區環境質量有了明顯改善;主要地表水控制斷面達標率比年增加15個百分點;聲環境質量基本達到功能區要求,功能區噪聲總達標率達到80%;生態建設和保護力度不斷加大,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有所緩解。

環保局工作人員的環保工作總結

(一)工業汙染防治取得顯著成效,汙染物排放總量基本得到控制

“”期間,環保工作始終將汙染物排放總量削減作為的重點,通過開展“達標企業管理年”活動,實施汙染防治十大工程、重點企業排汙總量削減計劃、重點企業限期治理等措施,推進工業汙染防治,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五年間,各重點汙染企業共投入資金14.2億元,實施了146個重點汙染治理工程,削減煙(粉)塵排放7.8萬噸、二氧化硫排放3.29萬噸、化學需氧量排放1.26萬噸。

加強建設專案環境管理,深入貫徹《環境影響評價法》等法律法規,嚴格環保準入制度和審批程式。“”期間,全市共審批各類建設專案4823項,否決不符合產業政策及嚴重汙染的專案203項,建議企業改變廠址、工藝、燃料的專案73項,環境影響評價執行率和“三同時”執行率有了明顯提高,通過以新帶老、以大代小,有效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防止了新汙染產生。

從年起,在全市大力開展清潔生產稽核工作,全市103家清潔生產稽核試點企業共投入資金約2.18億元,每年可產生經濟效益1.32億元,節約水資源522多萬噸,節電176萬度,削減二氧化硫7242噸、煙(粉)塵8.48萬噸、化學需氧量1047噸、懸浮物1.2萬噸,實現了經濟與環境的“雙贏”。與此同時,積極開展迴圈經濟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工作,紫山特鋼、製藥等5家企業列為省級迴圈經濟試點單位,新興鑄管、雪馳集團、太行水泥等20餘家企業通過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通過實施重點汙染企業治理,嚴格控制新汙染產生,強力推行清潔生產,全市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年,全市二氧化硫、煙塵、工業粉塵和COD四種主要汙染物排放量分別為20.7萬噸、9.23萬噸、7.36萬噸和5.04萬噸,分別比年下降4.7%、32.8%、48.7%和36.8%,基本實現了“”計劃目標。

(二)加大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大氣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期間,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以建立環保模範城為主線,以改善城區環境質量為目標,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協調聯動,合力攻堅,實施了一系列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行動。“”末,我市各項指標均達到了省級環保模範城標準。通過“創模”,實現了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由環保部門孤軍作戰向各部門聯合行動的轉變,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人大監督,環保部門統一監管,有關各部門分工負責,全社會廣泛參與”的環保工作機制。

自年起,開始實施拔煙囪戰役,共取締不達標燃煤鍋爐1047臺,治理鍋爐171臺,使城市煙囪冒黑煙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年,在全市開展了“三無街道”(無原煤散燒、無油煙無組織排放、居民樓下無飲食攤點)建立工作。幾年來,共拆除燃煤大灶2200餘座、治理飯店油煙824家,居民樓下飯店改業、搬遷223家,主要街道實現了“三無”目標。結合產業結構調整,配合有關部門實施了退城進郊工程,市制藥廠、飛輪廠、化工廠、日用化工廠和機床廠相繼搬離市區,有效減輕了對主城區汙染。

加強燃煤汙染防治工作。釋出了《禁止銷售和燃用高硫份煤炭及製品的通知》,在主城區實施了煤炭管制政策,加強了對煤炭市場和用煤大戶監管,禁止使用高硫份、高灰份煤炭及其製品,積極推廣使用城市煤氣、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引天然氣入邯工程已經竣工投用,市區燃氣普及率達到了88.34%。採取各種措施擴大集中供熱面積,主城區集中供熱面積達到了1543萬平方米。

嚴格控制揚塵汙染。制定了《市防治建築施工揚塵管理辦法》,與建設局聯合加強了對建築工地專項檢查,主城區建築工地基本達到了國家環保標準;大力推廣商品混凝土,在城區周邊新建混凝土攪拌站,建築揚塵汙染明顯減輕。城管部門“”期間共購置37輛灑水車和清掃車,增加道路灑水和機掃面積,有效降低了二次揚塵汙染。

有效防治汽車尾氣汙染。市公安、環保部門聯合上路抽測汽車尾氣排放,強化了機動車尾氣的.初檢、年檢和路檢。擴大禁行線路,敏感區部分街道實行單行,摩托車禁行線由2條擴大為6條;市政公用事業管理部門加大了雙燃料車改裝力度,共改裝193輛公交車,新購置60輛雙燃料汽車,使我市公交雙燃料車達到了253輛。

“”期間,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投資3.3億元和1.5億元的西汙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相繼建成投產,投資1.2億元的東汙水擴建工程進展順利。圍繞城市綠地、立體綠化、園林式單位和近郊生態林帶建設,完成投資13億元,園林綠地面積由15.9平方公里發展到35.58平方公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共綠地三項指標分別達到43%、35%和10.9平方米,初步形成了“城在林中、林中有城、城中有景”的生態格局。

通過城市綜合整治行動,城區的環境質量有了明顯好轉,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的天數由年的119天增加到年的277天,我市在全國113個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城市中大氣環境質量排名位次有了大幅度前移。

(三)繼續推進流域汙染防治,水環境汙染趨勢得到基本遏止

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編制了《市飲用水源地保護規劃》,劃定了全市飲用水源保護區,明確了保護範圍和方式,使主城區兩大飲用水源地(嶽城水庫和羊角鋪地下水)得到了有效保護,飲用水源地水質實現穩定達標,確保了全市人民飲水安全。

改善滏陽河流域整體環境。市政府出臺了《市滏陽河汙染綜合防治暫行辦法》,加強了對重點區域監控,形成了環保監管長效機制。先後兩次對滏陽河、沁河流域實施大規模的綜合整治,制定了《滏陽河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共出動人員1.5萬多人次,整治沿岸排汙企業80餘家,清理沿岸垃圾2.2萬多立方米,打撈漂浮物5700多立方米,清淤6萬多立方米,拆除違章建築1.8萬多平方米。通過綜合整治,不僅使滏陽河和沁河的整體面貌得到顯著改觀,水質有了明顯改善,而且帶動了兩岸開發和經濟發展,極大地增強了全社會保護母親河的意識。

“”期間,全市重點加大了汙水處理廠建設力度,市西汙水處理廠、汙水處理廠和峰峰礦區郭莊汙水處理廠相繼投入執行,新增汙水處理能力14.5萬噸;東汙水處理廠二期、邯鋼第二汙水處理廠、峰峰礦區、雞澤、成安、、磁等汙水處理廠也陸續開工建設,汙水處理廠建設有了明顯進展。

年,全市水質控制監測斷面,與年相比,地表水Ⅴ類或劣Ⅴ類斷面減少了15.7%,Ⅲ類或好於Ⅲ類斷面增加了30.8%,水環境質量有了較大改善。

(四)生態保護和建設得到加強,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有所緩解

“”期間,全市開展了生態保護現狀調查,編制了《市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並經市政府批覆實施。規劃的實施為全市生態保護與建設提供了科學依據,對改善我市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積極開展生態示範區和環境優美城鎮建立活動。、涉、大名、館陶、廣平和魏先後被國家環保總局列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示範區面積達到3247.8平方公里。大名大名鎮、武安市礦山鎮等21個城鎮編制了小城鎮建設環境保護規劃。積極開展環境優美城鎮建立工作,館陶館陶鎮、魏魏城鎮已通過了省級環境優美城鎮驗收。通過建立活動,推動了生態示範區建設,促進了小城鎮健康發展,使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

開展了礦山生態保護專項檢查及千礦萬畝生態恢復工程。加強了礦產資源生態保護工作。市政府組織環保、國土、安監等部門,對西部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行了專項檢查,關停和取締了非法礦山企業508家,使礦山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啟動了千礦萬畝生態恢復工程,對1000多個閉坑的礦山進行了治理,使礦山生態環境逐步得到改善。

狠抓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採取宣傳教育、政策引導和行政推動等措施,認真抓好秸稈禁燒工作。堅持堵疏結合、以疏為主的方針,積極推廣秸稈直接還田和過腹還田技術,興建秸稈發電廠,多渠道開展綜合利用,提高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通過加強宣傳、強化領導、落實責任、嚴格督查及重獎重罰等措施,使禁燒工作深入人心,並逐漸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禁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環境保護能力建設不斷增強,執法水平得到提高

全市環保機構和隊伍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19個(市、區)全部建立了具備獨立執法主體資格的一級環保機構,5個(市、區)環境監察標準化建設通過了驗收,為環保工作的正常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間,全市共投入1500萬元,購置了氣相色譜、色質聯機等大型監測儀器,配置了大氣環境應急監測車,建成了全市大氣自動監測和地表水監測網路,提升了全市環境監測和應對突發性汙染事故的能力。

從年開始,狠抓了隊伍素質和機關效能建設。充分利用“三講”、“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和行風評議等活動,全面提高隊伍政治素質。通過開展建立學習型機關、執法人員半軍事化管理、崗位比武、學習心得交流等系列活動,使執法人員業務素質得到顯著提高,執法水平跨上新的臺階。近幾年,沒有發生一起因執法過錯而引起群眾上訪投訴的事件。改革行政審批,提高機關效能。將原來所有審批專案由三個部門集中到一個部門,實行了大廳式辦公,堅持“首問負責制”、“兩次辦結制”和“終身負責制”,並將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和登記表的審批時間由原來的60天、30天和15天分別縮短到15天、7天、2天,使專案審批做到了高效、快捷、方便,提高了機關辦事效能。

(六)環境法制建設得到加強,環境執法力度不斷加大

全市環境保護工作逐步走上依法行政的軌道。“”期間,先後頒佈了《市防治機動車排氣汙染管理辦法》、《市主城區生活飲用水源保護區汙染防治管理辦法》、《市城市環境噪聲汙染防治管理辦法》、《市主城區大氣汙染防治管理辦法》等多項政府規章,初步建立起環境保護地方法規體系。

按照國家、省統一部署,連續5年開展了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共現場監督檢查各類汙染企業5000餘家(次),制止或糾正各類違法行為1400餘起,取締和制止重汙染小企業反彈3000餘家(次),我市化工、焦炭、水泥、鋼鐵、小造紙、小煉油、小肥皂、小木炭等一些有明顯特徵的區域性汙染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七)環境宣傳教育取得進展,全民環境意識普遍提高

“”以來,始終把宣傳教育工作作為搞好環保工作的重頭戲,不斷創新形式,豐富內容,使環境宣傳不斷引向深入。年,在全省率先開展了“四綠建立”。“”期間,被正式命名為市級綠色小區87個、綠色庭院123個、綠色學校164所、綠色家庭347個、綠色醫院3個、綠色飯店4個,省級綠色學校25個,國家級綠色學校3個、國家級綠色社群1個。“四綠”建立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受到了省局表揚。結合“六五”環境日,舉辦了環保法律法規競賽、環保演講比賽,組織了多場大型環保文藝晚會,開展了環境好新聞評選和中國小生愛鳥周等活動,積極引導廣大群眾自發參與到環保中來。在電視臺製作《綠色》欄目,每週播出一期。製作了市環境現狀多媒體演示、環境警示教育片和警示教育圖片展,在全市進行巡迴展出,共展出150餘場次,參觀人數達40多萬人。針對農村環境意識相對薄弱,開展了農村環境宣傳,把環境宣傳與科技下鄉、發展生態農業和禁止農作物秸稈焚燒結合起來,製作了發展生態農業科普片,舉辦了各種環境保護和生態農業講座,促進了全市生態農業發展。通過豐富多彩,多種形式的宣教活動,提高了廣大群眾和各級領導環境意識,使環保工作成為廣大群眾關注的熱點、各級領導工作的重點,有效推動了全市環保工作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