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九年級語文寒假作業答案

才智咖 人氣:2.64W

寒假既是大家放鬆的時候,走親戚、著新衣、領壓歲錢;同時寒假也是自我學習,增長見識的最佳時機。本站小編準備了九年級語文寒假作業參考答案,希望能夠切實的幫助大家!

2016九年級語文寒假作業答案

一、1.B2.D3.A4.C5.A6.C7.B8.A9.A10.B11.B12.C

二、1.昔者魯人不能為酒/唯中山之人善釀千日之酒/魯人求其方/弗得

2.D

3.自鳴得意地自以為有了獨到的見解。

4.諷刺那些以不知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到處炫耀的人(或:有了一知半解

就自以為了不起而誇誇其談的人)。

三、1.⑴塞下秋來風景異

⑵斜暉脈脈水悠悠

⑶沙場秋點兵

⑷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⑸史記司馬遷(每空1分)

2.①三國演義關羽②西遊記豬八戒③水滸傳魯智深(每空0.5分)

3.①如:傳承節日文化,創造美好生活;關注節日文化,就是關注生活;為了節日文化的繁榮,我們牽起手來等。

②如:年輕人對節日文化的認識與理解;我心中的中西節日;節日文化對家庭的

影響等。

③說出道理即可。如西洋節日文化的活潑自由,時代感強,切合年輕人的審美情趣;

民族傳統節日文化底蘊豐厚,影響深遠,民族傳統節日文化是中國的悠久文明的

象徵。

四、1.美在古代詩詞,美在自然。2.城市的美麗只適宜拍照,從照片或書本里才能看到。3.對城市美的失望和不滿,引出下文對整體美的議論。4.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宋朝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東晉5.示例:“能在生活中常常看見美是一大幸事,如能看到他人未能體察的美尤為幸福。”生活中,常常有很多人不能發現美,可是美無時不在,關鍵在於你是否有一顆發現美的心。你能發現人家不容易發現的美,就可說明你有比別人更細膩的心。

一、古代詩詞曲複習資料(略)

二、四大名著知識填空練習題(答案)參考答案:

1、曹雪芹2、(1)魯智深(2)曹操3、林黛玉賈寶玉4,林黛玉5,赤壁之戰失街亭

三、6、吳用智取生辰綱7,林教頭曹操8,吳用水滸傳9,武松10、關羽大意失荊州(溫酒斬華雄)11、青梅煮酒論英雄12,草船借箭、空城計、七擒七縱等13、六出祈山、東和孫吳、收取東川西川、七擒孟獲、北拒曹魏、擺設八陣圖。14,C15,大鬧天空16、示例:(1)武松打虎(花和尚倒拔垂楊柳)(2)鼓上蚤時遷,輕功上乘,善於偷盜。17,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如大鬧天空(或與各種惡勢力堅決鬥爭的精神,如三大白骨精)18,三國演義19,紅樓夢20,“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為魏、蜀、吳三國。21,章回22,曹操23,孫悟空。24,赤壁之戰。25,略。26,(1)藝高膽大,悟空勇鬥魔。(2)義蓋雲天,關羽私放曹。(3)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27,略。28,如:寫讀書筆記,即將讀書的獨特感受及時記入筆記;通過讀書報告會、辯論會等方式與同學之間交流;嘗試對名著進行再創作。29、義膽忠肝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忠厚老實的劉備、勇謀兼備的趙雲、狡詐多疑的曹操、忌賢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禰衡等等。

三、九年級下冊文言文練習

(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一、生字、重點詞和句子翻譯

1、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重點詞:任:責任,擔子。苦,勞,餓,空乏,均為使動用法,翻譯為“使……痛苦”“使……勞累”“使……受到貧困之苦”拂:違背,逆,不順。亂:擾亂。

句義: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個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飢餓之苦,使他受到貧困之苦,所行不順,使他所做的事情顛倒錯亂。

3、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重點詞:衡:同“橫”,梗塞,指不順。

作,奮起,指有所作為。徵:徵驗。喻:明白,瞭解。

句義:內心困擾,思慮阻塞,然後才能有所作為;(一個人的想法只有)從臉色上顯露出來,在吟詠歎息聲中表現出來,然後才能為人們所瞭解。

4、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重點詞:入:在裡面,指國內。出:在外面,指國外。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拂:通“弼”讀bì,輔佐。恆:常。

句義:如果國內沒有堅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國外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來的憂患,國家時時都有滅亡的危險。

5、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重點詞:生:生存發展。

句義: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展,享受安樂使人委靡死亡。

6、問題設計及解答

(1)文章講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中心論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文中第一段所舉歷史人物的共同特點:都是在經歷了艱難困苦之後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

第一段運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說明人才是在艱苦環境中造就的道理。

(3)第一段承上啟下的句子: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與此相似的其他人。

(4)第二段講客觀條件對造就人才的作用,闡述的道理是:成就大業,必須先經受苦難磨練。

其中闡述在思想上磨練的句子是:苦其心志。

在行動上受磨練的句子是: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行為。

在生活上經受磨練的句子: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其結果才能動心忍性,(受磨練的益處)曾益其所不能。

(5)第三段講人的主觀因素對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發人的鬥志

寫人心理狀態的變化,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寫人面部表情的變化。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6)第三段從正反兩方面論述經受磨練的好處,從正面講磨練激發人鬥志(個人)。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從反面提示國家滅亡的原因: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7)孟子對治理國家提出的論斷是: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孟子認為國家要長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敵國外患。

三、思考、應用。(1)孟子在文中列舉了六位歷史人物的經歷。強調了“逆境能成才”;在今天有人認為“順境也能成才”。對此,你如何看待,請舉例談談。

(2)有人認為現在生活優越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就失去了現實意義。請舉例談談你的看法。

附論證本文觀點的名言及事例:勾踐,臥薪嚐膽。

艱難困苦,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憂勞興國,逸豫亡身。

六、開放題。1、請再舉出一些成功背後付出無數艱辛的例子或名言。(張海迪、愛迪生)

(名言:艱難困苦,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例:司馬遷慘遭宮刑而憤作《史記》;越王勾踐,經受奴僕之苦,而臥薪嚐膽,戰勝吳國,成就大業。)

“自古英雄多磨難”。歷史上許多仁人志士在與挫折鬥爭中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司馬遷在遭受宮刑之後,發憤著書,寫出了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名著《史記》。音樂家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難以形容的。他十七歲失去母親,三十二歲耳聾,接著又陷入了失戀的痛苦之中。對一個音樂家來說,這打擊是多麼的大啊!可貝多芬不消沉、不氣餒,他在一封信中寫道:“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這絕對辦不到。”他始終頑強地生活,艱難地創作,成為世界不朽的音樂家。

一、詞語解釋

舜發於:被任用人恆過:犯過失。傅說舉於:被選拔衡於慮同“橫”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所以;責任,擔子;這而後作:奮起

苦其心志:使┅┅痛苦徵於色:臉色勞其筋骨:使┅┅勞累

發於聲:吟詠歎息餓其體膚:使┅┅飢餓而後喻:瞭解

空乏其身:使┅┅貧困法家拂士:同“弼”輔佐亂其所為:使┅┅錯亂、擾亂入則:在裡面。指國內所以動心忍性:用來;使┅┅驚動;使┅┅堅韌;

出則:在外面。指國外曾益其所不能:增加。曾同“增”

二、翻譯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來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情堅韌起來,以不斷增長他的才幹。

人恆過,然後能改人常犯過失,然後才能改正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一個國家)國內如果沒有堅持法度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國外沒有敵國外患,這個國家就往往會導致滅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這樣,人們才會明白,因有憂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

三、中心內容

孟子認為人才是艱苦環境造就的,有了艱苦環境的磨練,才能使人性格堅韌、頑強,才能擔負重大的使命。本文中心論點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本文的論點是什麼?答: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在作者看來,一個人經受了艱難困苦的磨練,將會有怎樣的益處?

答: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文中由個人昇華到國家,論證“死於安樂”的道理的句子是什麼?

答: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二)《魚我所欲也》《孟子》

一、生字簞(dān)蹴(cù)羹(gēng)死亦我所惡(wù)

二、重點詞解釋

1、本心:天性,天良”2、患:禍患,災難3、闢:通“避”,躲避

4、簞: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5、蹴:用腳踢。

6、得:通“德”,恩惠,這裡是“感激”的意思

7、鄉:通“向”,從前8、何加,有什麼好處。9、惡:厭惡。

10、辯:通“辨”,辨別。11、義:正義或仁義。12、勿喪:不丟掉,喪:遺失13、萬鍾:這裡指高位厚祿14、賢者:有道德的.人。

15、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隻為求利益,不擇手段。

三、重點句子翻譯

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爾。

不僅有道德的人有這種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喪失罷了。

2、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與我何加焉。

對於優厚的俸祿如果不問他合不合禮義,就接受它,那麼優厚的俸祿對我來說有什麼益處呢?

3、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麼我就捨棄生命而選取正義了。

4、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以前為了禮義寧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卻為了我所認識的窮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們追求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寶貴的,那麼一切能夠用來逃避禍患的手段,有哪一種不能採用呢?

四、思考題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戰國時期魯國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還學過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附“四書”:《孟子》《論語》《大學》《中庸》)

2、歸納段意:第一段:論述捨生取義是人的本性。

第二段:論述見利忘義是喪失本性的行為。(第一層(1-2句)從正面舉例,說明義的存在。第二層從反面舉例,接受萬鍾這是喪失人的本性。)

3、理解及背誦:(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無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開頭以“魚”和“熊掌”為喻,巧妙地回答了這個問題,請寫出原句: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3)《魚我所欲也》中出現的成語有:捨生取義、嗟來之食;由此我們可聯想到與本文觀點相關的孟子曾說過的三句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魚我所欲也》中體現“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5)孟子認為能做到捨生取義的人是: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6)孟子認為失其本心的行為是: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為宮室之美而受之;為妻妾之奉受之;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7)在孟子看來,什麼情況下,即使遇到禍患也會挺身而出的?(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

(8)不辯禮儀的接受萬鍾是為了:(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9)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4思考。(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貴的東西是指道義,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是指喪失道義。

(2)人的本心是什麼?捨生取義

(3)本文使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試舉例。

比喻論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

(4)文章開端沒有直接進入議題,而是先從生活中人們可能遇到的事情寫起,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給所要論述的問題增加了通俗性,為下文論議正題作好了鋪墊。

(5)文中多次使用對比這種手法,請舉例說明。

魚和熊掌對比//生與死對比//向與今天比較等

(6)寫“魚”和“熊掌”“不可得兼”時?取“熊掌‘的

用意是什麼?意在說明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需要選擇的事,在兩者不可兼得的情況下,人們會選取價值更高的東西,用此事情來比喻”捨生取義“的道理。

5、聯絡。本文觀點廣為後人所贊同,請找出本文觀點並寫出與之一致的兩句詩。

觀點:捨生取義詩句:(1)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應用。(1)本文孟子用“捨生而取義”來表現他的人生追求(選擇)文天祥《過零丁洋》中體現這種追求的詩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請寫出歷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確選擇的人。例如:岳飛精忠報國,文天祥選擇忠義守節,布魯諾選擇堅定信念。

(2)本文所強調的“義”與市場經濟下的“利”有無矛盾,由此會引發一點什麼樣的啟示,請簡要談談。

不矛盾,在市場經濟下也要講誠信、講道德,不做違法亂紀的事。

(3)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熱血和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捨生取義”的正氣歌,請概述一個這樣的例子:如抗洪英雄李向群為保一方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誓鬥洪魔,以身殉國。劉胡蘭,朱自清病危之際拒絕吃美國救濟糧等。

(4)列舉奉行“捨生取義”這一行為準則的事例,並簡要概述。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組織力量堅決抵抗外侵,失敗被捕後,面對元朝威逼利誘,竟毫不動搖,視死如歸,最終被殺,這種高尚的民族氣節和為正義而獻身的精神永遠值得後人學習。

(5)本文主要闡述了“捨生取義”的道理。作為21世紀的中學生,你怎樣理解這個“義”字?(能見義勇為、為正義事業而獻身、做與國與民與人有益的事等。社會上的哥們義氣是與小團體個人私利相關的江湖義氣與本文的“義”不同。)

(6)作者在文中讚揚的是怎樣的人:捨生取義的人(精神永存),批評的是怎樣的人:見利忘義的人(無生命價值)

一、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

1、二者不可得兼:同時得到2、故患有所不闢也:禍患,災難;通“避”,躲避。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假如4、賢者能勿喪耳:不丟掉

5、蹴爾而與之:用腳踢6、萬鍾則不辯禮儀而受之:通“辨”,辨別。

7、萬鍾於我何加焉:有什麼益處8、妻妾之奉:侍奉

9、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通“德”,感激;通“歟”,語氣詞。

10、鄉為身死而不受:通“向”,從前。11、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棄。

12、此之謂失其本心:天良,天性

二、翻譯下列句子

1、捨生而取義者也捨棄生命而選取正義。

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3、呼爾而與之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他。

4、所識窮乏者得我與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嗎?

5、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從前寧願死也不接受(施捨),在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

6、此之謂失其本心這就叫做喪失了人的本性。

三、回答問題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作者以什麼方式引出論點?捨生而取義比喻

2、“魚”與“熊掌”分別比喻什麼?“魚”比喻“生”,“熊掌”比喻“義”。

3、本文主要讚揚了什麼?批判了什麼?讚揚了“捨生取義”,批判了“見利忘義”。

3、為什麼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捨?因為這是侮辱性的施捨,受之有損人格。

4、寫出一兩個你所知道的捨生取義的歷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

(三)《曹劌論戰》《左傳》

背誦1、《曹劌論戰》中反映戰前政治準備,表現曹劌“取信於民”的戰略思想的一句話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曹劌衝破阻撓,堅持進見魯莊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3、曹劌在對戰爭的論述中提出追擊敵兵時機的句子是: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4、本文中出現的一個成語是:一鼓作氣。

一、指出加點的詞的含義

1、十年春,齊師伐我:攻打2、肉食者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淺。

3、又何間焉:參與4、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

5、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指豬、牛、羊等;虛報;實情。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賜福,保佑。

7、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案件;即使。

8、忠之屬也。可以一戰:可以憑藉9、既克,公問其故:戰勝

10、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振作;第二次。

11、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估計;埋伏。

二、翻譯句子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細察,也一定要依據實情來處理。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這只是)小信用,未能讓神靈信服,神靈是不會保佑你的

3、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勇氣就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後,勇氣就沒有了。

3、夫戰,勇氣也。作戰,靠的是勇氣。

3、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這是盡了本職一類的事情。可以憑藉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就請允許我跟隨著去。

三、回答下列問題。

1、“曹劌請見”的原因是什麼?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2、表現魯莊公取信於民的句子是哪句?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屬也”具體指什麼?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4、文中的“將鼓”“將馳”表現了魯莊公什麼?“未可”“可矣”表現了曹劌什麼?“將鼓”“將馳”表現了魯莊公急躁冒進;“未可”“可矣”表現了曹劌胸有成竹,從容不迫。

5、曹劌分析取勝的原因有兩條:一條是選擇有利於進攻的時機,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條是把握有利於追擊的時機,又是哪一句?彼竭我盈。轍亂旗靡。

6、本文的成語是什麼?一鼓作氣。

7、如何評價曹劌這一人物形象?他是一個深謀遠慮的軍事家,論戰表現出他的勇氣,作戰“下視其轍”“登軾而望”,充分體現了他謹慎和豐富的軍事經驗。

(四)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詞語解釋

1、鄒忌諷齊王納諫諷:諷諫。納:接受。

2、鄒忌修八尺有餘。修:長,這裡指高。有,“又”。

3、朝服衣冠,窺鏡。服:穿戴。窺:照。

4、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復:又一次。

5、明日,徐公來,孰視之。明日:第二天。孰:通“熟”,仔細。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認為xxx美。私:偏愛。

7、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蔽:受矇蔽,這裡指因受矇蔽而不明。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過者。面刺:當面指責。

9、能謗譏於市朝。謗譏:議論。市朝:公眾場合。

10、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間進:偶然進諫。

翻譯下列句子。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個更美麗?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怎麼能比得上你呢?

4、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第二天,徐公來了,仔細地看徐公,自認為不如徐公美麗。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

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對我有所求,都認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出我的過失的人,授給上等獎賞;

7、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能在公共場所指責我的人,傳到我的耳中來的,授給下等獎賞。

8、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旨令剛下達,大臣們都來朝廷進諫,宮門口和院子裡就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之後,常常斷續有人來進言規勸,滿一年後,即使有人想進言,也沒有什麼可進諫了。

三、回答下列問題。

1、鄒忌以什麼事聯想到國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鄒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與徐公誰美的問題。

2、鄒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對自己的評價?

他認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見他有自知之明。

3、鄒忌是如何“諷”齊王的?

鄒忌在“諷”齊王時,很講技巧,先以“閨房小事”談自己的體會,然後以類比的方式委婉進諫。

4、諷諫的結果如何?

齊王接受了諫言,併發佈政令,廣開言路,懸賞納諫,始而“門庭若市”,繼而“時時而間進”,最後“無可進者”,終於“戰勝於朝廷”。

5、鄒忌成功的說服齊王,他的勸說方式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麼啟示?

他的勸說方式,即委婉勸說,它的優點就在於充分尊重被勸說者,使之受到啟發、明白道理,從而樂於接受。今天的人際交往仍值得借鑑這種做法。

語文

P9一.積累與運用

1.好(三聲)讀書時不好(四聲)讀書,好(四聲)讀書時不好(三聲)讀書

意思:讀書的大好時期,你不愛讀書,當你老了,又想去讀書,沒有了讀書的最佳條件。

調(tiáo)琴調(tiáo)新調(diào),調(diào)調(diào)調(tiáo)來調(diào)調(diào)美

種(四聲)花種(四聲)好花,種(四聲)種(三聲)種(三聲)成種(三聲)種(三聲)香

2.今年好,晦氣少,不得打官司。;兒子讀成:今年好晦氣,少不得打官司。

3.落、過、吹、墜、飄、

4.一言九鼎、迴天之術、鋪天蓋地、天壤之別、滴水之恩、一日三秋;

最反常的氣候——晴天霹靂,最高的巨人——頂天立地

最荒涼的地方——不毛之地,最昂貴的稿費——一字千金

5.不讀書使人視野狹窄,知識貧乏,才能枯竭,心靈汙垢,情操低俗,精神世界空虛。

6.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鄉》魯迅

7.人類破壞環境使更多鳥類瀕臨滅絕

8.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

9.《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表達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二.閱讀與欣賞

1.借畫眉鳥以抒發自己的感情,前文與後文的對比,突出詩人掙脫牽絆,嚮往自由的心理。

2.格調超逸,形象逼真,詠柳而刺世,言簡而意深。

3.(1)看問題要用長遠眼光,權衡利弊,不能只顧眼前利益(2)因大失小。

4.身無長物:除自身外再沒有多餘的東西,形容貧乏;王恭具有簡樸真率的品質。

5.雁奴一心為了大家,卻被大家誤會,最後落了個一網打盡。

6.(1)醫術精湛,行醫規矩奇特,性格倔強但不失善良。

(2)“格色”意為特別,含貶義;推動情節的發展,能更鮮明地塑造人物形象

(3)蘇七塊贈送藥物這一細節描寫,突出地表現了蘇七塊善良的本性和鮮明的個性。

7.瑰麗的想象,詩化的語言。

三.表達與交流

2.(1)打遊戲,多沒勁!打遊戲簡直是浪費時間浪費錢!

(2)名著既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學水平,又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3.甘甜的果子

人們只嚮往她此刻的綿香

然而當初他的種子

嚐遍了鹹酸的味道

碰過了黑暗的土壤

4.珍珠

你一直隱忍你一直緘默

你悄悄把日精月華濃縮

一朝得見天日把鬱悶擺脫

那熠熠的光華就不停地閃爍

5.周杰倫宋祖英《本草綱目》:很有創新,是流行與民族的融合,他們的合作,也寓意了內地和臺灣是一家!

7.《簡愛》夏洛蒂勃朗特

8.時間衝不淡友情的酒,距離拉不開思念的手,祝福你,永遠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