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家校合育主題活動總結

才智咖 人氣:1.5W

家校合育是為了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同步進行,使孩子們健康成長。2016家校合育主題活動總結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2016家校合育主題活動總結

  第一篇:2016家校合育主題活動總結

立德樹人作為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協同創新。要實現立德樹人的巨集偉目標更加需要協同創新。其一,立德樹人的時代性需要多維度的協同創新。立德樹人是具有時代性的偉大事業。這一任務的完成,需要整合文化、宣傳、教育、法制、社會組織、群團組織等多種力量,形成育人合力。其二,立德樹人的全域性性需要多領域的協同創新。立德樹人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等多領域的合作共育,實現多領域的協同創新。其三,立德樹人的整體性需要多學科的協同創新。立德樹人不僅僅是道德教育,它需要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藝術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等多學

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必須從兒童青少年抓起。

當代教育越來越體現為一種大教育,即終身教育。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必然關注人的全程發展、全面發展、和諧發展、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立德樹人的重要性,他將青少年時期的價值觀養成比喻成“扣好人生的扣子”。他指出:如果第一粒釦子扣錯了,剩餘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兒童青少年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對於人格健全、積極情感培養和良好品德形成具有重要價值。此外,當前社會正處於一個激烈的轉型時期,它對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構成巨大的挑戰,面對這些成長中的危機,亟須予以關注。

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時代主題,必須迴應時代挑戰。

青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就我國青少年兒童發展狀況而言,總體來說是好的,但也應看到,依然存在著不少心理問題和道德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很大程度是我們時代的變遷所導致的。主要表現為,全球化時代的多樣文化,容易導致青少年兒童的主流價值觀迷失;資訊化網路化,容易導致青少年兒童交流的減少和道德的冷漠;功利化教育容易導致青少年兒童關注成“才”有餘,關注成“人”不足。

面對時代變遷帶來的挑戰,立德樹人給予了有力的迴應。立德樹人揭示了教育的本質,突出了“德”在人的全面發展教育中的突出地位,科學地闡釋了道德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的辯證關係。

立德樹人作為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協同創新。

要實現立德樹人的巨集偉目標更加需要協同創新。其一,立德樹人的時代性需要多維度的協同創新。立德樹人是具有時代性的偉大事業。這一任務的完成,需要整合文化、宣傳、教育、法制、社會組織、群團組織等多種力量,形成育人合力。其二,立德樹人的全域性性需要多領域的協同創新。立德樹人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等多領域的合作共育,實現多領域的協同創新。其三,立德樹人的整體性需要多學科的協同創新。立德樹人不僅僅是道德教育,它需要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藝術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等多學科的協同創新。其四,當前立德樹人研究的分割化,迫切需要協同創新。立德樹人的研究需要開展跨學科、跨領域、跨界別,甚至是跨國別的協同研究,這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

  第二篇:2016家校合育主題活動總結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需要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改革創新,堅持育人為本,統籌各種教育資源,協同努力。

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的優秀傳統。

我國教育歷來重視做人的教育,特別強調人的道德主體精神的弘揚,人的精神境界的追求。《禮記·大學》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並且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張,認為教育就在於格物致知。這就是要培養年輕一代具有正確認識自己、正確對待他人、正確對待社會的高貴品質,對社會、對國家、對民族有高度的責任感。

立德樹人是時代的要求。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高速發展,文化多元,各種思想交相融合和衝突。青少年成長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面臨著複雜環境的挑戰。教育要積極應對這種挑戰,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堅持優化知識結構,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堅持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的統一。

立德樹人是當前教育現實的需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教育還不完全適應國家經濟社會和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主要表現在:教育觀念陳舊,重智育輕德育、體育和美育,重考試分數輕能力培養,片面追求升學率;培養方式落後,國小、中學、大學教育缺乏有機銜接,教學重課堂輕實踐,重統一輕個性,綜合育人效果發揮得不足;教育評價、考試、招生制度滯後於教育教學改革;社會輿情缺乏統一認識,缺乏育人的合力。因此,需要端正教育觀念,改進教育方式,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

課程是教育的'基礎,在人才培養中發揮著核心作用。有必要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細化到課程改革的各個環節中,認真修訂課程標準。學校不能把課程分為主科和副科,每門課程在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中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科教學不是貼德育的標籤,而是充分挖掘學科教學中的文化內涵、育人因素,各科教學互相配合,真正做到教書育人。課程改革需要與兒童青少年的生活、學習結合起來。在課程改革中統籌各個學段,使幼兒園、國小、中學、大學有機銜接。要特別注意各學段年齡的不同特點,循序漸進。

立德樹人需要利用社會的一切資源,包括家長的資源、社群的資源、社會各種文博的資源,為學生提供優越的學習環境,形成教育合力。

積極改革當前的評價體系,克服以單純的考試成績衡量學生。評價要體現經常性、全面性、綜合性、發展性。用發展觀來評價學生,切忌用分數排名次。學生的發展不是線性的,是曲折上升的,因此不能用一時一事來評價學生,要從發展的角度全面綜合地評價。利用評價來鼓勵學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教育的本質是傳承文化、創造知識、培養人才,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傳承文化、創造知識也是為了更好地育人。

  第三篇:2016家校合育主題活動總結

一、孩子愛心的培養

優良的品質對一個人的成長與事業的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而這些都是從小通過所接受的教育而逐步養成的。這個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教育,更重要的是家長的言傳身教,以及周圍社會環境的影響。培養孩子的品德就是教育孩子做人,而好的品德中最基本的要素是要有一顆愛心。培養孩子具有愛心,是培養其它良好情操的基礎。

1、養愛心從自己做起 要引導孩子成為富有愛心的人,父母首先要保證自己有一顆仁慈的心。孩子通過與父母的朝夕相處,模仿和體驗到父母的愛心,潛移默化的影響,慢慢的也會獲得愛心。比如,我們在帶孩子出去郊遊時,主動幫助有困難的行人,在公交上自己主動給老人讓座等。作為父母在孩子面前應展示出最美好的一面,自己的良好行為會慢慢感化孩子的心靈。

2、子的愛心應從愛長輩開始 在濃濃的親情中,父母用愛心滿足孩子對愛的渴望,潛移默化中,孩子也獲得對別人的愛心。要經常帶孩子去看望父母,叫他想些點子該帶些什麼東西給爺爺奶奶,同時也有意無意地暗示他,將來爸爸媽媽老了以後你也要帶著全家經常的回家看看。有了什麼好吃的東西,不要讓她一個人獨享,叫他應該主動給父母家人分享,作為父母,只要孩子想到了,就應欣然接受,不要覺得自己是在和孩子搶東西吃,孩子少吃點東西是小,養成不好的習慣(只顧自己不顧他人)是大。在餐桌上,可讓他學著給長輩夾菜;鼓勵引導孩子給父母幹一些家務;教他如何去招呼客人,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他們從中品嚐做了有益於他人的事而帶來的喜悅。

我們生活在色彩斑斕的社會裡,不僅要教育孩子對家人要有愛心,還要教育他們對社會也要有愛心。應教育他們同情並幫助有困難的人,不計較別人的過錯,對別人能夠寬容和謙讓。有時看來這樣做會讓自己的孩子吃一些虧,但這麼做卻可以淨化孩子美好的心靈。

二、培養幼兒養成習慣

大班:培養幼兒自己會洗腳、堅持早晚刷牙、飯後漱口、餐前便後洗手、會幫父母倒茶、端茶、掃地、擦桌子、洗碗、澆花、整理衣被等

三、繼續堅持用普通話與幼兒交流,使幼兒養成使用普通話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