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紀念日“走進抗戰歷史”活動總結

才智咖 人氣:3.07W

陳崎嶸:在歷史的記憶中沉思

抗戰勝利紀念日“走進抗戰歷史”活動總結

——中國的網路作家“走進抗戰歷史”採訪採風小分隊活動小結

中國的網路作家“走進抗戰歷史”採訪採風小分隊活動即將圓滿結束,今天,我們在此次活動的終點站懷化,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4週年這個特殊的日子,進行小結,對整個活動作一次全面梳理、回顧總結,以便畫上一個圓滿句號,並立此存照,記入中國的網路文學發展史。

可以說,中國的網路作家“走進抗戰歷史”採訪採風小分隊活動,是中國作協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的重點活動之一,是我們高度重視、精心設計的活動,是我們傾注了濃烈情感、投入了很多人力財力的活動,是我們充滿期待、寄予厚望的活動,也是為網路作家量身定製的活動。據粗略統計,共有43名網路作家(其中有八九位“大神”)、16家文學網站的20名編輯、3家中央級媒體記者先後參與活動。活動選擇了14年抗戰歷史中具有代表性的7個地點,小分隊穿越6個省市,歷時10天,行程5300餘公里,換算成華里是1萬餘里,這也就算得上是一次“萬里長征”。當然,我們是乘坐高鐵、飛機“走”的。

回想9天前,我們在京城盧溝橋畔舉行慷慨激昂的出發儀式;然後直下關東,參觀“九一八”事變紀念館,追溯抗戰的起點;西上靈丘,在首戰大捷的平型關戰場遺址喬溝遠眺;半夜飛赴齊魯,置身於臺兒莊血戰現場,撫摸當年被洞穿的累累彈痕;接著南下鹽城,探尋新四軍軍部重建的艱難歲月;又走進虎踞龍盤的古城南京,祭奠30萬被屠戮的無辜同胞,並與莘莘學子交流網路文學的現狀和網路作家的責任;最後駐足芷江,回望當年日寇代表奉上投降表書的歷史性鏡頭,與經歷過當年受降狂歡活動的老兵交流併合影。我相信,這次活動會給大家留下深刻而難忘的印象,對今後的網路文學創作產生潛移默化而積極有益的影響。

必須指出,這次活動創造了我國網路文學的多個第一:第一次組織這樣政治色彩鮮明、紀念意義獨特的網路文學活動,第一次組織大規模的知名網路作家採訪採風活動,第一次實現了網路作家與文學網站的深度融合,第一次採取點線結合、有分有合的活動方式,第一次把採訪採風與專業研討結合起來。我同樣相信,這次活動必將載入中國的網路文學的歷史,大家手中的活動小冊子、小帽子,將成為珍貴的、有特殊價值的史料。

在盧溝橋舉行的出發儀式上,我曾提出了希望大家此行思考的10個問題,這就是:(一)、為什麼一個蕞爾小國敢於侵犯我泱泱中華?(二)、為什麼抗日持久戰會延續14年、死傷幾千萬?(三)、誰是抵抗侵略的中流砥柱?(四)、決定抗戰勝利的根本因素是什麼?(五)、抗戰給中華民族留下了什麼樣的精神遺產?(六)、如何確保殘酷的戰爭和歷史的悲劇永遠不再重演?(七)、中華民族該以什麼樣的形象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八)、當代青年應當怎樣熱愛祖國、感恩人民、回報社會?(九)、中國的網路作家的時代使命和社會責任是什麼?(十)、有抱負有作為的網路作家應當創作什麼樣的作品?

從剛才21位參與活動的網路作家和文學網站主管們談的認識體會看,大家對上述10個問題,都有了或多或少、或深或淺的理解和體會。我認為,在以下6個問題上,大家獲益匪淺,思考較為深入,形成了一些重要共識:

第一、關於日寇侵華戰爭爆發的起因:一是外因:即日本軍國主義和一批戰爭狂人早已包藏了侵略並殖民中國的狂妄野心,一旦他們認為時機成熟,便會付諸行動。所以,日本軍國主義侵華戰爭遲早是要爆發的,無非是早一點、還是晚一些的問題,是“九一八”、還是“八一九”的問題。二是內因:當時中國國內政局混亂、軍閥混戰、全國形同散沙,綜合國力薄弱、軍事裝備落後,民生凋敝、民心軟弱渙散。

第二、關於抗日戰爭持久戰問題。這是由中日兩國軍力、綜合國力所決定的,亡國論和速勝論都是不對的,此消彼長、相互轉化,必定經歷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再加上外部國際形勢的因素。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同志在《論持久戰》中曾對此作過科學而精闢的分析,後來抗戰的事實證明,毛澤東同志當時的分析和判斷是完全正確的.。

第三、關於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問題。各地抗戰紀念場館用大量事實和圖片、影像史料回答了這一重大問題: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一是中國共產黨最早和最全面提出關於抗戰的政治主張、戰略和策略,並一以貫之、身體力行,這是中國抗戰取得勝利的基礎。二是第一個取得平型關大捷,並深入敵後開展廣泛的游擊戰爭,振奮了抗敵士氣和民族精神。三是教育組織動員民眾,促使全民族覺醒,形成人民戰爭汪洋大海。全民覺醒、全民皆兵是抗戰取得勝利的最主要因素,而這兩件事主要是由中國共產黨做的。四是在抗戰後期,敵後根據地成為與日寇作戰的主要力量。五是採取和解、包容、鬥爭和適度妥協的方針,團結推動國民政府從總體上堅持了抗戰。

第四、關於國民政府及國民政府的抗戰問題。國民政府及國民政府在前期採取“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有過不抵抗行為。全面抗戰爆發後,有過積極的正面抵抗,也作出了巨大犧牲;後期有抵抗有妥協有內耗。總體上是被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國際反法西斯力量推動著進行了抗戰。還有一點,要把國民政府與廣大國民革命軍將士區分開來,把國民政府中的主和派、投降派與主戰派區分開來,充分肯定後者的民族大義和犧牲精神。這才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才是中國共產黨人實事求是的態度。

第五、關於抗戰給中華民族遺留的精神財富問題。一是抗戰促成了全民族的真正覺醒和空前團結,徹底改變了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增強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二是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孕育了國家安危至上、民族利益至上的理念。三是體現了面對強敵敢於拼搏、為了國家勇於犧牲的精神。四是開闊了中國人的國際視野,催生了中國人的大國意識,中國人逐步學會把中國的前途命運與國際力量聯絡起來,開始融入國際政治和經濟體系,使中國成為國際社會有影響、負責任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