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教研活動總結7篇

才智咖 人氣:1.26W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的書面材料,它有助於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並運用這些規律,讓我們來為自己寫一份總結吧。如何把總結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研活動總結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教研活動總結7篇

教研活動總結 篇1

**年**月**日,我參加了**縣國中化學教師的教研活動,短短一個上午,緊張而又充實。

一、聽課的收穫

首先,我們聽了小作中學楊**老師和實驗中學王連老師的兩節課。兩節課我都有收穫。楊**老師講的是《碳單質的化學性質》,條理清晰,教態大方,基本功紮實。我印象深的是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說實話,這個實驗操作起來比較麻煩,在課上我很少給學生演示,經常是看一下視訊,這樣的效果肯定不如實驗的效果好,楊老師這種一絲不苟的態度是我要學習的。王**老師的課上的很實在,很細膩,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特別是學生動手組裝二氧化碳製取裝置這個環節,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了起來,這樣的效果是我們追求的。

二、研訓活動的收穫

1、這次的活動是實實在在的

兩節課的評課活動,每位教師都毫無保留的發表自己的見解,改變了以往只說優點不提不足的局面,把自己在教學中的感觸和各位同行分享,真正實現了共同進步。

2、每位老師的狀態是讓我感動的

累是這學期每個老師的最大感觸,但是累並快樂著。從每位老師身上我感到了我和各位老師的差距,這讓我有了奮鬥的目標和拼搏的動力。

三、今後奮鬥的目標

現在,全縣上下都有這種趕、拼、超的喜人局面,我也不會落後。我想辦法,盡人力,和本組教師緊密團結,共同努力,以求在本校現有的基礎上的成績的最大提升。

教研活動總結 篇2

我校在過去的一學期中,深入開展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並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主線,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以基礎教育事業的均衡發展為目標,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深化改革,開拓創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全面紮實推進素質教育,取得了一定經驗,為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貢獻了一定的力量。

一、轉變觀念,增強教研意識

開展校本教研是推進課改,加快教育教學創新的客觀要求,是學校建立教育特色,提高辦學水平、提高學校品位的重要舉措,是提高教師素質,發展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徑。我校全體教師能充分意識到只有充分開展校本教研,才能使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順應改革的潮流,不斷向前推進。我校教師都能樹立教研意識,積極參與教研活動

二、抓好校本教研常規工作

校本教研立足學校現有資源,體現學校辦學特色,目的在於解決教師日常教學中出現的疑惑和問題,開展校本教研活動要一如既往,堅持不懈,這樣才能體現出校本教研的作用。加強常規管理,是落實計劃的根本保證。因此,我們始終認真落實國小教育教學常規中的各項規定,按照各項規定組織教學。學期初認真制定教學教研工作計劃,嚴格按照省頒《課程計劃》的規定,開足各門功課。嚴禁教師隨意調整課程或挪作他用。

在教學管理中,我們力求向管理要質量。建立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制度。定期檢查教師教案及作業批改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反饋並進行跟蹤檢查。一學期來教研組檢查了教師的備課教案。發現教師的教案不但字跡都工整漂亮,而且都能按要求備足、備好課,個別老師還能及時寫好教後反思。

在教學質量的檢測與考核上,我們尋求規範。本學期,對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的教學質量進行了摸底,大面積的抽查了學生的學習成績。

通過實踐,我校教師基本上掌握了適應現代教學要求的教學模式,通過改進教師個人教學方式來適應學生學習習慣。

三、注重實效,提高教學效益和教學質量。

加強教科研隊伍的建設和培訓工作,努力提高任課教師的教研理論水平和教研工作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體現課改新理念。在學校工作基本穩定的基礎上,根據當前課程改革的需要,教導處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新的教學思想和新課程標準。

1、開展校內課堂教學研討活動,改革課堂教學。

本學期我校積極開展教研活動,分組教研。我們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等為主題,進行了課堂教學改革。通過聽課、評課,反思,老師們確確實實學到了不少東西,提高了課堂教學能力。

2、組織老師外出聽課培訓,在大環境裡感受新課程,接受不同老師的薰陶,學習先進教師的教學藝術,回校向全校老師傳達,談談所見所聞,說說所感所想。

3、每位老師都上了一堂公開課,課後又進行了評課,做到了老師之間相互交流,相互促進。

這樣激發了全體教師積極投入到教學教研中去,注重實效的活動,不僅提高了教師的課堂質量,也提高了教師的業務能力。

四、科研、教研並重

結合義務教育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走“教必需研、研須促教”的道路。針對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和疑點等,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實驗,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認真學習,提升教育思想

學校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通過學習,每一位教師都明確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和目標,從而能自覺、積極地投身教學改革。並以此指導教學實踐,優化教學方法。學校教科室和教研組繼續加強自身教育理論學習,研究教科研的新發展。通過學習,使我們的教育科學研究有更高的起點、更新的視點。認真組織教師參加上級的義務教育新課程培訓和學校教師的校本培訓通過培訓促進教學思想理念、教學組織方式方法的轉變。

2、認真抓好教學常規落實

教學常規是規範教師教學過程、加強教師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抓好教學常規是整個教學工作的重要一環。在常規落實中關注過程,使常規管理更趨科學化、規範化。做到集體和個人備課相結合;充分發揮骨幹教師作用,發揮集體智慧和優勢;定時間、定內容、定主講人;統一進度、統一重難點、統一練習題、統一單元測試題。每次集體備課,都由主講人講解教材的重點、難點、知識體系、教材處理、並設計練習題,其他教師作提案補充,最後形成基本思路統一、個性特色明顯的教案。然後由教師上公開課,再組織全組教師進行評課,共同探討。以此來促進學校教研活動的良性發展。也為下學年有主題的教學研討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夯實的基礎。規範、強化教研活動,充分發揮教研組的功能。

3、抓校本培訓工作。

發揮教研組長的學科骨幹作用,鼓勵教研組長要“真抓”、“巧管”。教研組活動做到:熱情服務與嚴格要求相結合,按章辦事與靈活機動相結合,一般問題與特殊問題相結合,組長的主導作用和組員的主體作用相結合。基本建立了一支以教研組長為主、結構相對完善的教學骨幹隊伍。規範教研組活動,嚴格執行教研考勤制度,不斷促進青年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教導處每次都有相關人員參加聽評課,鞭策後進、鼓勵先進和個人。在教導處的牽頭下,教學常規檢查正常有序。

五、堅定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充分認識教科研對教育教學的導向作用,加大“以研興教、以研興校”的輿論宣傳力度,樹立“教科研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第一生產力”意識、始終代表著學校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進一步激勵我校教師投身教育科學的研究。教研工作堅持走“教研促教學、教與研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學校領導、各級教學管理人員及廣大教職員工都高度重視教科研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教科室及時宣傳教研理論、推廣教研成果和報導我校教研動態。教科研工作進一步提升檔次,努力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總之,本學年的教研工作成效顯著,每位教師都在活動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今後,我們將繼續圍繞校本教研的制度化著重進行研究,使之更規範化、具體化,為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研活動總結 篇3

一、指導思想

《標準》解讀指出,數學實踐活動課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在已有知識體驗的基礎上,從所熟悉的現實生活中發現、選擇和確定問題,主動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這是開展數學實踐活動的`指導思想。我校本學期確定教研活動重點研究“數學實踐活動課”,經過一學期的教研實踐,使我們數學老師的教學觀念有了很大轉變,教學方法有了長足改進,開創了我校數學教學的新局面。

二、基本做法

1、學習《標準》、更新觀念,實踐創新。

l 學習《標準》。全體數學教師四次集中學習討論《標準》,對實踐活動課的具體目標、具體要求、具體內容逐步心中有數。每位老師都有一本《數學課程標準解讀》,邊學習、邊實踐。

l 專家指導。兩次請方棟樑主任作數學實踐活動的講座。他回顧了上學期實踐活動的情況,講述了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論述了實踐活動的教學價值;他希望每位老師都成為實踐活動的實踐者、創造者。

l 外出學習.三次去杭州等地聽課。在校看有關錄象四次。許多老師上網查資料。每次外出學習都組織老師彙報交流,推動本校數學實踐活動。

2、落實數學實踐活動課的內容。

按照《標準》對實踐活動的要求,教研組根據實際情況, 按年級提出不同教學內容:一-二年級“與生活密切聯絡”,開展數學小調查的等內容;三、四聯絡周圍事物組織活動;五年級投入社會,組織活動展開一些小課題研究。

3. “四個強調”

數學活動課開展後,教研組就根據《標準》提出四個強調:強調人人蔘與,動手實踐;強調從學生身邊生活取材;強調老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交流;強調教學互動,合作交流,團體精神。

4.落實有創意的研究課和公開課。

5.五個到位。

每次數學實踐活動都做到內容到位、教案到位、評課到位、整理教研課的資料到位

教研活動總結 篇4

常州市同濟中學在生命教育活動週中,積極開展了“讓教育與生命同行”為主題的生命教育系列活動。學校將生命教育滲透到學校所有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從宣傳發動入手,以專題教育為切入點,以主題活動為載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宣傳發動

學校生命教育領導小組在充分醞釀的基礎上,積極組織生命教育課題組的全體教師認真學習相關理論,在學生中積極宣傳生命教育的重要意義。學校派遣部分教師參加了3月10日在紅星大劇院舉行的常州市20xx年中國小生命教育周啟動儀式暨洪戰輝事蹟報告會。在國旗下講話中先後安排了兩位老師做專題動員,通過校園廣播向全體師生宣佈我校開展“讓生命與教育同行”的教育宣傳。通過這些活動,營造了生命教育的氛圍,拉開了我校生命教育的序曲,喚醒了師生沉睡的生命激情。

二、專題教育

為了讓全體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生命教育的意義,一方面要求全體教師在學科教學中,緊密結合“新課改”,注重發揮自然科學、思想品德、體育等顯性學科的優勢,分層次、分階段,適時、適量、適度地對學生進行生動活潑的生命教育,注重發揮語文、音樂、美術等隱性學科所蘊涵的豐富的生命教育內容,如語文課通過文學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聯絡現實生活,讓學生認識自我,學會調適、感悟人與自然、人與社會、自我與他人和諧相處的重要性,陶冶學生心靈。另一方面,學校還針對國中生的身心發展和生活閱歷特點,特邀常州市生命教育講師團的成員、常州市博物館路亞北部長,來校進行了關於環境保護方面的專題講座——《直面環境保護》,再次以“敬畏生命”為主題,以環境保護教育為依託,以專家輔導為形式,把生命教育活動推向深入。路部長精心製作了圖文並茂的幻燈片,在歷時一個多小時的講座中,他列舉了大量的事實和材料,給同學們全面地揭示了環境保護的背景、追溯了環境保護的歷史、解釋了環境保護的相關知識、分析了全球及我國環境保護的嚴峻形勢。路部長的講座,知識性、趣味性、直觀性、人文性相結合,一組組翔實精確的資料,一個個觸目驚心的畫面,在同學們心中引起了強烈的震撼,同學們深切地感受到,環境保護刻不容緩,珍愛生命時不我待。正如世界著名女動物學家珍妮·古道爾所說:“惟有理解,才能關心;惟有關心,才能愛護;惟有愛護,才能都被拯救!”路部長領著同濟學子們進行了一次生命之旅,也為同濟中學的生命教育活動寫下了厚實的一頁。同時,學校還充分發揮發揮校本教研的資源優勢,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教育等專題教育形式,開展靈活、有效、多樣的生命教育活動。如有的班級在學生中開展“我喜愛的生命格言”評比活動,促進學生積極向上,充滿信心。同學們寫到:

——天長藍,水長清,山長綠,只有生活在美好環境中的人們才會體驗到生命的幸福與寧靜。

——地球的荒漠化,源於人們心靈的荒漠化,而人的心靈的荒漠化會進一步加速地球的荒漠化。

這些令人警醒的語句,向人們發出了這樣的呼籲:環境保護教育,敬畏生命,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在活動中,同學們再次受到了心靈的盪滌。

三、主題活動

同濟中學堅持以人為本,注重科學性和人文性統一,促進認知、體驗和實踐相結合,遵循知行統一的原則,既對學生進行科學知識的教育,讓學生理解生命教育的內涵,又引導學生貼近生活、體驗生活,在活動中將知情意行融為一體,使學生活動人生經歷,活動生命體驗。在“生命教育周”中,學校精心籌劃,合理安排,組織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

在主題黑板報評比中,各班班主任和板報小組的同學共同構思,以“敬畏生命”為題,圖文並茂地展示了一個個靈動的集體的精神面貌,彰顯生命的活力。在“生命的價值”的主題班會活動中,各班別出心裁地打出了響亮的口號:“愛生命、知榮辱、做表率、建和諧校園”、“以珍愛生命為榮、以輕視生命為恥”、“讓學校成為師生充滿生命活力的園地”、“讓學校中的每個人都珍愛生命,快樂成長”、“讓學校中的每個人都張揚個性、昇華生命”、“關愛生命、關注健康”、“珍惜生命、熱愛生活”、“開啟智慧、潤澤生命”、“書寫好我們生命中的每一頁”、“生命之苗,需要我們共同澆灌”、“成長沒煩惱”、“快樂每一天”等,真正使其成為學生展示自我、宣洩情感、感悟生命的舞臺,點燃了孩子們生命的激情。在“關愛生命,健康成長”的主題演講中,同學們傾聽善待生命的感人故事,明確生命的價值,聲音洪亮,慷慨激昂,激發了全體師生的熱愛生活的熱情,提升了生命存在的價值取向。他們把為國家盡心盡職作為生命價值體現的崇高追求,震撼了一顆顆純真之心,贏得了同學們的熱烈掌聲。參觀“關愛生命”大型圖片展,則引領學生崇尚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讓學生懂得生命是可貴的,生活是豐富的,人性是多彩的,不應該輕易放棄生命。在生命教育主題徵文活動中,學校由語文組老師組織,同學們積極參與,在激揚文字中,濃墨重彩地抒寫了對生命的熱愛和珍視。同學們飽含深情地寫道:

——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你一切都失去了,只要有生命的存在,你都沒有絲毫理由絕望。

——人生短促,浮生若夢,它不應該成為我們玩世不恭的理由,相反應該成為我們對生命執著的理由。我們要成為自己生命的主宰,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珍愛生命,就要賦予生命更精彩的內涵。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生命本身不能延續,但我們的思想,我們的人格,我們的精神會在我們的軀體離開這個世界之後,得以留存延續,所以我們必須讓自己的生命充實起來,用淵博的知識,高尚的情操,嚴謹的作風,孜孜的追求讓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天都變得精彩。

——用寬厚仁慈的愛心去熱愛和包容你身邊的一切吧。我們的愛情、親情、友情都需要我們彼此用自己的愛心來維護,用我們彼此的真誠來培養。當我們的生命中沒了愛心,沒了真誠,我們的生活就會像一片荒漠,了無生機。

——敬畏生命,就要用執著樂觀的精神去追求。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人生苦短,我們沒有理由為了一些瑣碎的事情,來浪費自己的生命,我們沒有理由,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影響我們本應該快樂的心情。我們應該用樂觀的態度對待我們遇到的挫折,用積極向上的精神對待生活。學著大事清楚,小事糊塗,學著在得失之間做出取捨。

——當我們真的學會了珍愛生命,就不必在意生命的長短。當又一個黎明到來時,我們能用自己的慧眼看待新的一天,用自己敏銳善良的心感知新的一天,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新的一天,用自己樂觀的態度對待新的一天,我們的生命就在不知不覺中延伸,在不知不覺中臻於完美,直到消失在這個宇宙間。所以,我強調我們要珍愛生命,所以我希望我們從小就要教育孩子們學會對生命的珍視和愛護。這樣我們以後的社會一定會少一些殘忍、少一些血色、少一些刀光劍影而多一些憐憫、多一些仁愛、多一些生命的感動和精彩。

“常州市生命教育周”活動雖然暫告一段落,但是我校生命教育卻剛剛開始。我校將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探索、研究、積累經驗,將生命教育落到實處,充分發揮育人功能,讓學生的生命之花開得更加絢爛多彩!

教研活動總結 篇5

xxxx年,以瓊中教育局提出的“形成優質學校與一般學校之間的合作研究、平等交流,打造一批優秀的教師團隊,促進全縣教育的均衡發展”為指導思想,堅持“用真誠的教育統一思想、用嚴格的規範統一行動,用科學的反思促進工作”為思路,以集體備課、業務學習、課堂觀摩、課改活動等為平臺,更新語文教學教育觀念、提升語文教師整體素質、紮實提高學生成績為指導思想,我們國小低段語文第七區域教研組按計劃紮實有序地開展了區域教研活動。

本次活動,我組全體組員在教研室的指導下,順利而出色地完成了教研活動任務。活動期間,組長給全體組員做了《一課一名師,一師一優課》活動指導,還解讀了“八引七環教學法”,並按《瓊中縣中國小新課改課堂教學環節要素評分表》對每節示範課進行評分。活動開始先由區域教研組長上示範課,組員於1月12日到縣一小聽區域教研組長上示範課。然後全體組員於3月27日到陽江學校聽雷冬梅老師上示範課;於4月17日到大豐學校聽洪秋老師和楊麗敏老師上示範課;於5月20日到新進中學附小聽張金玲老師上示範課;於6月8日到新進中心國小聽朱春梅老師上示範課。每次教研活動,各校領導都給予了我們大力支援,組員們都積極參與,安排上示範課的老師都能積極準備,精心安排。聽課老師都能認真地做好聽課記錄。課後,組員們都積極評課議課,各抒己見,併為授課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無論是在給新教師的磨課中,還是老教師的展示課後的研討中我們本組的老師都積極的準備,針對教學過程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教學中的困惑暢所欲言。教研活動研討的氣氛非常的濃厚。通過有效的教研活動,老師們發現了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真正做到了共同進步,共同提高。每次活動後老師們都會有很大的收穫。

通過本次活動中的學習、討論、交流,提升了本區域組語文教師整體素質,更新了教師們的語文教育觀念,轉變了組內語文教師的教育思想,並樹立”教研立教”的思想意識。組內教師積極探索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推廣了思源實驗學校的“八引七環教學法”,也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反思本次區域教研組的教研過程,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著些許不足。在今後的教研工作中我們還應把工作做得更細更實,還要善於發現我們日常教學中的問題,更要想辦法利用集體的力量進行矯正,促進各方面工作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善於學習,善於總結並取長補短。

教研活動總結 篇6

教研工作究其主旨就是教學研討工作,其目的在於用集體的智慧高效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用集體的智慧打造團結和諧的教研團隊,用集體的智慧共同成長起來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我校歷史教研組與學校發展目標相切合,積極推進以自主學習,合作育人,活動育人為主要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原來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以發揮學生主體性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把課堂變成學生幸福的樂園。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課堂教學,當然這與全組老師的努力是分不開的,現就本學年的教研工作做一總結。

一、確立本學期工作重心

根據教育教學規律,以縣局教育教學精神為依據,以學校的教學管理理念為依託。

二、本學期具體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積極貫徹縣局、學校教育工作精神。

(二)繼續推進課堂改革,積極實踐。我校經過一年多的課堂教學改革,教學模式已初具規模,成效卓著,在此基礎上,學校力主繼續深化,歷史教研組積極響應,本組成員在學校的高效課堂賽課活動中,積極準備,勇於實踐。

(三)加強教研組的教學研究,“精”制導學案。有“本”可參,有“案”可尋。一份好的導學案不僅能夠引領學生高效自主學習,對每位老師的課堂教學會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本學期,教研組的各備課組員都能以高度負責精神,積極參與集體備課,不限時,不限地,隨時隨地作研討,做到自覺、合作、有效。共同製作導學案,做到精備、精練、精講、精評。

(四)加強教研組的教學理論學習,積極參與省市縣的教學技能比賽,教學理論比賽。

(五)加強九年級備課組的備課研討工作,以九年級備課組為龍頭帶動教研組整體教學工作。九年級歷史教學容量大,時間緊,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這一直是個值得思考的主題。為此,九年級歷史備課組在改革教學模式的前提下,精心製作導學案,經常性地討論,研究階段性課堂學習重點,做到教學要有針對性,學生的學習才能有目的性。思想要永遠走在工作的前面,老師的工作要永遠走在學生的前面,考試的準備要永遠走在會考的前面,我相信,只要有心,我們都是無愧於老師這一稱號!

本學期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一年的課堂教學改革中,雖然卓有成效,但仍然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所以課改還要繼續進行,永遠沒有最好的一節課,只有更好的一節課。

(二)教研組的各位成員之間的默契性還要進一步磨合與加強。

(三)教學教學的各種工作上升到理論研究的高度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總之,群策群力,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是我們共同的心願,也是學校發展的動力。教研組建設勢在必行。

教研活動總結 篇7

時光荏苒,轉瞬間,大半個學期就已經過去了。在過去的這個學期裡,我們六年級語文教研組根據學校提出的主題式教研活動要求,六位教師群策群力,相互學習,共同研討,使主題式教研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現將我組的研討工作作如下彙報:我們組確定的教研主題是——活用教材資源,有效指導作文。

一、發現問題,確立主題。

眾所周知,作文是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作文教學也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難點,對於作文教學方式方法的探索,近年來,不斷湧現出大量的論點著述與成功教學範例。但在實際工作中,作文教學仍然是我們最棘手的問題。就本年級學生來說,缺乏寫作興趣,作文辭不達意,無法做到具體描述更是班級大部分同學都存在的問題。

如何為作文教學找到出路?《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實行課程改革要增強課程的資源意識,教師應該努力挖掘教材自身的課程資源。課文中隱含的豐富的人文精神和獨特的情感魅力,以及優美生動的語言、靈活精緻的表達、獨具匠心的佈局謀篇,為每一個閱讀者提供了習作的範本。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年級特點讓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學習這些方法,在作文教學中對這些方法進行有效的遷移訓練。鑑於此,我們年級組教師經過多次商討,在眾多的教研主題中,選擇了“活用教材資源,挖掘現有課本中的寫作技巧,進行有效性作文教學指導”這一教研主題。這既吻合當前提出的“指向表達的閱讀課”的理念,更是對學習課文寫作方法的遷移和運用。

二、深入思考,形成方案。

學期初,我組確立這個研究課題後,先蒐集整理了與此相關的資料,借鑑了一些與本課題相關的研究策略,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我們六位教師共同研討制定了實施方案,包括對本次研究的主題、問題提出的目的意義以及研究思路、活動步驟、預期效果、採取的措施等。

三、專題學習,交流心得。

為確保主題校本教研順利開展,我們組織小組成員針對方案進行學習和積累,收集有關的教學理論和實踐策略的文章,我們組學習了《國小語文課程標準解讀(高段習作部分)》、《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運用》、將軍晶老師20xx年發表的《指向表達的閱讀教學》、觀摩了管建剛老師執教的課例《理想的風箏》等,先期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撐。

在此基礎上,我們組召開了一次集體研討會,大家圍繞“如何在現有的課本中整合寫作知識,遷移運用到作文教學中?“在教學中運用這一觀點的最大收穫,體會是什麼?”等方面進行交流。教師們對此談出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學習心得,獲得了寶貴意見。

四、教學嘗試,切磋探討。

課堂教學是主題校本教研活動的主陣地,教學研究必須聚焦課堂,引導老師關注課堂,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教學能力。因此我們組確定由石會榕老師上研討課,通過以課例為載體落實研究主題。

在本年級的所有課文中,安徒生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字身屬於經典文例,又因為課文字身在想象和細節描寫這兩個方面獨具特色,因此,我們組確定以這篇文章為寫作指導的案例,交給學生通過幻象和細節描寫來突出心理的寫作方法。

為了提供原汁原味的課堂展現,解決實際問題,4月8日,石老師自己備課,上課,年級組老師集體聽課,通過課堂觀察,開展評課,研討,提出了改良策略。4月21日,根據年級組老師的建議,石老師再次調整課堂教學,第二次在組內上課,這次上課有意識地將集體研究的解決問題的策略運用在了課堂教學中,驗證、鞏固和深化了主題教研活動取得的成果。5月11日,學校專家組再次深入石老師的課堂,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在此,感謝他們的辛勤指導,為我們組的主題教研活動提供了有力支撐。5月19日,石老師代表我們年級組在全校進行了彙報上課。

五、成效及反思。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歸納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通過該課題研究,我組教師有了很多的收穫:

1、通過這次主題式研究活動,我組教師實現了反思與實踐之間的全面結合,使教學研究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主題式教研活動的過程,就是解決教學活動中缺少什麼就研究什麼,研究什麼就收穫什麼的過程。

2、通過本期活動,我組教師研讀文字的能力得以很大提高,教學觀念從“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開發運用課程資源的意識加強了,在平時的教學中能把有效地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活用課文中的寫作資源進行作文指導和寫作訓練,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很快。

3、通過本期教研活動的課堂實踐,我組教師在高年級習作教學中探索出了這樣一個作文教學模式,即“回顧課文——發現寫法——遷移訓練——練筆評改”四步作文指導模式。如我組石老師展示的作文指導課堂,就是在安徒生著名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挖掘出通過幻象和細節描寫凸現人物心理這一嶄新的寫作方法,並教會學生遷移運用到習作中去。使學生習得了人物心理描寫的具體方法,這也是當前語文教學工具性的重要體現。

當然,分享研究成果的同時,我們也在想:我們一味的挖掘和使用教材,會不會過分放大教材功用?讓學生“唯教材馬首是瞻”?老師眼睛總是盯著課文會不會使學生的視野狹窄?

誠然,作文教學是一個長期複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雖然本期的教研活動結束了,但是身為一線教師的草根研究永遠不會停止,我們將繼續行走在主題式教研的道路上,且行且思考!

TAGS: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