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鄉活動總結7篇

才智咖 人氣:1.85W

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並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有助於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並運用這些規律,不妨讓我們認真地完成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送教下鄉活動總結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7篇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1

為了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引領、示範和輻射作用,推動鄉鎮學校校本研修工作,增強鄉鎮學校教學水平,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推進“以學為主,當堂達標”課堂教學研究,根據進修學校小教部的工作計劃,於20xx年3月17日——4月末,針對板石國小進行全市國小語文骨幹教師“送教下鄉”活動。

本次活動與以往的送教下鄉活動不同,主要分這樣幾步走:我們先從受支援學校選一名重點教師,在對口支援學校選一名骨幹教師,3月17日帶領支援學校領導和骨幹教師到受教學校聽課座談,使兩所學校與兩位教師結成對子,以互動的方式對重點教師進行培訓、教學研究。從3月中旬到現在,兩位結對子教師分別到兩所學校參與現場活動(聽課、研討、集體備課)共計11次。在活動中兩位教師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我想,結對子的兩位教師在本次活動中收穫一定很大,特別對受助教師今後的成長會有很大的幫助。這次現場課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受助教師無論是理念的更新,還是教學方式的轉變,都有很大的突破。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夜得到了落實,學生思維活躍,能夠主動進行有效的合作、探究學習。整節課學習環境寬鬆,師生關係融洽,學生之間互動活動充分有效。

作為對口支援學校,二實驗國小從領導到幫扶教師都付出了不懈的努力,結對子教師互相研討備課方案,董校長親自聽課評課導課,對課堂教學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再通過作課教師自我反思,整理教學思路,認真鑽研教法學法,經過精心的準備,為我們展示了很好的課堂教學。在此,為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次活動在我市城鄉結對子活動中起到很好的表率,也是我市國小語文學科“中心備課組活動”的一個縮影。希望能作為一個良好的開端,在今後促進城鄉語文教學“以學為主,當堂達標”這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2

國小語文素養,是指國小基礎教育階段學生應當具備的語文知識、自身基本素質和修養,而要培養這些能力,讀書是關鍵。所謂“熟讀成誦”、“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反覆地閱讀,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文字的中心思想,提高語文的認知能力,增強學生的求知慾。學生在讀中觸發形成良好的語感,在讀中積澱和感悟,在讀中進行美的享受,最終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在語文素養概念中,要求語文教學具有較高的質量。合理的閱讀教學,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每篇課文都隱含作者獨有的思想情感,要想與作者產生共鳴,需要學生精讀文字,讀文產生感情,使其有身臨其境之感。

xx老師在教學《絨毛小熊》時,整堂課富有童真童趣,孩子們在老師親切的引領下,帶著對生活的感受以及豐富的情感領略了語言的魅力、課文的精彩。尤其是當孩子們上臺分享自己和玩具相處過的快樂時光時,我覺得很有意思。這說明xx老師的這節課喚醒了學生的生活和情感,更重要的是通過仿照課文的例子把情感和生活變成了修飾的語言表達了出來。我想孩子們在課堂上能夠有如此出彩的表現,與老師本身的魅力和紮實的基本功是分不開的,整堂課“讀”的環節居多,xx老師善於抓住二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有層次並有針對性地引導孩子們帶著生活和情感融入文字中去品讀。我想:只要學生的思想能夠融入文字中,並同生活實際產生聯絡,情感就一定會波動,素養一定會提高。再來,孩子如果能在每節課當中都能感受到語言文字後面的生活和情感,那麼,他的學習是很快樂的。

語文素養的培養基於課堂卻不能完全依賴於課堂,僅靠課堂傳授的那點知識顯然是杯水車薪的,應在課堂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積累是文化底蘊的積澱,是提高語文素養的有效手段。教師可向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供學生閱讀,並利用課堂教學的時間組織學生將自己近段時間閱讀的課外書,或者是自己喜歡的、自己有感想的讀物講述給同學聽。我將此方法運用到教學中,效果頗佳。從剛開始的“難以啟齒”到後來的“滔滔不絕”,甚至有些學生介紹的書籍成為課後班級炙手可熱的讀本。

在新課標國小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落實“讀”訓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在閱讀中培養語感,激發情感,進一步提升他們的思想認識,讓語文素養“讀”出來。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3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為了更好地把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送往農村學校,以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教師專業的均衡發展。

20xx年,教研室各學科教研員在侯馬市教科局領導的正確指揮下,積極、主動地、富有創造性地開展了送教下鄉活動,現將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一、實現了送教者與看課者的雙贏

送教下鄉活動為農村中國小校送去的是新的教學理念、先進的教學模式、前沿的課改資訊、科學的教學方法和高超的教學技巧,使廣大教師在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過程中,教學能力、教學水平均得到顯著提升。

侯馬五中的英語教師張俊玲到高村中學上了一節英語課,課後高村中學的老師普遍反映張老師的英語口語水平就是高,表達清楚、準確,感染力特別強,給他們很對的啟發,他們決心像張俊玲老師一樣用飽滿的熱情、高超的技藝去贏得學生們的認可。而張俊玲老師卻說,這次下鄉我覺得也很有收穫,高村中學條件這麼艱苦,可高村中學的老師卻一點也沒有怨言,幾年甚至幾十年如一日的在這裡辛勤的工作,他們的工作態度值得我學習?

二、提高了教學觀摩課的可信度

由於種種因素的影響,有不少教師對示範課表示懷疑,認為示範課就是表演課。為此我們加強了對示範課的指導,使教學設計具有真實性、科學性、可操作性,所以送教教師不受條件的限制,不管面對什麼樣的學生,不管有沒有多媒體同樣能上好課。參與看課的教師真切地意識到:不可一味埋怨客觀條件的差異,“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優化教學設計,充分挖掘學生自身具有的巨大潛能”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

化學學科教師馮豔陽,是民辦學校的一位老師,雖然精益學校條件相對要差一些,但是她的課一點也不遜色,當她的課在張村的課堂上展示出來以後,大家驚異的發現,這是多麼優秀的一堂課呀,其專業水平一點不必公辦學校的差,甚至更勝一籌,其語言、簡練、準確、專業程度令人傾佩不已?

三、送教教師認識到自己不僅是教學的踐行者,更是教學的研究者

送教下鄉活動,搭設了校際間交流的橋樑,促進了校際聯動,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通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教師的課程視野開闊了,教師學會思考了,教學研究意識也蔚然成風。

劉小戰老師在課後反思中這樣寫到:“這節課我從學生的學情出發,設計課堂提問。教學中過難的問題,要求過高,學生難於回答,

失去作答的信心;過易的問題學生學起來沒勁。只有哪些學生解答起來有一定難度,但通過努力可以解決的問題才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通過課前幾分鐘的觀察,發現村裡的孩子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就及時調整了教案,讓學生從生活實際來談,再結合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表情,敏銳地發現、靈活的設計一些學生解答有難度,但又是可以解答的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提問的效率。在體現師生互動方面配合的比較突出,注重了對學生能力的訓練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加強學習,摸索出更適合學生理解掌握的獨立閱讀課文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樂學、愛學、主動學。”

四、送教教師的獻身說法,使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不再抽象。

送教下鄉充分發揮了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專業引領作用,讓這些土生土長的“實踐專家”獻身說法,激發了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促進了教師之間的溝通,使教師在學習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技巧、教學語言的同時,逐步意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地及時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學觀念和專業知識結構,努力轉變和改進教學行為,以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

數學學科邢麗老師以尊重兒童個性、活躍兒童思維著稱。她送教六年級《比例的應用》一課時,為兒童提供充分的時空,注重兒童知識的形成過程。觀摩者不約而同產生共鳴:“在邢老師的課堂上,根本就區分不出誰是學困生。”教師時時刻刻把兒童推向主人翁的地位,為兒童提供“做數學用數學”的機會,體現的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本次送教下鄉為廣大村裡的教師提供了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育理念的發展空間,實踐證明送教下鄉活動是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最便捷、最迅速、最有效的培訓方式。

在送教下鄉的過程中,我們確實做了一些工作,但是這和廣大鄉村學校、鄉村教師的期盼還有很大距離,面對這些差距時,我們覺得自己做的還很少,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下學期,我們將進一步加大下鄉力度,把更多、更好的教師送到學校去,讓全市教師的都能從中受益,都能有所提高。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4

為了更好地發揮市級示範幼兒園的引領作用,促進結對園所幼兒教育的發展,XX區第一幼兒園教師一行3人在教學副園長高婷的帶領下,來到延支山幼兒園開展送教下鄉活動。

此次XX區第一幼兒園選送了兩節教育活動課程,第一節是李會娟老師執教的中班科學活動《神奇的磁鐵》,選材適宜、設計巧妙,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孩子們感受磁鐵的奧祕!李老師通過生動的情景匯入,吸引幼兒注意力;緊接著出示實驗表格,讓幼兒先猜測哪些物品能被磁鐵吸住,哪些不能;然後發放操作材料讓幼兒通過實驗獲得正確答案;最後小結,想想生活中需要用到磁鐵的地方,體會磁鐵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整堂課氣氛活躍,幼兒參與性極高。第二節是保教主任吳芬老師帶來的小班語言活動《愛吃水果的牛》,吳老師親切的話語很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運用奶牛頭飾吸引幼兒注意,直接進入主題,整堂課通過觀看圖片、聽故事、說一說、想一想環環相扣,層層遞進,老師注重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鼓勵孩子大膽想象,大膽說,整堂課氣氛活躍,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延支山幼兒園也積極組織老師聽課、評課,相互交流與反思。

本次“送教下鄉”活動不僅加強了幫扶結對園之間的交流與學習,更有效順應了當前幼教均衡發展的需要,真正實現了“資源共享、共同提高”的幼兒教育理念。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5

為了探究教學教研新的途徵,在縣教育局、教研室的組織安排下,我有幸參加了 “縣名師送課下鄉教研活動”。這次活動從20xx年3月17日到3月23日,得到了學校、學校、中心學校和張佳坊學校的大力支援。縣教研室成文輝主任、教研員積極與學校做好協調勾通工作,組織上課和評課,更由於他們出色的組織工作、高度的責任感以及為此所付出的艱辛的勞動,才使整個活動開展得井井有條,取得了圓滿成功。回顧幾天的教學活動和我聆聽到的同行的肯定和建議,我更感到收穫不少。現就此作如下總結。

本學期開學初,縣教研室就傳達了送課下鄉的資訊。要求我從低年級的識字教學、閱讀教學與說話教學中選取兩種課型準備好兩節課。雖說幾年都沒有教低年級了,這項任務讓我感到有些束手無策,但這是我第一次以名師的身份參加送課下鄉活動,這項任務既艱鉅又光榮,不能怠慢。於是我立即行動,選定一年級的《識字4》和二年級的《日月潭》作為教學內容,精心準備。

我根據課標理念,考慮到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山區學校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的每個環節,反覆斟酌,認真備好課。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我製作了精美的教學情景圖、識字卡片和風光短片課件。

在臨近活動的前一天,教研室孫老師通知我,學校的校長說他們的老師很想聽一堂識字課,於是我做好了上識字課的充分準備。識字課講的是一首描寫小動物在夏天裡活動情形的兒歌,以及十一個帶蟲字旁的會認字和兩個帶蟲字旁的會寫字。一進課堂,孩子們就被這幅美麗清新的夏日風景圖和可愛的小動物圖片深深吸引住了,自然一下子就把孩子們帶入到了學習的情境中。課堂上,孩子們對認識小動物的名字、幫小動物找家等識字形式非常感興趣,對“發現生字的結構特點”“給字加偏旁”“找朋友”等鞏固識字的活動積極性也很高。整堂課氣氛較為活躍,識字效果也還不錯。

之後,我在其他各所學校也是講授同一內容。但各校的情況不同,學生的表現不同,因而我採用的教學手段也不盡相同。尤其是在調動學生積極性、激勵學生方面,我每到一個班級,都先與孩子們進行交流,瞭解他們的學習習慣和興趣愛好以及編組情況,以便我在教學中儘量能夠適應孩子們,做到因材施教。在這一點上,讓我得到鍛鍊,得到了提高。

每堂課後,我都進行了反思。雖然我每次都是按照熟讀兒歌,學習生詞;尋找規律,教給方法;深化朗讀,培養語感;學練結合,拓展昇華這幾個環節有條不紊地進行教學,同時把遊戲引進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反饋中,同行老師也對我組織教學、鑽研教材、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以及課堂教的有效性作了充分的肯定。但是每一堂課都難得做到盡善盡美。由於個性的原因,我的教態還不是很親切,與學生的親和力還不夠;在指導學生識字方面還不是十分到位,在書寫指導方面考慮得得不是很周全。在今後的教學教研中,還需多加學習,努力鑽研,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使自己的教學藝術更加精湛。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6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為了更好地把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送往偏遠山區,以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教師專業的均衡發展。縣教師進修學校國小部各學科教研員在校領導的正確指揮下,積極、主動地、富有創造性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通過調查訪問——瞭解基層之需;通過看課評課——深入瞭解師資隊伍現狀;通過送教下鄉——送去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通過互動研討與講座——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經過大家開動腦筋,精心籌劃,踏實工作,真誠服務,國小部的送教下鄉工作受到基層學校的好評和歡迎。

在送教下鄉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發揮典型教師的示範輻射作用;改變了過去的教研指導方式,將教研重心下移,面向比較偏遠的山區鄉鎮;到課堂上、師生中,瞭解農村學校在課改中存在的問題,解決教師課改中的困惑;……整個活動中,教研員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把調研、教研與教師培訓相結合,發揮典型教師傳、幫、帶作用,極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實效性,有效促進送教和受教教師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推動新的課程改革,送教下鄉活動效果顯著。

一、 實現了送教者與看課者的雙贏

本次送教兩個鄉鎮-------吉洞鄉和八會鎮,語文五節,數學五節。兩個鄉鎮的 名教師參加了觀摩。課上送課教師精彩示範引領,課後教研員精當的點評,同時改變“一言堂”的局面,看課者也積極參與研討,送課教師與教研員針對困惑的問題,做了具體的指導、熱情解答,多角度、全方位為教師充電。

通過送教活動同時還歷煉了一批年青教師,送課者深有感悟,此項活動創造了磨練自己的機會,積累了許多借班上課的教學經驗,有利於自身專業化的成長。作為一名研究型教師,語文學科孫軼老師積極投身於語文課程改革,通過不斷的學習、探索和實踐,探索出預習——彙報課的教學模式,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她曾經多次送教,課後,她非常激動地說:“我想看看我的教學思路借班上課能不能行得通。”經實踐檢驗,她從調動學生的興趣入手,通過紮實有效的訓練,體現了開放的語文教學意識,在鄉鎮學校,面對陌生的學生不但可行,而且效果不錯!這無疑堅定了她本人的研究信心。語文科的陳立賀老師是第一次送教下鄉。為了更好的把課上好,她多次和教研員溝通、研究,反覆修改教學方案。在李鶴老師的指導下,終於上了一節原生態的`、具有新理念的、基層教師能學得來的、有一定高度的閱讀課。受到了老師們的好評。

數學科金玲、唐麗媛和徐巖三位教師在翟金環和李春凌兩位教研員的精心指導下 出色地完成了本次的任務。

送教下鄉活動為鄉鎮學校送去的是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課改資訊、科學的教學方法和高超的教學技巧,廣大教師在相互交流學習過程中共同提高著。

二、、提高了教學觀摩課的可信度

由於種種因素的影響,有不少教師對示範課表示懷疑,認為示範課就是表演課。為此我們加強了對示範課的指導,使教學設計具有真實性、科學性、可操作性,所以送教教師不受條件的限制,不管面對什麼樣的學生,不管有沒有多媒體同樣能上好課。參與看課的教師真切地意識到:不可一味埋怨客觀條件的差異,“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優化教學設計,充分挖掘學生自身具有的巨大潛能”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

三、 送教教師認識到自己不僅是教學的踐行者,更是教學的研究者

送教下鄉活動,搭設了校際間交流的橋樑,促進了校際聯動,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通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教師的課程視野開闊了,教師學會思考了,教學研究意識也蔚然成風。

孫軼老師在課後反思中這樣寫到:“這節課我從學生的學情出發,設計課堂提問。教學中過難的問題,要求過高,學生難於回答,失去作答的信心;過易的問題學生學起來沒勁。只有哪些學生解答起來有一定難度,但通過努力可以解決的問題才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通過課前幾分鐘的觀察,發現山區的孩子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就及時調整了教案,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對小動物的認識和看法來談,再結合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表情,敏銳地發現、靈活的設計一些學生解答有難度,但又是可以解答的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提問的效率。在體現師生互動方面配合的比較突出,注重了對學生能力的訓練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加強學習,摸索出更適合學生理解掌握的獨立閱讀課文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樂學、愛學、主動學。”

課後的教研員李春凌和李鶴兩為老師從課堂教學模式、課標的體現、動態教學的生成、課堂實效性等方面進行了點評,啟迪了教師的思維,提升了教師專業化水平。

四、 送教教師的獻身說法,使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不再抽象

送教下鄉充分發揮了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專業引領作用,讓這些土生土長的“實踐專家”獻身說法,激發了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促進了教師之間的溝通,使教師在學習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技巧、教學語言的同時,逐步意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地及時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學觀念和專業知識結構,努力轉變和改進教學行為,以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

語文學科首山鄉中心國小馬曉晶老師執教《地震中的父與子》,讓教師真切地感受到了如何“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如何在“實現師生與文字的對話”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提高了認識。抽象的教學理念轉化為看得見,感受得到的教學行為。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7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為了更好地把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送往偏遠山區,以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教師專業的均衡發展。縣教師進修學校國小部各學科教研員在校領導的正確指揮下,積極、主動地、富有創造性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通過調查訪問——瞭解基層之需;通過看課評課——深入瞭解師資隊伍現狀;通過送教下鄉——送去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通過互動研討與講座——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經過大家開動腦筋,精心籌劃,踏實工作,真誠服務,國小部的送教下鄉工作受到基層學校的好評和歡迎。

在送教下鄉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發揮典型教師的示範輻射作用;改變了過去的教研指導方式,將教研重心下移,面向比較偏遠的山區鄉鎮;到課堂上、師生中,瞭解農村學校在課改中存在的問題,解決教師課改中的困惑;……整個活動中,教研員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把調研、教研與教師培訓相結合,發揮典型教師傳、幫、帶作用,極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實效性,有效促進送教和受教教師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推動新的課程改革,送教下鄉活動效果顯著。

一、 實現了送教者與看課者的雙贏

本次送教兩個鄉鎮-------吉洞鄉和八會鎮,語文五節,數學五節。兩個鄉鎮的 名教師參加了觀摩。課上送課教師精彩示範引領,課後教研員精當的點評,同時改變“一言堂”的局面,看課者也積極參與研討,送課教師與教研員針對困惑的問題,做了具體的指導、熱情解答,多角度、全方位為教師充電。

通過送教活動同時還歷煉了一批年青教師,送課者深有感悟,此項活動創造了磨練自己的機會,積累了許多借班上課的教學經驗,有利於自身專業化的成長。作為一名研究型教師,語文學科孫軼老師積極投身於語文課程改革,通過不斷的學習、探索和實踐,探索出預習——彙報課的教學模式,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她曾經多次送教,課後,她非常激動地說:“我想看看我的教學思路借班上課能不能行得通。”經實踐檢驗,她從調動學生的興趣入手,通過紮實有效的訓練,體現了開放的語文教學意識,在鄉鎮學校,面對陌生的學生不但可行,而且效果不錯!這無疑堅定了她本人的研究信心。語文科的陳立賀老師是第一次送教下鄉。為了更好的把課上好,她多次和教研員溝通、研究,反覆修改教學方案。在李鶴老師的指導下,終於上了一節原生態的、具有新理念的、基層教師能學得來的、有一定高度的閱讀課。受到了老師們的好評。

數學科金玲、唐麗媛和徐巖三位教師在翟金環和李春凌兩位教研員的精心指導下 出色地完成了本次的任務。

送教下鄉活動為鄉鎮學校送去的是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課改資訊、科學的教學方法和高超的教學技巧,廣大教師在相互交流學習過程中·共同提高著。

二、、提高了教學觀摩課的可信度

由於種種因素的影響,有不少教師對示範課表示懷疑,認為示範課就是表演課。為此我們加強了對示範課的指導,使教學設計具有真實性、科學性、可操作性,所以送教教師不受條件的限制,不管面對什麼樣的學生,不管有沒有多媒體同樣能上好課。參與看課的教師真切地意識到:不可一味埋怨客觀條件的差異,“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優化教學設計,充分挖掘學生自身具有的巨大潛能”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

語文學科沙嶺中心國小陳立賀老師執教的三年級閱讀課《陶罐和鐵罐》,由於教師在備課時考慮周到。所以,教師無論面對怎樣的學生,都會喚醒學生的學習的潛能。語文學科沙嶺中心國小孫軼老師執教的四年級閱讀課《小獅子愛爾莎》一課。語文新課標第二學段(3——4年級)關於的閱讀訓練重點是“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詞句訓練是四年級年段訓練的重點。 “你是從哪個具體的詞句看出來的?”和“看你從哪些具體的詞句中體會到獅子的可愛。”的提問,緊扣年段訓練重點。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學生的學習活動緊緊圍繞結合課文詞句,理解愛爾莎的特點展開。這兩問環環相扣,統領學生對全文主要內容的學習,引領學生展開整潔課堂的學習活動。在學生合作中,老師深入到小組瞭解學生是怎樣學習的。接著各小組進行彙報,學生能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來談,學生通過“滴溜溜直轉”“把我撲倒在地”“張開嘴讓我看”等詞體會到了文中的小獅子是一隻可愛、乖巧、懂人性、淘氣、可憐……的特點。鼓勵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閱讀批評,擴充套件學生思維空間,使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示,享受審美樂趣。再通過課前對獅子的印象與書中小獅子的對比,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對小獅子的關愛之情。最後讓學生把自己想說給小獅子的話寫下來,訓練學生寫的能力。

三、 送教教師認識到自己不僅是教學的踐行者,更是教學的研究者

送教下鄉活動,搭設了校際間交流的橋樑,促進了校際聯動,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通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教師的課程視野開闊了,教師學會思考了,教學研究意識也蔚然成風。

孫軼老師在課後反思中這樣寫到:“這節課我從學生的學情出發,設計課堂提問。教學中過難的問題,要求過高,學生難於回答,失去作答的信心;過易的問題學生學起來沒勁。只有哪些學生解答起來有一定難度,但通過努力可以解決的問題才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通過課前幾分鐘的觀察,發現山區的孩子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就及時調整了教案,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對小動物的認識和看法來談,再結合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表情,敏銳地發現、靈活的設計一些學生解答有難度,但又是可以解答的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提問的效率。在體現師生互動方面配合的比較突出,注重了對學生能力的訓練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加強學習,摸索出更適合學生理解掌握的獨立閱讀課文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樂學、愛學、主動學。”

課後的教研員李春凌和李鶴兩為老師從課堂教學模式、課標的體現、動態教學的生成、課堂實效性等方面進行了點評,啟迪了教師的思維,提升了教師專業化水平。

四、 送教教師的獻身說法,使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不再抽象

送教下鄉充分發揮了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專業引領作用,讓這些土生土長的“實踐專家”獻身說法,激發了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促進了教師之間的溝通,使教師在學習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技巧、教學語言的同時,逐步意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地及時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學觀念和專業知識結構,努力轉變和改進教學行為,以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

語文學科首山鄉中心國小馬曉晶老師執教《地震中的父與子》,讓教師真切地感受到了如何“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如何在“實現師生與文字的對話”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提高了認識。抽象的教學理念轉化為看得見,感受得到的教學行為。

數學學科金玲老師以尊重兒童個性、活躍兒童思維著稱。她送教 年級《 》一課時,為兒童提供充分的時空,注重兒童知識的形成過程。觀摩者不約而同產生共鳴:“在金老師的課堂上,根本就區分不出誰是學困生。” 唐麗媛和徐巖兩位老師,她們分別送教的年級《 》和六年級《比例的應用》的課堂上,教者時時刻刻把兒童推向主人翁的地位,為兒童提供“做數學用數學”的機會,體現的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本次送教下鄉為廣大山區教師提供了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育理念的發展空間,實踐證明送教下鄉活動是提高偏遠地區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最便捷、最迅速、最有效的培訓方式。

六、因地制宜開展送教活動,凸顯實效性。

由於地域差異,校際間的教育資源不盡相同,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幫助基層學校解決實際問題,是教研員開動腦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一個內容。

本次語文和數學兩個學科認真篩選送教骨幹教師,我們不是簡簡單單的上一節課就草草了事。在送教之前,骨幹教師要做充分的準備,並針對具體的送教地點,做出相應的教學設計,不用多媒體的儘量不用,而且在教學之前,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並且都在首山一小、二小做了試講,做到心中有數,用教師看得見、摸得著的、學得來的方法,為教師提供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上的支援。

以上只是國小部送教下鄉活動的幾個側面,隨著我縣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深入,國小部全體成員將繼續轉變觀念,進一步提高服務意識,充分利用我縣現有的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把基層學校的需要作為我們教研的工作目標,及基層所急,送基層所需,以切實提高我縣國小教師專業化水平,以優質教育資源為依託,促進我縣教育的全面發展。

TAGS:送教 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