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困難父母該怎麼辦

才智咖 人氣:2W

從兒童心理門診接收的病例發現,兒童心理障礙主要是三大方面的問題:學習能力障礙、情緒性格問題、心理障礙和疾病。能主動就診的孩子中有80%屬於學習能力障礙,即感覺統合失調。情緒情感問題比較少,真正發展到心理疾病的就更少了。

孩子學習困難父母該怎麼辦

在以往,人們都認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作業拖拉、粗心大意是有意的,實際上這都是由兒童整體感覺發展不平衡所致的。之所以有這麼多孩子有學習能力障礙的問題,與兒童的出生經歷及早期教育有關。

首先,在胎教中,現在很多母親還在給胎兒聽胎教磁帶。現已發現有些幼兒由於聽覺刺激不適當,反而造成失聰。胎兒應該有一個安靜的生長環境,不應該受到無端的打擾。在母體中,胎兒要聽到羊水的聲音、心跳的聲音,音樂穿過羊水再傳到胎兒的耳朵裡,胎兒能夠感受到的很可能就是噪音了。這種孩子長大以後很可能就會顯得比較煩躁。音樂要聽,但是不應該直接放在孕婦的腹部,而是孕婦自己聽,心情愉快之後,供氧的能力就增強,就會有益於胎兒生長。

其次,與出生方式有關。出生時窒息或難產等會影響嬰兒大腦皮層的功能發育。

再次,與沒有經過爬行訓練有關。現在2/3的城市兒童缺乏爬行訓練,過早地使用學步車。嬰幼兒在爬行的時候,會努力抬頭,四肢、手眼的協調能力得到訓練。沒有爬行經歷的孩子,長大以後手可能會不聽指揮,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時過慢。

另外,現在有些家長有意識地讓幾歲的孩子背詩詞、字典、地圖等,有專家認為,孩子3歲之前,不應該進行這些機械記憶訓練。兒童的大腦容量是有限的,3歲之前,應該著重發展孩子的適應能力、語言能力、想象力等,而不是機械記憶。

因此,為避免孩子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對於兒童的早期教育,應著重從幾個方面進行:1.一歲以內,進行大肌肉訓練,主要是抬頭、爬、抓、旋轉、翻、坐等,鍛鍊大腦對四肢的指揮能力。2.進行小肌肉的`精細動作的訓練,如抓、握、摳等。3.進行語言系統的訓練。4.進行社會適應能力的訓練,要經常和孩子聊天,帶著孩子到朋友家做客,讓孩子有適應陌生環境的機會。5.進行感覺訓練,要經常撫摸孩子,和孩子有身體的接觸,讓孩子感受到與人接近的安全感

(1)面對現實,克服僥倖心理:父母要對兒童的生長髮育瞭如指掌,如果發現孩子動作或語言比同齡兒童遲,要立即去醫院檢查。精神發育遲滯的診斷,的確令患兒的父母難以接受,但也應當清楚地認識到疾病是客觀存在的。比較理智的方法就是正視觀實,儘早發現問題,早期干預,早期治療。越是早期干預,患兒的可塑性越大,否則將會失去時機。

(2)客觀評價患兒的智力水平,制定有效治療措施:如能找到精神發育遲滯的病因,可以對因治療。邊緣性和輕度精神發育遲滯患兒應積極進行早期治療,早期教育,以勤補拙,這樣可以克服孩子腦子笨的情況,而進入正常人的行列。對於中度精神發育遲滯兒童,應以訓練其生活技能,以掌握生存技能為主。對這類兒童,父母的期望值不能過高,否則會一事無成。對於重度精神發育遲滯兒童主要以康復訓練為主,使患兒在別人的幫助下生活能夠自理。

(3)進行必要的心理學知識的學習:熟悉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心理特點,客觀地瞭解自己的孩子,對孩子的智力結構、先天優勢及不足要有正確的評價,還應瞭解孩子的個性和發展趨勢。要認識到孩子不是縮小了的成人,也不是父母的再版,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他自己的特性。孩子出現了學習困難後,應找心理醫生,對孩子的智力結構、記憶能力、語言能力、計算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個性傾向、社會適應能力,做科學地、客觀地評價,根據評價的結果進行有目的的培養,並且可以通過特殊教育訓練來糾正孩子的智力缺陷和其他方面的不足,或通過一些非智力因素的訓練,如進行學習動機的培育,可以使學習困難兒童在學習過程中彌補自己智力上的缺陷,糾正不良個性,使孩子的學習成績得以提高。

(4)採用藥物治療:一些患兒學習困難是由於代謝營養或感染中毒等生物因素所致,所以應採用藥物治療。

①對因治療:常採用抗感染藥物、解毒劑及補充必要的營養等方法;

②促進腦細胞代謝治療:常可應用多種氨基酸、腦復康、腦氨肽。Y-氨醋酸、葉酸等口服藥物進行治療,或肌肉注射乙酸谷醯胺、靜脈滴入腦活素等治療方法;

③對症治療:精神發育遲滯兒童往往伴有精神運動性興奮,易衝動,攻擊性及自傷行為,可採用適量的抗興奮藥,如卡馬西平等,對伴有癲癇的患兒可以進行抗癲癇治療。

TAGS:父母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