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管理自己或孩子的方式

才智咖 人氣:5.73K

男人不成熟的七大表現和建議

1.愛逃避,不愛思考:對自己,總想著有些事情那麼煩乾脆睡一覺算了不管了,最後那些事情直接來找你了,措手不及;對別人,總想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對於新奇的想法也不喜歡探尋和考證,導致視野受限,想法簡單。

學習管理自己或孩子的方式

建議:人生中的難題從來不會自己消失,深入思考讓人頭疼,但卻能讓你成長。

2.思維定勢:很難從自己的邏輯中跳出來去感受他人的想法,也不願意去了解自己不認同的東西,在進行認知之前就已經先行否定,說白了就是狹隘。

建議:嘗試換位思考,理解別人的邏輯。把“體會”放在“評價”之上,把“客觀”放在“虛榮”之上。

3.患得患失:糾結這個糾結那個,什麼都想要,什麼都不能少。

建議:直面失去,學會哀傷,聲嘶力竭地大哭一場然後再沒心沒肺地繼續前行。更何況,你所糾結的東西往往也沒那麼必不可少。

4.面子控:不敢提問,不敢犯錯,內心自卑又想方設法掩蓋。但往往是欲蓋彌彰。

建議:面子沒有你想象中那麼值錢,活在別人的評價中一生都會非常痛苦。

5.喜歡評判和比較:“這個人很牛”、“那個人很渣”、“我不如你努力”、“他不比我聰明”。自卑與自負的共存,往往來源於內心的攀比,同時也經常自欺欺人。

建議:存在即合理,每個人都是很平凡的,把注意力多放在自己的想法與感受之中,不要過多在意別人的軌跡。

6.不能放下成見:由於個人情感因素對很多事情主觀臆斷,下意識地把事實拉向自己,卻還覺得自己很客觀。

建議:養成冷靜思考的習慣,每當情感激動的時候嘗試著去思考自己有沒有主觀情感的摻雜,安靜一會,拋下成見再回到思考中來,會對這個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

7.不能正視自己:不能客觀看待自己的優點、缺點以及慾望,也害怕在人前袒露這些。

建議:每個人都是平凡的,每種感受也都是平等的,用心去體會內心的每一種情感變化,不要刻意區分它們的“好”或者“壞”,去關注它們真實的樣子,而不是你希望它們變成的樣子,真實的自己,勝過完美的自己。

怎麼走出壞情緒

相信不管是誰被批評後,心情都是很不好的,為了不讓這樣的壞心情影響自己,又該如何調節自己的壞心情呢?被批評後該怎麼走出壞心情?下面來看則案例。

怎麼走出壞情緒

亦凡的倒黴事一樁接著一樁。先是不小心把內部檔案發給客戶,然後遲到被抓個正著。這天,亦凡被上司叫去痛批一頓,他越聽越沮喪、越憤怒,想拍屁股走人。

下班後,女友喊他逛街,亦凡耷拉著臉吼道:“誰像你那麼清閒!”女友知道他遇上了煩心事,莞爾一笑,拉他回家。兩小時後,亦凡精神奕奕地走出來。那麼,他的負能量是如何化解的呢?

第一步,釋放委屈。女友一進門就給了亦凡一個擁抱。人在挨批後,需要的不是建議,而是鼓勵和安慰,這會讓他感受到支援和包容。擁抱後,女友建議亦凡把挨批時的感受說出來,並不斷給予認可。這讓亦凡宣洩了不良情緒。若沒有傾聽者,也可以把這些寫紙上。

第二步,發現收穫。冷靜後,亦凡覺得自己無非丟了面子,但挨批證明上司對自己有期待。同時,自己確實要調整狀態,否則會跟升職加薪無緣。

第三步,找回信心。儘管心情好些了,但亦凡仍對上司說自己“我就沒見過你這麼差的人”耿耿於懷。女友問:“他真沒見過嗎?他罵過別人嗎?”亦凡釋然,上司評價人一向如此,“我並沒他所說那麼差。我不該為上司的一句話否定自己。”

第四步,重新振奮。負面情緒消失了,亦凡也開始重新振奮起來。他動情地對女友說:“你真好!我吼你的時候,幸好你沒跟我一樣發脾氣,也沒說‘有什麼好生氣’之類毫無營養的安慰話。”推己及人,受批評後,你知道該如何處理了嗎?

批評後心情不好,沒事,想要趕走你的壞心情,第一步你先釋放自己的委屈,冷靜下來後發現自己仍是有收穫的,最後記得找回自己的信心,重新振奮。

新概念減壓方式

新概念減壓方式

我們都知道,現在很流行的一種減壓方式——瑜伽。但是,瑜伽未必適合每一個人,也未必是最有效的減壓方式。近日,美國某雜誌就報道,我們在對抗壓力的時候,不要一成不變,需要換個心理角度,接受一些新的概念,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減壓方式。

能睡就睡VS不消氣不上床

以前,夫妻倆吵得不可開交時,都想先說清楚,和好了再睡覺。如今,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婚姻與家庭學博士安德里亞-威特伯表示,強迫自己討論問題會限制自控能力和思考能力。不如暫時休戰,先睡一覺,明天再“談判”。

發洩脾氣VS控制情緒

從小家長就教育我們要剋制脾氣,但是《生物精神病學》上的最新研究顯示,把恐懼、憤怒情緒說出來,可以減少壓力激素的分泌。比如堵車、受氣時罵上幾句。

逗寵物VS找朋友

心情不好,我們首先想到家人和朋友。然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詹姆士·布拉什科維奇研究發現,逗逗寵物能更有效地降低因壓力而上升的血壓。

轉移注意VS喋喋不休

美國肯特州立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卡琳-柯夫曼發現,喋喋不休地訴苦並不適合每個人,反而可能引發其他健康問題。痛過之後,轉移注意力更為有效。

吃黑巧克力VS不吃東西

因為怕長胖,很多人心情不好時不敢吃零食。但《蛋白質組學研究》撰文指出,吃塊黑巧克力可以緩解緊張的神經,減少壓力激素。

隨心所欲VS靜心冥想

心情煩悶,大部分人都勸告自己深呼吸、冥想。然而,《諮詢與臨床心理學》上的研究顯示,這一方法並非適合所有人。任何有助於忘掉煩惱的事情都可以嘗試,冥想不管用,可以試試跑步、織毛衣等。

心理健康小編結語:很多人都覺得能剋制自己的情緒是良好的表現,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我們需要順著自己的情緒,才更有利心理健康。因此,當我們感到暴躁、忿怒或疑惑,我們要面對這些負面情緒,適當地把它們發洩出來,不要試圖壓抑,壓抑我們的情緒會使壓力增加。

如何讓孩子形成“良性憤怒”?

憤怒總是令我們感到不舒服,不管是看到別人發火還是自己感覺氣憤都會不舒服。而看到自己孩子生氣則更加令我們難以忍受。為了緩解這種不舒服的感覺,父母通常要求孩子“別哭”或者說“沒什麼好哭的”之類的話。正是這些時候,孩子心中開始種下了不良的宣洩憤怒的種子。

這些要求孩子“別哭”的家長是在傳授他們父母的教育方式,而他們父母又可能是受到自己父母同樣的教育,這種教育方式還可往上追溯。事實上讓你的孩子“別哭”本身是對孩子的一種冷暴力,孩子可能以後仍然需要人幫助解決抑鬱、成癮以及其他心理問題。但是當我們讓孩子和我們自己都學會良性的發怒方式,就能阻斷這種惡性迴圈。

要了解強行壓制情緒為什麼不健康,你可以可以把情緒想象成是身體上的傷口。當你切到自己的手指,你的身體會立即反應,收縮血管,釋放白血球。為了讓受傷的手指復原,你得讓身體的自然機制進行工作。與身體一樣,心理也知道如何治癒情緒創傷。要讓心靈痊癒,你也需要讓自己經歷一段修復過程。如果你不經歷這一過程,當生活中又發生了類似的事情,這些舊情緒又會重新出現,帶來痛苦。如果你不學會怎麼檢查自己的情緒,讀取其中的資訊然後再發洩掉,這些情緒就會像永不閉合的傷口一樣永遠存在。

當我們發覺自己的憤怒太強烈,無法自我修復併發洩出來時,那時我們也會成為孩子學習的模板。如果一個孩子從來沒見過他/她的父母表達憤怒,那父母實際上就在教育孩子也決不能表達憤怒。或者,如果有家長總是以大聲、有害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憤怒,又或是父母之間存在暴力行為,那麼他們的孩子往往會覺得發怒十分可怕。

要讓孩子形成良性的憤怒情緒,你自己應該率先實踐。在生氣時嘗試正念法讓自己覺得更舒服。對憤怒的抗拒往往只會加劇我們的怒氣。一旦你能更好地體驗憤怒並且以健康的方式發洩出來——沒有消極抵抗或者大發雷霆——那麼你就為你的孩子樹立了一個良好的解決憤怒的榜樣

有些孩子處理憤怒情緒時會創造一個“虛假自我”: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如果長大後,你還用這種方式應對憤怒的話,結果將會是毀滅性的。因為在虛假自我中,你會把自己真正的情緒剝離開來。當你永遠無法坦率地表達憤怒情緒時,隱藏在心中的“真你”就不得不處理那些被壓抑的情緒。那些建立了虛假自我的人往往表現出消極抵抗的狀態,並且顯得比較膚淺,因為他們將所有能拓寬深度和塑造品格的情緒都隱藏起來了。

阻止孩子表達憤怒也會導致孩子產生羞恥感。當你覺得自己做了錯事,你會感到內疚,而當你相信自己有錯時,你會感到羞恥。孩子還不能把個人情緒與自我形象分割開來,因此當他們表達自己的情緒卻被告知這“沒什麼好哭的”,他們會認定自己是壞孩子。

那麼我們怎麼能防止孩子建立虛假自我或是為自己的情緒感到羞恥呢?我們應該在撫養過程中為他們創造一個可以大膽表達情緒的環境。當你自己能適應自己的憤怒情緒時,你就能教育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憤怒是一種有益的情緒。當你的孩子表達憤怒時,幫助他們檢查憤怒的原因。為什麼他們對此感到憤怒?該原因是怎麼讓他們生氣的?然後,你再告訴他們情緒沒有對錯之分,它們的產生總是有原因的,我們可以控制情緒的表達。

父母讓孩子壓制憤怒情緒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長大成人後因為這些被壓抑的情緒而爆發。害怕自己憤怒的`人永遠也學不會傾聽憤怒所要傳遞的資訊。與其告訴我們的孩子憤怒是不對的,“幸福的家庭”從不會發火,或者怒火最終將導致暴力與恐懼,不如教育我們的孩子憤怒沒有錯。憤怒是自然的,是普通的,並且我們能以健康的方式體驗它、表現它。

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是指一個人在遇到挫折或者興奮的事情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會影響到一個人的行為。

在生活中我們肯定遇到過一些玻璃心的人,他們對於一些事情壓根就沒有什麼心理承受能力,心理健康很容易出現問題。而且這些人還很容易精神崩潰,那麼,有什麼方法能夠提升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呢?

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當你情緒低落時,要學會及時調整不良的狀態。外出旅遊,看看美麗風景有利於心情愉快;唱歌、跳舞有利於調節心態;釣魚、下棋讓人心緒平靜;尋找朋友或家人傾訴心中的不快,更能使人拋棄煩惱……希望你能找到多中自我調適心理狀態的方法,讓自己身心健康,愉快地度過每一天!

可能現在學習或工作的節奏不斷加快給你帶來極大的精神壓力,感覺很煩惱。適當調整學習、工作與休息的時間,定好鍛鍊身體的時間,經常散散心,放鬆繃緊的神經。

人活著就是為了生活更快樂,更幸福,而幸福的生活要自己努力爭取來的。人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他就有了為之奮鬥的慾望,為了人生的奮鬥目標人必須使自己努力學習,在學習中尋找樂趣,讓單調乏味的學習充滿生趣,使自己無憂無慮,身心健康,生活和平而安逸,快快樂樂過好每一天。

如何緩解和消除精神壓力呢?

緩解壓力的方法:回家後先大聲吼5分鐘要將心裡的怨氣發洩出來;再坐在沙發上靜靜地聽輕音樂15分鐘,過後你就會覺得心裡舒服多了。或者你將自己心中的不滿向家人或好朋友傾訴,你也能得到解脫。希望通過心理調節,你能正確對待類似情況,使自己身心愉快。

你平時應該多聽音樂,讓優美的樂曲來化解精神的疲憊。輕快、舒暢的音樂不僅能給人美的薰陶和享受,而且還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有效放鬆。開懷大笑是消除精神壓力的最佳方法,你就忘掉憂慮,笑口常開。你還應該有意識的放慢生活節奏沉著、冷靜地處理各種紛繁複雜的事情,即使做錯了事,也不要責備自已,這有利於人的心理平衡,同時也有助於舒緩人的精神壓力。勇敢地面對現實,不要害伯承認自己的能力有限,而不能正確處理事務。

在平時,大家一定要多多交朋友,而且還要經常要朋友聊天,最好能夠雙方坐下來推心置腹,這樣不但可以加強兩個人之間的友誼,更是可以提升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最起碼也會讓自己的壓力得到緩解,心情更舒暢。

認識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看你喜歡誰

刻在德爾斐阿波羅神廟的三句箴言中最有名的一句是:“認識你自己”。找工作需要認識自己,談戀愛要認識自己,職業生涯發展需要認識自己。實現高效的工作、快樂的生活,都需要對自己有深度的瞭解才能夠有所針對的改進。那麼,我們該如何認識自己呢?今天不談心理測試,只介紹一個最簡單的辦法。

真正做到認識自己的方法,就是以人為鏡。把與你工作互動最多的5位同事的名字寫下來,你問自己最喜歡誰,最不喜歡誰,對於那個你最喜歡的人,你要開始找他很可能不足的地方,而且這些不足很可能在你身上也有,你喜歡她就是因為有親切感,因此這些特點很可能也在你身上。對於那個你最不喜歡的人,你要努力去找他的優點在哪裡,因為只要你能夠找出他的優點,你就會慢慢開始接受他。

我們都是趨利避害的,喜歡的那些人不一定是他們身上有著我們嚮往的品質,也很有可能是對方和你具有一樣的缺點,讓你感覺找到了同類、夥伴,覺得安全所以才會去信賴和依附他們。

武志紅在《為何愛會傷人》裡說,我們常以為,當看到一個人時,我們看到的是容貌、氣質和神情。其實,這只是意識層面上的“看到”,潛意識層面上的“看到”更加關鍵,更加豐富,也更加重要。我們在“潛意識”層面的看到更多的是為了安全而發展出來的投射性的認同,這就會有了“物以類聚”的說法。

以我為例,我喜歡和做事幹淨利落,積極協作的人共事,但是有時候這樣的人會把自己的活也搶過去了,你不知道他這樣是太仗義還是沒有考慮到專案負責人的主導權,心裡多少會有些芥蒂的。反觀自己,其實我也是那種別人說一句“拜託”就會把活兒攬在身上、不會拒絕的人,這樣不以成果、以關係為導向的行為只會更遭,最後兩邊都不討好。

而我討厭的型別是整天說大話卻不見行動成果的人,反過來看自己,說實在的,我也會和好朋友說大話,也有好很多大話沒實現,比如去年就說過要寫“千字文”、要早睡,可是一週都沒堅持下來,真是汗顏。

我所討厭的特點其實就在自己身上。但是,當你仔細觀察一個人在說大話的時候,眼神很亮、充滿激情、很有感染力,這不也是“說大話”人獨特的地方嗎?一個有激情、愛想象的人,試著學習去提升自己的行動力,學會把承諾一點點拆分成可行動的步驟,同樣很值得信任。

所以,認識自己的最佳方式就是在與人的互動中去省察自己,可以試著分析工作的時候在部門內部喜歡誰、不怎麼喜歡誰,然後想想從他們身上折射了自己的什麼特點,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

無論你是覺得和一些人特別合拍,還是對一些人怎麼都看不順眼,平常心對待。對於喜歡的人不過分痴迷,對於討厭的人不一棍子打死,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有原因,去感受、覺察、去分析以及包容,不妄下定論。

在這樣的方式中,我們既認識了自己,也實現了與外界和諧的相處。

TAGS:管理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