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教學設計

才智咖 人氣:7.16K

《岳陽樓記》教學怎麼設計呢?本內容由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岳陽樓記》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學習!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

課題名稱

《岳陽樓記》

  目

語文

年級

八年級

教學時間

2課時

學習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朗讀能力,以及感情的領悟能力,但由於他們沒有親臨岳陽樓欣賞過那裡的美景,只能靠他們的想象,靠他們對文章語言的品味。因此,教師要作好朗讀指導,尤其是作好範讀,並且要求學生背誦。對於作者的心境,學生了解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要引導學生蒐集、瞭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事蹟。八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愛國主義情感,對於作者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容易產生共鳴,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點,對學生進一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八年級學生的文言文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採用歸納法學習文言實詞,對於部分文言實詞則要引導學生加強理解記憶。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瞭解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懷,教育學生面對生活中出現的得與失,成功與失敗,要沉著冷靜,要以平常心對待。

2. 感受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評價作者的觀點,感受文章的積極意義,教育學生要有愛國主義思想。

二、過程與方法

1. 學生預習,查詢相關資料,加強朗讀訓練,教師重點講解,輔導課堂討論。

2.討論法、問答法、點撥法、幻燈片演示法。 

三、知識與技能

1. 加強朗讀訓練,背誦全文

2. 瞭解文中一詞多義現象,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的用法。

3. 體會課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作特點。學會更好地品味文章語言,感悟文章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疏通文意,熟讀背誦全文 

2.理解運用借景抒情,卒章顯志的'寫法,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 

教學資源

 作者及作品背景資料、多媒體課件、教材。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1

   匯入新課

1.創設情景匯入

師: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有哪些名勝古蹟嗎?我國古代的三大名樓指的是什麼呢?有哪些文人墨客在這些地方留下了詩詞歌賦呢?(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我國古代的三大名樓指的是: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王勃的《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寫得形象生動,令人神往;崔灝的《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讓人回味無窮;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感人肺腑,讓岳陽樓名震天下。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讓岳陽樓名震天下的寫景狀物抒情的名篇《岳陽樓記》。

2. 學生拿出資料,介紹范仲淹的生平及主要作品以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3. 多媒體展示本課生字,學生注音朗讀並理解。

   謫(   ) 屬(   ) 霪(   ) 霏(   ) 檣(   ) 冥(   )

   偕(   )

教學活動2

 

 

二、 指導朗讀

1) 教師泛讀課文,學生小聲跟讀。

2) 學生放聲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

3)學生舉手爭取朗讀,其他學生認真聽讀,並記錄下讀錯的字。

4)學生主動幫助同學指出並糾正錯誤。

5)要求學生快速看課文註釋,分組討論理解本文大意。

6)教師引導學生朗讀全文,注意讀出節奏和感情。

7)出示多媒體課件,請學生劃分下列句子的節奏,並朗讀。

   /遠山,吞/長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教學活動3

 

三、 疏通文意

 1.學生藉助工具書及課本註釋,初步理解全文大意。

 2.學生四人一組相互對照補充翻譯課文,並討論重點句子的含義

 3.出示多媒體課件,補充難句翻譯。

  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予曾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4.教師蒐集全班學生的疑難問題,師生共同解決。 

教學活動4

 

.學習第一段。

 1.學生朗讀第一段

 2. 指名學生翻譯第一段,其他學生作出評價。

 3. :問:這一段寫了什麼?為什麼要從騰子京寫起?

 學生討論發言。這一段點明題意,敘述重修岳陽樓和作記的緣由。因為是應滕子京之請而作,所以要先敘滕子京重修岳陽樓的事。聯絡開頭兩處交代時間的話,可知滕子京在短短的一年裡做出的成績是了不起的。

教學活動5

五.學習第二段。

 

1.    請學生朗讀此段,並請另一名學生翻譯,教師對重要字詞作出解釋。

 

l         觀:集中目力看,用詞準確。夫:發語詞。銜遠山,指洞庭湖中的小山,寫出了洞庭湖浩瀚的氣勢。會:聚集。得無。。。。。。乎?:文言文中的一種固定格式,表推測語氣。:“能不。。。。。。嗎?”

 

2. 指導探究,多媒體課件出示問題,學生討論發言。

 

1) 這段如何寫景?

 

 2) 作者在這裡為什麼沒詳加描繪岳陽樓?

 

 3   作者所述登樓者是什麼人?

 

學生討論後發言,教師明確:           

 

 

(1)     作者抓住特點描述了岳陽樓的景象,首先指出岳陽樓的勝景在洞庭湖,,接著從空間上寫了浩瀚的湖面,又從時間上寫了湖的變化萬千的景象。六個短句,氣勢恢巨集。尤其是“銜”“吞”二個動詞字,更是形象地寫出了山在湖中,蓄滿江水的壯闊氣勢。把靜止的物寫活了。

 

(2)     作者在這裡沒有對岳陽樓詳加描述,是因為“前人之述備矣”沒必要去重複,又加上這篇文章的寫作目的不在於寫岳陽樓的建造和結構,,而在於借景抒情,所以“然則”二字一轉,引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3)     登樓者是指“遷客騷人”。

教學活動6

六。學習第3.4段。

 1.找兩名學生分別讀這兩段。教師引導學生翻譯。

 2.多媒體課件出示問題:

 1)本文情景交融:悲苦之情讓人悲情滿懷,歡樂之情令人喜氣洋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效果呢?

 2) 作者為了表現“悲”、“苦”兩種不同的情感,分別選用了哪些景物?又是如何渲染氣氛的?

 3)比較兩段的結構特點,分析討論一下兩個抒情句的表達方式,想一想,如果把兩個抒情句刪去,行不行?為什麼?

 學生討論後發言,教師明確:

1)主要在於選擇景物和渲染氣氛。

2)選擇的景物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如,第三段:雨是“霪雨”,風是“陰風”,浪是“濁浪”,時間是“薄暮”,聲音是“虎嘯”“猿 嘀”,無不具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上“霏霏”、“怒號”、“排空”、“冥冥”等詞語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風高的悽慘畫面就呈現在讀者的眼前了。第四段:季節是春天,天是“長天”、“月”是“皓月”,岸邊動物是“沙鷗”,植物是“芷、蘭”,這些都是美的事物,再加上“和”、“明”、“翔集”、“千里”等修飾詞的生動描寫,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春光明媚、花紅草綠、明月長空的美好畫面,讓人心情愉快。這兩段分別寫出了“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一明一暗,一悲一喜,鮮明對比。

3)這兩段中的兩句抒情句是文章發展的中心環節,兩種感情,是為了落實“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句,以“遷客騷人”隨物而變的心情,襯托“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引出“先憂後樂”的論斷。如果刪去,文章思路就會中斷,也破壞了文章的內在聯絡。

教學活動7

七、學習第5

1.全班齊讀,請一名學生翻譯。揣摩課文情感。

2.多媒體出示問題:

1)“古仁人之心”是怎樣的?他們的“憂”“樂”觀是什麼?

2)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你所知道的有哪些這樣的人呢?

學生分組討論發言,教師明確: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憂後樂”。  

2)這是一種民本主義思想,表現了他曠達的胸襟和偉大的抱負。他提倡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在今天仍然有著借鑑和教育意義。這樣的人很多,

前有杜甫、王安石、陸游,本文中的滕子京、范仲淹等,後有周恩來,鄧小平,焦裕祿,孔繁森等

3.學生朗讀全文,總結全文。

4.佈置作業。背誦全文。

板 書 設 計

         

敘事:作記緣由

 

 

洞庭秋雨--------

      

寫景:                            對 比

 

               洞庭春景--------

   

       議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1]引用名人的詩,讓學生在詩的意境中進入學習的內容,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

[2]注重朗讀訓練,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悟語言的魅力,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獲得美的享受。

[3]此環節為了是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讓他們學會翻譯,以達到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

[4]此環節是很重要的,這一段是文章的開頭,必須讓學生弄清楚作者寫作的緣由,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5]此環節採用問題探究的形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6]此環節通過讓學生討論問題分析問題,讓學生更好的體會“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學會如何借景抒情,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的思維能力。

[7]此部分賞析很關鍵,學生不容易把握,教師必須作好引導,兩段採用對比分析法,讓學生明白借景抒情寫法中,景物的選擇描寫很重要

[8]通過此問題的探究學習,讓學生更深入理解作者曠達的胸襟和偉大的抱負,教育學生要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