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下基層社會實踐報告

才智咖 人氣:2.23W

導語:下基層社會實踐報告範文推薦。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下基層社會實踐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會喜歡。

2017下基層社會實踐報告

下基層社會實踐報告一

這次參加團工委組織的中央國家機關青年下基層“百村調研”活動,讓我對基層農村有了新的認識,對農村存在的一些現象和問題有更深刻的體會。

我們調研的地點在族坑村,隸屬於尋烏縣留車鎮,瀕臨廣東,全村總面積4平方公里,土地屬紫色幼年土,適應於糧食、花生、水果、蔬菜開發種植。全村有11個村小組,農戶369戶,人口1490人,主要以農耕和勞務收入為主,大部分青年務工外出,果業、花生、菸葉、養殖等是村裡的致富門路。從整體情況看,農村生活狀況有了很明顯的改善,兩層小樓比比皆是,內部裝修不算豪華,但電視、太陽能熱水器、燃氣、自來水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農村道路硬化率也比較高,部分路段已實現水泥化,為車輛通行和農業機械化創造了有利條件;農民收入來源多樣化,外出打工收入是主要部分,此外留守農民通過種植果樹、養豬、工程承包等增加收入,僅依靠種田獲得收入的狀況有所改善;九年制義務教育已全面普及,據瞭解,兒童入學率已達到百分之百;農村醫保和養老保險已經全面覆蓋,老年人每月能按時領到養老補貼,醫療報銷渠道基本暢通。

在看到農村生活條件改善的同時,也存在一些現象和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研究。

一是農村耕地不足。族坑村總耕地面積為1600畝,據瞭解,實際耕地面積不足千畝。主要有三個原因,一個是在村人口主要為老人和兒童,大部分青年人均外出打工,家中勞動力不足,造成耕地面積下降;另外就是耕地收入較低,雖然國家減免了農業稅、實行農業補貼,但耕地收入仍然較低,投入產出比不高,農民耕地積極性不足,部分農民改為種植果樹和養殖業;第三是土地流轉制度仍不完善。農村耕地面積不足,從目前來看,農民的收入並未有明顯減少,但糧食產量的減少,將推動物價進一步上漲,影響經濟執行質量和效率,對國家糧食安全也會產生不利影響,同時會加大農民支出壓力,看似名義收入在上漲,而實際收入在下降。

二是農村國小生源減少。族坑村國小共有學生58名,包括學前班和一到三年級,四年級以後到鎮上中心國小學習。據當地一青年老師回憶,他當年也是在族坑國小上學,師範畢業後回村任教,當年國小一到五年級全有,每個班有70-80個學生,比現在整個學校的人都多。通過進一步瞭解,我們發現有以下幾個原因:一個是計劃生育的原因,出生率下降,現在普遍一家一個孩子,個別家庭會生兩個孩子;第二就是生源轉移,部分學生隨父母搬遷至打工地或當地縣城;再有就是受教育條件的限制,還有部分學生去教育條件相對好的學校。此外,優秀學生流失現象也比較嚴重,“鎮裡搶村裡的,縣裡搶鎮裡的,市裡搶縣裡的”。國小生源的減少會帶來比較多的問題,比如,降低學校所得經費,教學條件較難改善;影響老師上課情緒;學生的學習氛圍不足;沒有優秀學生的帶頭作用等等。這樣就會造成村裡招不到學生,教育資源浪費等諸多問題。

三是返鄉民工的困惑。在我們走訪過程中,接觸到一位返鄉農民工,他是為了照顧家裡的孩子和老人返鄉的。在訪談中,他也提出了比較突出的幾個問題,一個是收入明顯下降,以前家裡的地由老人種,現在返鄉後,打工收入沒有了,等於一家人僅靠種地獲得收入;第二是農活經驗欠缺,從十幾歲出門打工就一直沒有做過農活,回鄉後需要重新學習,積累農業經驗;再有就致富資金不足,他也想依靠在外面學習到技術開辦工廠,或者引進果樹苗種植,但貸款困難,指標申請難,且抵押物價值較低,同時也擔心經營風險,一旦投入不能產生效益,對家庭打擊較大,孩子上學費用及老人養老都成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返鄉,但他們在返鄉的過程中多少會遇到上述問題,這時在經濟轉型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

四是惠農政策的落實問題。在與農戶、村幹部交談過程中,我們發現他們對國家的惠農政策非常滿意,感到很高興。但部分村幹部反映在落實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政策較難把握,定量指標容易,定性的指標不便操作,如落實不當,較易發生矛盾。部分農戶對一些政策仍存在一些疑問,如貧困生的界定,只有住校生才有補貼;醫保報銷程式較為複雜,在實際報銷中很難區別報銷專案和非報銷專案,報銷比例也很難把握。

我參加的“百村調研”活動已經結束,可以說,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農村的生活條件已經極大改善,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由於對“三農”政策的瞭解和關注甚少,這裡就提不出有效的建議和意見了。但我會持續關注“三農”的情況,因為,農村是佔我國國土面積最大的地方,農業是我國的第一產業,農民是佔我國人口比例最高的群體。

最後,要感謝族坑村人的熱情好客,在他們眼中我再次體會到了淳樸,還有一手好廚藝的老陳、精神幹練的村支書、志願下鄉的大學生村官......我會永遠記得你們!

下基層社會實踐報告二

按照教育局的統一安排,11月14——18日在翠橋學校下基層調研學習,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天時間,但深刻感到百日下基層活動意義非常重大,對於做好今後工作很有幫助。

在翠橋學校的時間裡,我們通過實地檢視學校環境、深入課堂聽課、參加各種活動、列席各種會議,對學校情況有了進一步瞭解。這次下基層調研學習主要有四個方面體會。

一是學校領導班子工作作風紮實。在五天的活動中,接觸了學校領導班子的部分成員,列席了班子例會,感覺到學校班子成員分工明確,各項工作責任到人,班子成員各司其職,工作思路清晰,有條不紊。成員之間團結協作精神很強,工作中能夠相互配合、相互支援。通過參加中學語文教研組和國小科學組的教研活動,感覺分管這兩個學科教學的領導不但認真組織活動,而且積極參與活動之中,每位領導都能很好的發揮指導和引領作用。特別是高永革校長日常事務性工作很多,但每天上午都堅持深入課堂聽課、參加教研活動,親臨教學一線指導教學工作。

二是學校各項工作有新起色。校園環境更加整潔,文化氛圍更加濃郁。教育教學秩序井然,學生行為更加規範,良好習慣逐步形成。特別是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使用方面走在了全區前列,學校通過集中培訓、分散指導、教學比武、優質課展示等形式,調動廣大教室使用電子白板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教學成績穩步提升,特別是中學部克服了生源質量相對較弱,積極研究會考工作,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會考成績一年上一個新臺階,辦學聲譽逐年提升。

三是學校特色建設具有一定優勢。通過參加國小科學組的教研活動,感覺翠橋學校國小科學教研組有很強業務實力,既有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又有朝氣蓬勃的青年教師,他們都很熱愛國小學科教育工作。他們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工作,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使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索、大膽嘗試。特別是張向陽老師在六年一班進行的學生自主學習實驗,有效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學生課前圍繞課題,利用網路蒐集資料,下載、製作課件,認真備課,課堂上學生主講,教師做適時的引導和補充,收到了很好的實驗效果。我個人認為這是學校特色建設的潛在資源,因此,建議學校應以國小科學教學為突破口,以科學普及教育做為特色建立目標。要進一步挖掘學校科學教育的資源和優勢,發揮國小科學教研組的作用,以點帶面,結合各學科特點,全面開展科學教育、科普活動。要把特色建立與常規的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全面提升師生的科學素養。

四是校舍嚴重不足,影響了正常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在中學部聽課時發現,學生使用的課桌沒有桌鬥,孩子們沒有放書包的地方,只能把書包放在椅子面上。坐一半椅子上課學習,那滋味一定不會舒服。原因是校舍不夠用,部分班級只能在語音教室上課。校舍不足問題在全區普遍存在,幾乎沒有一所學校具備全部專用教室。由於東園林國小遷建,臨時借用翠橋學校校舍,致使翠橋學校校舍不足問題就顯得尤為突出。校舍不足,造成班容量過大,不能配齊各種專用教室,常規的教育教學活動也無法正常開展。

下基層社會實踐報告三

領導和機關幹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關鍵時刻到一線指揮,親自組織重大任務的實施,幫助基層解決難點棘手問題,是我黨的優良傳統。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解決問題,對領導和機關來說,是一項基本任務;對每個機關幹部來說,是一項基本功夫。這個功夫深淺,是衡量一個機關思想水平、工作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決定工作質量的重要因素。有的機關幹部下不去、蹲不住的原因,主要是一些機關幹部對下基層的根本目的認識不清,自覺性不強。有的覺得自己職權有限,下去也解決不了什麼實際問題,下不下都一樣;有的機關幹部則認為與基層天天見面,不下去也能把基層的情況說個大概;有的整天忙於機關的業務工作,被事務性工作纏住了手腳;還有的害怕基層條件艱苦,不願意下去。為了解基層情況,改進機關工作作風,今年4—5月間,我先後分別兩次帶部分機關綜合科室同志深入24個基層分局進行蹲點調研,按照“瞭解情況到一線,指導督促到一線,解決問題到一線,服務保障到一線”的要求,沉到基層抓基層,深入一線抓落實,做到領導在一線指揮,機關在一線工作,問題在一線解決,經驗在一線總結,成績在一線創造。下面就下基層調研應注意的問題談幾點體會:

一、組織抓基層調研工作組

組織機關工作組下基層,是領導和機關了解掌握情況、實施科學決策、解決基層問題的常用方法。作為機關幹部,參加下基層工作組,也是個人成長進步的重要途徑。通過參加抓基層調研工作組特別是綜合性工作組,有利於機關幹部跳出業務工作圈子,開闊視野,放寬眼界,從全域性、從更高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問題,提高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許多機關幹部反映,每參加一次抓基層調研工作組,思想和工作上都會有新的提高。根據一些機關幹部的體會,組織抓基層調研工作組要注意把握以下幾個環節。

(一)正確理解和把握下基層的目的、任務,認真做好下去之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各級機關按照黨組的要求和基層工作的需要,組織抓基層調研工作組。一般來講,每一次領導和機關下基層都要有比較明確的目的和任務。比如,集中幫抓基層黨支部、對重大任務和階段性工作實施重點指導、指導基層搞好半年或年終工作總結、指導基層做好專項工作,等等。機關幹部只有正確領會下基層的目的和任務,開展工作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因此,下去之前,要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關於加強基層建設的有關檔案,深刻理解本級黨組、領導對工作組的有關指示、要求和意圖;及早進入情況,通過一定的途徑和渠道,瞭解所要去的單位的基本情況,根據黨組的意圖、主要工作任務和所要去的單位的實際,訂製下基層調研工作的計劃安排,並徵求帶隊領導的意見。在此基礎上,要及時通知所去單位,講清啟程時間、車次、人員、主要任務和活動安排,同時準備檔案資料、生活用品等。

(二)認真搞好調查研究,切實掌握基層的真實情況。調查展開前,要根據工作任務確定調查綱目,明確主要調查什麼問題、採取哪些方法調查、重點解決什麼問題等。要做到心中有數,又要防止先入為主、帶著框框看問題、帶著觀點找素材。要注意調查物件的廣泛性,既要注重從幹部那裡瞭解情況,也要認真聽取普通群眾的意見,還要聽取其直接上級和友鄰單位的意見。這樣得來的情況才比較全面,否則就容易產生片面性。要注意運用各種調查方法和手段。聽彙報、開座談會,這是最基本的、也是非常必要的,還要善於把聽、看、察、考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瞭解基層在想什麼、盼什麼、歡迎什麼、反對什麼,弄清基層建設的現狀,找準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想基層所想,急基層所急,幫基層所需。幫助基層解決問題,是調研基層工作組的主要任務,也是機關幹部義不容辭的職責。新形勢給基層帶來許多“難唱曲”,千頭萬緒的工作使基層在落實過程中遇到了許多“撓頭事”。這些“難唱曲”、“撓頭事”制約了基層建設整體水平的提高。對於基層遇到的“撓頭事”,機關幹部要善於發現,想方設法幫助解決。對那些由於基層幹部經驗不足造成的問題,要著眼於強化基層“內功”,注意教方法、傳幫帶,通過激發內在動力,增強外部壓力,提高其工作能力,充分相信和依靠基層解決自身的問題。對基層自身無力克服的實際困難,能幫助解決的要就地解決,不推諉、不扯皮、不拖延。對那些需要從政策上、全域性上協調,本級本部門無力解決的,則應做好解釋說明,等返回後如實地向上級領導機關或有關部門反映。

(四)搞好研究和彙報,善於總結和提高。工作組下基層除了幫助解決問題外,很重要的是要搞好研究,為黨組制定加強基層建設的決策當好參謀,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一般情況下,工作組返回後,黨組要聽取下基層情況彙報。彙報成功不成功,關鍵在於研究深入不深入。因此,從下到基層一開始,就要把開展工作與調查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邊工作邊思考邊研究,善於站在隊伍建設的全域性上,正確地認識和分析基層建設形勢,準確地把握存在的問題和矛盾,提出有指導意義的意見和建議。彙報時應當把重點放在提出問題和對策上,既要實事求是地彙報所去單位取得的成績,又要客觀辯證地彙報存在的問題,更要提出能夠進入黨組決策、推動基層工作的對策和辦法。同時,要搞好總結反思,細心琢磨和體會成敗得失,珍惜每一次參加抓基層工作組的機會,力求每次都有新的收穫,都有新的提高和進步。

 二、下基層蹲點

下基層蹲點是領導和機關了解情況和集中幫助基層單位解決問題採取的一種常用工作方法,在機關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對於轉變領導機關作風,增強指導和服務的針對性、有效性,促進各項工作在基層落實,具有重要意義。國家工商總局和省局領導反覆強調領導機關要改進作風,深入基層,我們各級機關幹部都應當身體力行,認真抓好落實.同時下基層蹲點要注意把握以下幾個問題。

(一)慎選蹲點的時機和去向。蹲點首先要選好點。無論是負責組織協調下基層的部門,還是要到基層蹲點的機關幹部,都需要合理、慎重地選擇蹲點的單位和時機,以收到窺一斑知全豹、抓一點帶一片、牽一髮動全身的效果,要圍繞市局一個時期的中心任務、黨組的主要意圖和實際工作的需要,本著業務對口、突出重點、適度分佈等原則安排確定。一般在基層任務轉換、執行重大任務或發生重大轉折、工作總結等時機安排。有突出主題的專項蹲點,需要根據蹲點的目的和意圖慎重選定:抓先行試點,一般要選在編制比較健全、客觀條件比較適中的單位;幫助趕隊的要選擇問題比較明顯、對面上有指導意義的單位;工作研究性的則宜選對反映主題最具有代表性的單位。此外,還要重視到直屬和小、散、遠等容易被忽視的單位蹲點。

(二)掌握蹲點的基本程式和方法。由於蹲點的任務、時機、單位不同,蹲點抓基層的具體程式和方法也不盡一樣。就一般情況來講,有以下五個環節。

1.熟悉情況。首先,要透徹瞭解上情。當確定下基層蹲點時,要通過動員部署、翻閱檔案和報刊、請教領導和機關有關部門等途徑,把握上級精神,瞭解工作規劃、工作重點,領會好黨組的意圖,熟悉蹲點的任務和要求。其次,要詳細掌握下情。要留心瞭解基層單位的歷史概況、建設和發展的現狀,特別是班子建設、幹部隊伍、黨員骨幹隊伍素質,瞭解其擔負的工作任務和總體工作安排,當前任務和進展情況,單位的主要矛盾,亟待解決的困難、實際問題等等。掌握基層真實情況的基本方法可歸納為五個字:一是“聽”,聽聽所在單位本級或上一級的情況介紹,聽聽友鄰單位的反映。二是“談”,深入到群眾中間進行談心、談話,可集體座談,也可個別交談;廣泛聽取多方面的看法。三是“看”,通過檢視各類登記記錄,觀察工作、學習等,看基層的精神面貌、單位的工作思路、工作任務完成的標準。四是“幹”,與基層實行“五同”,直接參與基層活動,從中感受基層的生活、情感和苦衷。五是“析”,把了解的情況作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裡的分析,把基層的形勢、經驗教訓分析透。

2.確定方案。在掌握情況的基礎上,根據黨組的總體意圖,從實際出發,研究確定蹲點期間的工作安排及幫助重點。根據需要還可以制訂蹲點方案,然後按照方案指導基層,一步一步地抓落實。

3.開好頭局。打仗需要慎重初戰,蹲點也要從某一方面開好頭局。可從自己最拿手的同時又是所在單位弱點的某項工作抓起,這樣容易迅速見效,贏得基層信任。如業務部門的同志幫助攻克一兩個辦案難點,綜合部門的同志幫助搞個教育、組織個活動等。

4.重點幫帶。蹲點指導和服務基層的內容很多,應根據所在單位的實際需要確定重點,但無論蹲點的時間長短、所在單位基礎如何,一般都應當從基層建設的關鍵環節著手。一是幫助基層理清抓工作、搞建設的思路,幫助基層黨支部認清形勢,確定工作路數,選好主攻方向和突破口。二是幫助基層搞好班子建設。幫助基層建好支部班子是蹲點的一項最重要的工作。對班子運轉不力的,要幫助他們提高素質,增強駕馭能力;對組織不夠健全、制度不夠落實的,要幫助他們儘快上軌執行;對班子內部有隔閡和矛盾的,要幫助他們搞好談心交心,消除思想疙瘩和誤會。三是幫助基層揚長克短。對蹲點單位的強項和優勢,要幫助他們開動腦筋,讓強項更強;對缺項或弱項,要同他們一起分析原因,研究改進的措施和辦法。四是幫助基層解決難題。對基層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要跟基層一起研究解決的對策。對基層無力解決的,能通過自己做工作的盡力幫助,包括向上級反映請示。五是搞好傳幫帶。在具體工作中,要一點一滴地幫,一招一式地傳,一個題目一個題目地帶,言傳身教,講評示範。

5.總結匯報。蹲點結束之前,要回顧反思一下蹲點的體會,就經驗教訓等誠懇地跟基層的同志交流思想,同時也如實地講出對他們單位的看法及希望,力求人去影響在。蹲點結束後,要認真總結機關指導基層的經驗教訓,以便進一步改進機關的工作作風,提高服務質量;對蹲點中瞭解發現的傾向性問題進行歸納,給黨組提供資訊,提出合理化建議;將基層需要領導和機關幫助解決的具體問題反映給有關領導或機關部門,並努力搞好協調。必要時要寫出書面報告。

(三)注意處理好幾個關係。一是處理好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的關係。蹲點人員既不能光把眼睛盯著上頭,一味按照機關的意圖和需要擺佈基層;也不能一味迎合基層,看見問題不說,發現偏差不問;更不能為了取悅於基層而隱憂護短,甚至把短說成長。二是處理好抓眼前與謀長遠的關係。蹲點期間,要把抓眼前工作與基層的長遠建設結合起來,不能只圖在蹲點期間紅紅火火地出“速效”,打亂基層的總體規劃,更不能只求眼前變化大,讓基層“竭澤而魚”、給基層的長遠發展埋下隱患。三是處理好“給魚”與“授漁”的關係。蹲點少不了對基層面對面的指導,有些工作也需要具體去幹。但指導不是包辦,幫助不能代替。幫助基層單位解決一些具體問題是必要的,但更需要的是多給基層幹部、骨幹傳授工作方法和要領,幫助他們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素質。四是處理好抓單項與抓全面的關係。領導和機關下基層蹲點,有綜合性的、全面的,也有業務性的、單項的。不管哪一類,都不能為了抓一個單項而丟掉全面建設,讓基層“見風使舵”,顧此失彼,甚至把中心工作、重點工作放到了“次要”或“不要”的位置。有些專業性較強的部門,在“對口幫”的同時,也要兼顧其他方面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使蹲點與基層合拍合力,產生最佳效果。

(四)蹲點十忌。蹲點,是領導和機關調查研究、指導工作經常採用的方式方法,也是溝通機關與基層的聯絡,密切官兵關係的重要渠道。要使蹲點確有成效,達到預期目的,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概括起來是“十忌”。

一忌“嫌貧愛富”。就是在選擇蹲點物件的時候,只願意去先進單位、條件好的單位、容易出經驗的單位,而不願去後進單位、條件差的單位。領導和機關蹲點的目的,主要是瞭解熟悉情況,檢查指導工作。為達此目的,先進單位固然要去,但比較起來,後進單位更需要機關的同志去幫助指導,因為後進單位是基層建設的薄弱環節,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往往更突出一些。對後進單位“雪裡送炭”,比起對先進單位“錦上添花”,應該是更迫切、更需要做的.。按照著名的“木桶理論”,只有加長最短的那塊木板,才能提高木桶的整體容量,否則,先進經驗出得再多,後進單位問題嚴重,也會影響隊伍建設的整體水平。

二忌心不在焉。人到了基層,心還留在機關,有的甚至只把公文包放在基層,自己則三日打魚兩日晒網。這種“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現象,在機關蹲點中時有所見。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同志下基層蹲點的態度不端正,是帶著“出公差”、混日子的目的下來的。從領導方面找原因,則是為了湊人頭、湊天數,不管能不能出效果,先把人趕下去再說。俗話說,一心不可二用。蹲點就應該專心致志、一心一意,半心半意不行,三心二意也不行。

三忌“桌子搬家”。有的同志到基層後,業務工作帶了一大堆,“吃基層的飯,辦機關的事”。群眾把這種現象稱作“井下的葫蘆”——從上面看是下去了,從下面看還浮在上面。機關的同志各有各的分工,有些一時處理不完的事,帶到基層抓緊辦一辦不是不可以,但如果把“辦公桌”也搬到基層,在下邊搞“遙控指揮”,勢必牽扯抓基層的精力,使蹲點流於形式。

四忌“越俎代庖”。有些同志工作很負責任,也很賣力氣,敢管敢講,但就是不注意方式方法,尤其不注意發揮基層同志自身的積極性。必須明確,機關蹲點一般是“指導”工作而不是直接“領導”工作,什麼事情都是你在那裡主持,發號施令,基層的同志就會縮手縮腳或者乾脆撒手不管。這樣,工作組在時還好辦,工作組一撤離,問題、矛盾就會暴露出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領導和機關傳幫帶,主要是對基層幹部傳經驗、教方法,帶給他們一把解決問題的鑰匙。這樣,即使你離開了,也會留下一個“不走的工作組”,使基層工作繼續保持良好的勢頭。

五忌“當勞動力”。與上述同志相反,有的同志下到基層後只知埋頭跟班工作,成了一個純粹的勞動力。我們提倡領導和機關幹部與基層實行“五同”,是為了加深對基層的感情和改造自己的思想,但一般說來,實行“五同”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通過下基層接近熟悉群眾,摸準問題,找出主要矛盾,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才是領導機關蹲點的目的。否則,混同於一個普通職工,蹲點過後腦子空空,所獲了了,同樣失去了蹲點的意義。

六忌妄加指責。看到一點就講,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批;把樹木當作森林,把部分當作整體。這種“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下車伊始,亂髮議論”的工作方法對指導工作十分有害。機關的同志蹲點,時間畢竟有限,看到的問題也不見得全面。有的基層單位弄虛作假,搞表面文章,往往是由上邊“逼”出來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基層工作千頭萬緒,哪能保證不出一點問題?問題、矛盾是客觀存在的,發現後要作具體分析,是區域性的,還是全域性的?是偶然發生的,還是必然造成的?應當全面瞭解、周密分析之後再下結論,並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七忌“濫開小灶”。機關為基層辦實事是對的,但辦什麼實事,怎樣辦實事,值得研究。如果給錢給物才算辦實事,那麼不管錢不管物的部門下基層怎麼辦?如果只給你所蹲的這個點辦實事,那麼其他單位怎麼辦?“濫開小灶”不僅容易造成基層之間的矛盾,也讓別的單位對你抓的這個點不服氣。不在一個起跑線上賽跑,就是得了冠軍,這個金牌含金量也不足,難以達到激勵競爭、共創先進的目的。

八忌“遷就護短”。自己蹲點的單位出了問題,自然臉上無光,於是就千方百計掩蓋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然而,紙是包不住火的。矛盾既然發生了,不及時報告、及時解決,總有一天會釀成大禍。有的同志有一種僥倖心理,只要保證自己在這裡蹲點期間事態不擴大就行,走之後問題鬧得再大也可擺脫干係。這是十分不負責任的。到基層蹲點,就要跟基層榮辱與共,成績有你一份,問題與你相關;揭短短變長,護短長變短。這才是正確的態度和選擇。

九忌“拔苗助長”。為了使自己抓的點早出成績,早出經驗,早到上頭掛上號,把本來計劃要做的,說成已經做了的;把明明是萌芽,說成參天大樹。拔苗助長的結果只能是曇花一現,時間一長就“缺苗斷壟”,出現“紅旗跟著領導走”的現象,除了領導蹲點“嫌貧愛富”這一條原因外,就是這種拔苗助長的工作方法在作怪。任何一個典型的成長都有條件、有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抓就靈。特別是有些後進單位,本身條件很差,領導到那裡蹲點,主要是怎樣幫他們趕隊的問題,而不是怎樣出經驗、怎樣能掛號。

十忌油水難溶。領導和機關的同志下到基層,與基層的同志同吃同住同工作,在思想上、感情上打成一片,就會形成“魚水關係”,親密無間;但如果高高在上,擺官架子,搞特殊化,便會形成“油水關係”,上下之間怎麼也合不到一塊兒。如果到了這個地步,蹲點就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不僅不能縮短機關與基層的距離,反而會擴大距離乃至形成新的裂痕。一般來說,基層同志是通情達理的,對領導機關的同志也是很照顧的。越是這樣,機關的同志越應自覺,各方面更要檢點一些,真正做到進了基層門,就是基層人,不說兩家話,不辦兩家事。有的同志蹲點後回到機關多少年了,基層的同志還時常唸叨他的為人,他的好處,而且還經常保持聯絡和來往。這是很值得稱道的,也是令人羨慕的,因為來自基層的獎賞,才是最真摯的獎賞,也是最高的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