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假期社會實踐報告的調查報告

才智咖 人氣:1.98W

摘要:來到大學,社會實踐成為了必不可少的科目,但是完成的質量並不是很好,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對大一的同學進行了調查,其中發現了一些問題,在學校方面,也在學生方面,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兩者各有自己的缺點,都需要訂正,對於學校,缺乏的是一個新的方案,對學生來說是自覺和責任上的認識改變,這樣才能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假期社會實踐報告的質量,還給學生一個真正能夠提高的機會。

關於假期社會實踐報告的調查報告

關鍵詞:大學 社會實踐 學校 學生 第三方社會 機會 能力

針對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我向高中同學(省重點中學,大學學校分佈範圍比較均衡)發出調查問卷,從得到的資料來看,形勢不容樂觀。

調查問卷涉及到“社會實踐的定義”“社會實踐的完成度”“社會實踐報告的完成度”“以及是否有實踐報告的造假及抄襲現象”等方面,在47份有效問卷中,有30份偏於消極方面,僅有17位同學偏於積極方面,而且在消極反饋中不乏省甚至於全國重點大學,這就在表面上反應了兩個問題,一個就是當代大學生自身責任感,另一個就是社會實踐報告存在的意義的問題。

社會實踐,有些地方從高一的時候便開始了,而有些地區的情況則不一樣,以我們高中學校為例 ,我們在高一的時候便有了社會實踐報告一說,在最初的定義就是要做的事必須大大方方,符合一個高中生的身份的“實踐”才有得寫。

如今社會實踐報告都被光彩一次佔據,過於重視形式。我查過“社會實踐”一詞的定義,實習、勤工助學、零工、支教等行為都算作“社會實踐”。很顯然,這樣一個定義在今天來說算是十分寬泛的表述了,假期生活的一些社會活動都可寫作實踐報告。但是一些同學的行為讓人有些不舒服,在班級的Q群裡一聊到實踐報告,還有不少人要問“需不需要蓋章?”這都是以前或者受輿論影響的結果,對於“蓋章”情有獨鍾,我不能否認這樣問的同學實踐報告的.真實性,但我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過於在意實踐報告的形式是今天社會實踐報告的一大特點。

以調查中的哈工大威海分校的同學的社會實踐為例,他的大學的專業是機械類的,暑假拖點關係“理所當然”的去了個市裡面的機床廠,據他所言,在機床廠中的時間不超過兩個小時,包括廠裡的主任帶領參觀車間,簡單操作,以及廠工作認識,不要看時間短,一一都拍過照,有圖為證,再加上機床廠的紅色印章,一切都是那麼完美,一個合格的,甚至於在學校的評選中都能獲得獎項的實踐報告就這樣在幾個小時內就完成了,效率和質量都很高,這樣的話,我就想問這張實踐報告欺騙了誰?

這樣的一個實踐報告是完全符合規定的,以完美的表面工作贏得了認同。這個例子就體現了社會實踐在大學生眼裡的地位,大學生對社會實踐報告的責任感,在調查中還有13位同學給予了這樣類似的回答,這就反映了一個假期社會實踐報告的普遍現象,那就是造假問題,在誠信上出毛病是誰也不想看到的,但是大學對社會實踐報告的強制(這裡我很鼓勵這種強制,能夠帶動一些學生的實踐能力)很容易誤導學生像這種行為上發展。它是一個矛盾的問題,在學生的實踐能力、自覺有很大幫助,但是又會導致類似不誠實的事情的發生,為了顧全大局,學校還是會堅持這樣的做法。

以上的這種行為是造假的社會實踐報告型別之一,最普遍的方法還是抄襲,到百度搜索欄裡輸入SJBG四個英文字母,底下便產生十幾個預選欄位(百度會根據搜尋熱度來提示搜尋欄位),包括“實踐報告例文”“實踐報告範例”“實踐報告材料”等等一些關於實踐報告“資料”,身邊的一些同學有的是直接下載範文,把名字地名一改,便成了一個合格的實踐報告,還有些“較為認真的”,把幾個例文相互借鑑“組裝”成一篇有力的實踐報告,還有些“更為認真的”會把例文的前後段落裁剪,補上自己的語言,中間的大片語言都是原文,這樣一個看似“土生土長”的社會實踐報告,原來中間藏了這麼多別人的果實。

由以上的行為的出現,調查中的另一有趣現象的原因也就浮出水面,社會實踐報告的完成度高達83%,這也印證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道理。針對這樣的現象在中國這樣的教育背景之下,多數的學校管理僅僅重紀律強調學生工作的統一性,使得各個方便的教改都很難進行,一些遺留了很長時間的問題依舊不能夠解決。

學校的不作為,讓學生的培養存在種種缺陷,但就社會實踐報告而言,就要認真對待,要麼廢除,要麼自願進行,既然保持著強制進行,我們還是要在其中做些改變,現在的好多學校以最後的評選獎勵為誘引,其效果不佳,依然不能排除實踐報告中的一些“成分”問題。

在我看來當今社會,是個第三方社會。事情中的聯絡者角色很重要,學生大多是缺乏社會實踐的具體機會,既要讓實踐報告有聲音,又要讓實踐者真正意義上獲得能力鍛鍊,學校在強制的基礎上要儘量多的給予學生幫助。

前段時間,杭州市就啟動了這樣的程式,給予中學生搭建一個第三方平臺,讓學生提早經歷這樣的招聘,對以後求職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對於這樣的機構,以什麼為單位是沒有關係的,特別是對於大學生來說,更多的實踐機會是求之不得的,雖然有區域限制,但是這樣的影響也是微乎其微的,一個專業對口或者與專業有關的實踐機會彌足珍貴,即使是區域限制,這樣的機會是很搶手的。

我的建議便是,學校的類似就業指導中心的部門建立起這樣的資訊庫,以及社會上的第三方出手,針對社會實踐(無償及有償)工作向學生提供崗位,這樣會給予更多同學機會,但不能保證每個同學都能找到實踐單位,社會上對於招聘資訊這方面資料很多,網站、報紙都有,但是專一服務於學生的實踐的便少之又少,有也只是自發招聘的啟事,像58同城裡面的招聘貼子,都是如此,遇到便很不容易。在尋找一些靠專業較近的實踐工作時,學生盡力,學校也要負責,這樣邊學了一句“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這句是玩笑,但如此做肯定有益。

這樣下來,在不撤銷社會實踐的基礎上,還可以讓學生做好實踐工作,其實是雙贏。

這樣的工作思路的分析,讓調查中的兩問題都有了一定的緩解,關鍵就是自己的責任感絕對不能缺失,學校是這樣,學生更要這樣,不作為的思想不能傳遞,每個個體都要抓住自己的責任,少做面子工程,凡事都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