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輔導的暑假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才智咖 人氣:1.98W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輔導的暑假社會實踐報告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輔導的暑假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暑假期間我回到自己高中母校探望老師,得知我還沒有找打工工作,並有意向找一份教職,班主任便要我留下來擔任教輔的工作――其時正是新高三學生開始假期補課的時間。我本意想去當國小課外輔導的美術老師,所授符合自己的專長;但班主任的意思卻是要我留在辦公室解答高三學生的疑難問題,可謂責任重大。我本是理科生,上大學後學習的卻是文科專業,高中時的理化生許久不用已然全盤還給老師,思之不禁汗顏。但班主任盛意難卻,這份工作也的確需要人手幫忙,我思考了一下便答應了。

工作時間是七月十六日到八月十六日整整一個月,每天早上八點到校(學生八點半開始上課),下班的時間與學生放學時間相同是四點五十分,中午有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休息――如果沒有學生來請教問題的話。輔導課題包括語文、化學、生物、物理、政治和數學,一句話,只要是我會的就要知無不言。

開始工作之前我花了五天的時間翻出舊日的筆記(一直沒捨得丟)複習了一下被自己遺忘的知識,並構思了一下如果學生問起該怎麼回答,要如何講解才能使人明白。我發現講課實在是門學問,語言表達能力尤其重要,一個問題自己再怎麼明白都不作數,如果不能讓別人明白那就是失敗。

事實上在開始工作後我也的確遇到了這類問題。某次我笨嘴拙舌地將一道化學題用各種方式表達了多遍之後學生還是不明白,看到我為難又不敢繼續問,當時我正恨不得自己大腦裡的思維可以像計算機裡的檔案一樣複製貼上一份給他。雖然後來化學老師用“死麵餑餑怎麼啟都不發”的玩笑調侃著為我掩去尷尬,但我還是很清楚自己這方面的不足,同時真正瞭解到班主任的美意――這正是個鍛鍊表達和溝通能力的好機會。總不能再讓人家抱著滿腔熱情和期望來找你,卻失望不解的走掉,這會讓我很難受,唯一解決的辦法就是改變自己。

獲得信任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我的樣貌看起來比較小,如果不是沒穿校服坐在辦公室的原因絕對會被誤認成高三學生――一年前我還是高三大軍中的一員,學生在叫“老師”的時候眼睛裡有毫不掩飾的懷疑。我告訴他們叫“學姐”就可以,自己是這裡的畢業生,他們似乎放鬆了很多,但對讓我講題還是不放心,我不是很開朗的人,所以對此我只能用自己的實力耐心及平和的性情來回答。

也有家長跑來學校,老師們實在抽不出時間就讓我去接待。家長們把我當作正式的老師孜孜的叮囑,把他們的孩子拜託給我。我體諒他們的用心,答應為他們保守來探訪的祕密,想到不知道我的家長當時是不是也做過同樣的事情,心裡很酸。高中的時候總是對家人的無微不至的關心感到嫌煩,覺得他們不過是要自己成績好他們臉上好有光彩。也許直到現在才發現原來自己用了父母很多錢、讓他們費了很多心血,他們對我這個人本身的關心只是流露在了我看不到的地方。有些負罪感,卻沒有藉口。現在我身邊的這些學生也是一樣,即使現在不懂,總有一天他們會明白――我這樣告訴前來的家長。

我不善於交朋友,但我費了很多心思去和學生們相處,讓他們接納我。也許後來學生們的確發現和我談話要比和老師們在一起壓力小得多,於是課間圍在我身邊的人多了起來,除了課題之外我們還會談談我大學聯考時的經驗、大學的生活以及興趣志向等等。給他們批作業的時候我不寫優良中差,取而代之畫上各種各樣的表情,我發現這點小事情讓自己在學生中更有人緣了,他們會為了一個可愛的笑臉而付出多一倍的認真。他們給我信任,他們的感謝讓我更加自信,我身上的責任也更加深沉,必需要以更好的講解來回饋。想要獲得別人的真心,就要先把自己的誠意奉上。

講課之餘有學生向我抱怨,“我們學這麼多卻只是考試的機器,一點用都沒有”。我說我當時也是這麼想的,覺得“好學生”只是適合考試的學生而已,多年的功利教育的辛勤培養,我們走得一路荊棘卻發現完全上當;然而你們學了那麼久政治應該知道這個社會的是分層級的,它的規則就是站到更高一層的人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去見識更廣闊的世界,你們現在做的就是為自己腳下多墊一塊磚,即使你們不覺得這塊磚本身有什麼價值,但有了它你們才有上到更好高度的資本――如果你們有怨氣,那麼現在這塊磚也將是日後你麼去改變這種規則的`資本。

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思考:成績不是目標,畢業證書不是理由,專業不是重點;真正重要的,是你對自己價值的求證、經驗的積累、對人生的感悟、自身的成長。我告訴他們,也許你過去的十八年活成了一張白紙,真正的自己一直沒有存在過、沒有發育過,但要知道作繭自縛再破繭成蝶本就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沒有這樣的忍耐就沒有日後的飛翔,這就是為什麼你們今天會在這裡。以後的路還很長,不能讓自己過的太冤枉。

類似的話我相信他們聽了很多,從老師那裡、從家長那裡、從前輩那裡,然而不再有一個跟他們一樣出生在80、90之間這樣尷尬年代的人去告訴他們,“在真正的困難和煎熬面前,所有的空虛和寂寞都不值一提”。是的,我們生長在相同的時代,我們有相近的思維方式,所以我更能和他們做朋友,教學相長,我給他們知識,他們還我以比知識更寶貴的東西。

工作期結束後我外出旅遊、搬家、收拾東西準備回校,竟沒有來得及再回高中母校看一眼。老師來電話說有學生問起我的去向,我知道這場與自己搏鬥的戰爭我勝利了。

後來的日子裡我發現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確提高了很多,也更懂得了如何去與人溝通。我說話的時候會看著對方的眼睛,而不是在低著頭移開目光。出遊的時候在火車上和旅途中認識不少新的朋友,年齡從八歲到五十八歲都有,相互暢談開闊了不少眼界――從前也許我會一直保持沉默不和人家說話。

我在這裡微笑著看自己的改變,也期待著,我的“學生”們化繭為蝶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