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5篇)

才智咖 人氣:8.35K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小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5篇)

國小語文教學反思1

近年來,國小語文教學在《語文課程標準》精神的引導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現象,正在向“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協作者、組織者的新型教學關係轉變。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走向語文教學的前臺。

在教學《找駱駝》一課時,我注重學生的讀。

在教學第一小段時,請學生輕聲讀,並想一想你能從中讀懂什麼?有什麼不懂的要問大家?讀後交流。

生1:我讀懂了商人丟了駱駝。

生2:我讀懂了它心裡很著急。

師: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生2:找了好多地方看出來的。

生3:還可以從著急、趕上去問可以看出來。

師:你們看得真仔細,那誰能讀出商人的著急呢?(指名讀,自己讀,齊讀)

而在教學第2——9自然段時,分角色朗讀,有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指名讀等。

更有趣的是教學第十自然段時,學生學用不緊不慢的語氣讀老人話時,學生的那副少年老成的樣子,真是讓人佩服學生們的創造力和模仿力。

國小語文教學反思2

《陽光》是人教版第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以抒情的筆調,詩一般的語言,給我們描繪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與美麗——禾苗更綠了,小樹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長長的錦緞……有形有色。教學時,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激發興趣,自主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時候,我先讓學生說說課前做的踩影子游戲,進而讓學生明白我們可以這麼開心的做遊戲,都是因為有了陽光,那麼有了陽光,我們還會有什麼開心的事情,還會有什麼新的發現呢?這樣的設疑匯入激起了學生對課文的興趣,產生了想要一探究竟的意識。在初讀課文後我又引導學生:陽光給我們帶來了快樂,還帶來了生字寶寶,你能自己認認他們嗎?讓學生自由地讀生字,學習生字,然後各自交流:你學會了哪個生字?讓學生自主地說說自己學會的生字,學生對此充滿了興趣,很願意地去發表自己的意見:如:記記字形,讀讀字音,組組詞語等等,學生互相補充,我在邊上提醒、引導,既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也激起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以讀代講,充分朗讀

朗讀是語文閱讀課中最重要的訓練內容,要避免枯燥的講解,讓學生通過讀去體會句子的感情。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陽光》這篇課文的教材特點,我在教學時做了這樣的安排:在初讀課文的時候先聽老師讀,學生認真聽,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大概瞭解,接著讓學生自己讀,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要讀準字音,最後讓學生拿起筆邊圈生字邊讀,爭取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讀順課文。這樣有層次地進行朗讀可以增加學生的朗讀能力。在學習課文的時候,第二段比較長,因此我把重點放在這一段上,我先讓學生看圖讀,接著我又引導學生給課文中一些重點詞語加上動作,如:“更高了。”學生用雙手慢慢上升直到伸直為止,這樣邊做動作邊朗讀便於學生記憶。由於這篇課文要背誦,而這一段又很長,學生記憶有點難度,經過這樣的設計學生不但能記住課文的內容,而且在指導朗讀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做做動作體會句子表達的感情,把學生的個性讀充分展現出來。三、拓展延伸,語言感悟 這篇課文有很多地方值得進行拓展延伸,進行語言文字的學習。如:在學習第一段 “陽光像金子,灑遍田野、高山和小河。”這句話時我進行拓展,讓學生也來說說:“陽光像金子,灑遍( )。”學習“田裡的禾苗,因為有了陽光,更綠了。山上的小樹,因為有了陽光,更高了。”這兩句的時候,我引導說一說:“花園裡的花朵,因為有了陽光,更( )了。”然後又讓學生再想想其它的植物和動物,說說:“ ( ),因為有了陽光,更( )了。”這樣的設計從扶到放,逐步提高難度,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進行說話,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

這節課下來,整體來說效果還是好的,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在識字部分有些拖拉,以至指導寫字過程中時間有些緊張,在理解重點詞時,引導得不夠到位,以至學生沒法領會,回答不到點子上,最後忍不住自己講出來了。以後,我會吸取教訓,不斷完善,讓自己的教學能夠更上一層樓。

國小語文教學反思3

本堂課中,我嘗試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進行交流、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探討,從而更好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這種新穎的學習方法,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效果非常好。我搜集了大量莫高窟的彩塑、壁畫、飛天、莫高窟地理位置圖等,學生有了直觀的感受,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我想學生邊讀課文,邊欣賞這些充滿藝術美的圖片,會是一種享受。也更好地體會到“敦煌藝術寶庫”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強民族自豪感。

加強詞、句的訓練,說話的訓練。如:學生通過欣賞彩塑,親眼所見彩塑的不同神態和不同個性,仿照書上“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再說說這些彩塑還有哪些不同的神態和個性。

再有“飛天”內容的教學,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壁畫上的飛天,有的臂挎花籃,採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撥銀弦;有的倒懸身子,自天而降;有的綵帶飄浮,漫天傲遊;有的舒展雙臂,翩翩起舞……指名聲情並茂地朗讀,其餘學生閉上眼進行想像。然後讓學生把想像到的飛天的畫面描述出來。在熟讀的基礎上,把這些優美的句子,深刻地記在腦海裡,即進行背誦練習。

國小語文教學反思4

讓學生學得趣味、學得有味,致力於學生終生、全面發展,突出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職責。國小六年級的學生經過幾年的閱讀積累,已儲備了必須的知識,也有著相應的閱讀理解和寫作本事。他們正處於生理髮育的初期,心智正在發展,血脈正在構成,這些學生即將邁入中學的大門,如何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有效發展他們的語文字事呢?

(一)因勢利導遷移應用

六年級學生在學校裡顯得更為活躍,他們有熱情,也顯得任性、容易衝動。有時他們會在桌面上、廁所裡塗寫,幾句小詩、一行話語,好象像以此表達對學校的留念,更多的學生早在第一學期就忙著寫臨別贈言。教師如何因勢利導,抓住學生的情感契機,引導他們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呢?實踐證明:進取疏導,把他們的心語得以外化,由此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是有效的路徑。恰逢學校歡慶百年的盛事,學校面貌有了大改觀,組織學生為新砌的花壇寫溫馨的宣傳用語,為新建的大樓內部選擇格言警句、寫凡人小語,為學校廣播站進取撰稿。在練筆、討論、推敲中學生樂而不疲,尊師愛校、友愛同學的完美情操得到提升。例如,為了給學校的百年紀念石碑起個悅耳的名稱。

六年級語文教學如果僅憑几十篇課文的精講深挖、設計無數的練習,由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本事和習作水平,往往難以到達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的確,課文只是個例子,應由一篇文章的閱讀觸及其餘,啟發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高效地學,趣味有味地學。例如在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後,相機返顧或推薦《小珊迪》《小音樂家楊科》等課文,引導學生把幾個人物作橫向比較,培養學生讀書思考、分析感悟本事,這是從文章的資料方面相串聯的;還能夠從作家的系列作品拓展,在學習小組裡交流安徒生這位“世界童話大王”的名作,花時少、收效高,關鍵是培養了學生廣讀博覽的興趣;還能夠進行讀寫知識的遷移,在閱讀教學中巧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新年的陽光照著小女孩小小的屍體上,她的手裡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火柴梗。新年的街頭熱鬧依舊,可憐的小女孩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大家展開了豐富的想象,他們的思維活動向縱深發展。由此,教師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求,讓這一久遠的童話故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起來:小女孩被奶奶緊緊地摟在懷裡,她倆越飛越高,越飛越遠,飛到那沒有飢餓、寒冷、痛苦的餓地方去了。她們向著光明和幸福飛去。看,那青青的芳草地、活潑的孩子們把她們吸引住了

,她們來到了,來到了你們的中間。你會,你會,你會。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學生的閱讀本事得到了培養。

(二)開發課程薰陶情感

在實際課堂中,異常是六年級語文教學中,難以聽到琅琅的讀書聲,如果我們基於以培養學生的讀寫興趣為目的、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根本,必然會摒棄。學校廣播電視臺對六年級的這一活動進行了全場攝像在全校播出了。這一活動的開展激發了同學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豐富了學生們的學校生活:同學們覺得畢業前的學校生活是緊張有序的,也是豐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們的習作裡、日記中有生動的記錄;在他們的影集裡、學校網裡有珍貴的鏡頭;還有的以詩與畫的形式、書信的方式告訴自我的親朋好友,這是沒有預設的、水到渠成的語文學習活動。

我想,這是在問教師,又不僅僅是,我們該認真反思反思教學中的一些行為了。

國小語文教學反思5

《橋》這篇課文聲情並茂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著、果斷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給了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架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這座橋樑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絡群眾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這篇課文情節跌巖起伏,扣人心絃,在表達方法上有四個突出特點,根據本課特點,我將這課分兩課時上。第一課時:學習本課的生字詞。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課文,理解課文,體會老漢的高大形象;第二課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課文中有特色的表達方法進行小練筆。針對第二課時的公開課教學,反思如下:

一、 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自主感悟

課文處處充滿著人性的美,在第一課時上完後,學生對老漢有了一定的認識。在預習的基礎上,我先讓學生交流自己感動的句、段並談體會;然後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表現出自己的感動,從而昇華對老漢的理解和認識,最後,讓學生先發自內心的去讚美老漢,然後再用“橋”去讚美老漢,這樣一步一步地突破文章的難點,理解了“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

二、 讀、法、寫相結合

本文在表達上也有很多特色之處,在指導學生談感動的同時引導學生去發現、去體會文章在表達上的特點及這樣表達的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價能力。

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課堂上“君子動口不動手”的現象十分普遍,特別是我們農村課堂多的是感悟,少的是訓練,因此,這節課在體會了課文的表達方法後,我重點抓了“環境描寫”這種表達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練筆,整節課真正做到了以讀學法、以法促寫、讀寫結合。

三、 情感渲染

這是一篇情感性較強的文章,要想文字感動學生,教師必須先被文字感動。記得贊可夫說過:課本知識如果沒有經過教師心靈的加溫,傳授過多,你的學生可能將變得越冷漠。因此,在備課時,我精心設計過渡語、總結語,整節課保持著釋放自身的情感,做到真正進入學生的心靈,使文字、學生、教師三者融為一體。

本節課也存在著許多遺憾之處,教學設計只重視課文內容,沒有把文字內容和學生生活經驗結合起來,通過尋找身邊的感人事蹟,拉近與文字的距離;作為教師,沒有很好地處理既尊重學生的體驗,又能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藝術。另外,如何指導學生朗讀的方法、如何多樣化評價學生,促進學生的發展,也是我要思考的問題。

國小語文教學反思6

《趙州橋》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實驗教材第五冊中的一篇說明文,著重向我們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的特點,最後寫作者由衷的讚美,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課文語言準確簡練且不乏生動,它從建築藝術這個側面介紹了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一篇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我們要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學生了解趙州橋的構造特點,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適值學校開展三課活動,我主講《趙州橋》一文,課上我大膽嘗試,挖掘文

一、自主學習,課前做好充分準備。

課前,我佈置全班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可查詢課外書籍,上網查詢等)搜尋自己感興趣的有關橋或與趙州橋的資料,並將自己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歸納,以待上課教學時用。這次的課前預習,我沒有讓學生做單調的查字、組詞等練習,而是儘可能地去收集自己所需的材料,並加以整理、歸納,無形中就給了他們課外閱讀、分析歸納能力的鍛鍊,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質疑解疑,輕輕鬆鬆學課文。

教學時,一開課,我就說要帶他們到趙州橋去看看,並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演示趙州橋的全景,這樣馬上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下來就是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說說讀完課文後,都知道了什麼?待學生七嘴八舌把自己知道的說出來後,我又提了一個問題:“你還想知道什麼?”問題一提出,頓時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同學們紛紛把自己想知道的問題提出來,我將這些問題進行整理、歸納。隨後,就讓同學們分成小組,將課前收集的資料拿出來,看看能用自己現有的資料解決哪些問題。在學習小組中,同學們相互發表自己的意見,相互交流,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同時也領略到了成功的喜悅。給予充足的時間討論後,接著學生在班級進行交流。通過小組進行合作解決問題,學生能夠知道趙州橋的建築特點和設計上的最大特點是拱上加拱,這樣的構造既堅固,又節省石料。

本情感因素,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課堂上的教學要求,以及重難點,就在同學們質疑解疑的過程中,輕輕鬆鬆地完成了。當然,這樣的教學要求老師有較高的素質和應變能力,來及時幫助學生解答難題和糾正學生在問答中不對的地方。

三、一扶一放,突破重點理解句子。

教學過程中,對於句子的教學我採用的是“一扶一放,突破難點”的教學方法,因為文章的“雄偉”、“壯觀”兩段都是採用先總後分的寫法。

“趙州橋非常雄偉。”是一個總起句,本段圍繞“雄偉”展開具體描寫。教學時我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這種圍繞一句話把內容寫具體的方法,而後學著這種寫法,進行練寫。

“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這句話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即前面講的內容是“堅固”,後面講的內容是“美觀”。作者用這種表達方式,使文章顯得脈絡清晰。教學時,要讓學生明白“這句話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課文怎樣具體描寫橋的美觀?”(這樣的教學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還鍛鍊了學生品評語言的能力。)

四、激發情感,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趙州橋》是一篇說明文,文章的情感不易被學生察覺。教師要適時撥動文章之情,引領學生之情,通過教師的情感,在學生情感和文字情感之間架起一座暢通無阻的橋樑,而文中第一段中的詞語“世界聞名”則是一個最好的切入點,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的特點都是它得以世界聞名的原因。因此,我引導學生抓住這一語言因素,從文字中去感悟作者的思想內涵和情感因素。

在教學趙州橋美觀的特點時,我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出幾幅橋欄板上雕刻著精美圖案,並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給我們描述一番,當他們感到的確很美時,再問:這麼美的圖案,我們該怎樣讀出來呢?學生的情感被激發後,便能讀得有滋有味。

再如,當介紹完趙州橋的概貌和特點時,我要求學生談談自己聽完後的感受,為自己的祖國有這樣的趙州橋,為自己擁有如此充滿智慧和才幹的祖先感到驕傲,他們對趙州橋充滿了嚮往之情。當學生都表示從內心中湧出一種自豪、驕傲的感情時,我便要求學生帶著這種自豪、驕傲的感情去朗讀課文最後一段,便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教學手段的運用,主要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在學習中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教學中去,對問題主動地去進行探究,去領略自行解決問題的喜悅,讓學習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件樂事。

總之,我雖然掌握了一些新課標的理念,但如何用理念指導教學實踐,如何在今後的教學行為中更好地踐行新理念,仍需要我不斷嘗試、不斷總結、不斷反思!

國小語文教學反思7

一年級上學期有一半時間都在學拼音。但平時主要是拼讀,關乎拼音的種種規律,對於有許多初入國小的學生來說,是搞不清楚的。在複習課上我就少了拼讀,而是把拼音規律作為重點。下面是我複習拼音的一些步驟:

一、區分聲母、韻母。重唱聲母歌、韻母歌來分清聲母、韻母,這不難。難點在於區分單韻母、複韻母、前後鼻韻母。er不是複韻母,是特殊韻母,而且它不和聲母在一起的。前後鼻就主要看n或ng。

二、見到ü、üe,ün要注意。它們只和聲母jqxyl做朋友,它們和jqxy做朋友時,要去點,但和nl做朋友時,就不要去點。

三、標調。一定要死記標調歌。最常考的就是給i u和ui 標調,一定要標後面。還有OU,在標在O頭上。

四、結合生字詞,複習拼音。這種方法一舉三得,既複習了拼音,又複習了生字,還複習了組詞。形式可以是遊戲和出一張看拼音寫詞語的卷子。

五、結合歷年的考試卷,一定要說說抄寫音節的注意事項:

一、看聲母,分清b-d、p-q和n-l,

二、看韻母,分清ei-ie、iu-ui和ei-en,

三、看聲調,符號對、位置對,輕聲字不加號,

四、注意每個字母在格中的位置。

國小語文教學反思8

《觀潮》一課是國小語文四年級第一組的一篇課文,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章語言生動逼真,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是一篇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也是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習慣的好教材。

在《觀潮》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首先讓學生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然後採用讀和想相結合的教學法,引導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去站在作者的角度想象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整個學習過程按照學生自讀、小組合作探究、班上展示學習收穫,最後指導學生練習遷移進行。

一、理清課文的順序。對於遊覽類寫景的文章,我認為首先要讓學生弄清作者寫作的順序,這樣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也可以讓學生從中學到作者的一些寫作方法。因此,在教學時,我提示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雷雨〉的描寫順序,這樣學生讀書後很快就能夠說出作者是按照潮來之前、潮來時、潮過後的順序來寫大潮的壯情景的。接著再來進行讀書感悟。

二、以讀促想。 語文教學大多是通過讀,尤其是對於描寫優美景物的文章,只有讓學生通過反覆的讀去自己理解體會。例如:學習潮來時,我讓學生自由讀書後,說說作者寫潮來時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這樣學生就能夠說出是先寫聲音後寫的形狀。接下來就是要引導學生怎麼把把潮水的聲勢浩大讀出來。在教學時,我按以下幾點進行;

1、教師指導讀。主要教給學生一些朗讀的基本技巧。如重音、停頓、語速等。如“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一句,為了突出錢江潮的壯觀氣勢,應該讀得稍快,強調出“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顫動”等詞語。

2、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想象感悟。只有在充分理解了文字內容,並將文字內化為自己的個人感受的基礎上,學生才能將自己的感情融入文字,讀出真情實感。因此教學時,我告訴學生,這個時候你把自己當做作者,走進作者的心去回味當時的情景,這樣學生朗讀時就會忘了自己是在學課文,而是在回憶曾經看到過的錢塘江大潮,他們朗讀時才會放開嗓子大膽的讀。

三、注重積累和運用,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學生學了《觀潮》後,為了讓學生能夠把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留在腦海,在學生已經誦讀成背的基礎上,我讓學生把作者筆下的大潮改寫成導遊詞,讓他們一導遊的身份去進行表演,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對課文的記憶,還可以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同時也積累了優美的詞語。

總之,對於寫景類的文章,在教學時,採用讀和想象結合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學的輕鬆自如。

國小語文教學反思9

自從我校提出了開展高效課堂教學活動以來,我個人認為高效課堂需要遵循三個基本出發點:

一是如何遵循教學規律,迴歸教學本質,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二是如何落實新的課程理念,是否真正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不能遵循自己的意志講,而不注重學生的多種學習方法的體現;三是學生目標達成度檢查的方式,資訊的反饋方式。其次,評價一堂高效課的標準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知識容量要大;

二、目標達成度高:包括過程達成度,結果達成度;

三、看學生的參與面。提問時看學生的參與面,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學生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小組交流時學生參與度和積極性主動性。以下是我在平時課堂教學上的一些體會和幾點做法,跟大家交流一下,敬請批評指正:

一、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首先,數學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螺旋式方向前進的,學生的思維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手段是逐漸積累的,因此課堂上對簡單的內容應少講,應更多地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己吸取知識的習慣,有效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培養對數學的興趣。通過對問題的引導討論,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以學生髮展為本,有效地調動學生獨立探索、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了學生

學習興趣。

其次,少講大多數學生不能接受的內容,許多數學教師對於自己感興趣的教學內容,津津樂道地將一些綜合性強,技巧性高的習題講給學生聽,至於有多少學生能真正接受,則考慮的很少,這種處理教學內容的方法脫離了現狀,給大多數學生帶來的是苦惱,有些學生正是在這種不科學的處理數學問題的挫折中,產生

了害怕數學的心理,把學習數學當成了沉重的精神和心理負擔。最後,在課堂上要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根據教學內容、課時要求,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和安排新穎別緻的課題匯入方式,激發和喚起學生的求知慾。

二、數學課堂教學注重題組教學

所謂題組教學就是在課堂教學中,為了達到某一方面的目的,根據學生的接受知識的規律,合理有效地選用一組數學問題組織教學,並且在這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除了解決單個的數學問題外,通過幾個問題的前後聯絡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的變化,形成一種更高層次的思維方法。

三、提高課堂提問效果

目前中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是對課堂提問重視不夠,表現為提問目的不夠明確,所提方式隨心所欲,提問效果不盡人意。作為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課堂提問是實現師生相互

交流,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步驟。

1.提問要有序

問題的設計要按照課程的邏輯順序,要考慮學生的認識序,循序而問,步步深入。前後顛倒、信口提問,只會擾亂學生的思維順序。

2.提問的內容要有度

淺顯的隨意提問引不起學生興趣,他們隨聲附和的回答並不反映思維的深度。超前的深奧提問又使學生不知所云,難以形成思維的力度,只有適度的提問、恰當的坡度,才能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

3.提問語言要有啟發性

數學語言的特點是嚴謹、簡潔,形式符號化,教師提問語言既要顧及數學這種特點,又要結合學生認知特點,用自然語言表達要準確、精煉,若用符號語言提問要輔以適當的解釋。

4.要給學生思考時間

提出問題後適當的停頓便於學生思考,學生答完問題後再稍微停數秒,往往可引出或他人更完整確切的補充。幾秒鐘的等待可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可忽視。

四、重視小組合作教學

小組合作的形式主要是四人一組或同桌二人小組,小組合作

國小語文教學反思10

《草原》是人教課標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一課。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親身的經歷和感受寫下了《草原》這篇訪問記。文章記敘了他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作者通過對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斷認識這條明線,以及自己情感發展的暗線,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和漢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充分體現出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兩點:一是從文章的思想內容出發考慮,讓學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團結友愛情感的薰陶。作者筆下的草原風情圖如詩如畫令人陶醉,是感情朗讀的極好素材。通過感情朗讀的訓練可以深化對文章表達情感的體會。因此,第二個教學目標確定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優美的語言,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

反覆地、有感情的朗讀,也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通過突出重點藉以突破教學難點,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深刻含義。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1、用多媒體展現草原美景。學生隨著一幅幅畫面的展示,充分認識了草原的天、地、小丘、羊群的美;再感情的朗讀這些優美的句子,理解含義深刻的詞語,進一步理解了作者的感受。

2、小組合作學習,體會人情美。思考: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草原人民對待客人的特點,你想用什麼?(熱情好客)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迎客 待客 聯歡 話別)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用~~~勾畫出來。這一設計便於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較好的發揮。

3、開展活動,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活動:

假如你是一名隨行的記者,你最想拍下哪一個精彩的瞬間?

(想象畫面)

此時此刻,如果你是那內蒙古同胞,你想說什麼?

此時此刻,要是你是在場的漢族兄弟,你會說些什麼?

同桌互說。

課件展示夕陽的餘暉灑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在悲涼、滄桑的音樂聲中,在學生深情的吟頌中,在學生深情的話別演示中,引導學生將“蒙漢情”昇華為“民族情”,這一教學難點得到很好的突破。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有以下不足的地方:

1、感情朗讀指導不到位,。老師缺乏範讀。第一段是描寫草原的經典之作,寫得非常美,應該用飽含深情的朗誦引導學生理解課文。

2、整體感受草原的美沒有到位。老師讓學生對草原美景逐句分析,切割了草原整體的美。在第一段教學的開始和結束,應該讓學生在頭腦中有草原整體的印象。

3、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沒有發揮好。老師在二至五段的學習中放手不夠,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質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鍛鍊。

4、教師語言還不夠簡練,還有很多正確的廢話

國小語文教學反思11

反思《畫》這篇課文的設計與實踐,總的來看非常務實:務實的思想、務實的設計、務實的過程,使學生真正在情境中學習,體現了語文教與學的理性迴歸。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本課識字寫字,知道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畫。課堂上,以讀為主,始終讓“讀”貫穿學習。採用不同方式朗讀,學生邊讀詩句邊認生字,讓孩子既在文中識記生字,又注意了生字的應用。老師在其中少範讀、帶讀,把充分讀詩的機會交給學生,而老師在其中藉機點撥對重點詞的理解,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賞圖、讀詩、識字是輕鬆的,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2.在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能夠從學生學習習慣不好、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點出發,充分發揮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組織、協調作用,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國小語文教學反思12

時光如梭,轉眼一學期又結束了。一年級的孩子們,知識在增長的同時,能力也提高了許多。一張小小的試卷不僅展示著孩子們的收穫,也承載著老師和家長的期盼。本學期一年級語文期末試卷,總體而言,知識覆蓋面較廣,資訊量大,貼近學生生活,既考查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又檢測了運用的能力。題量適中,難易適度。

一、情況分析

本次考試題目難度不算很大,學生感覺與平時訓練相差不大。學生成績比較理想。及格率100%,優秀率83.67%以上。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涉及的層面和內容很多,知識點也分佈到方方面面。本次試卷從漢語拼音、同音字、近義詞、反義詞、詞語的搭配、句子的補充運用、積累等對一年級的學生的知識、能力、習慣進行了全面而細緻的檢查。試題以教材為載體,立足基礎,適當增加難度,增大容量,體現出綜合性。屬中等難度。

二、試題分析

1、第一題考查了8個根據拼音寫詞語的能力,學生幾乎沒有失分,在以後的教學中教師應繼續對字詞教學強化訓練,多指導、多檢測、多糾正、多比較。

2、第二題,用圈圈出正確的字。李紋、趙燁炎、李奇把“來(巴吧)”圈錯而各失去1分。

3、第三題是“我會變。加一筆,看看變成什麼字,再寫下來”。李紋,趙燁炎、郭祥福、楊帆、沒弄清題意,組成了詞語而失去7、8分。可見在以後的審題上還得下大功夫。

4、第四題是“我會組詞。”有三個小題。1小題字寶寶連線,就李紋一人失去5分,其餘同學全得了滿分。2小題比一比,再組詞。李紋、賀田玉各失去1分。3小題寫“馬、火、衣”的筆順,趙燁炎、李鼎威各失去4分,這在平時沒少練習,在以後的教學中要繼續加強筆順這方面的指導。

5、第五題考查反義詞的積累。學困生一時不知道“醜”的反義詞是什麼。積累應加強。

6、第六題是連線題,得分率是100%。

7、第七題是我會照樣子寫詞語。李紋、趙燁炎、範晉瑜沒弄清題意而在“一個個”後面續寫了句子,這幾人失去7、8分,造成本次考試中嚴重的失分。本題中的“雪白雪白”屬本試題的一大難點,大多孩子寫不出來同樣的詞語而被扣分。

8、第八題是填合適的字,確切地進行詞語搭配理解字義。在填寫的過程中,得分率100%。教師平時要把握好識字關,既要鼓勵多識字,培養識字興趣,也要引導學生正確識字,正確運用。

9、第九題是把句子補充完整。“()像()。”“()嗎?”有幾個學生補充不當而失1、2分。在閱讀訓練上要下大力氣。

10、看圖寫話

習作主要是考查學生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從學生作文試卷來看,學生能很好地把握圖意。但學生還沒有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在錯別字、標點符號等問題上出錯較多。與《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低段寫話教學有待加強。

三、分析總結

1、從這次檢測中可以看出,部分學生學習習慣不好,沒審清題意就胡寫一起。在審題方面也需要多加培養。在今後的教學當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整改:一是要加強平時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二是要抓好家庭作業的質量和完成量。三是及時查漏補缺,抓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四是加強積累運用。五是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絡,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語文的世界是廣闊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也是勢在必行的。問題雖然存在很多,可喜的是我們已自上而下認識了閱讀的重要性。並在努力的實踐中,摸索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的方法,使學生養成學習的好習慣,我們會結合試卷上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使學生愛上閱讀,愛上語文,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國小語文教學反思13

匆忙中又走過一學期,反思一學期的教學工作,覺得語文教學真是有好多的東西需要在平日教學裡勤懇挖掘,就要像蚯蚓不斷地去鬆學生小腦袋裡的土壤,使他們獲得新鮮的知識的時候又得到新鮮的思維方式,下頭從三個方應對本學期語文教學做以反思:

一、識字。

在這冊書中很多的識字認字有必須的難度。所以在學習時我採取了多種方法幫忙孩子認字識字。

1、根據學校的自主學習研究專題,先交給學生掌握自學生字詞的方法。藉助拼音識字;和家長一齊讀一讀。

2、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識字採取了各種指導方法,讓學生能根據自我的經驗用加一加、減一減、組詞、和自我、同學的名字聯一連、等方法識記。

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大部分學生都能用自我的方法進行識字,在認字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刻班級裡有2、3個學生認字速度慢一些,其餘學生較好。

二、朗讀。

朗讀教學也是本冊教學的重點。在如何指導好朗讀,我採取瞭如下方法。

1、每篇課文先讓學生熟讀,到達98%的學生熟讀。

2、教師範讀。每一篇課文精彩的地方或是難懂的文字我都要進行範讀。使學生在聽讀的時候揣摩教師為什麼這樣讀,教師為什麼要把這個詞重讀、要把那個句子度的很輕,等。在聽讀中感悟文字所表達的思想。

3、學生讀文我採取多種讀文方式,如師生對話,背誦句字男女交換讀、小組讀、分主角讀等形式,讓學生充分練習朗讀,在讀流利的基礎上按照自我的理解方式讀出情感。在閱讀時,結合自我的生活經驗體和看圖片度課文。遇到自我不理解的地方,小組討論解答,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三、寫話

寫話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所以,從這個學期開始著重訓練,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

(一)多讀多說,先說後寫。閱讀是說話的基礎,而說話是寫話的基礎。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故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先要抓好閱讀。”一年級是學習的基礎,所以閱讀在一年級也不能放鬆。在閱讀中孩子能夠積累詞彙,感受完整的語句。孩子讀得越多自然說得也多,教師能夠組織學生進行講故事比賽,鍛鍊學生的說話本事,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趁熱打鐵,能夠讓學生針對某個故事,談談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並試著寫一句話。類似這樣的形式,有的教師覺得這樣的題型一年級學生還沒必要做,所以往往忽視掉而不做。其實這也是在鍛鍊學生的閱讀及寫話本事。再者教科書中的文章更是不可浪費的閱讀素材,雖然一年級的文章還比較簡單,但作為教師必須心細,一但發現文中的成語或優美語句,比如說“五光十色”“四面八方”等文中出現的成語及練習中的成語,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都應讓學生積累。

(二)、看圖寫話,培養本事。國小語文書圖文並茂,異常是低年級,每幅插圖都生動形象,富有童趣,貼合這個年紀段國小生的認知特點。給學生供給了說話素材。在每篇課文的開始或課文講解中都能夠利用這些圖畫。讓學生觀察圖畫進行說話訓練時,教師就必須進行必須的指導。先指導學生按照必須順序找出圖畫上的詞語,說到詞語的時候,同時觀察說說他們在幹什麼並要求學生說完整話。這樣經過一句話一句話的練說,最終就能夠連成幾句連貫的話了。另外國小語文在教學中還安排了“口語交際”的版塊。也是根據必須的要求進行口語交際,雖然主要目的是鍛鍊學生的說話交際本事,但也是在為學生的寫話打基礎,所以教師在訓練學生口語交際結束後引導學生按照說話的順序寫下來。當然教師也不必每篇都讓學生寫。對於學生寫的東西,教師不必要求過高。以鼓勵為主,不斷提高學生的寫話興趣。在不斷的訓練中適當提出要求,關鍵要求學生說完整話,寫完整句。課本就是來源於生活,教師也能夠脫離課本,在現實生活中找找圖畫,寫出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更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國小語文教學反思14

在新課標理念下,教學反思有助於我們教學智慧的實踐。教學的複雜性決定了它是體現教師實踐智慧的過程,而不是教師演練技藝、展現知識的過程。以前語文教師的教學都是一板一眼遵循課本知識,而經過反思,教師能夠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蒐集很多事例並以各種形式向學生展示。

1.教學體會

1.1加強教師修養,增強教師創新本事。

都說國中孩子最擅長模仿,教師的道德風尚、言談舉止對學生的影響是極大的。柯瓦列夫說:“兒童從小就把自我的教師看成是他們要努力學習的道德模範。所以,教師的道德面貌就起著這樣重要的作用,他在課堂內外,在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中的全部言行,都是給學生作出的榜樣。”教師必須自覺加強道德理論學習,發揚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教師創新本事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創新本事的強弱。教師應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大膽創新,大膽探索,不斷豐富並擴大自我的知識面,在掌握學科知識和常規教學方法、手段的基礎上,還要掌握與學科有關的學科知識及現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1.2科學使用教材。

遵循教材,但不拘泥於教材。新課標繼承和發揚了舊課標的優點,在諸多方面有了新的創新和突破。新教材的編寫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以學生的生活邏輯為主線,從學生的發展需求出發,以社會生活為主題闡述理論觀點,生活化學科知識,使知識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使以人為本的理念得以體現,使語文教學的時效性、針對性、說服力增強。所以,關注過程和凸顯觀點是新教材資料的體現方式。由學生的日常生活場景出發,在生活情境中學生能夠體驗、感悟,最終迴歸到學生生活,也拉近了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很強可讀性。剛開始新教材不能夠適應,筆者曾走到兩個極端教學模式:部分教師由於受舊教材編排學科知識邏輯思路的影響,開始接觸到新教材以生活邏輯為主線的編排思路時,感覺很零散、很感性,不成知識體系。不由自主地在上課時按舊教材的模式教學,導致學生聽不懂,課堂效果也很差,為此,筆者感到困惑苦悶,結果轉向依據並照搬新教材,一段時間過後,教材資料進度緩慢,筆者感覺按部就班照搬新教材,教學任務在規定課時內不可能得到完成,反而會使學生的學習負擔加重。筆者意識到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應當依據新課標的理念,讓教材成為文字並對其進行修改。

1.3挖掘人文內涵,體現人文價值。

在應試教育體制下,語文教育曾一度極力追求科學化,在教學和教學評價中過分追求客觀性、確定性,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向自然科學靠攏,醉心於數量化和標準化。尤其是在會考壓力下,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過度地進行理性分析,追求機械化的答案,這直接導致了學生思維的侷限性。當然,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標準化教學是有必須必要的,可是從素質教育的角度看,從學生未來的發展上看,這樣的教學理念無疑背離了語文教育的特點,降低了語文教學的效率,傷害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創新意識。畢竟,語文是人文學科,理性化、機械化的教學模式無法挖掘出語文的人文價值,也就不能充分發揮語文的教育功能。具有豐富人文內涵的語文課程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廣大語文教師不能不重視語文課程的薰陶感染作用。

1.4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為教師,應當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期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我們力求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來,即真正使學生嚼出一點味道來或者把學生引向語文審美閱讀的軌道,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教朱自清的《春》,教師推敲那句“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來:春天來了,春日融融,春水渙渙,山也變得明朗潤澤了。還有的教師緊扣“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一句設疑點析:春天來了,太陽給人什麼感覺?“紅”字變動詞有何含義?這句話的弦外之音是什麼?由生活經驗入手,啟動學生的審美想象,比較自如地把學聯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賞了桃杏豔紅、百花爭妍的美,產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種溫暖、欣悅的感受。

2.以學生為主體,理解先進的教學模式

隨著新課標的普及,許多教材資料出現了大幅度改動,可是教師的教學模式卻沒有隨之改變,仍然是“穿舊鞋”,在課堂上以自我為中心,對學生“一刀切”。這樣陳腐落後的教學模式顯得與此刻先進的教學理念格格不入,教師教得疲倦,學生學得枯燥,味同嚼蠟,從而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課堂效率極低。語文教師應是一個高瞻遠矚的人,不應是一個只顧眼前分數、不顧學生本事發展的“近視”。教師要逐漸將自我的主體地位讓位於學生,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學習本事為中心,僅有經過課堂中師生、生生的合作探究,才能使學生逐漸提高語文素養。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採取合作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如對在閱讀過程中涉及到的不一樣層次的、學生自我不能獨立完成的問題,能夠經過合作討論的形式進行探究,可在小組討論中不斷補充、更正、完善,一些重要的問題如果不能立刻解決,教師可參與進來,引導學生細細研討。

總之,在構建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必須要根據自身的教學風格和學生的個性特點,不斷探索、實踐,逐步探索出適合自我的課堂教學模式。

國小語文教學反思15

上了《尊嚴》這一課,這篇課文講的是美國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以自己的言行維護了個人尊嚴,贏得了別人的尊重,從而改變了自己命運的故事。這篇課文的教學我以學生自讀和小組合作交流為主,加上老師巧妙的指導,學生較好地讀懂了課文,體會到了年輕人自尊的品格,從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在整體感知了課文主要內容後我組織學生緊緊圍繞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語句展開討論學習,談自己的感受,體會年輕人自尊的人格。給學生印象最深的是哈默和傑克遜大叔的那段對話。學生首先談對這段話的體會。在學生談體會時,我發現學生僅僅停留在體會這幾句話上,這時我適時和學生展開了對話:“看來哈默這時並不是很餓。”一石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學生紛紛從前後找到一些語句來反駁我:如前面的“臉色蒼白、骨瘦如柴”後面的“狼吞虎嚥”等。這種巧妙的引導讓學生能聯絡全文來讀書,思考,加深了對哈默自尊的體會。這時,我進一步引導學生走近哈默,體會他在這個過程中的心理變化過程。再讓學生讀書,學生也都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的把聲音讀得堅定了,而是努力把自己當作哈默,讀出自己的體會,聲調不再像剛才那麼高昂,低沉的語氣反而更顯自然,哈默的自尊不需要故意用堅定的語氣表達,而是用自己的心去體會。

學完課文後,我又請同學列舉了我們學校,我們這個城市有關尊嚴的真實故事。同學聽了之後,都很受感動。最後我讓學生互相交流自己找的有關尊嚴的名言,豐富了本課的資源,豐富了學生對尊嚴的

體會。這樣的課堂就不僅僅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以一篇課文為依託,把學生引到廣闊的語文世界中,讓學生讀更多的文章,在多讀中,在交流中開闊視野,增強積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