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橋》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1.06W

作為五年級語文老師的你還在為撰寫教學反思而坐不住嗎?下面本站小編為您整理了3秀五年級語文《橋》教學反思的範文,希望對您有幫助。

五年級語文《橋》教學反思

  五年級語文《橋》教學反思一

《橋》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天黎明,一個村莊突遭洪水侵襲,100多人無路可逃,都瘋了似的向一座木橋擁去,情況十分危急。而老漢——一位即將退休的黨支部書記卻站在橋頭沉著冷靜地指揮人們有秩序地逃生,最後他和自己的兒子被洪水奪去了生命。故事非常感人。這篇文章的一個重要的情感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從老漢的語言、動作、神態中,感受到老漢在危險面前沉著冷靜、捨己為人、大公無私的高尚品質。

在教學時,我緊緊抓住兩條線來展開。第一課時,我以描寫洪水和雨水的句子進行教學,讓學生自劃自悟。學生很好地抓住了“像潑。像倒。”“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裡狂奔而來,勢不可當。”“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等句子,充分感悟了當時危急的情況,對人們當時的恐懼之感就體會更深刻了。再來讀,緊張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在這樣危急的時刻,老漢的出現也就成了必然。這一課的教學也就為下一個課時埋下了伏筆。

在第二課時,我自然地以老漢的言行來展開教學,讓學生自劃自悟。學生很快地找到描寫了老漢的句子。“老漢突然衝上前去,從隊伍裡揪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凶得像只豹子。”“老漢似乎要喊什麼,猛然間,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通過“衝、揪、凶得像豹子、”等詞的體會,學生也就體會到了老漢的不殉私情,捨己為人。再來討論老漢可能會喊些什麼,學生也都能說了。對於小夥子的一瞪一推和老漢的一揪一推,更是含義深刻,令人回味。

整堂課來講,通過自讀自悟,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已經深深地留在學生的心理。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這座橋樑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絡群眾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所以到最後,學生也說出了這其實是一座“生命橋”、“希望橋”、“救命橋”、“感人橋”……

這一節課,還存在許多不足,如:語言表達不夠簡練,課文的高潮部分還欠火侯,對文字的解讀還不夠深入等不足以外,還有一處值得重視,如果把98年抗洪救災,08年的共抗雪災地震中的`感人情景,聲情並茂地、入情入境地講述後,再來讀這重點句段,那味道就不同了。“若是把老漢的兩次‘吼道’……挖得更深,讀得更透些,學生對老漢不徇私情的領悟將更深更適。

  五年級語文《橋》教學反思二

國小五年級語文下冊《橋》一課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斷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和家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本文故事性強,情節感人。

這篇文章的情感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從老漢的語言、動作、神態中,感受到老漢在危險面前沉著冷靜、捨己為人、大公無私的高尚品質;培養學生樂於助人的品質和寬大的胸襟。文章中所描述的真人真事離學生的生活太遙遠了,雖然學生通過各種資訊渠道瞭解到許多優秀人物的英雄事蹟,但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學生根本沒有見過這樣的人,他們缺少這樣的生活體驗。新課標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這是時代的呼喚,是社會的發展需要。那麼我們如何讓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呢?

課前,我先讓學生尋找身邊的好人好事,如從報紙上看到,從別人那裡聽說的,自己親眼看到的……,然後說給班上的同學聽。這是課前“熱身”,使文字漸漸貼近學生的生活。上課的時候,我先給學生講幾個解放軍戰士抗洪搶險的故事,播放幾組真實的鏡頭,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當中自然而然地釋放自己情感,然後再開始學習課文。課堂上學生的情緒最大程度地被調動起來了,他們的話語都發自內心,朗讀充滿了深情,這讓我深切地感受到只有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相結合,才能夠碰撞出情感的火花,此時教師已無需再說“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老漢的人物形象早已成為一種偉大精神的象徵深深根植在學生心中,一切都是那麼自然、流暢。真實的感受,真切的情感比任何語言都更有力量。

由此可見,語文課程人文性的滲透不是簡單的知識的傳授,也不是除教學內容之外的附加任務,它是一種感受,是一種領悟,是情感共鳴絃樂,是心靈淨化的樂土。要把它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其一,要將文字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如這一課讓學生尋找身邊的好人好事,就是要喚起學生的生活記憶,拉近與文字的距離。只有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積累,設身處地地體驗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使語言文字在頭腦中形成的影象逐漸鮮明具體,此時的感受才能是最真實的,最深切的。脫離了學生的生活經驗,人文教育無法滲透到學生的心靈深處。

其二,在課堂上營造一種與文字內容相一致的氛圍。如選擇一些和文字類似的故事、錄象片段等,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情感。因為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畢竟是有限的,根據學習的需要恰如其分地補充一些課外內容,也就是在保持學生個體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個體經驗,將更廣泛意義上的經驗傳授給學生,從而打造一條學習世界和生活世界、課程與生活之間的陽光大道。還是舉《橋》的例子,上課伊始,我先向學生介紹一些解放軍戰士抗洪搶險的英勇事蹟,並播放幾組真實的鏡頭讓學生觀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因為學生身邊的好人好事與老漢的捨己為人、英勇獻身的事蹟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而補充內容與文字內容在思想境界上高度更為接近,正好彌補了這一差距,這時再引入課文學習就顯得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其三,教師必須先被文字感動。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將自己高尚的情感,獨特的人生體驗融進文字,努力創設良好的人文教育環境,使這一切共同成為學生解讀的資源,這樣才能真正進入學生的心靈,使文字、學生、教師三者融為一體。贊可夫就曾說過:課本知識如果沒有經過教師心靈世界的加溫,傳授越多,您的學生將變得越冷漠,越無知。所以,一個能夠釋放自身情感的教師,也必定能夠引領學生的情感,這樣的課堂才是最是精彩、最豐富、最宜人。

課堂上肯定還有許多不足,大到教材處理,目標定位,各環節設計,小到各細節,這堂課我過於追求學生自主的交流感悟,作為教師沒有很好的處理課堂上既尊重學生的體驗,又能面向全體的教學藝術。

  五年級語文《橋》教學反思三

《橋》一課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本文故事性強,情節感人。在教學本課時,我注重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自主感悟。

1、反覆讀,強調學生多角度的閱讀。

“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是課標中的要求。對含義深刻的句子,需要學生反覆讀,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如在解讀“老漢像一座山”我指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為什麼要把老漢比作一座山。學生解讀老漢沉著冷靜是一座山。引導學生感受“對老漢有話要說嗎?”“很敬佩他。”“真了不起。”“請帶著敬佩之情讀,(學生讀句子)“老漢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我接著引導學生聯絡下文體會,學生解讀老漢受人擁戴他公正無私,他是領頭羊是群眾的靠山。教師學生再讀句子,“老漢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反覆讀,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讀時,提升學生的感悟。

2、以“讀”為主線,關注學生的“學”。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課程的理念。語文素養靠語文實踐,讀,無疑是最好的方法。但在強化讀書感悟的同時不能忽略了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即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新課程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是其中的一維國小語文主要目的不是學“道”(指文章內容),而是學“文”(指語文規律和讀寫規則)。在轟烈烈的感悟中,教師要不忘學習方法知識,基本的語法知識和修辭知識。

在閱讀感悟的同時,要學習方法。本課突出體現在引領學生學習人物時,注意讓學生歸納學法,“剛才我們在體會老漢的形象時,大家是通過對老漢的哪些描寫感悟到的。”“聯絡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義。”“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描寫體會的。”

3、讀寫結合,生髮語文能力。

在學習到最後一部分的時候,讓同學們展開想象,把自己想象成村子裡的人們,這時他們想對老漢說什麼呢?這樣既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又是對交際能力的一種培養。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只有以讀促說,讀說寫結合,學生才會感到易於動筆,只有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生才樂於表達。

但本課當中回想其中,不足之處為過於追求學生自主的回報感悟,作為教師沒有很好的處理課堂上即尊重學生的體驗,又能面向全體的教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