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學反思三篇

才智咖 人氣:1.71W

高中地理反思篇一:高一地理教學反思

地理學科綜合性強、知識跨度大,注重實際應用。新課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學,不僅要求學生學好地理,還要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達到寓教於樂;更重要的是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創造良好的地理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要求老師置身於整體的地理教學情境中,從更寬廣的社會、倫理及教育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本學期是我在咱們學校帶的第一批學生,經過一學期的教學,為了以後真正做到打造高效課堂。特做反思如下: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三篇

一、反思教學觀念和方法

以往的地理教學在目標的確立和教學方法的處理上,我主要是突出教師的主體能力,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為此在學校倡導高效課堂的契機下,我積極的探索高效課堂的環節,教學設計等等方面的東西,也從眾多老師的優質課堂上學習了不少好的經驗,並且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嘗試,以期獲得較大的教學效果。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還有很多不足和需要大力改進之處,希望能進一步的改進。

二、反思教學設計

新課標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課本內容逐漸的濃縮為主要的知識點,閱讀、思考和活動環節的實踐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這方面的處理上,為了完成任務,我沒有很好的處理課本內容與活動環節的關係,生搬硬套的痕跡明顯,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成為課堂累贅。改進措施: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應努力提高活動的“質”的水平。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情暗的創設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並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活動過程中要多加鼓勵,創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全員的參與慾望,並注重適時評價。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三、反思教學反饋

在教學過程中,我由於沒有注重學生的層次性,以同樣的標準要求每一個學生,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進步。同時,很多學生在課後仍然對一些基礎知識不明確。

改進措施:佈置作業時,要求學生以書本知識為基礎,認真構建知識框架,學會舉一反三,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對地圖的分析上,學會讀圖名、圖例,瞭解題目要求。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課後及時輔導和解析,讓他們更直接、更具體的接受知識。

總之,我個人認為:在教學工作中,只有多學習,多反思,才能彌補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才能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水平,使每個學生都有更大的收穫,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地理教師。

高中地理反思篇二: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學反思

時間很快,在京翰教育工作已經有兩個月了,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了,作為一個新教師剛開始教學,經驗方面存在著很大的缺陷,這就需要花很大的時間來彌補。對於自己這段時間的教學總結,既是對過去經驗教訓的整理,也是對未來的提醒。

本學期我擔任了高一(7)—(12)班6個普通班級的地理教學工作,任務不算太重也不輕鬆,雖然本學期節假日多事情多,課時不多,各班進度稍有不同,但最後能在期會考試前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各項教學活動開展井井有條,不負學校期望。現將兩個月的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積極認真參與教育教研活動

我每週都會積極認真參與一週一次的教研和備課活動,與優秀教師共同探討教學策略,研究教學效果,反思學生情況,交流各自的教學進度,我更多的是向他們學習,每經一次活動就成長一次。另外,協助師父黃金其老師開展高一級地理興趣小組班培訓活動,保證活動有序進行。

二、積極參加新教師培訓

根據統一安排,我與其他學校的老師在北京市第一中學參加了《高中地理學科教材培訓及課堂教學培訓》新教師培訓,雖然只有6學時,但在老師的精闢解讀新人教版教材改革,如何追求有效的課堂,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學等,科學的培訓使我們對國家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背景、理論、目標、策略、步驟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認識,理論學習的加強是走進新課程的第一重要關口。

三、熱愛地理教育教學事業

備課認真,刻苦鑽研教材、課標,儘量發揮新人特色,做到敢想敢做,有新意。在教學中我較多的使用多媒體課件,在備課過程中,我虛心請師父,並在上每節新課前先做一回學生,認真地聽師父的課,聽曹老師的課,學習他們優秀的教學方式,另外積極尋找各種素材,包括各種圖片和動畫,視訊,力求做到形象生動,

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結果反映不錯,學生對地理的興趣有很大的提高。除了教授課內的知識外,適時地插入相關課外知識,既聯絡了生活實際,又引發了學生地理探究的興趣,並適時適地進行德育教育。批改作業認真。改作業時會有選擇地給學生寫小字條,指出他們作業上的優缺點,既嚴格要求又熱情地鼓勵他們。

四、認真做好教學反思

作為新教師,對教學情況的掌握還不夠熟悉,這就需要不斷的做好教學反思。不僅對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情況進行反思,還要請聽課的師父評課,積極深入學生群體,瞭解教學效果,接受學生反映情況,做得好的.堅持,做不好的改進。教學是一種雙向的過程,是雙方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一方做得好能促使另一方做好,從而使整個教學效果得到不斷加強,反之,則不斷減弱,最後可能導致學生對該學科失去信心,因此,教學反思必不可少。

同時,我也存在著許多不足,包括:一是,剛畢業,沒有教學經驗,對教材分析不透。書上有些東西寫的很簡單,但是事實上很多東西都要自己補充進去,讓內容充實完善起來,什麼樣的方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再講一個知識點前應該先做好哪些鋪墊……,這些就需要事前的備課功夫要做細,做到位,多聽聽師父和其他老師的課,然後及時做好調整。

二是,教學重難點把握不到位,經常把簡單問題複雜化,複雜問題簡單化,沒有突破重點,解決難點。總是怕遺漏什麼東西沒有講,上新課的時候就把方方面面都講到了,導致的結果是學生會感到一節課東西很多,容量很大,但是又分不清重點是哪。而對比有些老教師上課,新授課時把這節課必須要講的講到,讓學生理解,東西不是很多很全,但學生學起來容易,而且會用,那麼他們學習的信心就會增大,有些東西可以放到題目碰到時再進行講解。

三是,對課堂的調控能力弱,課堂氣氛較沉悶。問題比較大的還是怎麼樣可以調動學生的上課積極性,讓學生有興趣來聽來學,做到真正的師生互動。我師父對課堂把握很到位,他語言幽默風趣,常運用生活例項講知識點如講大氣的受熱過程,他則用炒菜來講,簡單易懂,學生又感興趣。這些我都需要向師父學習的。

四是,教學語言不連貫,會出現“短路”和“開路”現象。另外包括新課的引入,知識的前後銜接,內容的合理過渡等等,在今後的教學中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五是,容易出現緊張,當有老師或領導來聽課就會緊張,不能把課上好。

六是,對課堂、課後練習較少,沒有及時瞭解學生掌握情況,以便達到知識的鞏固與運用

高中地理反思篇三:高二地理教學反思

一、課程安排方面

高二上期教學內容應調整為必修三和中國地理,高二下期上選修五和世界地理。而且中國地理的內容比世界地理更少,這樣安排還可以緩解上期時間緊迫而下期時間又太寬鬆的情況。在順序安排上建議先上區域地理,後上必修三或選修五,充分發揮區域地理“平臺”的作用。

二、區域地理教學反思

區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主要發揮“平臺”的作用,也就是要求學生熟悉各區域的區域特徵。在教學過程中我有以下的體會:

1.樹立正確的區域地理的地理定位思想

在學習區域地理時,首先應給學生講清楚區域定位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如果對區域不能準確的定位,那麼分析的思路就會發生偏向,答案自然就不可能準確了。所以在學習之前一定要先讓學生明白區域地理的學習定位十分重要,並非簡單的機械式記憶那麼簡單。老師可以出示一些典型的大學聯考題,讓學生體會自己去體會區域定位的重要性。我建議老師在區域地理的教學過程中多穿插一些讀圖或畫圖的活動。

2.認識區域地理的研究內容和研究結構,構建學習區域地理的知識體系區域的研究內容和結構:

(1)地理位置:經緯網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及範圍等

(2)自然地理環境差異:地形地勢概況、氣候特徵及成因、河流湖泊、資源等

(3)人文地理環境差異:工業生產及區位分析、農業生產部門結構和優劣分析等、交通運輸與城市、經濟發展現狀與格局等

(4)綜合探究:結合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差異聯絡實際和時事綜合分析、探索區域的發展方向和潛力,提出相應的發展舉措等

建議老師們以第一個區域為例,分析介紹區域地理的學習方法,其它的區域則可以採用學案導學法,由學生自己去探究學習。

3.充分運用比較法來學習區域地理

比較法是將各種型別的知識進行對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瞭解和掌握事物的共同屬性和個別特徵。在學生的導學學案中,建議老師設計一些探究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區域特徵的比較,比如在學習南美洲時,可以引導學生比較南美洲和非洲的氣候特徵,還可以比較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地形特徵等等。

三、必修三教學反思

1.“必修3”在高中地理教材體系中的位置

“必修1”和“必修2”兩個模組主要介紹人類與地理環境協調發展的基本原理。“必修3”則是將這些地理基本原理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相結合,並運用到一定區域的人類與地理環境協調發展的實踐中去,也就是說“必修3”的教材內容更注重地理原理和規律的應用研究,具有較強的綜合性。

2.教材內容編排特色

本冊教材共5章10節。全書以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組織教材,除第一章外,其他章的各節內容都冠以“以XX區域為案例”的副標題。既有國內的案例,也有國外的案例。

但教材各章內容又並不拘泥於副標題所限的地區,而是以此為分析問題的基礎,就某一個主題向其他區域延伸。例如第二章第一節“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案例擴充套件到西非薩赫勒地區的荒漠化;第三章第二節“河流的綜合開發──以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為例”,案例擴充套件到澳大利亞墨累-達令河流域的開發。教材內容如此“收”“放”有致的設計,一方面減少單一案例分析可能帶來的某種侷限性,另一方面提供了知識和能力遷移的平臺。

3.高中地理必修3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1)教材內容編排與學生現實的基礎知識儲備間存在的矛盾

無論是哪一版本的教材,對“必修3”內容的編排,主要是在“必修1”的自然地理原理和“必修2”的人文地理原理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區域,以案例的形式來探求和說明不同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要分析這些區域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學生必須對這些具體區域的區域特徵要有比較清楚的瞭解。

(2)不同版本教材對案例的編選與教師的教學選擇存在矛盾

新課程的實施,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在一個課標的情況下可以出現不同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編排和選擇案例等方面有比較大的差異,雖然這樣的現象在“必修1”和“必修2”的教學中教師都曾經遇到過,但由於這兩個模組主要

是地理基本原理和規律的學習,教師在教學處理上還相對容易。但由於“必修3”教材的編寫基本都是圍繞不同的案例進行,各種教材中案例的分析角度和呈現形式也存在差異。面對各種版本教材在編寫思路及選擇案例上的差異,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取捨上則更顯困難。

 4.對高中地理必修3教學策略的探究

(1)作好案例教學的知識鋪墊

面對學生對區域地理基本知識掌握欠缺以及地理“必修3”教材中相關區域背景知識缺失的現狀,要較好地完成教學要求,教師必須對區域地理知識加以補充和進行必要的鋪墊。以人教版地理“必修3”為例,教材選擇的大多都是中國不同地區的案例,因此,學生學習案例的基礎就是對中國地理(包括自然和人文兩方面)基本知識的瞭解。所以我剛才建議高二上期安排中國地理的教學內容,並且先上中國地理,後上必修三。

(2)案例教學應注重對學生地理分析方法和抽取地理原理能力的培養

綜觀“區域可持續發展”中各條標準,基本都要求“以??為例,分析??”來進行範例教學。在面對各種版本教材和不同案例時,教師沒有必要也不可能把各種教材中的所有案例拿出來進行教學。因為掌握案例本身的知識並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應該藉助教材中精選的示範性案例,使學生在分析具體案例中注重方法的培養和抽取地理原理能力的培養,即讓學生能從個別到一般,掌握帶規律性的知識和能力,也就是“通過一個或一組例項的教學,使學習者在掌握這個或者這一組例項的基本內容基礎上,學會學習相同或相似型別知識的基本方法”。因此,教師在案例教學中,應注重從分析案例的方法和抽取地理原理的角度出發進行教學。例如:人教版中的“資源的跨區域調配”是以我國“西氣東輸”為例的,而在其他版本出現或與此相關的例子有“南水北調”“西電東送”等等。在教學中,教師無需對此型別所有的案例都拿來講解,只需要精選其中的一個具體案例來分析,引導學生通過分析該案例,最終使學生上升到學會總結分析相似型別案例的方法這一高度上來。

比如通過對“西氣東輸”案例的分析,使學生能在分析資源調配時,能形成以下的基本分析方法:

對於資源分佈不均與需求的差異,在教學中就需要從地質、自然、社會經濟發展條件的角度引導學生分析;要實現雙贏,也可以引導學生從經濟和環境等方面分析對輸出地和輸入地產生的積極影響。學生形成了這種分析問題的方法,對於分析同類型的案例如“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就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去加以很好地分析和解決。

(3)配合練習,重點在於鞏固原理的掌握和使用

對學生學習地理“必修3”情況進行評價,應與傳統的評價方式有所不同。評價的重點不在於對教材案例的重現,而在於考查學生能否運用地理基本原理來解決新的問題。因此,教師在進行學生評價的時候,一般需要引入新的案例來進行。如在學習“區域農業發展──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一節後,我們可以通過以下的案例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閱讀下列材料,根據所學知識回答有關問題: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遠離海洋,三山夾兩盆地,形成了新疆特有的水汽運動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加上面積巨大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使新疆氣候具有晝夜和季節溫差大、降水稀少、蒸發強烈的特點。例如許多地方最大的氣溫日較差在二十到二十五度之間;在具有乾旱沙漠氣候特徵的吐魯番,年平均氣溫日較差為十四點八度,最大氣溫日較差曾達五十度。

1.制約新疆農業發展的首要因素是。

2.你認為新疆農業的發展有哪些有利的因素?

3.根據新疆地理條件的特點,你認為新疆可以發展哪些特色農業生產?並說明原因。

4.你認為新疆農業的發展,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5.通過對該地區的農業發展的分析,請你歸納出分析某一地區農業發展的基本方法。

這道題的考查並沒有涉及教材中“東北地區”的任何內容,對於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典型的新地區、新案例。雖然學生在高中階段並沒有專門學習過新疆農業發展的內容,但該案例並沒有考查區域中記憶性的內容。學生要較好地解決相關問題,關鍵是要在提取影象資訊的基礎上,運用在前面兩個模組中學習的地理原理,並以在學習“東北地區農業”中所掌握的分析方法來解決問題。這樣的考查,有助於教師瞭解學生是否能夠真正達到課標的要求,是必修3教學中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好的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