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親親雞寶寶》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3.13W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親親雞寶寶》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親親雞寶寶》教學反思

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和興趣,引導幼兒從情感入手,設計了綜合活動《親親雞寶寶》。在活動中,我以生活經驗為基礎,選擇生動有趣,淺顯易懂,密切聯絡生活的活動內容。在活動中根據活動的特點與要求,將活動權還給孩子,使孩子們在活動中自主探索,盡心表達,自由創造,順應了兒童的發展,滿足了兒童的需要。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助推器,有了興趣,幼兒才會積極關注、主動思考,並自覺採取行動。

在這次活動中,為了支援、引導幼兒主動學習和發展,教師應確立“以幼兒為本”的理念,重視來自每個幼兒的資訊、反饋,包括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從中發掘有價值的內容,並作出相應的反映,真正成為一名優秀的“獵手”去傾聽孩子的心聲、捕捉活動中的教育契機,這也是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徑。小班幼兒喜歡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來表達他們對某一事物的好奇心,興趣是活動的前提,而需要是活動的方向。比如:觀察《親親雞寶寶》活動中,一名幼兒問:“小雞的羽毛都是黃色的嗎?”對此我沒有迴避,而是饒有興趣地與孩子們交流,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並結合實物觀察發表看法。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開了。

有的說“有白色的小雞有紅色的小雞”,有的說“有黑色的小雞”,對此,我不想把答案直接告訴幼兒,而是把孩子們的看法一一記錄下來,鼓勵他們繼續探索,進一步論證自己的看法。在我們瞭解公雞爸爸和母雞媽媽的羽毛是什麼顏色之後,就沒有了這樣的爭論。

在觀察“可愛的小雞”活動中,我頭腦中有一種陳舊觀念,認為小班幼兒會盲無目的地觀看,擔心不能達到所預設的活動目標,因此在讓幼兒自由觀察探索和交流分享經驗時總是問“雞爸爸頭上長著什麼?是什麼樣的?”“雞媽媽的是什麼樣子的`”這樣的提問極大地限制了幼兒的思維和表達,使幼兒讓老師“牽著鼻子走”。我想,要是我提出的問題更開放些,如:“你發現了什麼?”、“你看到了什麼?”,這樣幼兒的思維將會更加開闊,探究的內容也會更加廣泛和深入,幼兒表達的語言相信會更加積極而豐富多彩。

喜歡小動物是每個處在學齡階段幼兒的共性,它們可愛、聽話、討喜歡。而這一活動正是在幼兒喜歡小動物的基礎上,開展的,而我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僅以合作者、參與者、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幫助幼兒,引導幼兒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加深對小雞、母雞和公雞的認識,在玩中學,注重了幼兒情感的交流,使整個幼兒真正地達到了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