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吉林旅遊景點的導遊詞

才智咖 人氣:3.04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旅遊從業人員,常常需要準備導遊詞,導遊詞是講解當地的基本情況,介紹風土人情的文章。那麼你有了解過導遊詞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介紹吉林旅遊景點的導遊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介紹吉林旅遊景點的導遊詞

介紹吉林旅遊景點的導遊詞1

遊客朋友們,查幹湖旅遊度假區,是以生態旅遊為中心,大湖溼地,草原風光及蒙古風情區為特色及觀光、娛樂、休閒、度假、餐飲、購物、會展等功能於一體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在這裡您不僅可以領略到以大湖溼地為基礎的自然生態意境,以郭爾羅斯草原為依託的蒙古族民俗意境和以觀光休閒為特色的現代人居意境,也可以欣賞到旅遊區內查幹湖光。草原天堂、蘆葦盪漾、百鳥爭鳴、冬捕奇觀、洪湖憑欄、百舸爭流、水上樂園等區內八景,還可以欣賞到青山日出出大壩日落、長山煙雨、佛寺曉月、藍天白雲、飛雪迎春、原馳蠟象、草原風暴等景外八景。

同時您也可以品嚐到蒙古族風味的佳餚,查幹湖特色動的魚宴,購買具有紀念收藏和裝飾價值的蒙古族風情的旅遊紀念品查幹湖在蒙是人們神牽夢縈的風沙寶地。遼代自聖宗起,直至天祚帝,每年都要帶領群臣嬪妃,千里迢迢從京城來到查幹湖巡幸、春獵,在湖面鑿冰捕魚,用遼帝親自釣上來的“頭魚”在岸邊大擺“頭魚宴”,因為初春的湖魚最鮮、最肥、大香。當春風吹綠郭爾羅斯草原的時候,查幹湖畔大雁鳴、天鵝叫,百鳥咽啾,此時的帝王們又開始放座鷹搭箭捕捉天鵝、大雁,並用遼帝親自放飛的“海東青”捕來的頭鵝,舉行頭鵝宴,在湖畔歌舞狂歡,飲酒作樂,直至春盡方還。由此可以想象當年查幹湖那種恢弘壯觀的場面。如果您要問什麼景觀最能完整、準確地展現出馬背名族的雄渾、俊美玉彪悍,那就一定是這裡的“冬捕”了。

2008年6月查幹湖冬捕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冰湖騰魚的稱號,恰如其分的描述了這一特殊的漁獵奇觀。說起查幹湖冬捕這是一種傳奏海螺、牛角號圍繞供桌、掛滿哈達插滿松柏枝的敖包和炭火轉三圈後合掌站立在供桌前誦經;這時身著傳統查瑪服、頭戴各種面具,手舞刀、叉、劍等道具舞者跳著傳統的查瑪舞;隨即漁工和馬拉著裝載漁具的爬犁進入祭湖醒網的場地。由魚把頭請喇嘛誦經祭祀經文,喇嘛手搖法鈴,將奔巴中德聖水向空中彈灑並齊聲誦唸祭祀經文。魚把頭左手端香奶酒,面對蒼天聖湖高聲吟誦祭湖詞,隨後雙膝跪在水面上,用右手中指沾酒分別彈向空中、地面、然後將碗中的酒倒入湖面鑿出的水洞,喇嘛們邊誦經文邊將供桌上的`貢品拋入冰洞。魚把頭從蒙古族姑娘手中接過敖包上的哈達,蒙古族青年將手中的糖果拋向人群,將桶裡的牛奶灑向天空、冰面、之後為漁工們獻牛奶幹、炒米,用大碗敬上壯行酒。漁工們喝完壯行酒到達冬捕作業點,漁工們按魚把頭選擇的地點,開始在湖面上鑿洞破冰,然後串杆下網,千米長的大網相距百餘米一字排開。馬拉絞盤的轉動,漁網從冰洞中緩緩而出,兩旁的漁民手持撓鉤將於一個個的甩出來,由打竄扭矛走鉤的將網再次裝到爬犁上,到此,一網次的冬捕結束。

前郭縣2002年舉辦第一屆中國吉林查幹湖第四屆冰雪捕魚旅遊節開幕當天,查幹湖冬捕採取原始捕撈方式,以63600人蔘加的最大捕撈規模成功申報了中國吉尼斯世界記錄。同時在2006年,查幹湖冬捕獲得了中,國十大自然生態節慶活動殊榮稱號。又以一單網出魚10.45萬公斤,創造了傳統捕撈方式單網冰下捕撈量最大的吉尼斯世界記錄。2008年又以單網16.8萬公斤的成績重新整理原始記錄。可以說查幹湖冬捕習俗是郭爾羅斯歷史文化積澱產物,對於這種習俗的傳承與研究,有助於認識和了解郭爾羅斯地域民俗文化和漁獵文化及其發展史。

各位遊客,馬上就要到達我們的目的地查幹湖旅遊度假區了,請各位穿好棉衣,注意防寒。隨後將由我帶領各位遊客到查幹湖冬捕現場進行觀摩。查幹湖我們已經遊覽過了,接著大家去遊覽岸邊的妙音寺、伯顏敖包、鴻鵠公園、郭爾羅斯博物館等景點,相信大家一定會大飽眼福盡興而歸。

介紹吉林旅遊景點的導遊詞2

各位遊客;歡迎你來到百鳥樂園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觀光旅遊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吉林省西部通榆縣境內松遼平原,西與內蒙古科爾沁草原相連線,總面積1055平方公里,區內沙丘蜿蜒起伏,湖泊波光瀲灩,黃榆婆娑起舞,向海的魅力在於“美在自然,貴在原始”。向海有“四大桂冠”: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評審為“具有國際意義的A級自然保護區”;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被國家人與生物圈委員會批准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保護網”。

“東有長白,西有向海”,通榆向海已經成為吉林林省重要的旅遊勝地,與名聞天下的長白山旅遊區爭光奪彩。電視風光片《家在向海》,曾在中央電視臺多次播放,並在第五屆桑迪歐國際生物保護電影節上,榮獲代表國家資格獎。1992年,李鵬總理曾把《家在向海》帶到了世界環發首腦會議上播放。在外國人驚歎聲中,向海逐步走向了世界。天工巧合的資源,形成了以丹頂鶴為主的溼地珍禽景觀,以蒙古黃榆為主的天然榆林景觀,以葦蕩蒲草為主的水生植物景觀,以沙灘泳浴為主的人文景觀,以蒙古包“手把肉”為主的民俗景觀,以蒼榆古廟為主的歷史遺蹟景觀。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它一直與神仙相伴,故有“仙鶴”之稱。向海是“植物王國”。珍稀樹種蒙古黃榆,一株株,一簇簇,一排排,一層層,千姿百態,令人滿眼蒼翠。杏花林更清香十里,迎客送賓,真可謂黃榆簇簇含晨露,樹花十里映朝霞。向海更是“動物王國”。最能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的當屬人與動物和平共處。(觀景塔)觀景塔位於遊覽區中心,塔高32米,置身塔上眺望四方,景色迷人。風積沙丘起伏延伸,尤如條條黃龍馳騁大地;遼闊的草原綠水茫茫,湖泡河汊星羅棋佈,澤邊水畔,禽鳥鳴戲,浩瀚葦蒲,碧波盪漾,向海全景盡收眼底。(博物館)踏入保護區博物館,就像進入了一個天然的野生動物園。二百多種珍禽異獸標本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向海廟)向海,因一廟而得名,這廟便是今天的“香海廟”。1664年清朝康熙初始,在向海建了一座喇嘛廟,取名“青海廟”,1784年乾隆下榻於。1928年西藏六世班禪額爾德尼來寺傳經說法,匯聚喇嘛1080人,前來聽經受法者不計其數,日日香菸繚繞,瀰漫如海,因而得名“香海寺”。隨著抗日戰爭的烽火燃遍東北,1945年前後,“香海寺”成了軍營和難民營。破除迷信使“香海寺”在1946年3月改名為“向海廟”。此時的“向海廟”已成為無主的空廟。今天,主體工程修復後這座廟宇無論是規模還是工藝,都無不向們展示著它昔日的輝煌。(千鳥巢)如果您想身臨其境感受一下鳥的氣息,可以向東行至沙燕群居的千鳥巢。灰沙燕群居洞穴景觀被當地人不息,為它們的愛子銜食送水,奔波忙碌(仙鶴島)當然,野外觀鳥,只可遠眺。如果你真想一飽珍稀鳥類的英姿,就請到保護區管理局所在地西南4禽奧祕的“世外桃園”。島上籠舍,造型古典雅緻,別具一格。

遊客朋友們,通過我對美麗向海地介紹,您是否也和我一樣,迷戀於這裡的自然與原始呢,接下來就讓我們大家拿起手中的相機,抓拍每一個令您心動的瞬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