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收拾輕狂 碰壁就是成人禮

才智咖 人氣:1.93W

再過半個月,將迎來90後的畢業熱潮。前衛、張揚、叛逆……貼在90後身上的標籤,讓他們甫一登場,就引人注目。

畢業季收拾輕狂 碰壁就是成人禮

根據相關統計資料,201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680萬人,其中包括為數不少的90後畢業生。

90後,將首次大規模攜手向職場進發。在與社會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中,他們發現,社會不是象牙塔,經歷一次次的拉鋸戰後,他們祈求浴火重生。

鍾庭芳、黎翔俊、王世平等人,是這群90後中普通的一員,實習、找工作……70後、80後所必須經歷的重重考驗,不會因為他們是90後便網開一面。相反,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他們須收拾輕狂,用90後的勇氣破開現實與思想中的重重阻礙。

第一波考驗必須死死扛住

“投簡歷沒用的,轉身就被扔了,一定要在現場爭取表現的機會,這樣可以不斷鍛鍊自己,說不定還可以給對方留下深刻印象。”

“今時不同往日啦,一切都變得好陌生。跟阿萍童靴(同學)在電子科大(招聘會)差不多轉了一天,腳好麻啊。不過阿萍說,心比腳更麻木啊……工作啊工作,什麼時候能找到你呢?”

這是1991年出生的鐘庭芳在今年3月,手忙腳亂地找工作時在自己的部落格上留下的日記。就在寫下這個日記的1個月零23天后,她以火炬職業技術學院應屆生的身份,和橫欄鎮一家物流公司簽訂了用工合同,試用期半年,月薪2000元。

雖然和讀書時的想象不一樣,但在經歷了數次招聘會的鐘庭芳看來,這已經是“價效比很高”的工作了。這份工作確實來之不易,此前,鍾庭芳幾乎跑遍中山所有的大型畢業生招聘會,甚至還跑到廣州大學城的招聘會,專找那些現場面試的公司。

“投簡歷沒有用的,轉身就被扔了,一定要在現場爭取表現的機會,這樣可以不斷鍛鍊自己,說不定還可以給用人單位留下深刻印象。”抓住任何一個面試機會,這是鍾庭芳對於就業的第一個感悟。

在鍾庭芳的周圍,像她一般必須奔波於各種招聘會的朋友、同學多不勝數。談起應聘經歷,同樣即將從火炬學院畢業的黎翔俊,也感觸頗深。和許多應屆畢業生一樣,兩個月前,黎翔俊也熱火朝天地忙著製作自己的自薦材料。但那本花了足足兩週的時間精心打造的厚厚的人生敲門磚,卻沒有派上多大用場。在擁擠的畢業生供需會、招聘會上,面對“本科以上學歷”的標牌,專科學歷的黎翔俊任何“不顧臉皮”的爭取都徒然無功。

“參加招聘會的次數越多,信心指數降得越低。到了畢業後期,自己的身心已備受煎熬,甚至無力再去面對招聘會。”回憶起曾經的應聘經歷,黎翔俊卻像飽經風霜的老人一般感嘆起“往事不堪回首”。

抱怨歸抱怨,對於鍾婷芳和黎翔俊們來說,找工作就是社會給予他們的第一波考驗。平日,他們在交談中彼此吐苦水:找工作好煩,但一轉過身,又再次投入到畢業大軍中,爭搶工作的機會。

就在鍾庭芳伸手接過物流公司的橄欖枝時,再三地遭遇挫折使黎翔俊也逐漸認識到,應該轉變觀念,先就業再擇業。他不再去嘗試那些“好單位”,轉而投向營銷類的個體私營企業。他明白,面對這波考驗,無論如何都必須扛下來。

1990年出生的王世平,自考上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那一刻起,爸媽就囑咐他,學什麼不一定幹什麼,畢業後還是老老實實打包回家考個村官。

2012年5月11日,多雲轉陣雨。天氣仍然變幻無常,在一場暴雨來臨之前,天氣還是明媚得讓人眩目。鍾庭芳從公司回到學校宿舍,開始為畢業打包第一批行李。在回學校之前,她剛用10個小時整理完任職公司下個季度的貨單。

這是鍾庭芳的第一份工作。“以前聽說物流業在中國的發展空間很大,是個有前途的專業,所以就報名了。”在畢業以前,鍾庭芳是一個物流專業的理想主義者。

不過,在長達幾個月的試用期和培訓期,她做的更多的是“打雜”的活,每天平均工作9個小時以上。

現實與想象的距離,直到找工作那一刻她才真實地感受到。偶爾她會想,當初或許該接受父母的“招安”。

在做物流公司的跟單員之前,鍾庭芳曾經有過其他工作機會:接受家人的安排,回梅州老家小鎮,做一個鄉鎮小幹部;或者去惠州市惠東縣投靠堂姐,在一箇中心幼兒園當老師

但在經歷“兵荒馬亂”的招聘會以前,這種“腐朽”的門路和“無聊”的工作,鍾庭芳還沒放在眼裡。“那時候總想,回去鎮上做個小祕書,或者回小縣城做糊弄小朋友的幼兒園老師,好幼稚好無聊。”

與此相仿,1990年出生的王世平從考上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那一刻起,爸媽就囑咐他,學什麼不一定幹什麼,畢業後還是老老實實打包回家考個村官。“穩定,有保障,有安全感”,這些在眼下倍顯金貴的收益,是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精英趨之若鶩進入體制內的直接原因。

但王世平卻想實現一個不一樣的夢想從踏入大學校園開始,創業的激情一直在他的心裡萌動。事實上,創業的嘗試從大一就開始了。

近年來的電子科技大學,湧動著此起彼伏的創業熱潮,一個個被符號化的創業學生成為校園裡的明星人物,吸引著王世平的目光。大一時,王世平與同學合資開了一家檯球廳;大二時,他和蘭州的朋友做起了服裝生意;大三時,他揣著綠色農產品、奶茶銷售專案參加過兩次創業比賽,並因此拿到學校龍騰創業孵化基地的入場券……

不過,這些創業經歷因各種因素,最終都未能劃上圓滿的句號,王世平也沒能從學生的角色成功轉型為“創業者”。邁入大四後,大學裡“失敗”的創業經歷,讓王世平決意迴歸現實。

現實就是必須找一份工作養活自己,當導遊,或者留校當老師……關於人生,王世平有種種假想。不過爸媽則天天在家唸叨,期望他回家考個公務員噹噹。

“下一步要去哪,我還沒想好。其實我還是想自己創業。”對王世平來說,老家的工作雖然較為體面,但小圈子社會裡“沒有自由”。也許,回到故鄉過爸媽為其規劃的舒適日子,是王世平最後的選擇。

而對於鍾庭芳來說,錯過家人安排的“安逸”工作,雖然在發現找工作並非易事時也曾懊悔,但若再給她一次選擇的機會,“我想我還是不會選擇那樣的工作吧。”她說,像是在自問,也像是在回答。

不管有沒有彩虹,先找一個平臺起飛

工作以後,鍾庭芳的QQ標籤變成了“每一天,都堅定‘東方不敗’的信念”。

拒絕了父母的“招安”,也沒有“創業”夢想的鐘庭芳,老老實實過起“朝九晚五”的生活。鍾庭芳希望能在這塊小平臺上實現起飛。工作以後,她的QQ標籤變成“每一天,都堅定著‘東方不敗’的信念。”

“可能走下去沒有預期的彩虹,但是如果不嘗試,就一定會錯過風景。”5月12日凌晨,在打包收拾那部臺式電腦之前,鍾庭芳用這樣一句話,作為她在學校最後一篇日記的結尾。

雖然也有懷疑,但她自信,自己可以利用三五年的時間,憑藉自身的能力擠入公司管理層。鍾庭芳下定決心,要在這個不大的平臺上做出點成績來。

與此同時,接受了實習考驗的黎翔俊,也成功地尋到一塊落腳之地。之前的一段經歷,黎翔俊似乎還歷歷在目。當天,在一家企業實習三個月後,平日嚴肅認真的經理把黎翔俊和另外兩個實習生叫到面前,給他們安排了最後的任務:限每人在兩天時間內製作一個分析市場的軟體程式,星期一要交到經理手中。

頓時,黎翔俊和其餘兩名實習生都很驚愕:一個非計算機專業、僅僅懂得一點電腦應用知識的學生,怎麼可能製作出軟體程式呢?再說,時間只有短短兩天,便是專業人士,也未見得能夠順利完成。

“開始聽到這個任務,我真想掉頭就走,但最後我還是留了下來,覺得應該挑戰一下自我。”黎翔俊回憶當時的情形。

情況如黎翔俊預想的不容易。接下來的兩天,他幾乎以圖書館為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憑藉自己還算靈巧的腦袋悟出了一點門道。在期限當夜,他連夜製作出一個“低階、糟糕”的軟體,第二天慚愧地交到經理手中。

想不到的是,經理看也沒看就把光碟扔到一邊。黎翔俊心中涼了一截,心想:完了,把經理惹生氣,想留下來就業怕是沒機會了。

“你被留用了。”當經理面無表情地說出這句話時,黎翔俊愣了,不知道經理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

經理不緊不慢地對他說:“你是惟一一個在兩天內交出作品的人,其他人連嘗試的膽量都沒有。”

“但我做得並不好……”當時的黎翔俊頗感困惑。

“這沒關係。關鍵是你敢於挑戰自己,把要做的做了,並且按時完成任務。連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人,我們留下他做什麼?”經理難得地笑了笑,一語道破迷津。

黎翔俊恍然大悟:勇敢地面對挑戰,這才是自信,也是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必備的基本素質。

6月一拿到畢業證,這家企業便會立即和他籤合同,而對於公司開給自己3000元左右的工資,他很知足。

考研,為了以更好的姿態“殺”回來

林婷婷想,這一次自己與社會擦肩而過,但很快會以更好的狀態“殺”回來。

在中山千里之外的雲南,林婷婷也有“知足”的感觸。香格里拉和大理的微風撲面而來,空氣裡飄的似乎都是浪漫傳奇的味道。位於中國西南隅的昆明,有別於北上廣深的喧囂,在這裡,7000塊的平均房價和鮮有的堵車竟讓她頗有歸屬感。

林婷婷愈發滿意當初的考研選擇。當校友王世平糾結於去與留,當鍾庭芳還在感嘆“現實與理想的差距”時,已順利考取雲南大學微生物專業研究生的林婷婷,一身瀟灑地行走在雲南土地上。

找工作的辛苦、工作中的困惑、收穫後的愉悅,這些情緒常常環繞著這群90後畢業生。但對於林婷婷,這些都是3年後的事情。

這個就讀於電子科大生物工程專業的福建漳州女孩,大三上學期作出讀研當做下個驛站的抉擇。她考研的理由很簡單:一、外面“兵荒馬亂”,本科生找工作比工人難得多,避避風頭再說;二、想從事對口工作,生物類行業的研究生文憑更有優勢。

國內考研大軍逐漸壯大,根據統計資料,2012年全國考研報名人數創歷史新高,達165.6萬,同比增長9.6%。不過,在林婷婷眼裡,中山本科生的考研意願不算強烈,以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為例,學校的'就業率往往在90%以上,同學們不必以“考研”逃避工作。

林婷婷所在的班級,80多個同學中有10多人表達考研意向,但真正認真複習並參加考試的只有兩三人。

林婷婷在考研大軍中無疑是幸運的。在考研的路上她堅持下來,併成為班上唯一一位成功考上的“幸運兒”。

做了考研的打算後,林婷婷便破釜沉舟地一門心思複習,完全沒有找工作。她想,張榜時間在1月,即便最壞的情況發生,再隨著四五月份找工作的大流也完全來得及。

如今,很多同學都陷入了找工作、實習的混亂中,林婷婷則時常回憶起在考研教室的日子。那些日子,只要一踏進那間教室,林婷婷就像打了雞血般渾身充滿幹勁。那幾百天裡,從晚上7點到12點,教室裡總會出現她的身影,端坐桌前,在本子上留下花花綠綠的筆記。

考前幾天,有人會在考研教室的小黑板上悄悄寫幾句勵志的話,研友們會傳閱考研日記,還有人組織拍大合照,發些考試注意事項……淡而無味的日子,有讓人回味的插曲。

林婷婷想,這一次她與社會擦肩而過,但很快會以更好的狀態“殺”回來。

90後記者悟語

告別蜜罐 感受艱辛

畢業了。人生新的一頁正在徐徐展開。與往年不同的是,這個畢業季,90後成了主流。

似乎就在不久前,人們還在沉湎於對80後的集體謾罵,如今,矛頭轉而指向站在風口浪尖的90後。90後默默承繼了“垮掉”這一封號,反駁宣告顯蒼白無力。

也許是中了主流輿論的流毒,加之少與90後深入溝通和交流,前輩們對於90後,總有淺薄幼稚、好走捷徑、貪圖享樂、不能吃苦的刻板印象。當前,首屆90後大學畢業生即將走出象牙塔,登上社會大舞臺,與帶著有色眼鏡看待他們的前輩共事。

因上學早的緣故,去年夏天,我就站在了這個十字路口。

一度很困惑,自己究竟屬於哪個年代的人。十餘年的求學路上,我揣著印有1990年出生的戶口本,與一幫80後混在一起。處境如此尷尬:生在夾縫中的我,抓住了上世紀80年代文化的尾巴,又被上世紀90年代狠狠地咬住了後腳跟。

總之,早生或晚生都免不了被罵。讀大學時,網上四處可見對於80後是“垮掉的一代”的指責;畢業了,搭著80後的末班車,渾渾噩噩捲進社會大潮後,猛然發現,類似杞人憂天的預言又被套用在90後身上……

採訪中,我一直謹慎地抱著理解態度,對待比我晚一年踏上社會的大學生們。

不可否認,蜜罐中成長起來的90後還很年輕,思想很青澀,行為不成熟。工作一不合心意,也許會輕易放棄;安排不對胃口,也許會選擇叛逆。但必須承認的一點是,90後也是敢於擔當、敢於奉獻的一代。我們有理由期待,終究90後會長大,給他們一點時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