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求職謹防陷阱

才智咖 人氣:2.96W

從近年查處的“黑中介”和違法中介案例來看,此類騙子的騙術同過去相比又有了新的“特點”,比如,“中介”與醫院內的不法分子勾結,以薦工、體檢“一條龍”方式矇騙求職者;還有“黑中介”大量收集求職者的證件及個人資訊,辦理銀行卡惡意透支等。為了給大學生求職時提供警示,本文選取整治行動中查處的部分案例,加上專家的點評,以期對求職者有所幫助。

大學生求職謹防陷阱

近年來,因為求職難,不少大學生“病急亂投醫”,在求職時“拉到籃子裡就是菜”,不惜降格以求。特別是許多外地大學畢業生,到沿海大城市找工作,人生地不熟,很容易上當受騙。在這種情況下,人才市場的違法中介、“黑中介”就有了可乘之機。他們或是假“招工”為名,行騙錢之實,拿了應聘者交的錢,“從人間蒸發”;或是以“試工期”為幌子,榨取大學生的“廉價勞動力”;更有甚者,假招工面試的機會,搶劫學生的錢財。

有鑑於此,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安部、教育部、工商管理總局等部門於今年年初聯合開展為期3個月的“打擊非法職業中介機構,淨化勞動力市場”專項整治,清理各類職業介紹機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職業技能考核鑑定機構,重點是打擊各種違法中介和“黑中介”。整治行動效果是明顯的,僅以上海為例,“規範勞動力市場百日檢查”中,上海市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對本市183戶職業中介單位進行檢查,其中,45戶不按規定從事職介活動被查處,10戶未經許可擅自從業被責令停止活動,15戶非法機構被取締。由此可以推算出,在今年全國範圍的整治行動中,會有數百家“黑中介”和違法中介受到查處。專家指出,只要職介市場有利可圖,這些“黑中介”和違法中介就會變著法子招搖撞騙。對於求職的大學生來說,除了要有自我保護意識,重要的是提高警惕,借雙“慧眼”,識別各種求職陷阱

案例(1)

偽造招生簡章騙中介費

違法中介兩騙子被判刑

2004年3月,從湖北來滬的田冬梅夥同老鄉張國華在浦東借房,以勞務公司的名義違法從事勞務中介業務。他們私刻公章,印刷“上海市金橋出口加工區開發公司”招工簡章,謊稱手中有西門子手機電子廠和賀爾曼賀卡廠的招工指標,對外發布廣告招聘求職者。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來應聘,其中包括不少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畢業生,田冬梅等成了應接不暇的大忙人。田冬梅來者不拒,只要有意報名,她就拿出自制的《求職承諾書》,向來人收取600至800元不等的中介費,並向這些應聘者承諾“不用體檢,回家等通知就行”。兩個月間,田冬梅共“接待”了50多人,收取了現金28000元。2004年4月21日,“危機”終於發生,十幾位應聘者忍耐不住了,集體找上門來,有的提出了退錢要求。在不能找到工作崗位又拿不回中介費的情況下,求職者向公安機關報案。於是一場招工騙局就此收場,田冬梅和她的老鄉張國華被起訴。今年初,法院經審理後作出一審判決:被告人田冬梅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罰款人民幣1500元。被告人張國華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罰款人民幣1000元。

案例(2)

假他人公司名義招工

騙求職者押金受查處

今年年初,在整治勞務市場行動中,深圳警方根據深圳市一家公司的舉報,搗毀了一個招工詐騙團伙。

這個團伙利用人才市場裡的招聘櫃檯,打著深圳某公司的旗號大肆招人。而深圳市這家公司並不知情,該公司近期也並未釋出有關招工的資訊。但是,這家公司卻不斷有求職者前來諮詢,求職者還稱,他們已在深圳市羅湖區某大廈內接受了該公司的面試,並繳納每人300元的押金。該公司有關人員經過調查發現,原來是一家冒牌公司正打著該公司的招牌在大肆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