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編導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才智咖 人氣:2.52W

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說明材料,以下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廣播電視編導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歡迎閱讀參考。

廣播電視編導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論文題目:淺析中國電視真人秀節目本土化的發展

選題意義

真人秀作為近年來才蔚為大觀的一種電視節目形態,無論是從節目的數量,還是收視情況看,它已經成為電視節目的一種主流形態。同時,真人秀也開始走出單一的節目模式,出現多樣化的趨勢。目前,各種真人秀節目幾乎都有中國製造。真人秀在中國也開始逐漸從邊緣走向主流,製作質量和社會影響明顯提高。儘管如此,真人秀也存在很多問題,如仿痕跡重、缺乏創新、內容低俗等。為使真人秀在中國健康發展,必須真正實現本土化。本文從真人秀節目的發展源頭、發展脈絡、發展趨勢,以及產生的問題、問題產生原因,還有發展前景等方面做了簡單的闡述,為真人秀本土化如何更好地提高節目質量、規避節目失範等方面提供一些可供借鑑的有益參考。電視真人秀節目越來越多,形式越來越多樣,內容也越來越豐富,這些娛樂節目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目光。這些真人秀節目在播出後產生了意料之外的傳播效果,有很大的社會價值,並且產生了很深的社會影響。研究這些電視真人秀節目,對研究現代受眾的收視心理、社會的政治經濟結構、社會的意識形態都有重要的作用。

理論和實際價值的論述 真人秀節目的之所以能不斷地發展自身以投觀眾所好。對參與者來說,它是成就夢想的捷徑;對電視業來說,則是名利雙收的利器。在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真人秀所創造出的商業模式讓電視業煥發了活力。《中國真人秀本土化的淺析》,將國內真人秀節目從源頭到歷程,從發展隱憂到前景規劃,細細梳理一番,梳理了脈絡,擴充了研究理論,給國內研究真人秀的學者提供理論價值。通過分析中國電視真人秀節目本土化發展,可以從意識形態、文化傳統和觀眾審美習慣等方面,看出我國與國外真人秀節目的差異,因此我國真人秀電視節目不能照搬國外的節目,不能將隱私、殘酷的競爭等作為核心元素。同時我們也可以找到我國真人秀節目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現在節目型別比較單一,原創性不足,與觀眾的需求存在較大的距離等等。我國真人秀電視節目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要想實現較大的突破則必須在原創性、日常性和多樣性上下功夫,真正實現中國真人秀節目的本土化。

寫作過程中採取的研究方法和技術手段 文獻綜述法、個案研究法

論文寫作

提綱 引言

一、電視真人秀及其發展歷程

(一)電視真人秀及電視的.媒介特性

(二)我國電視真人秀的發展歷程

二、真人秀節目的本土化問題分析

(一)我國真人秀節目的發展趨勢

1.走出模仿階段,開始出現創新節目

2.節目樣式不再單一,出現百花齊放現象

3.適應大眾文化消費,走進百姓生活

4.製作營銷日趨完善,出現品牌化

(二)我國真人秀本土化過程中遭遇的問題

1.克隆成風,缺乏創新

2.盲目追風,受眾把握不能與時俱進

3.文化差異,挑戰文化道德底線

4.製作力量單薄,忽視產業運作

(三)我國真人秀本土化問題成因分析

1.歷史問題

2.環境問題

3.文化問題

三、電視真人秀節目的中國方向

(一)如何製作真人秀節目

1.節目模式的改革

2.節目型別的突破

3.節目內容的創新

(二)如何營銷真人秀節目

1.控制成本,開發衍生產品

2.充分利用新媒體等各種技術推廣節目進行

3.逐漸形成公平、公正、公開的節目交易市場

結論

計劃進度安排及其內容

(參考文獻目錄) 初稿:20XX年1月20日交稿

二稿:20XX年2月20日交稿

三稿:大四下學期開學後按照指導老師的安排確定;

參考文獻:

[1]尹鴻,冉儒學.娛樂旋風一一認識電視真人秀[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

[2] 陸揚,王毅編.人眾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二聯IS店,2001.

[3]約翰•菲斯克著.解讀大眾文化[M].楊全強,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

[4]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時代[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5]大衛•麥克奎恩.理解電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6]尼古拉斯•阿伯克龍比.電視與社會[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

[7] 斯吲爾特•克萊納,德•迪爾洛夫.如何打造品牌的學問[M].陝西:陝西師範人學出版社,2003.

[8]米切爾•J•沃爾夫.娛樂經濟——傳媒優化生活[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1.

[9]尹鴻,冉儒學.媒介超級市場背景下的電視品牌理念及策略[M].南方電視學刊2001年,第4期.

[10]弗雷德裡克•詹姆遜.後現代主義與消費社會[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11]杜敏.多媒體時代與大眾傳播[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0.

[12]麥克盧漢,秦格龍.麥克盧漢精粹[M].南京: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3]陶東風.文化研究:西方與中國[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14]石長順.電視欄目解析[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

[15]葉家錚.電視傳播理論研究[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16]尹鴻.虛構與真實:電視“真人秀”節目形態研究.人民網傳媒頻道,

[17] 謝曉沽.淺議“本土化”真人秀,南力.電視學刊,2003年,第l 期.

[18] 羅玉.對電視娛樂節目型別變化的思考.理論觀察,2002年,第6期.

[19]李琳.電視“真人秀”的中國化生存,青年記者,2007年,第5期.

[20]伍新明.“真人秀”節目的幾個問題,廣電傳媒,2005年,第2期.

[21]謝曉沽.淺議“本土化”真人秀,南力.電視學刊,2003年,第l期.

[22]謝耕耘,陳虹.中國真人秀節目發展報告.新聞界,2006年,第2期.

[23]John Conner(2002), Performing the Real Documentary Diversions, Television & New Media Vol.3 No.3.

[24]Annette Hill (2002), Big Brother The Real Audience , Television & New Media Vol.3 No.3.

[25]Nick Cloudy (2002),Playing for Celebrity, Big Brother as Ritual Event, Television &New Media Vol.3 No.3.

[26]Kristi M. Imbroglio(1999),A Camera With a View, Visual Representation, and Vyborg Subjectivity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Society 2:4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