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工程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才智咖 人氣:1.35W

開題報告是寫畢業論文的第一個任務,其作用是闡述論文選題依據,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地質工程畢業論文開題報告,供大家閱讀參考。

地質工程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題目: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找礦方法

一、 本課題的研究目的和意義

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找礦是通過對河流溝谷中的沉積物(包括湖泊沉積物)的系統取樣分析,研究元素在水沉積物中的分佈,通過發現地球化學異常來圈定找礦遠景區和成礦有利地段。

水系沉積物測量技術在我國已經是一門很成熟的理論,中國1:20萬和1:50萬區域地球化學勘探覆蓋範圍已經達到650萬km2。近20年來,全國80%的金礦床都是由區域化探發現的,這種工作方法在中國大部分地區是適用的,並取得了很好的找礦效果。近年來,我國又在1:20萬區域地球化學掃面的基礎上,使用了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手段進行戰略性礦產遠景調查工作。從調查結果來看,大比例尺的水系沉積物測量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應用較好,為我國找礦及地質調查提供了重要的資訊。 因此對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找礦的方法進行系統的分析應用對我國礦產資源的開發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

二、 本課題的主要研究內容(提綱)

本課題的主要研究內容是對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找礦的具體方法及原理、適用範圍和影響意義進行系統的闡述和整理。

1.介紹了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找礦的基本工作內容和原理及對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找礦的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2.對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找礦的工作部署及工作安排、野外工作方法和質量要求進行了解分析。

3.通過土壤剖面測量、岩石剖面測量、槽探進行異常查證,並進行資料處理等綜合處理。

4.分析整理研究成果,對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找礦方法進行全面的瞭解,並總結其在礦產資源開發方面的起到的作用。

三、 文獻綜述(國內外研究情況及其發展)

1.國內研究情況及其發展

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勘察是20世紀30年代末興起的年輕的地學分支學科之一。這門學科在從40年代到90年代這60餘年發展中建立的理論基礎是研究礦床物質向四周各種介質中分散所形成的各種分散模式,它的方法學是研究從這些分散模式反向追蹤找到有經濟價值的礦床的各種方法;但由於地球化學填圖,特別是中國的地球化學填圖,取得了數以百萬計平方千米面積上數以千萬計的數十種元素高質海量資料,從而發現了各種規模的寬闊的地球化學分佈模式,這些模式不僅是礦床物質分散所引起的,而且主要是從地球形成及其後長期演化所形成,它們被稱為各種規模的地球化學塊體,併為大型至巨型礦床的形成提供充足的物質供應。這種從分散模式到分佈模式、從著眼區域性到全球的新概念及其由此而形成的新的方法學將使勘查地球化學的發展出現新的突破。在勘查地球化學發展史上另一個重大的轉折點是勘查地球化學今後的目標不僅是解決礦產資源問題,而是要在環境監控、治理上不僅著眼於區域性的礦山環境,而要著眼於全國乃至全球的整個環境生態系統的調查。

在我國,近二十年來,我國一大批金礦床的發現,使我國成為世界重要的產金國,地球化學方法功不可沒。區域化探找礦實踐,已形成了一套從異常檢查,進一步縮小靶區,追索礦源的成熟工作方案。即區域化探——化探普查——化探詳查(礦區化探)的逐步推進,逐步縮小找礦目標,直到發現礦體的工作程式的一套完成體系。如1984年吉林省樺甸縣夾皮溝金礦區就普遍應用了1:5萬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測量。並發現了248個異常群,經過進一步工作後,發現了三個金礦床。還有2013年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涼城地區1:20萬水系沉積物測量圈定了43個以Au、Ag、Pb、Cu、Zn等為特徵組合元素的綜合異常及5處找礦遠景區,經過大比例尺異常查證和地質評價,優選找礦靶區,發現多處礦點及有進一步工作價值的礦產地。

從近些年的成果來看,大中比例尺的水系沉積物測量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應用較好,為我國找礦及地質調查提供了重要的資訊,是找礦過程中的基礎資料,為我國礦產資源的開發立下了汗馬功勞。

2.國外發展情況

近二十年來,特別是近十年來,國外化探發展較快.在找礦勘探工作中應用化探方法的已有二十幾個國家,並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效果.隨著化探方法的廣泛應用,要求解決的地質找礦問題也日益增多,必然要求利用更多、更有效的地球化學定性、定量標誌,進而不斷充實,豐富"地球化學異常"的內容和含義。並且通過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測量找礦的技術相對來說已經較為成熟。如1984年智利的雷富希奧金礦(Refugio)的發現就是通過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測量確定了含金異常的地區並篩選出的金礦化目標。

四、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在大中比例尺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測量的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流程繁雜效率較低。工作容易出現誤差。可通過一些有效手段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1)在確認定點準確的情況下的水系沉積物取樣誤差問題,及樣品的.處理和資料分析的精確度問題。

(2)對於複雜地形區取樣的問題,及在地形切割強烈,高差大,坡度大等不同地形條件地形區取樣的方法問題。

五、 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系統的介紹了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找礦的基本工藝和流程,並分析了該找礦方法的優勢和缺陷。首先介紹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找礦的基本原理以及其開展工作的方式,來說明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在找礦方面的應用。以及其技術路線、工作部署及野外工作方法及質量要求,並通過土壤剖面測量和岩石剖面測量來進行異常查證,並對所得資料進行系統的分析處理。完整的展現了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找礦的全過程。

六、 本課題的進度安排

1. 分析課題任務,查詢相關文獻,設計開題報告。7周—8周

2. 蒐集閱讀關於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找礦的相關資料並加以整理。9周—10周

3. 論文撰寫階段,針對所收集資料撰寫畢業論文11周—15周

4. 提交論文,答辯階段。16周

七、 參考文獻

[1] 博伊爾 R W.金的地球化學及金礦[M].馬萬鈞,王立文,羅永國,譯.北京:地質出版社,1984.

[2] 孔令韶,高平,任天祥,等.乾旱半乾旱景觀區植物地球化學找礦方法的研究[G]//李善芳,孫煥振.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文集:第14集.北京:地質出版社,1992.

[3]郭科,複雜地質地貌區多尺度地球化學異常識別的非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5年

[4]王寶金;新疆東崑崙古爾嘎地區地球化學特徵及找礦潛力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5]初紹華;我國金礦化探發展現狀[J];黃金;1985年05期

[6]黃波;貴州省南部地區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及找礦預測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7]陳月源;毛振才;談建安;祝建國;我國勘查地球化學的主要成果及地質實驗測試技術的發展和展望[A];甘肅省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年會經驗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8]石文傑;魏俊浩;王啟;張德才;劉春國;於海濤;陳沖;;分割槽上異點校正法在乾旱地區1:5萬地球化學異常圈定中的應用:以我國西北某地區為例[J];地質科技情報;2011年01期

[9]時豔香;紀巨集金;馬力;陸繼龍;段國正;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分割槽的因子分析方法與應用[J];地質與勘查;2004年。

[10]龔鵬;胡小梅;李娟;仇一凡;;青海省茫崖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特徵及成礦遠景區的圈定[J];地質通報;2013年。

[11]李玉芹;沈橫麗;王學貞;;都蘭地區水系沉積物測量地球化學特徵及找礦預測[J]礦物學報;2011年。

[12]申扎根;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測量在內蒙古涼城地區找礦應用[D];礦產與地質;2013年。

[13]戴慧敏;代雅鍵;馬振東;楊忠芳;宮傳東;孫中任;;大興安嶺查巴奇地區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特徵及找礦方向[J];現代地質;2012年。

[14]王旭輝;;遼寧省義縣幅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異常篩選及評價[D];極品大學;2009.

[15]時豔香;紀巨集金;馬力;陸繼龍;;利用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資料判別淺覆蓋區巖性與構造——歐式距離法[J];物探化探計算技術;2004年。

[16] Dwain K B. Generalized gravity analysis for 2-D inversion [J]. Geophysics, 1995, 60(4):1018-1028.

[17]12th international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symposium 4th symposium on methods of geochemical prospecting; geoJournal March 1987, Volume 14, Issue 2, pp 267-268.

[18] Speciation of Metals in Water, Sediment and Soil SystemsProceedings of a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Sunne, October 15–16, 1986 Dr. Lars Landner in Lecture Notes in Earth Sciences(1987)

[19] A new schedule for copper chemical speciation analysis in soil and water sediment Hui Zhang in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2006)

[20] Geochemical Prospecting Geochemistry is simply defined as a study of the chemistry of the earth and its component parts. The main tasks of the pure geochemist are: (i) to determine the abundances of the elements and their isotopes in... J. H. Reedman ., ., M.I.M.M. in Techniques in Mineral Exploration(1979)

[21] Application of the geochemical prospecting to improve oilfield structure models Anastasia Moshchenko, Sergey Vorob’ev, Vladimir Zinov’ev in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