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開題報告字型格式

才智咖 人氣:2.9W

論文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如何寫好一篇論文,就應該知道它的格式,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論文開題報告字型格式,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論文開題報告字型格式

論文開題報告字型格式

1.論文(含開題報告和文獻翻譯)用A4紙單面列印,頁面設定:左邊距、右邊距、下邊距均為2.5釐米;上邊距為2.8釐米。頁首、頁尾均為2釐米。論文(含任務書)及附件裝訂成一冊,一式兩份。

2.頁首從正文開始。頁首左端頂格為論文標題,論文標題用宋體五號字。若為開題報告或文獻翻譯則在標題後面加上“/開題報告或/文獻翻譯”。右端右對齊為頁碼,用五號阿拉伯數字。

3.正文(含開題報告和文獻翻譯)用宋體小四號,應當達到15000個字左右。非漢字均用Times New Roman體。字間距設定為“標準”,段落設定為“單倍行距”,所有段落開頭均縮排2個字。數學公式用斜體,按章節編號,如第2章第3個公式為(2-3),並與段落右邊線對齊。

45.每一章另起一頁,章節採用三級標題,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例:1,1.1,1.1.1)。章名為一級標題,位於一頁的首行居中,用黑體小二號,段前距為0磅,與緊接其後的文字或二級標題間距為12磅。二級標題用宋體四號,左對齊,斷前距12磅,段後距0磅。三級標題用黑體小四號,左對齊,段前距12磅,段後距0磅。

5.圖表要有名稱,表名位於表的正上方,用宋體小五號粗體。圖名位於圖的正下方,用宋體小五號粗體;圖表按章節編號。例如:表2.7為第2章第7個圖表;圖3-1為第3章第1個圖。圖表不要跨頁。凡引用的圖表,需在圖表名後用相應的中括號〔 〕加以標註,(如:〔1〕)。這裡的標註號應與參考文獻的序號為同一個號。

6.封面及任務書等由學生到(校圖書館一樓)裝訂處購買,封面不得影印。並在裝訂處裝訂論文。

7.除封面外,第一頁是任務書,任務書下達時間是:按申請寫作時間。

第二頁是中文摘要(至少150字)。“摘要” 兩字為黑體小二號,居中,設定段前為102磅,段後為12磅。內容用宋體五號字。 “關鍵詞”三個字用黑體小五號,縮排2個字,後面的內容用宋體五號,一般用3-5個片語即可,中間用逗號分隔,結束時不用標點符號。關鍵詞與摘要相距12磅(即設定段前12磅)。中文摘要用羅馬數字編制頁碼,位於頁面下方居中。

第三頁是Abstract(至少500印刷字元),“Abstract” (用Times New Roman 粗體小二號),內容用Times New Roman 五號。Keywords用Times New Roman 粗體小五號,後面的內容用Times New Roman五號,與英文摘要內容同樣相距12磅。英文摘要順延“中文摘要”頁用羅馬數字編制頁碼,位於頁面下方居中。

第四頁為目錄。“目錄” 居中,用黑體小二號,段前設定為0磅,段後設置為12磅。目錄頁順延“Abstract”頁用羅馬數字編制頁碼,位於頁面下方居中。

目錄依次為:摘要、Abstract、正文(要求列出一、二級標題,一級標題用黑體四號,二級標題用黑體小四號)、參考文獻、致謝、附件1:開題報告、附件2:文獻翻譯(中、英文)。頁碼數字用小四號。

說明:中英文摘要和目錄並非正文,不要設定頁首!

8.參考文獻位於正文後另起一頁,與正文連續編頁碼。“參考文獻”居中,用黑體小二號,段前設定為0磅,段後設置為12磅。參考文獻主要格式如下:

書籍:[序號]作者名(用逗號分隔).書名.版本號(初版不寫).出版社名,出版年,引用頁碼

提示:結束處不要加句號!

例:〔1〕胡玉明,高階管理會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51頁

期刊:[序號]作者名(用逗號分隔).題名.刊名,出版年,卷號:(期號),起始頁碼~終止頁碼。

特別提示:凡論文中引用過的參考文獻須按照順序依次在正文引用處進行標註,標註方法:位於引用處最後一句話的句號內,具體操作:在工具欄開啟格式-字型-上標。(例:如〔1〕)。

9.致謝頁位於參考文獻之後,與正文連續編頁碼,“致謝”居中,用黑體小二號,段前設定為0磅,段後設置為12磅。內容為宋體小四號字。

10.附件1:開題報告(包括研究背景、文獻綜述、技術路線、進度安排和參考文獻五部分,各部分之間不需另起一頁)

開題報告的標題居中,用黑體小二號粗體,段前距和段後距均為0磅。標題下為:專業、(准考證號)、姓名,均為黑體四號並居中。

說明:開題報告的標題應為論文題目,而不是開題報告四個字!

開題報告中緊接著是摘要(只需中文)和關鍵詞。“摘要”和“關鍵詞”用黑體小四號,“摘要”內容用宋體小四號,“關鍵詞”包含3至5個片語,中間用逗號分隔,結束時不用標點符號。這裡摘要和關鍵詞均不需要開頭縮排。然後是正文,正文與關鍵詞之間的距離為12磅。

開題報告和文獻翻譯中,一級標題不需要另起頁,一級標題設定段前、段後均為12磅,其餘格式與正文同。

注意:開題報告和文獻翻譯的頁碼要根據正文的頁碼進行連續編碼。

11.附件2:文獻翻譯(中、英文)25000個字元左右,先中文(可比照論文格式),標題應為所翻譯文章的標題,用黑體小二號粗體,居中。這裡文獻翻譯標題下面是原文作者的(英文)姓名,用小三號Times New Roman體加粗,居中。中文譯稿結束後空兩行註明外文資料來源,文字內容為“外文資料來源:書籍/期刊(按參考文獻格式)”,資料來源結束處不要點句號!空2格寫:某某譯。字型用宋體小四號加粗(非漢字均用Times New Roman體加粗)右對齊。

【擴充套件閱讀】參考範文

淺談RAW格式與其他影象格式的關係

摘 要: 針對數碼相機使用者面對多種影象格式如RAW、JPEG、TIFF等,以及不同副檔名如、、等影象檔案產生的困惑,探討了這些檔案的性質、特點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絡,並探討了在實際應用中RAW影象格式向其他影象格式的轉換等問題。

關鍵詞: RAW格式; JPEG格式; TIFF格式; dng; nef; xmp

中圖分類號:TP391.41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4)11-37-03

Discussion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RAW format and others

Li Shuang

(Luxun Academy of Fine Arts, Department of Basic Teaching, Shenyang, Liaoning 110004, China)

Abstract: The digital camera users always confuse about the variety of image formats, such as RAW, JPEG, TIFF and different image file extensions such as DNG, NEF, XMP, etc. The differences and connections between them, how to convert RAW to other image format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RAW format; JPEG format; TIFF format; dng; nef; xmp

0 引言

數碼相機已悄然走進千家萬戶,它使得拍照成了一件看似簡單的事情,但有時一些問題仍然會困擾數碼相機使用者。大部分相機都可以設定RAW或JPEG格式的輸出,有的相機支援TIFF格式的輸出。那麼究竟選擇哪種影象格式,這些不同格式的影象檔案是什麼,它們有什麼區別和聯絡?另外,應用計算機影象處理技術,將照片從相機匯入計算機時,即使將不同廠家的相機均設定為RAW格式輸出,匯出的照片副檔名也各不相同是什麼原因;而且專用軟體處理完的照片有多種影象格式可供選擇儲存,比如除了JPEG外還有TIFF等格式,RAW格式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向其他格式轉換;為什麼經過Adobe Camera Raw(以下簡稱ACR)處理後的原影象檔案旁會生成一個與檔案主名相同的檔案;為什麼說檔案是開放的RAW格式檔案等。這些問題困擾著數碼相機使用者,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數碼相機使用者才能更好地使用和管理自己的照片。

1 RAW格式

1.1 什麼是RAW格式

“RAW格式”是現代攝影的新名詞。有了數碼攝影才有了RAW格式。“RAW”的英文原意是“未加工的、原始的”。數碼攝影裡的RAW格式是直接由相機感光元件獲取的原始資料,該資料沒有經過相機內影像生成器的處理。一般來說RAW格式檔案需要匯入到計算機內,用專門軟體來處理。

數碼攝影的概念與傳統的膠片攝影不同。數碼相機將感光元件接收的光訊號轉換為了數字訊號,這些未經處理的數字訊號資料就儲存在RAW格式的資料包裡。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講,RAW格式檔案不是真正的影象檔案,而是影象原始資料包,它似乎是將拍照那一刻的所有感光資訊都記錄了下來,並打了個數據包儲存在儲存器中。RAW格式檔案沒有統一的標準,且不含檔案頭資訊,它其實是一類檔案的總稱。具體到不同的相機,RAW格式檔案有不同的副檔名,比如對於尼康相機副檔名是等,對於佳能相機副檔名是2等。文獻[1]介紹了各種品牌的相機對應的RAW格式副檔名。

RAW格式影象檔案通常被稱為“電子底片”。傳統攝影是一對一輸出,即一張底片輸出一張照片,有了RAW格式以後,攝影師可以以多種方式處理RAW格式檔案,然後分別輸出,即一對多輸出,一個“底片”對應多個照片輸出。

RAW格式的檔案保留了影象最原始、最豐富的資訊,所以它的檔案量很大,不利於儲存和傳輸,但隨著儲存器容量的'不斷增大,價格不斷下跌,頻寬不斷增加,網路傳輸速度及計算機處理速度不斷提高等,RAW格式近年來被越來越多的專業和非專業攝影人士所接受。

1.2

上文中指出了RAW格式沒有統一的標準,且不包含檔案頭資訊。這就使得每個相機廠家出產的相機所輸出的RAW格式檔案均不相同,沒有統一的標準,這給後期處理帶來了一些問題。因為各個廠家的RAW格式檔案不相容,所以想用一款軟體統一處理這些不同廠家相機輸出的RAW格式檔案,就需要有針對性地採用不同的處理方法。Adobe公司於2005年提出了一個RAW的標準格式,該格式檔案以為副檔名。Adobe提出檔案的初衷是:不論哪個廠家相機輸出的RAW格式檔案都可以按統一的標準形式輸出為檔案,這樣更有利於RAW格式檔案的儲存和後期處理。但檔案推廣得不好,目前只有三星、賓得、萊卡等為數不多的廠家支援該檔案。雖然如此,檔案的提出還是提供了一種標準且開放的RAW格式,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用DNG Converter軟體將不同的RAW格式檔案轉換為開放的標準檔案。

1.3 與

檔案是尼康數碼相機輸出的RAW格式檔案,在輸出時,尼康相機將原始RAW資料進行無失真壓縮,匯出為檔案。

在Adobe產品中被稱為“sidecar file”,即“附屬檔案”。它記錄的是對原影象檔案元資料的調整資訊。例如我們用ACR對尼康輸出的進行了調整後,會發現儲存器中原始檔案旁會產生一個與其檔案主名相同的檔案,這個檔案就是原始檔案的附屬檔案,它一般都很小,只有10K左右,其記錄的是在ACR中對原始檔案的調整。採用這種附屬檔案的方式進行RAW格式檔案的編輯是為了實現“無損編輯”,即對原始的RAW格式檔案不做任何破壞性編輯,保留的RAW格式檔案資料的原始性。

 2 其他影象格式

2.1 JPEG格式

JPEG格式是由聯合國影象專家組制定的影象編碼格式,它能實現影象的高比率壓縮,壓縮比由使用者自己控制。由於JPEG格式是一種典型的有失真壓縮,使用者在選擇高壓縮比的同時會損失更多的影象畫質。JPEG格式檔案的副檔名為.jpg或.jpeg。

雖然JPEG格式是有失真壓縮,可是它採用的壓縮演算法基本可以保證影象的失真程度在我們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對於一些影象,採用JPEG格式壓縮產生的失真甚至可以達到肉眼識別不出的程度。JPEG格式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使用者在儲存影象、網路傳輸影象等各方面對影象大小限制的問題,所以該影象格式非常實用,被廣大使用者所接受。但是對於影象質量要求非常高的情況,JPEG格式壓縮的較低品質無法很好地呈現影象的最高精細節。

可以通過影象處理軟體將RAW格式轉換為不同品質的JPEG格式影象,或者直接通過相機輸出JPEG格式。後者,相機會通過本身的處理器將感光元件得到的原始資料按JPEG格式進行壓縮和編碼,然後直接輸出。

關於JPEG格式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值得使用者注意,即在每一次儲存JPEG格式影象時均有畫質的損失,所以在使用該格式時切忌反覆儲存檔案。

2.2 TIFF格式

TIFF格式最初是由Aldus公司與微軟公司為PostScrip列印開發,是一種主要用來儲存包括照片和藝術圖在內的影象檔案格式,副檔名為.tif或.tiff[2]。

這種影象的檔案格式非常大,它可以實現影象原始資料的無失真壓縮,是一種非破壞性的儲存格式,同時該格式還可以保留影象在後期處理中的圖層、通道、路徑等資訊。一些數碼相機支援TIFF格式的輸出,在輸出時,相機處理器會根據TIFF格式的影象編碼規則將原始影象資料轉換為TIFF格式,這種轉換可以實現原始資料的無損失轉換。當然也可以在後期通過計算機影象處理軟體將RAW格式檔案轉換為TIFF格式。

TIFF格式的優勢還在於,其在反覆儲存時也不會產生影象的失真,這是JPEG格式所無實現的。

 3 RAW與其他影象格式的區別、聯絡及其轉換

RAW與JPEG和TIFF格式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絡。

我們可以分析得出:RAW格式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影象檔案格式,它沒有檔案頭資訊。其他兩種JPEG和TIFF格式有完整的影象檔案頭。

RAW、JPEG、TIFF格式均可以由相機輸出,有的相機廠家在輸出RAW格式時,對其進行了壓縮,比如尼康的.nef格式。

TIFF和RAW格式一樣,匯出時均可實現原始相機資料的無損失,JPEG格式肯定是有損的。無損的RAW和TIFF格式檔案量都相對較大,其中TIFF格式在後期處理時檔案量的增大非常驚人,因為其儲存了後期處理產生的圖層、通道、路徑等資訊。相比之下由於JPEG格式的高壓縮比,該格式的檔案量很小。

在計算機影象處理軟體中,JPEG格式的檔案每儲存一次都會產生畫質的損失,RAW和TIFF格式反覆儲存都可以實現不失真,但是RAW與TIFF的儲存原理不同。RAW格式以尼康的.nef為例,在使用ACR反覆儲存時,絲毫不改變原始輸出的.nef檔案,而是針對原檔案生成了檔案主名相同的.xmp附屬檔案。在每次儲存時,會自動將對原始檔案的修改儲存到.xmp檔案中,即每次儲存時只修改.xmp檔案。而TIFF檔案的反覆儲存原理不同,不會有附屬檔案生成,但在儲存時會保留下編輯過程中的圖層、通道、路徑等資訊,這在很多程度上增大了TIFF格式的檔案量。

一般在使用Photoshop(以下簡稱PS)處理RAW格式時,通常的流程是這樣的:用PS的ACR開啟原始RAW格式檔案,ACR是PS中專門用來處理RAW格式的外掛,其提供了調整RAW格式的各種工具,原則上能在ACR中調整的最好在ACR中調整完成,然後可以從ACR再跳轉到PS中繼續對檔案進行處理,最終可以選擇將檔案儲存為其他的影象格式,比如JPEG或TIFF格式等。即使儲存為其他格式,原始的RAW格式檔案仍然會保留,而且還會生成相應的檔案。如果在ACR中調整後不想在PS中再調整了,則直接在ACR介面中選擇“儲存影象”,即可將影象儲存為其他的影象格式,接下來,如果還想保留ACR中對RAW格式影象的修改,那麼選擇“完成”,則會生成檔案主名相同的檔案,選擇“取消”則表示不保留修改。用ACR和PS處理RAW格式檔案的流程如圖1所示。

[啟動PS][選擇“完成”,結束RAW格式影象調整。在原影象旁生成檔案主名相同][N][是否要需要儲存為

其它影象格式?] [選擇“儲存影象”,將原影象儲存為其它影象格式,如JPEG、TIFF等。][是否保留對原始

RAW格式的修改] [選擇“取消”關閉檔案,不生成檔案主名相同的檔案。][選擇“開啟影象”繼續在PS環境下處理影象(在原影象旁同樣會生成檔案主名相同的檔案,記錄在ACR中對檔案的調整),最終選擇“儲存為”將影象儲存為其它格式。][N][用ACR開啟RAW格式檔案][在ACR中處理RAW格式檔案][是否要在PS中

進一步處理] [Y] [Y][N][Y]

RAW格式由相機輸出後,可以利用專門的影象處理軟體轉換為JPEG或TIFF格式,但JPEG或TIFF格式無法逆向轉回RAW格式。TIFF格式可以轉換為JPEG格式,反之亦不能。

 4 實際情況下影象格式的選擇

以上對影象格式進行了透徹的對比分析,得出了它們的聯絡與區別。那麼在實際情況中應該如何選擇影象格式呢?我們先從相機的輸出開始談起。從以上分析可知,RAW和TIFF格式的檔案量都很大,這對儲存器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儲存器容量有限,可以考慮JPEG格式輸出。但JPEG格式輸出的缺點是,後期處理將會遇到瓶頸,因為JPEG是有失真壓縮,無法得到全部的影象原始資料,後期進行處理時無法將影象還原為最佳的畫質,甚至後期處理會帶來更大程度的失真。所以如果想得到高畫質的後期處理效果建議使用RAW或TIFF格式輸出(這裡的TIFF格式更適合列印輸出)。

在實際應用中,比如體育攝影記者拍攝的照片,一般量很大,而且像這種紀實性的照片一般不需要(也沒有時間)進行後期處理,所以就可以選擇JPEG格式輸出。再比如藝術攝影,後期處理顯得尤為重要,應該選擇RAW格式輸出。

在大多數情況下, RAW格式的輸出只是一箇中間狀態,最終影象的用途將決定RAW格式轉換為哪種適合的其他格式。本文分析過JPEG的缺點之一是每儲存一次都會有失真,而TIFF格式則不會產生失真。所以,無論最終影象的用途是什麼,如果在還沒有得到滿意的後期處理效果之前,應該將影象RAW格式先儲存為TIFF格式,因為這種儲存是無損的,可以多次反覆儲存,同時還可以儲存圖層、通道、路徑等資訊,對於在PS中處理的檔案來說非常方便,這是其他格式都無法比擬的。當得到最終滿意的後期處理效果後,可以將RAW格式(或中間處理暫存的TIFF格式)轉換為適當品質的JPEG格式作為最終輸出。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RAW格式是相機內最原始的、未經處理的資料,方便後期處理,在得到滿意的處理結果後,可根據實際用途將其轉換為適當品質的JPEG格式;在處理過程中如果想保留中間結果,可以暫存為TIFF格式;JPEG格式可以實現有損失的高比率的壓縮,如果影象根本不需要後期處理,可以選擇JPEG格式進行輸出。通過本文的討論,希望使用者可以更好地選擇數碼相機照片的輸出格式,對影象的處理和管理也將更加得心應手。

 參考文獻:

[1] 吳啟海.精彩問答評述RAW格式影象檔案[J].照相機,2008.11:65-67

[2] 楊丹,趙海濱,龍哲等AB影象處理例項詳解[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3] 哈圓圓.RAW與JPEG影象的資料研究及格式轉換[D].西安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4] 格式到底是什麼[J].影像視覺,2011.1:66-68

[5] 鄭毅.進階RAW格式[J].數碼攝影,2009.5:140-145

[6] 南洋,王家民.RAW格式與JPEG格式比較分析研究[J].電影評介,2012.5:81-82

[7] 艾威.深度解析數碼相機檔案格式(上)―RAW還是JEPG[J].人像攝影,2007.1:126-128

[8] 黃震,屈曉峰,郭根生.數碼相機影象格式盤點關於JPEG TIFF RAW的討論[J].人像攝影,2005.5:132-133

[9] RD.探索RAW格式的奧祕[J].影像視覺,2012.4:4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