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小課題開題報告指南

才智咖 人氣:1.17W

目前,由於過分追求升學率,造成課堂教學活動與學生日常生活之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學生通過加班加點,大量的機械練習、背誦等,掌握的是死的知識,至於知識是如何產生的,怎麼運用,都不得而知。“上課記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後全忘記”是這種現象的描述。

生物小課題開題報告指南

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課堂教學與日常生活相脫離是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學科在會考中所佔分值不高,學生及家長在思想上都不夠重視,教學受到了一定影響。如何提高生物教學水平,是生物教師所面臨的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生活化教學也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理念之一。

生物教師作為實施新課程的主體,應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課本知識與學生豐富的生活經驗有機地聯絡起來,變枯燥為生動。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思維方式,釋放創新潛能。開展生物生活化教學拓寬了課堂的空間規模、教材的知識廣度,讓學生將課本知識應用於生產、生活實踐。力圖改變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題就是針對當前的教育形勢提出來的。研究如何在新課程理念下調整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問題,為在教學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國中生物教學水平進行有益的探討。我們認為該研究課題是體現社會需求的、符合教學規律的,也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課題,它的研究必將使學生獲得最大的收益。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

該理論對發展和完善我國的課程和教學理論、指導和促進我國的課堂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靈魂就是認為:人的知識不是被動地接受的,而是通過自己的經驗主動地建構的,指出教學應當力求使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建構,而不是要求他們複製知識。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不可替代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具有主動選擇、發現、思考、探究、應答、質疑的需要與可能。生活化教學研究,就是將這一先進的理論在課堂教學中得到體現。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指出:“有些兒童在國小裡是優秀生,而到了中年級卻變成了學習差的學生。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學生不會運用概括性的知識去認識周圍現實,而學生之所以不會運用,又是因為他們的概括性的概念、結論和判斷不是通過研究事實和現象的途徑形成的,而是死記硬背得來的。”知識的形成要從現實生活中來,學生才能在現實生活中靈活地運用。

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學應讓學生從生活中,從各種活動中進行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絡,獲得直接經驗,主動地進行學習。教師的職責不在於教給學生各種知識和灌輸各種觀念,而在於引導學生直接從外界事物和周圍事物環境中進行學習,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使他們獲得有用的知識。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新課程提倡“密切與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聯絡,關注學生生活,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由此可見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

這些理論提醒我們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應追求的目標。“國中生物課堂生活化教學研究”正是想探討這個問題並付諸於實踐。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會學習、學會發現、學會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