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國際教育開題報告

才智咖 人氣:1.52W

漢語國際教育是中文系下的一大專業,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漢語國際教育開題報告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漢語國際教育開題報告

漢語國際教育開題報告一

題目:基於漢語國際教育的漢語國俗詞語研究

一、研究目的與意義

漢語國際教育中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是相輔相成的,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掌握好一門語言必須要了解它所承載的歷史文化,而漢語國俗詞語濃縮了中華文化的精華,是語言文化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漢語國俗詞語在詞彙系統中數量上不佔優勢,但其重大意義卻不容小覷。漢語國俗詞語與一般性詞語不同,具有顯著的民族文化特性,因此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很難通過字面理解“漢語國俗詞語”的真正含義,為了避免漢語學習者交流障礙,使其儘快融入到中國文化中,我們需要對當前漢語國俗詞語的定義與分類、漢語國俗詞語的教學現狀、漢語國俗詞語教學的難點等方面進行分析,提高對外漢語教師及漢語學習者對漢語國俗詞語的重視程度。同時,通過對漢語國俗詞語的分類和難度劃分,將漢語國俗詞語更好地融入進漢語國際教育的詞彙教學之中,實現文化語言學與跨文化交際學的有機結合,使漢語學習者對中華文化形成系統的認識,準確全面地掌握漢語國俗詞語的基本內涵、特點、分類等,提升漢語教學的效果。

語言是傳遞人類資訊、表達思想情感的重要工具,漢語國俗詞語不能脫離文化單獨存在,它承載了一個民族獨特的文化內涵。隨著海外“漢語熱”的不斷升溫,漢語的國際影響力逐漸增大,因此在漢語國際教育背景下尋找漢語國俗詞語教學的突破口十分關鍵,無論是對漢語國際教育理論的應用還是對教學實踐的完善都具有現實意義。

從語言本體的角度分析,詞彙具有多元性,代表了不同的主體元素,與語法、發音相比更具有文化色彩,也是語言本體最基礎、最核心的組成元素,負載了更為豐富的文化意義,因此“漢語國俗詞語”能夠更好地在漢語國際教育中,體現民族語言詞彙所承載的民族文化特性,折射出特定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價值觀念、宗教信仰等多彩的文化形式,實現中華文化傳播“隱性視窗”的開啟,提升海外漢學者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度。

本研究從“漢語國俗詞語”本體入手,在準確把握“漢語國俗詞語”分類、特點、內涵的基礎上,置“漢語國俗詞語”於漢語國際教育背景下,進行多角度研究,使教師和學習者對文化詞語的使用範圍、文化含義有更系統的認識,一方面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漢語國俗詞語”的重視度,另一方面深化漢語學習主體對漢語國俗詞語內涵的認識深度。另外,從認知角度對其進行國別化研究,這對於豐富詞彙研究本身、推動語用研究有著重要意義,從這個角度講,漢語國際教育背景下的漢語國俗詞語的研究不僅具有學術理論價值,還具有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傳播的實踐價值。

二、研究內容與方法

(一)研究內容

本文以漢語國際教育背景下“漢語國俗詞語”為研究物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

1、漢語國俗詞語的界定與分類從本體入手著重剖析漢語國俗詞語的內涵、語言環境特點,結合相關學者研究結論,對漢語國俗詞語進行界定和分類,將其分為名物詞語、制度詞語、熟語、徵喻詞語、社交詞語五大類。

2、漢語國俗詞語的統計與分析第一部分為詞彙大綱中的漢語國俗詞語的統計分析,主要以《漢語水平詞彙與漢字等級大綱》《新 HSK 詞彙大綱》為統計物件。第二部分為對外漢語教材中漢語國俗詞語的統計與分析,主要以《發展漢語》中、高階教程、《橋樑》和《登攀》三部對外漢語權威性的教材為物件,進行封閉式統計,主要考量漢語國俗詞語的分佈與使用情況,為對外漢語教材的改善提供必要的資料支援。

3、留學生漢語國俗詞語習得難度調查分析留學生漢語國俗詞語習得難度調查,包括漢字文化圈留學生漢語國俗詞語習得難度調查和非漢字文化圈留學生漢語國俗詞語習得難度調查。漢字文化圈與非漢字文化圈的留學生對漢文化的理解和對漢語語言知識的接受能力不同,這是我們把二者分開進行調查的最主要因素。在此基礎上我們對漢語國俗詞語習得難度的制約因素進行分析,對留學生漢語國俗詞語學習中的主要障礙、難點進行總結。

4、提升留學生漢語國俗詞語學習效果的策略主要從教材和教法兩方面入手,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解決策略。

(二)研究方法

1、文獻分析法通過學校圖書館、電子圖書館、中國知網等途徑,對國內外學者關於漢語國俗詞語研究的文獻進行查閱,瞭解漢語國際教育的相關理論和研究狀況,積累了豐富的素材,為論文的寫作提供理論支援。

2、問卷調查法從國別、區域層面進行區分,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漢字文化圈留學生和非漢字文化圈留學生的漢語國俗詞語難度分別進行調查,採集資料,為問題分析提供真實有效的資料支援。

3、統計分析法主通過實地調研、問卷調查等方式獲取資料資訊,藉助於數學方式,建立不同影響因素與研究物件的關係。

三、相關文獻綜述

(一)關於漢語國俗詞語本體的研究

國外最早研究國俗詞語的是前蘇聯學者韋列夏金,針對“對外俄語教育”提出了“國俗語義學”,闡明瞭國俗詞語的定義,從屬性上定義為民族性、傳統性、獨特性。

而國內最早提出漢語國俗詞語概念的是王德春教授。一直以來學界對漢語國俗詞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本體研究上,近些年,才不斷有學者在此基礎上,從漢語國際教育視角對此進行探討。

王德春(1990)指出了漢語國俗詞語的特殊用法、特定的涵義及特有的民族文化色彩及漢語國俗詞語形成的歷史文化背景。

梅立崇(1993)基於詞語本體角度進行了研究,並闡述了不同類別的漢語國俗詞語在不同歷史階段具有的不同含義。他認為:“所謂漢語國俗詞語就是別的語言中無法對譯的詞語,或者說是別的語言中很難找到與之完全對應的‘非等值詞語’”

(二)漢語國際教育背景下漢語國俗詞語的研究

漢語國俗詞語是“交際文化詞”的重要部分,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內容。

劉曉娟(2003)指出漢語國俗詞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佔有較大比重,漢語國俗詞語教學和文化教學密切相關,並對漢語國俗詞語的特性型別、文化含義進行概括,在結合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對漢語國俗詞語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歸納。

陳樹峰(2007)、劉志敬(2006)主張對外漢語教學應該加強詞語文化含義的解釋,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培養學生漢語交際能力的最終目標,並對具有特殊文化含義的詞彙進行了歸類。

李玉萍(2011)、李麗生、馬豔(2008)從翻譯層面分析說明對外漢語教學應該從“漢語國俗詞語”的選擇、文化詞語的講練、文化詞語的測試三個層面著手,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隱性漢語國俗詞語”的教學解析方法。

姚俊玲(2003)也認為以留學生為代表的非漢字文化圈的漢語學習者在“漢語國俗詞語”的學習中翻譯的準確度也是影響教學的重要因素,並從外語教學的角度闡述了漢語國俗詞語的選擇。

四、研究進度

20xx年x月-20xx年x月初:收集資料。重讀作品,確定論文題目,查閱相關資料。

20xx年x月-20xx年3x:在老師的指導下,擬定寫作提綱和開題報告。

20xx年x月-20xx年x月:論文修改。聽取老師意見,撰寫論文初稿,並交指導老師評審。

20xx年x月--:定稿。

五、參考文獻

1 蔡振生。漢字詞語國俗語義的文化透析[J].語言文字應用,1999(4)

2 陳樹峰。隱喻與對外漢語詞彙的文化內涵教學[J].考試周刊,2007(26)

3 叢珊,徐丹。對外漢語教學中漢語國俗詞語特點[J].現代交際,2014(1)

4 戴衛平,斐文斌。英漢文化詞語研究[M].科學出版社。2008 年

5 高美麗。“風、花、雪、月”的國俗語義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 年,碩士

6 韓慈紅。漢語國俗詞語的英漢互譯[J].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1)

7 何禾。計算機輔助對外漢語國俗詞語教材編寫及教學[J].青年作家,2014(22)

8 洪曉靜。從文化詞語看文化因素對母語為英語的漢語學習者之影響--以漢語國俗詞語和漢英不等值詞的問卷調查與分析為例[D].廈門大學,2008 年,碩士

9 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年

10 黃遠振。詞的理據理論與詞彙教學[J].山東外語教學,2003(3)

11 汲傳波。詞的文化義、交際文化義與對外漢語教學[J].聊城師範學院學報,2001(1)

12 姜美玉。從若干漢語文化詞語看文化因素對韓國學生漢語學習的影響[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 年,碩士

13 金志剛。國俗語義分析與修辭[J].遼寧師範大學學報,1998(5)

漢語國際教育開題報告二

題目:基於漢語國際教育的漢語國俗詞語研究

一、研究目的與意義

漢語國際教育中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是相輔相成的,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掌握好一門語言必須要了解它所承載的歷史文化,而漢語國俗詞語濃縮了中華文化的精華,是語言文化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漢語國俗詞語在詞彙系統中數量上不佔優勢,但其重大意義卻不容小覷。漢語國俗詞語與一般性詞語不同,具有顯著的民族文化特性,因此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很難通過字面理解“漢語國俗詞語”的真正含義,為了避免漢語學習者交流障礙,使其儘快融入到中國文化中,我們需要對當前漢語國俗詞語的定義與分類、漢語國俗詞語的'教學現狀、漢語國俗詞語教學的難點等方面進行分析,提高對外漢語教師及漢語學習者對漢語國俗詞語的重視程度。同時,通過對漢語國俗詞語的分類和難度劃分,將漢語國俗詞語更好地融入進漢語國際教育的詞彙教學之中,實現文化語言學與跨文化交際學的有機結合,使漢語學習者對中華文化形成系統的認識,準確全面地掌握漢語國俗詞語的基本內涵、特點、分類等,提升漢語教學的效果。

語言是傳遞人類資訊、表達思想情感的重要工具,漢語國俗詞語不能脫離文化單獨存在,它承載了一個民族獨特的文化內涵。隨著海外“漢語熱”的不斷升溫,漢語的國際影響力逐漸增大,因此在漢語國際教育背景下尋找漢語國俗詞語教學的突破口十分關鍵,無論是對漢語國際教育理論的應用還是對教學實踐的完善都具有現實意義。

從語言本體的角度分析,詞彙具有多元性,代表了不同的主體元素,與語法、發音相比更具有文化色彩,也是語言本體最基礎、最核心的組成元素,負載了更為豐富的文化意義,因此“漢語國俗詞語”能夠更好地在漢語國際教育中,體現民族語言詞彙所承載的民族文化特性,折射出特定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價值觀念、宗教信仰等多彩的文化形式,實現中華文化傳播“隱性視窗”的開啟,提升海外漢學者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度。

本研究從“漢語國俗詞語”本體入手,在準確把握“漢語國俗詞語”分類、特點、內涵的基礎上,置“漢語國俗詞語”於漢語國際教育背景下,進行多角度研究,使教師和學習者對文化詞語的使用範圍、文化含義有更系統的認識,一方面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漢語國俗詞語”的重視度,另一方面深化漢語學習主體對漢語國俗詞語內涵的認識深度。另外,從認知角度對其進行國別化研究,這對於豐富詞彙研究本身、推動語用研究有著重要意義,從這個角度講,漢語國際教育背景下的漢語國俗詞語的研究不僅具有學術理論價值,還具有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傳播的實踐價值。

二、研究內容與方法

(一)研究內容

本文以漢語國際教育背景下“漢語國俗詞語”為研究物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

1、漢語國俗詞語的界定與分類從本體入手著重剖析漢語國俗詞語的內涵、語言環境特點,結合相關學者研究結論,對漢語國俗詞語進行界定和分類,將其分為名物詞語、制度詞語、熟語、徵喻詞語、社交詞語五大類。

2、漢語國俗詞語的統計與分析第一部分為詞彙大綱中的漢語國俗詞語的統計分析,主要以《漢語水平詞彙與漢字等級大綱》《新 HSK 詞彙大綱》為統計物件。第二部分為對外漢語教材中漢語國俗詞語的統計與分析,主要以《發展漢語》中、高階教程、《橋樑》和《登攀》三部對外漢語權威性的教材為物件,進行封閉式統計,主要考量漢語國俗詞語的分佈與使用情況,為對外漢語教材的改善提供必要的資料支援。

3、留學生漢語國俗詞語習得難度調查分析留學生漢語國俗詞語習得難度調查,包括漢字文化圈留學生漢語國俗詞語習得難度調查和非漢字文化圈留學生漢語國俗詞語習得難度調查。漢字文化圈與非漢字文化圈的留學生對漢文化的理解和對漢語語言知識的接受能力不同,這是我們把二者分開進行調查的最主要因素。在此基礎上我們對漢語國俗詞語習得難度的制約因素進行分析,對留學生漢語國俗詞語學習中的主要障礙、難點進行總結。

4、提升留學生漢語國俗詞語學習效果的策略主要從教材和教法兩方面入手,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解決策略。

(二)研究方法

1、文獻分析法通過學校圖書館、電子圖書館、中國知網等途徑,對國內外學者關於漢語國俗詞語研究的文獻進行查閱,瞭解漢語國際教育的相關理論和研究狀況,積累了豐富的素材,為論文的寫作提供理論支援。

2、問卷調查法從國別、區域層面進行區分,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漢字文化圈留學生和非漢字文化圈留學生的漢語國俗詞語難度分別進行調查,採集資料,為問題分析提供真實有效的資料支援。

3、統計分析法主通過實地調研、問卷調查等方式獲取資料資訊,藉助於數學方式,建立不同影響因素與研究物件的關係。

三、相關文獻綜述

(一)關於漢語國俗詞語本體的研究

國外最早研究國俗詞語的是前蘇聯學者韋列夏金,針對“對外俄語教育”提出了“國俗語義學”,闡明瞭國俗詞語的定義,從屬性上定義為民族性、傳統性、獨特性。

而國內最早提出漢語國俗詞語概念的是王德春教授。一直以來學界對漢語國俗詞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本體研究上,近些年,才不斷有學者在此基礎上,從漢語國際教育視角對此進行探討。

王德春(1990)指出了漢語國俗詞語的特殊用法、特定的涵義及特有的民族文化色彩及漢語國俗詞語形成的歷史文化背景。

梅立崇(1993)基於詞語本體角度進行了研究,並闡述了不同類別的漢語國俗詞語在不同歷史階段具有的不同含義。他認為:“所謂漢語國俗詞語就是別的語言中無法對譯的詞語,或者說是別的語言中很難找到與之完全對應的‘非等值詞語’”

(二)漢語國際教育背景下漢語國俗詞語的研究

漢語國俗詞語是“交際文化詞”的重要部分,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內容。

劉曉娟(2003)指出漢語國俗詞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佔有較大比重,漢語國俗詞語教學和文化教學密切相關,並對漢語國俗詞語的特性型別、文化含義進行概括,在結合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對漢語國俗詞語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歸納。

陳樹峰(2007)、劉志敬(2006)主張對外漢語教學應該加強詞語文化含義的解釋,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培養學生漢語交際能力的最終目標,並對具有特殊文化含義的詞彙進行了歸類。

李玉萍(2011)、李麗生、馬豔(2008)從翻譯層面分析說明對外漢語教學應該從“漢語國俗詞語”的選擇、文化詞語的講練、文化詞語的測試三個層面著手,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隱性漢語國俗詞語”的教學解析方法。

姚俊玲(2003)也認為以留學生為代表的非漢字文化圈的漢語學習者在“漢語國俗詞語”的學習中翻譯的準確度也是影響教學的重要因素,並從外語教學的角度闡述了漢語國俗詞語的選擇。

四、研究進度

20xx年x月-20xx年x月初:收集資料。重讀作品,確定論文題目,查閱相關資料。

20xx年x月-20xx年3x:在老師的指導下,擬定寫作提綱和開題報告。

20xx年x月-20xx年x月:論文修改。聽取老師意見,撰寫論文初稿,並交指導老師評審。

20xx年x月--:定稿。

五、參考文獻

1 蔡振生。漢字詞語國俗語義的文化透析[J].語言文字應用,1999(4)

2 陳樹峰。隱喻與對外漢語詞彙的文化內涵教學[J].考試周刊,2007(26)

3 叢珊,徐丹。對外漢語教學中漢語國俗詞語特點[J].現代交際,2014(1)

4 戴衛平,斐文斌。英漢文化詞語研究[M].科學出版社。2008 年

5 高美麗。“風、花、雪、月”的國俗語義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 年,碩士

6 韓慈紅。漢語國俗詞語的英漢互譯[J].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1)

7 何禾。計算機輔助對外漢語國俗詞語教材編寫及教學[J].青年作家,2014(22)

8 洪曉靜。從文化詞語看文化因素對母語為英語的漢語學習者之影響--以漢語國俗詞語和漢英不等值詞的問卷調查與分析為例[D].廈門大學,2008 年,碩士

9 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年

10 黃遠振。詞的理據理論與詞彙教學[J].山東外語教學,2003(3)

11 汲傳波。詞的文化義、交際文化義與對外漢語教學[J].聊城師範學院學報,2001(1)

12 姜美玉。從若干漢語文化詞語看文化因素對韓國學生漢語學習的影響[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 年,碩士

13 金志剛。國俗語義分析與修辭[J].遼寧師範大學學報,1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