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考研心理學衝刺預測題及答案

才智咖 人氣:1.1W

一、單項選擇題

2016年考研心理學衝刺預測題及答案

1.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是於1879年創建於()

A美國B英國C俄國D德國

2.下列現象中()屬於認知過程

A情緒B能力C興趣D思維

3.()是神經系統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A神經細胞B感覺器官C大腦皮層D傳導神經

4.19世紀德國著名生理學家()最早研究了感覺編碼問題

A繆勒B馮特C考夫卡D費希納

5.在知覺過程中,人不僅把知覺物件的特點登記下來,而且以過去的知識經驗為依據,力求對知覺物件作出某種解釋,使它具有一定的意義。這反映了知覺的()

A選擇性B理解性C恆常性D整體性

6.知覺者的知識經驗,以及對事物的需要、興趣、愛好、對活動的預先準備狀態和期待等,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知覺的過程和結果,這種加工叫做()

A自上而下的加工B平行加工C自下而上的加工D簡單加工

7.()能夠很好地解釋在某些情況下人為什麼對一些刺激“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現象

A衰減理論B過濾器理論C認知資源理論D雙加工理論

8.人在每一瞬間,將心理活動選擇了某些物件而忽略了另一些物件,這一特點指的是注意的()

A指向性B集中性C目的性D能動性

9.夜晚的霓虹燈廣告主要在於吸引人們的()

A有意注意B無意注意C有意後注意D注意轉移

10.受()的影響,學習較長的系列材料時,開端和末尾部分一般遺忘得較少,而中間部分遺忘較多

A倒攝抑制B外抑制和超限抑制C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D前攝抑制

11.具有加工資訊和與儲存資訊雙重功能的記憶是()

A感覺記憶B短時記憶C工作記憶D長時記憶

12.創造性思維的主要成分是()

A集中思維B抽象思維C發散思維D直覺思維

13.一年級國小生計算時往往扳著手指算,這種思維是()

A形象思維B動作思維C創造性思維D抽象思維

14.注意的轉移與人的神經活動的()特性有關

A強度B興奮性C靈活性D平衡性

15.()是短時記憶儲存的重要條件

A機械重複B精細複述C聯想D回憶

16.語言材料所負載的資訊在頭腦中存在的方式是()

A語言的加工B語言的理解C語言的表徵D語言的產生

17.“范進中舉”故事中當范進得知考中時的情緒狀態是()

A應激B心境C激情D焦慮

18.自我調控系統的核心是()

A自我意識B自我體驗C自我控制D自我認知

19.高階神經活動強而不平衡型相當於()

A多血質B粘液質C膽汁質D抑鬱質

20.動機喚醒理論的提出者是()

A赫爾B麥獨孤C赫布和柏林D德西

21.同一事物對人們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卻只能選擇其一時引發的衝突叫()

A雙趨衝突B雙避衝突C趨避衝突D多重趨避衝突

22.沙赫特和辛格提出的情緒喚醒模型的核心是()

A情境B生理變化C認知D身體變化

23.最能代表一個人的人格狀況的是()

A氣質B性格C能力D動機

24.格賽爾的“雙胞胎爬梯實驗”運用的是()

A橫斷研究B縱向研究C聚合交叉研究D雙生子研究

25.縱向研究和橫斷研究的共同缺陷是()

A費時B易丟失樣本C存在世代效應D成本大費用高

26.嬰兒對多次呈現的同一刺激的反應強度逐漸減弱,乃至最後形成習慣而不再反應,這就是()A習慣化B去習慣化C偏愛法D優先注視正規化

27.認為“遊戲是兒童認識新的複雜客體和事件的方法”,這一對幼兒遊戲的解釋屬於()

A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B認知動力說

C學習理論D行為主義理論

28.在學習障礙產生原因方面,奧頓提出了()

A遺傳說B感覺綜合失調說C大腦皮質控制理論D生物學假設

29.關於國中生思維品質特點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A具有明顯的平衡性B思維創造性比批判性明顯增加

C思維的自我中心性再度出現D思維的片面性表面性表現依然突出

30.認為認知功能的年減退與額葉皮層功能或執行功能的減退有密切關係的是()的觀點

A感覺功能理論B加工速度理論C抑制理論D工作記憶理論

二、 多項選擇題

31.根據負責的心理機能的不同,可以將大腦皮層劃分為()

A初級感覺區B初級運動區C言語區D聯合區

32.目前,解釋錯覺的理論主要有()

A眼動理論B神經抑制作用理論

C深度加工和常性誤用理論D共鳴理論

33.對待兒童的攻擊性行為,常用的控制方法有()

A消除對侵犯行為的關注和獎勵B榜樣和認知訓練策略

C移情訓練D創設較少衝突的情景

34.對“畢生心理髮展”觀念作為直接的重要貢獻的心理學家是()

A榮格B古德奈夫C霍爾D艾裡克森

35.下列屬於被試間設計的是()

A區組設計B拉丁方設計C ABBA設計D隨機化設計

三、簡答題

36.簡述三元智力結構理論。

37.簡述發展心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38.怎樣提高測量信度?

四、綜合題

39.在認知失調理論的經典實驗中,Festinger(1959)和他的同事讓40名大學生被試參加一個非常枯燥乏味的實驗。完成實驗後指示這些被試對其他人說這是一個有趣的實驗,勸其參加。將這些被試隨機分成兩組。其中一組的20人每人給1美元的報酬(低報酬組),另一組每人給20美元的報酬(高報酬組)。之後,讓每個學生評定實驗的有趣程度(高分表示認為實驗比較有趣)。下面是一組虛構的資料: 低報酬組 高報酬組3 3 4 6 1 2 5 2 5 5 5 7 3 5 4 5 8 5 4 8 2 3 4 4 2 6 4 4 1 2 3 3 6 7 5 5 5 1 1 3認知失調理論預測低報酬組比高報酬組更容易以為實驗真的有趣。因為這樣比較容易讓他們認知協調。那些得到足夠報酬的被試則不需要改變態度,因此其觀點更容易反映真實的情況。以上資料有沒有支援這個預測?(用α= .01的顯著性水平)

一單項選擇題【答案】

1-5 D D A A B 6-10 A B A B C 11-15 C C B C B 16-20 C A A C C 21-25 B C B D C 26-30 A B C A A

二多項選擇題【答案】

三、簡答題

36【答案要點】

答:斯騰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論

斯騰伯格認為:大多數的智力理論是不完備的,它們只從某個特定的角度解釋智力行為。一個完備的智力理論必須說明智力的三個方面,即智力的內在成分,這些智力成分與經驗的關係,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智力是直接同個體生活有關的、有目的的適應、選擇和重塑現實世界環境的心理活動。其理論由三個子理論構成,即情境亞理論、經驗亞理論和成分亞理論。即: 情境亞理論:智力是指向有目的的適應、選擇、塑造與人生活有關的現實世界環境的心理活動。智力表現在個體對環境的適應上,這種適應不僅包括改變認知的適應,也包括個體主動選擇適合的環境以及塑造新環境的活動。這些情境也包括實驗情境。

經驗亞理論:智力是應對新任務和新情境要求的能力和資訊加工過程自動化的能力。只要實驗或測驗情境中的行為包含了其中的一種或兩種能力,它就是智慧的行為。智力是用某種任務在一定範圍的功能來衡量的,這種功能一般需要以下兩種能力中的一種或兩種,第一種是處理各種新穎任務和情境的能力,第二種是自動地對資訊進行加工處理的能力。人們加工的資訊和速度與質量取決於加工資源分配到新穎性和自動化技能的相對比例。在人們經驗的早期,可以用解決新穎性任務的能力來評估智力,而在後期,需要從自動化加工的能力來評估智力。他認為有兩種任務適合於測量智力:一種是實驗室任務,包括(1)簡單的實驗室任務,如簡單反應時、選擇反應時、字母識別,(2)較複雜的實驗室傻,如類比、分類、演繹推理等;另一種是各種心理測驗的任務。

成分亞理論:認為,智力的基本分析單元是智力心理機制成分,成分是對物體或符號的內部表徵進行操作的基本資訊加工過程。智力包括三種成分及相應的過程。按功能來分,可分為元成分,操作(或執行)成分以及知識獲得成分。

元成分(Metacomponents):是用於計劃、控制和決策的高階執行過程,如確定問題的性質,選擇解題步驟,調整解題思路,分配心理資源等; 操作成分(performance component):表現在任務的執行過程,是指接受刺激,將資訊保持在短時記憶中,並進行比較,它負責執行元成分的決策; 知識的獲得成分(knowledge-acquisition component):是指獲取和儲存新資訊的過程,負責接受新刺激,做出判斷與反應,它決定人們解決問題時所使用的策略。 知識獲得成分按概括水平分為:一般成分、類成分和特殊成分。如編碼是一般成分,推斷是類成分,類比推理是特殊任務成分。

斯氏認為,心理測量和實驗任務都可以用來測量智力,只要行為中包含了一種或兩種能力。通常流體智力測驗,如類比和系列完形等傾向於強調應對新異性的能力,而晶體能力測驗,如閱讀和詞彙理解則傾向於強調高水平加工的自動化。

基於他自己的研究,他提出了成功智力(successful intelligence)的概念。所謂成功智力,就是為了完成個人的以及自己群體或者文化的目標,從而去適應環境、改變環境和選擇環境的能力。具有成功智力的人,應該懂得什麼時候該適應環境,什麼時候可以改變環境,什麼進修應當選擇環境,能夠自覺地在三者之間進行平衡。他們還能認識到自己的優勢與劣勢,並能夠想方設法地利用自己的優勢,以此補償自己的劣勢或不足。這正是人們成功的主要原因,相反,一般智力(IQ)則並不是決定人們成功的主要因素。

在成功智力中,包含了分析思維、創造思維和實踐思維三種成分。分析思維的任務是分析和評價人生中面臨的各種選擇,它包括對存在問題的識別、對問題性質的界定、問題解決策略的確定、對問題解決過程的監視。創造思維能力與傳統的智商至少存在部分的不同,它們大致屬於特定領域的能力,也就是說,在某個領域(或文學)具有創造性未必就意味著另一個領域(如科學)也具有創造性。實踐思維能力的任務在於,實施選擇並使選擇發生作用。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或沉默知識的獲得與運用是實踐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內容。隱性知識是通過用心地運用經驗而獲得的,相對而言,它屬於特定的領域,它比智商更能有效地預測個體的工作成功。

37【答案要點】

發展心理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為了揭示心理髮展的規律和特點,研究者必須掌握正確的研究方法。發展心理學研究的方法多種多樣,主要有觀察法、訪談法、問卷法、測驗法和實驗法。

一、觀察法 觀察法是研究者通過感官或一定儀器裝置,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兒童的心理和行為表現,並由此分析兒童心理髮展的特徵和規律的一種方法。兒童的心理活動有突出的外顯性,通過觀察其外部行為,可以瞭解他們的心理活動。因此,觀察法是發展心理學研究的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種方法。發展心理學早期的許多研究大多采用這種方法。 觀察法的突出優點是可以在兒童行為發生的當時,現場進行觀察、記錄,能夠收集到比口頭報告或問卷調查更客觀、全面、準確的資料。當然,觀察法也有一定侷限性。比如,觀察資料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觀察者本人的能力水平、心理因素的影響,許多發展心理學研究者所希望觀察到的行為的發生有時是難以預測的,因此,採用現場觀察有時難以奏效。此外,觀察法的運用往往需要花費較大的人力、物力和較多的時間。

二、訪談法

訪談法是研究者通過與兒童進行口頭交談,瞭解和收集他們有關心理特徵和行為的資料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 訪談法在發展心理學的研究中具有特殊的意義和作用。它的最大特點在於,整個訪談過程是訪談者與兒童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所以,在訪談中,訪談者應爭取掌握訪談過程的主動權,積極影響兒童,儘可能使研究按照預定的計劃開展。訪談法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它具有特定的研究目的和一整套的設計、編制和實施的原則。訪談法的這些特點說明,訪談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比觀察法獲得有關兒童的更多、更有價值、更深層的心理活動情況和心理特徵方面的資訊,同時,也比觀察法更復雜、 更難於掌握。近年來,訪談法在發展心理學研究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例如,皮亞傑在兒童認知發展的研究中,以訪談法作為主要研究工具,輔以其它研究方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訪談法有許多優點,它能有針對性地收集研究資料,適用於一切具有口頭表達能力的不同文化程度的訪談物件,具有較問卷法更高的回收率和有效率。訪談法的侷限性首先在於,訪談結果的準確可靠性受訪談者自身的素質影響較大,與其它研究方法相比,費時費力,而且訪談所得資料不易量化。另外,訪談效果也受環境、時間和訪談物件特點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