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報考研究生的前提

才智咖 人氣:1.59W

201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人數為172萬,比2013年減少4萬人;其中專業學位碩士報名人數68萬人,比2013年增加9萬人。

理性報考研究生的前提

據此,有輿論分析研究生報考降溫,同時專業碩士報考升溫,專業碩士對考生的吸引力增強。這一分析對教育部門來說無疑是“利好”——研究生報考降溫,表明報考研究生更為“理性”;而專業碩士升溫,表明國家調整研究生培養結構是合理的,而經過多年建設,高校的專業碩士培養也逐漸得到認可——但不得不說,這隻看到表面上的資料變化,沒有對資料變化進行理性分析。

在筆者看來,研究生報考是否降溫,尚須進一步觀察;而專業碩士報考增多,並不能表明專業碩士吸引力增強,而是有的考生無奈選擇的結果。事實上,專碩增加、學碩減少,也是研究生報考人數減少的一方面原因。總體來說,因研究生就業不樂觀、專業碩士學費不菲,有一些考生在報考研究生時已趨理性,但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依舊存在、一些用人單位還盲目強調高學歷的背景下,考研熱要退燒還需時日。

其實,早在2008年,我國研究生報考人數就曾下降,從前一年的128.2萬下降為120萬,一些媒體就據此宣稱研究生報考進入“拐點”。可隨後連續多年,研究生報考人數以每年10萬~15萬的增幅遞增,直到2013年達到176萬。因此,分析研究生報考形勢,不能用一年的資料,要至少觀察 3~5年,才能得到更為客觀的判斷。

就2014年研究生報考的資料而言,在176萬中減少4萬,實屬正常——往年考研中,也有一些“打醬油者”——但人數減少,考研競爭依舊激烈。根據研究生招生資料,2014年學術型碩士專業佔59.7%,約33.4萬,碩士招生達到40.3%,約22.6萬。而報考學術型碩士的人為104萬,報考專業碩士為68萬。學術型碩士錄取率為3.11:1。另外,分析者不能忘記,統計顯示,2013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總數突破45萬人,預計2014年仍將保持15%~20%的速度增長到50萬人,這分流了部分考研者。換言之,減少的考研者中,有部分是放棄了內地的研究生報考,而選擇出國留學。

專業碩士報考人數增多,最主要的因素或不是專業碩士的吸引力增強,而是專業碩士招生計劃數增加,學術型碩士招生計劃壓縮。按照國家的規劃,到了 2015年,專業碩士和學術型碩士之比為1:1。為增加考研的成功率,一些考生會放棄學術型碩士而轉考專業碩士。而鑑於專業碩士還被一些考生、家長認為相對於學術型碩士低人一等,專業碩士招生規模的增加,也影響到一些考生考研的積極性。

這是值得有關部門、學校深入調查,然後採取措施應對的。我國近年來調整研究生培養結構,加快發展專業碩士,但主導這一調整的是政府部門。學校按行政計劃調整學術型碩士和專業碩士的招生計劃並沒有作好充足的準備,在專業碩士教育的師資、課程、培養模式方面並沒有形成特色,因此專業碩士的教育質量和吸引力並不高。現在專業碩士報考人數增加,如果教育部門、學校就此認為專業碩士吸引力大為增加,忽視背後的實質問題是因招生規模增大,學生不得不選擇,也就可能忽視專業碩士教育存在的深層次問題,有可能導致研究生教育進一步貶值。

本來,隨著研究生教育結構的調整,研究生的就業情況應該有所好轉(專業碩士主要培養應用型人才),可最近幾年的統計資料顯示,研究生就業形勢並不樂觀。這表明我國研究生培養結構調整還沒取得應有的成效,學術型碩士教育沒有提高學生的學術能力,而專業碩士培養也對學生的職業化訓練有所欠缺,這種情況持續下去,研究生教育的前景堪憂。

我們希望考生在報考研究生時,更加理性,但理性的前提是擁有充分的選擇權,包括就業選擇和求學選擇。如果本科畢業就業困難,而研究生招生由行政部門硬性調整,加之社會還存在學歷情結,那麼,考研很難全面迴歸理性。需要注意的是,現在還有相當數量學生是因本科畢業找不到工作、混一張研究生文憑而選擇考研,這樣的考研難言對考生有價值。

在發展研究生教育過程中,要把辦學自主權交給學校,像專業碩士招生,國家可以制訂總體的發展戰略,出臺支援政策;但學校究竟開設哪些碩士教育、招生規模如何,這屬於學校的自主權,只有學校結合自身的辦學定位、辦學條件確定招生計劃、設定課程,採取適合本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讓教育貨真價實。